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密度SNP Bin标记和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鉴定东乡野生稻抽穗期QTL
1
作者 李霞 王世林 +3 位作者 吴婷 汪火林 周诗琪 胡标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目的】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季节、区域适应性、产量的重要性状。从东乡野生稻(东野)挖掘控制水稻抽穗期相关位点和候选基因,对抽穗期的遗传机制研究、品种改良和驯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协B)/东野BC1F12回交重组自交... 【目的】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季节、区域适应性、产量的重要性状。从东乡野生稻(东野)挖掘控制水稻抽穗期相关位点和候选基因,对抽穗期的遗传机制研究、品种改良和驯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协B)/东野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株系L5339,与协B进行3次回交获得19H19,尔后继续与协B构建BC5F2世代23A群体和BC5F3世代DX群体。分别利用23A群体及其含2059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和DX群体及其含182个SSR标记遗传图谱对早季环境(E1)和中季(E2)与晚季(E3)等3个环境下的水稻抽穗期开展QTL分析。【结果】在早季、中季和晚季等3个环境下共定位到9个控制抽穗期的QTLs,分布于第1、2、6、7、8和10号染色体上。qHD1.1在E1和E2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其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分别可延迟抽穗0.98 d和2.87 d。通过物理位置比对,qHD1.1、qHD1.2、qHD6.1、qHD6.2、qHD6.3、qHD7、qHD8和qHD10等8个QTLs区间涵盖了已克隆的抽穗期基因,而qHD2尚未克隆。【结论】qHD1.1在早稻和中稻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其在早稻和中稻环境中均延迟抽穗且增加穗长、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这有利于水稻早稻和中稻高产品种的遗传改良和东乡野生稻抽穗期基因的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抽穗期 QTL定位 序列分析 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OrCaM/OrCML基因家族鉴定与冷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霍晨敏 许天运 +1 位作者 王娇 周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7,共12页
东乡野生稻的耐冷性优于栽培稻,具有丰富的抗冷基因资源.本研究对东乡野生稻OrCaM/OrCM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理化性质分析,并探究家族成员冷胁迫后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东乡野生稻中有40个OrCaM/OrCML家族成员,在系统进化... 东乡野生稻的耐冷性优于栽培稻,具有丰富的抗冷基因资源.本研究对东乡野生稻OrCaM/OrCM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理化性质分析,并探究家族成员冷胁迫后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东乡野生稻中有40个OrCaM/OrCML家族成员,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布于亚组Ⅰ~Ⅶ.各组成员除EF手单元,无其他已知功能的结构域.OrCaM/OrCML基因的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不同,笔者研究了14个具有CRT/DRE或CM2顺式元件的OrCaM/OrCML基因对冷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OrCML1、OrCML6和OrCML18属于冷胁迫后激活最快的3个基因.本结果对于研究OrCaM/OrCML基因家族响应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钙调蛋白/类钙调蛋白 保守基序 EF手单元 启动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遗传改良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大洲 肖叶青 +4 位作者 皮勇华 邬文昌 胡兰香 罗世友 谢金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以强耐冷优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 ,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传改良 ,取得了良好效果 ,育成的 491 3— 1粳稻品种 (品系 )其耐冷水平 ,在苗期 (二叶一心 )冰箱 0℃处理48h,完好无损 ;在南昌自然条... 以强耐冷优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 ,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传改良 ,取得了良好效果 ,育成的 491 3— 1粳稻品种 (品系 )其耐冷水平 ,在苗期 (二叶一心 )冰箱 0℃处理48h,完好无损 ;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再生 3年 ,通过生产示范 ,产量、品质和抗性都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并且育成了粳型三系不育系和两用系不育系 ,可以在南昌越冬 ,可望实现杂种优势固定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强耐冷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BILs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胡标林 扬平 +4 位作者 万勇 李霞 罗世友 罗向东 谢建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6,共8页
本研究选用旱稻、R974//R974/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等6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综合指标筛选,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最大根长、根基数、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系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及干旱反复... 本研究选用旱稻、R974//R974/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等6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综合指标筛选,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最大根长、根基数、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系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及干旱反复存活率等9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苗期抗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系1949最为抗旱;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最大根长、根数、根鲜重和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采用综合抗旱D值进行抗旱遗传分析,表明BILs群体的苗期抗旱性表现2对独立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果可知,东乡野生稻可作为水稻抗旱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向彦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傅军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主要内容包括水稻冷害和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鉴定、遗传分析、利用等。并对今后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性 冷害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大洲 陈泰林 +3 位作者 邹宏海 肖叶青 皮勇华 袁飞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51-58,共8页
