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荣
申刚
+2 位作者
罗晓青
张显波
查兰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62,102,共3页
研究金线莲液体悬浮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筛选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液体悬浮培养的最优培养基和激素浓度配比,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为金线莲快速繁殖开辟一条新途径。结果表明:影响液体悬浮培养金线莲...
研究金线莲液体悬浮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筛选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液体悬浮培养的最优培养基和激素浓度配比,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为金线莲快速繁殖开辟一条新途径。结果表明:影响液体悬浮培养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是基本培养基和6-苄氨基嘌呤(6-BA),主次关系为6-BA>NAA>IAA>2,4-D。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是1/2MS+6-BA 2.5 mg/L+NAA 0.2 mg/L+IAA 0.3 mg/L+2,4-D 0.5 mg/L,外加蔗糖30 g/L,p H值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丛生芽增殖
悬浮培养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珍稀林药植物齿瓣石斛芽增殖和快繁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崔秋华
孙永玉
+3 位作者
李昆
周志美
闫红
黄传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9-1143,共5页
以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组培苗为外植体,对适合齿瓣石斛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建立齿瓣石斛无性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25 g/L蔗糖,在此培养基...
以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组培苗为外植体,对适合齿瓣石斛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建立齿瓣石斛无性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25 g/L蔗糖,在此培养基上,增殖系数高,幼苗生长状况好;继代苗在MS+0.3 mg/L NAA+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根系长而粗壮;适于组培苗炼苗的最佳基质为甘蔗渣,两个月后,成活率达90%以上。其研究结果对野生石斛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齿瓣石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
丛生芽增殖
生根
快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丛生芽和愈伤组织微繁技术培养紫茎泽兰的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慧
强胜
崔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58-1462,共5页
通过丛生芽直接增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两条途径建立紫茎泽兰的无性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态机制提供植物材料。结果表明:MS+BA2.0mg·L-1+NAA0.05mg·L-1为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MS+BA0.1mg·L-1+NAA0.1mg...
通过丛生芽直接增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两条途径建立紫茎泽兰的无性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态机制提供植物材料。结果表明:MS+BA2.0mg·L-1+NAA0.05mg·L-1为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MS+BA0.1mg·L-1+NAA0.1mg·L-1和MS+BA2.0mg·L-1+NAA0.2mg·L-1分别适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而1/2MS+IAA0.1mg·L-1对生根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丛生芽增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雅珂
吴巧芬
+6 位作者
柴胜丰
杨燕妮
刘巧
郑文俊
蒋强
邓振海
仇硕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8-688,共11页
为了建立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研究以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宜其种子萌发及丛生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培养基和生根苗移栽驯化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1)天贵卷瓣兰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
为了建立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研究以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宜其种子萌发及丛生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培养基和生根苗移栽驯化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1)天贵卷瓣兰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椰汁200 mL·L^(-1)+蔗糖30 g·L^(-1)+琼脂7 g·L^(-1)。(2)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B 5+IB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7 g·L^(-1)。(3)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KT 0.1 mg·L^(-1)+NAA 0.1 mg·L^(-1)+椰汁200 mL·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琼脂7 g·L^(-1),增殖系数达6.70。(4)丛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KT 0.5 mg·L^(-1)+椰汁200 mL·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琼脂7 g·L^(-1),生根率、生根数以及根长分别达100%、6.19、3.15 cm。(5)生根苗在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2∶1的移栽基质中成活率最高,达100%,发育良好。该研究为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其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贵卷瓣兰
无菌播种
丛生
芽
分化
丛生芽增殖
移栽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外源激素及活性炭的添加对白芨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江胜德
郭兰
+1 位作者
王邝佳
杨兰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4-25,5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以及不同量的活性炭添加对白芨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实现不同外源激素对白芨增殖的配比优化。[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的不同配比添加,研究其对白芨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以及不同量的活性炭添加对白芨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实现不同外源激素对白芨增殖的配比优化。[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的不同配比添加,研究其对白芨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结果]当6-BA 2.0 mg/L+NAA 0.2 mg/L时,白芨增殖系数最高,达4.00;另外,活性炭添加可防止白芨苗褐化,但当添加量为0.20 g/L时,不仅有效地抑制了白芨组培苗的褐化,而且对白芨的生长分化影响最小。[结论]适合白芨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0.2 mg/L,活性炭添加量为0.2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组织培养
丛生芽增殖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莎豆高效无菌苗制备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宋雯栩
朱雅婧
+4 位作者
陈晨
程珊
王会伟
张向歌
许欣然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7期1-6,21,共7页
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油莎豆无菌苗制备体系,以油莎豆块茎顶端的芽点为外植体,探索了NaClO质量分数和消毒时间对无菌苗获得的影响;此外,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和不同培养基类型处理,分别对油莎豆无菌苗的丛生芽增殖条件和生根...
