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陆面能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
15
1
作者
曾剑
张强
王春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6-888,共13页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既是气候敏感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和农牧交错带,其特殊陆面能量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对理解该区域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陆面观测资料缺乏,对这部分陆面特征的认识仍非常有限。通过对34a陆面模拟集...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既是气候敏感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和农牧交错带,其特殊陆面能量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对理解该区域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陆面观测资料缺乏,对这部分陆面特征的认识仍非常有限。通过对34a陆面模拟集成产品的分析,发现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潜热和感热通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由摆动区外的相对均衡状态进入到摆动区内的"突变转换";陆面能量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能量平衡各分量在纬向和经向都表现出了"阶梯型"的变化。就演变而言,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递减或递增趋势,波动幅度在±20%以内,但在20世纪末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摆动相位转换:1997年之前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夏季风相对活跃,潜热通量总体高于其气候值而感热通量则低于其气候值,之后出现了相反的现象。此外,区内感热和潜热通量对气候环境干湿性质非常敏感,两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
陆面能量平衡
空间分布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陆面能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
15
1
作者
曾剑
张强
王春玲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气象台
甘肃省气象局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6-88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6)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基金(IAM201314)
文摘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既是气候敏感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和农牧交错带,其特殊陆面能量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对理解该区域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陆面观测资料缺乏,对这部分陆面特征的认识仍非常有限。通过对34a陆面模拟集成产品的分析,发现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潜热和感热通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由摆动区外的相对均衡状态进入到摆动区内的"突变转换";陆面能量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能量平衡各分量在纬向和经向都表现出了"阶梯型"的变化。就演变而言,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递减或递增趋势,波动幅度在±20%以内,但在20世纪末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摆动相位转换:1997年之前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夏季风相对活跃,潜热通量总体高于其气候值而感热通量则低于其气候值,之后出现了相反的现象。此外,区内感热和潜热通量对气候环境干湿性质非常敏感,两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
陆面能量平衡
空间分布
气候特征
Keywords
East-Asian summer monsoon boundary area
Land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patial patter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陆面能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曾剑
张强
王春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