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东亚大槽强度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联系的再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小梅 管兆勇 +1 位作者 戴竹君 梅海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6-428,共13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定义了一个北半球冬季500 hPa东亚大槽强度指数(I_(EAT)),分析了该指数所反映的冬季东亚大槽强度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同期...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定义了一个北半球冬季500 hPa东亚大槽强度指数(I_(EAT)),分析了该指数所反映的冬季东亚大槽强度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同期中国冬季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I_(EAT)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冬季亚洲大陆高压脊与西北太平洋上空的低压槽系统的平均经向风强度,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东亚大槽的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相对较弱,并存在2-3年和准4年的变化周期。冬季东亚大槽强弱变化可能与源自地中海地区的罗斯贝波动能量沿亚洲急流东传有关,且这种西风带中的扰动具有准正压结构。I_(EAT)与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的冬季降水和气温相关显著。当I_(EAT)正(负),东亚大槽偏强(弱),对应着中国华中地区以及华东大部分地区冬季总降水量偏少(多),且华中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偏高(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亚大槽偏强年,华中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异常升高主要是由于异常非绝热加热和下沉运动导致的异常动力增温所致。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由于东亚大槽强度的变化而导致的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槽指数 年际变化 降水 气温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