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油莎豆无菌苗制备体系,以油莎豆块茎顶端的芽点为外植体,探索了NaClO质量分数和消毒时间对无菌苗获得的影响;此外,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和不同培养基类型处理,分别对油莎豆无菌苗的丛生芽增殖条件和生根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0%NaClO对油莎豆的芽点消毒1.0 min,消毒效果达到最佳,无菌苗获得率高达83.85%;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KT可显著促进丛生芽增殖,而NAA则起到抑制作用,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为MS+2.00 mg/L 6-BA+1.00 mg/L KT,丛生芽增殖系数高达78.20;油莎豆无菌苗生根培养时,选择无IBA或NAA添加的纯MS培养基即可,生根率可达96.10%,生根数为4.56个。研究建立了高效的油莎豆无菌苗制备体系,为油莎豆遗传转化、体细胞杂交以及种质资源的快繁纯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芽
点
无菌苗
丛生芽增殖
生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德勒红心柚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1
7
作者
曾艳
苏智先
+3 位作者
邹利娟
吴庆贵
毛艳萍
程昌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以强德勒红心柚(Citrus grandis Osbeckcv. Chandler)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子叶、子叶节段、上胚轴、带芽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节段是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100%;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
以强德勒红心柚(Citrus grandis Osbeckcv. Chandler)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子叶、子叶节段、上胚轴、带芽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节段是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100%;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05mg/L+蔗糖30g/L+活性炭0.4g/L,丛生芽增殖可达11.2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达100%,移栽15d后成活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德勒红心柚
离体培养
丛生芽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叶白千层的快繁技术
被引量:
1
8
作者
殷勤
杜尚广
+1 位作者
张青
罗丽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互叶白千层快繁技术体系,以互叶白千层幼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以诱导率、增殖倍数、生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01%活性炭+0.1 ...
为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互叶白千层快繁技术体系,以互叶白千层幼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以诱导率、增殖倍数、生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01%活性炭+0.1 mg/L 6-BA+0.05 mg/L NAA,诱导率为82.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0.25 mg/L 6-BA,增殖倍数为31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80%以上。研究结果为互叶白千层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快速繁殖
正交试验
芽
诱导
丛生芽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杏香兔耳风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
6
9
作者
江香梅
戴小英
+3 位作者
黄丽莉
于宏
曹正洪
吴九妹
《江西林业科技》
2006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杏香兔耳风根颈以上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芽的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及试管苗野外移栽技术等作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附加6-BA2.0mg/L(单位下同)+NAA0.5的培养基上进行芽的诱导,在6-BA1.0+N...
以杏香兔耳风根颈以上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芽的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及试管苗野外移栽技术等作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附加6-BA2.0mg/L(单位下同)+NAA0.5的培养基上进行芽的诱导,在6-BA1.0+NAA0.5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并在1/2MS+NAA0.3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是较理想的组培再生条件,增殖系数为5,生根率达99.8%,平均每株苗木的根系数量达10以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香兔耳风
组织培养
丛生芽增殖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玫瑰海棠的组织培养和快繁
被引量:
4
10
作者
吴志明
李璐
+2 位作者
黎鸿慧
崔淑芳
张庆良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69-71,共3页
对玫瑰海棠在不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分化进行试验,选择出适合玫瑰海棠高效增殖、生根的快繁体系,其中以MS+6-BA0.5mg/L+IAA0.1mg/L继代增殖最佳,1/2MS+NAA0.2mg/L生根最好。
关键词
玫瑰海棠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丛生芽增殖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姬玉露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4
11
作者
段鹏慧
焦茹
马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2-15,81,共5页
以姬玉露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建立其组织培养体系的方法。结果表明,75%酒精浸泡30 s,0.1%HgCl_2消毒9 min是最适宜的叶片消毒方法;1 mg/L 6-BA+1 mg/L KT+0.1 mg/L NAA为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诱导率达87.5%;在MS+0.8 mg/L 6-BA+0.1 m...