从多角度对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利用 综述 江西 形态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空松 陈小荣 +4 位作者 傅军如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92,共6页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以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F1代的结实率变化范围为45.98%~76.57%,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一定的育性恢复性。F2代中该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6.63%~88.29%,多基因遗传率为2.74%~30.9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3.17%~94.01%。中9A/东塘上居群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主基因是加性遗传,无显性效应,其他9个组合主基因是完全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育性恢复性 鉴定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抗褐飞虱QTL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得润 陈洁 +2 位作者 赖凤香 刘光杰 庄杰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应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协青早B构建的2套材料,开展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鉴定研究。先以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群体为材料,应用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到2个抗褐飞虱QTL,其中,...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应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协青早B构建的2套材料,开展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鉴定研究。先以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群体为材料,应用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到2个抗褐飞虱QTL,其中,qBph2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RM29-RG157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22.2%;qBph7位于第7染色体RM11-RM234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43.7%。进一步以协青早B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3F3群体,应用褐飞虱生物型I、II和III进行抗虫鉴定,QTL分析表明qBph2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qBph7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I。这2个QTL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褐飞虱 生物型 数量性状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抗寒基因的利用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大洲 邓仁根 +2 位作者 肖叶青 赵社香 皮勇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65-68,共4页
东乡野生稻是普通野生稻(φN/28°14’),它具有特强的耐寒性、耐瘠性等有利基因资源,值得重视。本文阐述了东乡野生稻抗寒性的研究与利用,分析东乡野生稻耐寒基因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抗寒基因 利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源雄性不育系“东B11A”的选育 被引量:34
10
作者 肖晓春 王云基 +3 位作者 肖诗锦 熊翔宇 周军湖 周铖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以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栽培稻品种“红优”、“HA7931 7-7”杂交 ,在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雄性不育株 ,再与栽培稻品种“B1 1”杂交 ,并连续选不育株与“B1 1”回交 ,育成东乡野生稻质源新不育系“东B1 1A”。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在宜春 4... 以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栽培稻品种“红优”、“HA7931 7-7”杂交 ,在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雄性不育株 ,再与栽培稻品种“B1 1”杂交 ,并连续选不育株与“B1 1”回交 ,育成东乡野生稻质源新不育系“东B1 1A”。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在宜春 4~ 6月播种 ,播种至始穗历期 63~ 78d,主茎叶片数 1 2~ 1 3叶 ;株型较散 ,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田间抗性较强 ;不育株率、不育度均达 1 0 0 % ;不育花粉中以典败为主 ;柱头发达 ,外露率达 81 .1 % ,异交结实率一般 5 0 %以上 ;配合力强 ,所配组合“东B1 1A/D1 8”、“东B1 1A/R40 2”和“东B1 1A/C1 4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选育 细胞质源雄性不育系 “东B11A” 特征特性 测交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等位酶位点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英金 李桂花 +5 位作者 陈大洲 石庆华 肖玉峰 王锋尖 余丽琴 肖叶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东乡野生稻 9个天然小群体进行了 15个等位酶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乡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9个小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 (P)为 2 8.2 % ,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 1.30 6 ,预期杂合度...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东乡野生稻 9个天然小群体进行了 15个等位酶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乡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9个小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 (P)为 2 8.2 % ,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 1.30 6 ,预期杂合度 (He)为 0 .2 34;小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不高 ,基因分化系数 (Gst)为 0 .0 12 ,等位酶测定的总变异中 ,1.2 %来自小群体间 ,其余的变异 (98.8% )来自小群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普通野生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Ⅰ——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梅珍 刘晓 +4 位作者 余丽琴 刘世强 曾黎明 陈蓉蓉 王义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12-5014,510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过氧化物酶也保持较高的活性;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性 P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后代近等基因系苗期耐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大洲 肖叶青 +2 位作者 皮勇华 胡兰香 俞美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34个近等基因系的苗期耐冷性作了研究和评价,鉴定出4个品系具有耐冻性,可作为水稻抗冷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并认为这种抗冷力来自于东乡野生稻。