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丛状血管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红艳 黄慧 +4 位作者 曾华 吴艳 曾松涛 熊枫 杨文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丛状血管瘤( tufted angioma, T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A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0例TA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个月-10岁,均... 目的:探讨儿童丛状血管瘤( tufted angioma, T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A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0例TA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个月-10岁,均行手术切除术。镜下特点均相似: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及皮下散在或广泛分布界限清楚的丛状或簇状毛细血管样聚集体,聚集体内毛细血管及短梭形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紧密,成同心漩涡状或炮弹样,细胞分化成熟,无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其中5例可见间质纤维化。免疫表型:CD31、CD34均阳性,D2-40灶状阳性,Glut1阴性。结论 T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良性增生性病变,易局部复发,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及卡波西血管内皮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血管瘤 卡波西血管内皮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状血管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彩红 赵文英 +1 位作者 李赟 韩丹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探讨丛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婴幼儿丛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婴幼儿丛状血管瘤中,男童7例、女童6例,年龄2个月~2岁10个月,... 目的探讨丛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婴幼儿丛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婴幼儿丛状血管瘤中,男童7例、女童6例,年龄2个月~2岁10个月,其中位于头颈部2例、躯干7例、四肢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浸润性斑片、斑块或多发丘疹、结节,随患儿生长皮损逐渐增大,其中1例伴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镜下均为真皮及皮下组织中可见散在或广泛分布的多个小簇状结节或小叶,小叶由短梭形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及毛细血管腔构成,低倍镜下呈同心漩涡状或“炮弹”样生长,增生的细胞短梭形、较肥胖,核无异型性,可见少量核分裂象,增生细胞挤压或突入邻近管腔,使管腔呈裂隙状、半月形。免疫表型:CD31、CD34、SMA、CD61和vimentin均阳性,D2-40灶阳性,VEGF弱阳性(7/13),FⅧRAg部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GLUT1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丛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血管瘤 婴幼儿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志强 叶庆佾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丛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丛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廉佳 王莹 +1 位作者 毕田田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3,共2页
1病历摘要患儿女,3岁。主因右肩胛部出现片状暗红色斑块半年,于2017年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肩胛部出现片状红斑,轻度隆起,质硬,有轻压痛,无明显瘙痒。曾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断不详,予外用糖皮质激素(种类不详)... 1病历摘要患儿女,3岁。主因右肩胛部出现片状暗红色斑块半年,于2017年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肩胛部出现片状红斑,轻度隆起,质硬,有轻压痛,无明显瘙痒。曾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断不详,予外用糖皮质激素(种类不详)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后皮损逐渐增大,且原皮损右侧出现新的红色丘疹,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起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否认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丛状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状血管瘤1例
5
作者 阮振强 王伟 +2 位作者 庄乐 蔡大幸 马伟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97-597,共1页
患者女,58岁。因左胸部斑丘疹半年余,加重2周,于2016年9月20日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治疗。半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左胸部出现散发性红色斑疹及斑丘疹,伴轻度痛痒;近2周来皮损进行性增多,面积逐渐扩大,呈条带状簇集性分布,自觉阵发性... 患者女,58岁。因左胸部斑丘疹半年余,加重2周,于2016年9月20日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治疗。半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左胸部出现散发性红色斑疹及斑丘疹,伴轻度痛痒;近2周来皮损进行性增多,面积逐渐扩大,呈条带状簇集性分布,自觉阵发性疼痛:病程中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