以姬玉露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建立其组织培养体系的方法。结果表明,75%酒精浸泡30 s,0.1%HgCl_2消毒9 min是最适宜的叶片消毒方法;1 mg/L 6-BA+1 mg/L KT+0.1 mg/L NAA为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诱导率达87.5%;在MS+0.8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丛生芽平均增殖倍数为6.1倍,为最适增殖培养基;MS+0.8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添加20 g/L马铃薯泥有利于姬玉露壮苗生长;生根培养基为1/2MS+0.03 mg/L IBA+2 g/L活性炭+20 g/L马铃薯泥时,幼苗生根率为86.7%;移栽基质以粗河沙+泥炭(体积比为2∶1)较好,植株生长健壮,新根长度平均为2.6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玉露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丛生芽增殖
生根诱导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试验
12
作者
胡嫦
梁素婷
+2 位作者
叶建仁
朱丽华
谈家金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97,共4页
以萌发25 d的抗松材线虫病和非抗病马尾松无菌苗子叶/胚轴部分为外植体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外植体接种于GD+4.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上40 d可诱导子叶基部丛生芽形成。将芽连同外植体转移至DCR+0.2 mg/L NAA培养基上可促进芽...
以萌发25 d的抗松材线虫病和非抗病马尾松无菌苗子叶/胚轴部分为外植体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外植体接种于GD+4.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上40 d可诱导子叶基部丛生芽形成。将芽连同外植体转移至DCR+0.2 mg/L NAA培养基上可促进芽的生长,活性炭促进了芽的进一步伸长,以伸长的芽为外植体,接种于1/2GD+3.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上可实现丛生芽的大量增殖。伸长的芽接种于WPM+4 mg/L IBA+0.2 mg/L NAA培养基中28 d后,不定根发生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
丛生芽增殖
不定根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露花微繁技术体系研究
13
作者
申顺先
贺爱利
+1 位作者
梁明勤
孙文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657-3661,共5页
以温室中生长的露花(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露花微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用70%~75%乙醇浸泡30 s、0.1%升汞浸泡6 min对外植体消毒灭菌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无顶芽茎段,丛...
以温室中生长的露花(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露花微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用70%~75%乙醇浸泡30 s、0.1%升汞浸泡6 min对外植体消毒灭菌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无顶芽茎段,丛生芽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NAA 0.05 mg/L+6-BA 0.9~1.5 mg/L+GA30.3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而对于有顶芽茎段要达到相同增殖预期,则在其他成分不变的前提下,需要6-BA浓度达到1.5 mg/L。因此,无顶芽茎段更适合作为丛生芽增殖的培养材料;生根最适培养基是1/2 MS+IB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花(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
组织培养
微繁技术
丛生芽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软枣猕猴桃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被引量:
5
14
作者
赵芮
赵春莉
+3 位作者
安佰义
董然
王克凤
顾德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9期5007-5010,共4页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枝条萌发的幼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和IBA,探索了软枣猕猴桃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枝条萌发的幼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和IBA,探索了软枣猕猴桃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30 g/L蔗糖,p H为5.8~6.0,在此条件下,其平均增殖系数为4.69,且诱导的无菌苗健壮;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 IBA+30 g/L蔗糖+2.0 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健壮、数量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离体快速繁殖
丛生芽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叶腺柳继代培养研究
15
作者
胡珊
李青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以红叶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Variegata’)带芽茎段诱导出的侧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添加物、抗褐化剂及降低激素浓度等因素对红叶腺柳试管苗继代增殖及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W...