对近等基因系强耐冷性品系的耐冷强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近等基因系 苗期 耐冷性 评价 抗冷育种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余丽琴 徐巧玲 +2 位作者 邱兵余 熊玉珍 饶淑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9-101,共3页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数平均为58.28粒,比原位多11.44粒,但其每穗实粒数却较少,为9.89粒,结实率降低了45.43%。从种植环境可以发现,异位保存圃的环境不适宜东乡野生稻的生长,应该选择与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以便于东乡野生稻的保存、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原位保护 异位保存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穗期的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大洲 肖叶青 +3 位作者 赵社香 熊焕金 皮勇华 罗利军 《江西农业学报》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表现:比粳稻耐寒性强,尤其苗期耐寒性特强,耐寒性高1个等级。抽穗开花期在连续3d自然低温(16.9℃、14.9℃、16℃的日平均温度),结实率达70%以上。抽穗结实时间直至10月31...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表现:比粳稻耐寒性强,尤其苗期耐寒性特强,耐寒性高1个等级。抽穗开花期在连续3d自然低温(16.9℃、14.9℃、16℃的日平均温度),结实率达70%以上。抽穗结实时间直至10月31日,平均结实率2.5%。比籼粳稻耐寒品种结实期长6d左右,但抽穗能结实正常时期与籼粳稻耐寒品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苗期 抽穗期 耐寒性 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群体植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邱兵余 熊玉珍 +3 位作者 余丽琴 胡标林 张铮 谢建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对江西东乡野生稻异位保存圃群体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东乡野生稻群体内植株存在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处于多年生向一年生分化的初始阶段。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成良 姜伟 +3 位作者 肖叶青 邬文昌 陈大洲 黄英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4-47,共4页
对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寒性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东乡野生稻的概况、耐寒性鉴定、遗传、生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展望了今后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研究利用的方向。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寒性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渗入系苗期抗旱遗传及生理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学琴 贺浩华 +2 位作者 罗向东 文飘 谢建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50,共6页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BC1F9)进行苗期抗旱机理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30个BC1F9 BIL群体经2次反复自然干旱后,在1/2MS营养液恢复生长的平均抗旱等级分别为3.76和4.39,萎蔫率呈连续正态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性状特征。将干旱处理一次后等级为1级的14个株系,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与反复干旱二次后结果一致,株系1112、1168、1172和1315为强抗旱基因渗入系,可进一步用于抗旱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强抗旱性株系1112苗期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幅度都大于弱抗旱性株系1323,GSH含量下降幅度则低于弱抗旱株系,说明强抗旱株系渗透物质比弱抗旱株系积累快且幅度大,而细胞膜过氧化产物积累速度较慢,更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渗入系 苗期 抗旱机理 初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核基因组SSLP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建坤 陈庆隆 +3 位作者 肖叶青 陈大洲 邱兵余 万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 1 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 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 ,总共扩增出了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 5.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取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差... 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 1 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 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 ,总共扩增出了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 5.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取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差异较小 ,甚至有些材料完全相同 ,但也有些材料遗传差异较大 ,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个类群组。这些结果表明“东野”9个居群的天然小群体可能就是一个大的群落。阐述了对“东野”原生地现有居群进行保护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核基因组 SSLP分析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叶绿体基因组拼接及系统进化分析(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张翔 王营营 +2 位作者 付菲 叶楚玉 樊龙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为了优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的获取和拼接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嫩绿叶为材料,不需分离叶绿体DNA,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短序列及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组装拼接出叶绿体DNA序列,并... 为了优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的获取和拼接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嫩绿叶为材料,不需分离叶绿体DNA,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短序列及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组装拼接出叶绿体DNA序列,并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进行补洞.最终获得东乡野生稻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大小为134 537bp,大、小单拷贝区和反向互补重复区大小分别为80 585bp,12 346bp,20 803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52个.基于获取的东乡野生稻及其他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支持已有的关于栽培籼粳稻起源的结论,即栽培籼粳稻分别与野生稻聚类到2个亚群中,其中粳稻与中国普通野生稻聚在1个亚群中,表明粳稻驯化起源于中国,而籼稻起源于另外一次独立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驯化 东乡野生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