以红叶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Variegata’)带芽茎段诱导出的侧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添加物、抗褐化剂及降低激素浓度等因素对红叶腺柳试管苗继代增殖及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WPM+6-BA1.0mg·L^(-1)+NAA0.1mg·L^(-1);利于试管苗伸长培养基为:WPM+6-BA0.5mg·L^(-1)+NAA0.1mg·L^(-1)+活性炭1.0g·L^(-1),添加抗褐化剂活性炭,并采用1.0mg·L^(-1)6-BA与0.5mg·L^(-1)6-BA交替使用的方法 ,在保持红叶腺柳高繁殖率的同时促进试管苗高生长,抑制茎尖坏死、玻璃化、褐化等不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腺柳
丛生芽增殖
试管苗伸长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行菊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
1
16
作者
白凤麟
《种子科技》
2020年第24期1-3,11,共4页
针对太行菊,对其根、茎和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使其快速生长繁殖,获得预期产量。本试验包括选取太行菊种子、种子消毒、无菌苗培育、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增殖、生根壮苗和炼苗移栽等过程。经试验结果分析可得:无菌苗在1/2 MS培养基生长最...
针对太行菊,对其根、茎和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使其快速生长繁殖,获得预期产量。本试验包括选取太行菊种子、种子消毒、无菌苗培育、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增殖、生根壮苗和炼苗移栽等过程。经试验结果分析可得:无菌苗在1/2 MS培养基生长最好;组织(根、茎和叶)愈伤诱导的最适浓度为MS+8 g琼脂粉+30 g蔗糖+2.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2,4-D;丛生芽增殖的最适浓度为MS+30 g蔗糖+8 g琼脂粉+0.2 mg/L 6-BA+2.0 mg/L 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诱导
丛生芽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荣
申刚
罗晓青
张显波
查兰松
机构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62,102,共3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基金(编号:黔科合J字[2012]2254号)
贵州省农业攻关(编号:黔科合NY字[2010]3032号)
文摘
研究金线莲液体悬浮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筛选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液体悬浮培养的最优培养基和激素浓度配比,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为金线莲快速繁殖开辟一条新途径。结果表明:影响液体悬浮培养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是基本培养基和6-苄氨基嘌呤(6-BA),主次关系为6-BA>NAA>IAA>2,4-D。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是1/2MS+6-BA 2.5 mg/L+NAA 0.2 mg/L+IAA 0.3 mg/L+2,4-D 0.5 mg/L,外加蔗糖30 g/L,p H值5.8。
关键词
金线莲
丛生芽增殖
悬浮培养
正交设计
分类号
S682.310.4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珍稀林药植物齿瓣石斛芽增殖和快繁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崔秋华
孙永玉
李昆
周志美
闫红
黄传响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省保山市森林资源管理总站
四川省攀枝花市林业局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9-1143,共5页
基金
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008GB24320419)
文摘
以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组培苗为外植体,对适合齿瓣石斛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建立齿瓣石斛无性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25 g/L蔗糖,在此培养基上,增殖系数高,幼苗生长状况好;继代苗在MS+0.3 mg/L NAA+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根系长而粗壮;适于组培苗炼苗的最佳基质为甘蔗渣,两个月后,成活率达90%以上。其研究结果对野生石斛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齿瓣石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齿瓣石斛
丛生芽增殖
生根
快繁研究
Keywords
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
buds proliferation
root
propagation
分类号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丛生芽和愈伤组织微繁技术培养紫茎泽兰的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慧
强胜
崔瑾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58-1462,共5页
基金
国家973研究项目(2002CB111402-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619)
文摘
通过丛生芽直接增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两条途径建立紫茎泽兰的无性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态机制提供植物材料。结果表明:MS+BA2.0mg·L-1+NAA0.05mg·L-1为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MS+BA0.1mg·L-1+NAA0.1mg·L-1和MS+BA2.0mg·L-1+NAA0.2mg·L-1分别适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而1/2MS+IAA0.1mg·L-1对生根最有利。
关键词
紫茎泽兰
丛生芽增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Keywords
Eupatroium adenophorum
bud multiplification
callus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Q813.12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雅珂
吴巧芬
柴胜丰
杨燕妮
刘巧
郑文俊
蒋强
邓振海
仇硕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出处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8-68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F1300703)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4010138)
+2 种基金
广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桂林科字[2021]第28号)
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业务费项目(桂植业23011)
。
文摘
为了建立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研究以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宜其种子萌发及丛生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培养基和生根苗移栽驯化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1)天贵卷瓣兰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椰汁200 mL·L^(-1)+蔗糖30 g·L^(-1)+琼脂7 g·L^(-1)。(2)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B 5+IB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7 g·L^(-1)。(3)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KT 0.1 mg·L^(-1)+NAA 0.1 mg·L^(-1)+椰汁200 mL·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琼脂7 g·L^(-1),增殖系数达6.70。(4)丛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KT 0.5 mg·L^(-1)+椰汁200 mL·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琼脂7 g·L^(-1),生根率、生根数以及根长分别达100%、6.19、3.15 cm。(5)生根苗在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2∶1的移栽基质中成活率最高,达100%,发育良好。该研究为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其资源保护。
关键词
天贵卷瓣兰
无菌播种
丛生
芽
分化
丛生芽增殖
移栽驯化
Keywords
Bulbophyllum tianguii
aseptic seeding
cluster bud differentiation
cluster bud proliferation
transplanting and domesticating
分类号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外源激素及活性炭的添加对白芨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江胜德
郭兰
王邝佳
杨兰兰
机构
江苏省昆山虹越花卉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虹越花卉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4-25,52,共3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白芨与野生黄花白芨远缘杂交新品种选育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示范项目(BE2014323)
江苏省昆山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药用观赏花卉白芨组培苗无菌检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KN1319)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于无菌检测的药用花卉白芨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与示范"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以及不同量的活性炭添加对白芨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实现不同外源激素对白芨增殖的配比优化。[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的不同配比添加,研究其对白芨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结果]当6-BA 2.0 mg/L+NAA 0.2 mg/L时,白芨增殖系数最高,达4.00;另外,活性炭添加可防止白芨苗褐化,但当添加量为0.20 g/L时,不仅有效地抑制了白芨组培苗的褐化,而且对白芨的生长分化影响最小。[结论]适合白芨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0.2 mg/L,活性炭添加量为0.20 g/L。
关键词
白芨
组织培养
丛生芽增殖
活性炭
Keywords
Bletilla striata
Tissue culture
Proliferation of cluster buds
Activated carbon
分类号
S567.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莎豆高效无菌苗制备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宋雯栩
朱雅婧
陈晨
程珊
王会伟
张向歌
许欣然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出处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7期1-6,21,共7页
基金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11100110100)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32102110261)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42102110290)。
文摘
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油莎豆无菌苗制备体系,以油莎豆块茎顶端的芽点为外植体,探索了NaClO质量分数和消毒时间对无菌苗获得的影响;此外,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和不同培养基类型处理,分别对油莎豆无菌苗的丛生芽增殖条件和生根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0%NaClO对油莎豆的芽点消毒1.0 min,消毒效果达到最佳,无菌苗获得率高达83.85%;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KT可显著促进丛生芽增殖,而NAA则起到抑制作用,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为MS+2.00 mg/L 6-BA+1.00 mg/L KT,丛生芽增殖系数高达78.20;油莎豆无菌苗生根培养时,选择无IBA或NAA添加的纯MS培养基即可,生根率可达96.10%,生根数为4.56个。研究建立了高效的油莎豆无菌苗制备体系,为油莎豆遗传转化、体细胞杂交以及种质资源的快繁纯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油莎豆
芽
点
无菌苗
丛生芽增殖
生根培养
分类号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德勒红心柚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1
7
作者
曾艳
苏智先
邹利娟
吴庆贵
毛艳萍
程昌凤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生态与环境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003A175)
四川省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2005BN001-1)
文摘
以强德勒红心柚(Citrus grandis Osbeckcv. Chandler)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子叶、子叶节段、上胚轴、带芽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节段是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100%;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05mg/L+蔗糖30g/L+活性炭0.4g/L,丛生芽增殖可达11.2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达100%,移栽15d后成活率100%。
关键词
强德勒红心柚
离体培养
丛生芽增殖
Keywords
Citrus grandis Osbeck cv.Chandler
Culture in vitro
Bush-bud regeneration
分类号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S666.3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叶白千层的快繁技术
被引量:
1
8
作者
殷勤
杜尚广
张青
罗丽萍
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编号:YC2012-S019)
文摘
为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互叶白千层快繁技术体系,以互叶白千层幼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以诱导率、增殖倍数、生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01%活性炭+0.1 mg/L 6-BA+0.05 mg/L NAA,诱导率为82.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0.25 mg/L 6-BA,增殖倍数为31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80%以上。研究结果为互叶白千层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快速繁殖
正交试验
芽
诱导
丛生芽增殖
生根
分类号
Q945.5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杏香兔耳风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
6
9
作者
江香梅
戴小英
黄丽莉
于宏
曹正洪
吴九妹
机构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西天佑药业有限公司
出处
《江西林业科技》
2006年第5期24-26,共3页
文摘
以杏香兔耳风根颈以上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芽的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及试管苗野外移栽技术等作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附加6-BA2.0mg/L(单位下同)+NAA0.5的培养基上进行芽的诱导,在6-BA1.0+NAA0.5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并在1/2MS+NAA0.3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是较理想的组培再生条件,增殖系数为5,生根率达99.8%,平均每株苗木的根系数量达10以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6.6%。
关键词
杏香兔耳风
组织培养
丛生芽增殖
生根率
Keywords
A insliaeafragrans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分类号
S567.2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玫瑰海棠的组织培养和快繁
被引量:
4
10
作者
吴志明
李璐
黎鸿慧
崔淑芳
张庆良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邯郸市农业学校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摘
对玫瑰海棠在不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分化进行试验,选择出适合玫瑰海棠高效增殖、生根的快繁体系,其中以MS+6-BA0.5mg/L+IAA0.1mg/L继代增殖最佳,1/2MS+NAA0.2mg/L生根最好。
关键词
玫瑰海棠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丛生芽增殖
移栽
Keywords
Begonia mannii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system
分类号
S682.290.4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姬玉露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4
11
作者
段鹏慧
焦茹
马娟
机构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2-15,81,共5页
基金
山西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8LYCX2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20160401)
文摘
以姬玉露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建立其组织培养体系的方法。结果表明,75%酒精浸泡30 s,0.1%HgCl_2消毒9 min是最适宜的叶片消毒方法;1 mg/L 6-BA+1 mg/L KT+0.1 mg/L NAA为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诱导率达87.5%;在MS+0.8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丛生芽平均增殖倍数为6.1倍,为最适增殖培养基;MS+0.8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添加20 g/L马铃薯泥有利于姬玉露壮苗生长;生根培养基为1/2MS+0.03 mg/L IBA+2 g/L活性炭+20 g/L马铃薯泥时,幼苗生根率为86.7%;移栽基质以粗河沙+泥炭(体积比为2∶1)较好,植株生长健壮,新根长度平均为2.69 cm。
关键词
姬玉露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丛生芽增殖
生根诱导
移栽
Keywords
Haworthia cooperi var. truncata
tissue culture
callus
proliferation of multiple shoots
rooting induction
transplant
分类号
S682.3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试验
12
作者
胡嫦
梁素婷
叶建仁
朱丽华
谈家金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97,共4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4072)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编号:2011-4-69)
文摘
以萌发25 d的抗松材线虫病和非抗病马尾松无菌苗子叶/胚轴部分为外植体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外植体接种于GD+4.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上40 d可诱导子叶基部丛生芽形成。将芽连同外植体转移至DCR+0.2 mg/L NAA培养基上可促进芽的生长,活性炭促进了芽的进一步伸长,以伸长的芽为外植体,接种于1/2GD+3.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上可实现丛生芽的大量增殖。伸长的芽接种于WPM+4 mg/L IBA+0.2 mg/L NAA培养基中28 d后,不定根发生率为33%。
关键词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
丛生芽增殖
不定根
植株再生
Keywords
pine wilt disease-resistant Pinus mass-oniana
axillary bud multiplication
adventitious root
plantlet regeneration
分类号
S682.110.4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露花微繁技术体系研究
13
作者
申顺先
贺爱利
梁明勤
孙文英
机构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657-3661,共5页
文摘
以温室中生长的露花(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露花微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用70%~75%乙醇浸泡30 s、0.1%升汞浸泡6 min对外植体消毒灭菌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无顶芽茎段,丛生芽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NAA 0.05 mg/L+6-BA 0.9~1.5 mg/L+GA30.3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而对于有顶芽茎段要达到相同增殖预期,则在其他成分不变的前提下,需要6-BA浓度达到1.5 mg/L。因此,无顶芽茎段更适合作为丛生芽增殖的培养材料;生根最适培养基是1/2 MS+IB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
关键词
露花(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
组织培养
微繁技术
丛生芽增殖
Keywords
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f
tissue culture
micropropagation technique
clump bud proliferation
分类号
S649.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枣猕猴桃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被引量:
5
14
作者
赵芮
赵春莉
安佰义
董然
王克凤
顾德峰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长春科技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9期5007-5010,共4页
基金
农业部"948"项目2013(z32)
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0259)
文摘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枝条萌发的幼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和IBA,探索了软枣猕猴桃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30 g/L蔗糖,p H为5.8~6.0,在此条件下,其平均增殖系数为4.69,且诱导的无菌苗健壮;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 IBA+30 g/L蔗糖+2.0 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健壮、数量繁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离体快速繁殖
丛生芽增殖
Keywords
Actinidia arguta
micropropagation
shoot cluster multiplication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叶腺柳继代培养研究
15
作者
胡珊
李青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教育部林木花卉育种实验室
出处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基金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
文摘
以红叶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Variegata’)带芽茎段诱导出的侧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添加物、抗褐化剂及降低激素浓度等因素对红叶腺柳试管苗继代增殖及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WPM+6-BA1.0mg·L^(-1)+NAA0.1mg·L^(-1);利于试管苗伸长培养基为:WPM+6-BA0.5mg·L^(-1)+NAA0.1mg·L^(-1)+活性炭1.0g·L^(-1),添加抗褐化剂活性炭,并采用1.0mg·L^(-1)6-BA与0.5mg·L^(-1)6-BA交替使用的方法 ,在保持红叶腺柳高繁殖率的同时促进试管苗高生长,抑制茎尖坏死、玻璃化、褐化等不良现象。
关键词
红叶腺柳
丛生芽增殖
试管苗伸长
褐化
Keywords
Salix chaenomeloides' Variegata '
shoot multiplication
elongation
browning
分类号
S688.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Q945.5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行菊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
1
16
作者
白凤麟
机构
长治学院
出处
《种子科技》
2020年第24期1-3,11,共4页
基金
太行菊无性系繁育及悬浮细胞体系建立(JD201707)。
文摘
针对太行菊,对其根、茎和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使其快速生长繁殖,获得预期产量。本试验包括选取太行菊种子、种子消毒、无菌苗培育、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增殖、生根壮苗和炼苗移栽等过程。经试验结果分析可得:无菌苗在1/2 MS培养基生长最好;组织(根、茎和叶)愈伤诱导的最适浓度为MS+8 g琼脂粉+30 g蔗糖+2.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2,4-D;丛生芽增殖的最适浓度为MS+30 g蔗糖+8 g琼脂粉+0.2 mg/L 6-BA+2.0 mg/L NAA。
关键词
太行菊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诱导
丛生芽增殖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刘荣
申刚
罗晓青
张显波
查兰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珍稀林药植物齿瓣石斛芽增殖和快繁研究
崔秋华
孙永玉
李昆
周志美
闫红
黄传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丛生芽和愈伤组织微繁技术培养紫茎泽兰的研究
李慧
强胜
崔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天贵卷瓣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王雅珂
吴巧芬
柴胜丰
杨燕妮
刘巧
郑文俊
蒋强
邓振海
仇硕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外源激素及活性炭的添加对白芨增殖的影响
江胜德
郭兰
王邝佳
杨兰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油莎豆高效无菌苗制备体系的建立
宋雯栩
朱雅婧
陈晨
程珊
王会伟
张向歌
许欣然
《种子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强德勒红心柚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曾艳
苏智先
邹利娟
吴庆贵
毛艳萍
程昌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互叶白千层的快繁技术
殷勤
杜尚广
张青
罗丽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杏香兔耳风组培快繁技术
江香梅
戴小英
黄丽莉
于宏
曹正洪
吴九妹
《江西林业科技》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玫瑰海棠的组织培养和快繁
吴志明
李璐
黎鸿慧
崔淑芳
张庆良
《河北农业科学》
200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姬玉露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段鹏慧
焦茹
马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试验
胡嫦
梁素婷
叶建仁
朱丽华
谈家金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露花微繁技术体系研究
申顺先
贺爱利
梁明勤
孙文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软枣猕猴桃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赵芮
赵春莉
安佰义
董然
王克凤
顾德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红叶腺柳继代培养研究
胡珊
李青
《山东林业科技》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太行菊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白凤麟
《种子科技》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