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黄檀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龚笑飞 李丽霞 +3 位作者 余水生 李大标 江波 王志高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45-48,共4页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干旱胁迫下对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的调控作用,以黄檀(Dalbergia hupeana)为研究对象,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混合菌...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干旱胁迫下对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的调控作用,以黄檀(Dalbergia hupeana)为研究对象,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混合菌剂,结果表明,AMF显著提高了黄檀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存活率提高26.7%,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降低;AMF接种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其中,Chao1指数、ACE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增加,维持了干旱胁迫下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揭示了AMF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增强黄檀抗旱性的机制,为丛枝菌根真菌菌肥的研发及豆科植物抗旱栽培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干旱胁迫 根际细菌群落 抗旱性 物种多样性 土壤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和丛枝菌根真菌对月季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英 谢科 +1 位作者 蔡汉 黄长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目的】盐胁迫易导致月季生长发育不良、观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在高盐环境或沿海地区室外绿化应用,探究施用外源褪黑素(MT)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其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激素代谢的调控作用,解析它们促进月季适应盐胁迫... 【目的】盐胁迫易导致月季生长发育不良、观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在高盐环境或沿海地区室外绿化应用,探究施用外源褪黑素(MT)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其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激素代谢的调控作用,解析它们促进月季适应盐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增强月季抗盐性,扩大月季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月季品种‘月月红’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100 mol/L NaCl胁迫、根际施用MT、根际接种AMF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及其组合等8个处理,考察各处理对月季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激素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1)施用MT可以促进AMF对月季幼苗根系的侵染,提高侵染率、丛枝着生率、泡囊数和侵入点数;(2)月季幼苗株高、茎粗以及生物量等在盐胁迫下显著下降,在MT或AMF处理下均不同程度增加,而AMF+MT处理下株高、茎粗无显著变化,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显著增加24.1%和37.0%;(3)月季幼苗叶绿素含量在盐胁迫下显著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也降低,MT或AMF处理能提高盐胁迫月季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AMF+MT处理则使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分别增加46.2%和67.2%,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活性(F_(v)/F_(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分别增加4.9%、51.0%、175.0%、168.7%和92.5%,而NPQ下降42.7%;(4)在盐胁迫下,月季叶片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MT或AMF处理有利于盐胁迫下ZT、GA、IAA含量的提高以及ABA含量的下降,AMF+MT处理后ZT、GA、IAA分别增加146.9%、116.9%、35.7%,ABA下降21.1%;(5)在盐胁迫下,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增强,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H_(2)O_(2)累积大量增加,MT或AMF处理有助于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并减少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而AMF+MT处理能够进一步激活SOD、CAT活性,降低O_(2)^(-·)产生速率和H_(2)O_(2)累积。【结论】接种AMF、添加MT或者AMF+MT处理均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月季幼苗叶绿素含量,保护叶绿素荧光系统,维持植物内源激素的平衡,激活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和H_(2)O_(2)累积,以减轻盐胁迫对月季幼苗的伤害,促进月季生长,并以AMF+MT处理增强月季幼苗抗盐性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盐胁迫 褪黑素 丛枝菌根真菌(amf)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激素代谢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后红花土壤深度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维奇 廉宁霞 +2 位作者 张弛 郭丽 张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8-471,共4页
以新疆红花主栽品种裕民无刺为研究对象,给予合适水肥条件,同时接种3种不同AM真菌处理,采集红花不同生长期(莲座期、伸长期、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的土壤样品,测定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总碳、总氮、总磷、速效碳、速效... 以新疆红花主栽品种裕民无刺为研究对象,给予合适水肥条件,同时接种3种不同AM真菌处理,采集红花不同生长期(莲座期、伸长期、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的土壤样品,测定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总碳、总氮、总磷、速效碳、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及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总氮(TN)、总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含量均高于CK,H处理各值均较大,说明施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氮、磷、钾水平;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在不同处理下有一定的规律性,伸长期碳氮比较高,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碳磷比较低;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在0-10 cm土层均较高,且H处理较大,可知0-10 cm土层环境质量在H处理下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植菌根真菌(amf) 红花 生育期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鄢金灼 武发思 冯虎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6-842,共7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湿地植物主要共生菌之一,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MF对湿地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抗逆境胁迫和抗污染能力等的作用,湿地植物、水分、季节、土壤理化性...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湿地植物主要共生菌之一,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MF对湿地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抗逆境胁迫和抗污染能力等的作用,湿地植物、水分、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因素对根际AMF的多样性、侵染能力、空间分布、生长发育、孢子密度的影响,以及植物与AMF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湿地植物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璐 张倩 叶宝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 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相同AMF处理的紫花苜蓿生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显著增加(P<0.05);与低AMF处理相比,3个盐分水平下高AMF处理的紫花苜蓿的生长量都显著增加(P<0.05),紫花苜蓿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都显著降低(P<0.05),表明AMF能增加紫花苜蓿的耐盐性,缓解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amf)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沙棘丛枝菌根真菌(AMF)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嘉红 张晓刚 +2 位作者 刘瑞祥 金山 茹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通过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沙棘根际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沙棘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孔围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集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其中,孔围球囊霉为国... 通过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沙棘根际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沙棘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孔围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集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其中,孔围球囊霉为国内新记录种,摩西球囊霉为优势种。从而为沙棘的丰产栽培、育苗及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山 沙棘 丛枝菌根真菌(amf) 孔围球囊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洁 吴晓晴 +8 位作者 石琨 王磊 纪程 钟月华 冯冰 朱国鹏 孙丽 汪吉东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3-2082,共10页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低钾(K0)和高钾(K1)土壤中,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测定甘薯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根系分泌物。...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低钾(K0)和高钾(K1)土壤中,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测定甘薯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甘薯根系干重和根系氮、磷、钾吸收量(P<0.05),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与根系氮、磷、钾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对甘薯根系分泌物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影响明显。在低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膜转运蛋白、矿物质吸收;在高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的植物激素合成、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甘薯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甘薯根系氮、磷、钾吸收量与环烯醚萜苷Caryoptosidic acid、6-反式-白三烯B_(4)、白三烯B_4、2-羟基-4-甲基戊酸、网脉碱、L-阿糖醇、托品酸、橙皮素、坎松醇F的相关性较强,这些代谢物可能在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甘薯根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解析丛枝菌根真菌的促生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潜在生态功能,为丛枝菌根真菌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丛植菌根真菌 根系分泌物 非靶向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丛枝菌根真菌对酸性锡尾矿化学性质及6种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邓琪 包立 +4 位作者 秦芙蓉 吴慧 夏云霓 岳献荣 夏运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目的】研究生石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草本植物协同作用对酸性锡尾矿的改良效应,筛选酸性锡尾矿适生优势植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石灰与AMF混合菌剂对锡尾矿上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L.... 【目的】研究生石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草本植物协同作用对酸性锡尾矿的改良效应,筛选酸性锡尾矿适生优势植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石灰与AMF混合菌剂对锡尾矿上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L.)Beauv.]、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L.)Roberty]、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苜蓿(Medicago sativa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生长、重金属累积和根际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生石灰—AMF可提高尾矿pH值、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且显著增加6种草本植物生物量,尤以黑麦草增加最多。所有复合处理中,生石灰处理下黄茅根际尾矿pH值最高,较改良前提高了0.92;生石灰—AMF处理下,香根草根际尾矿有机质含量较高,较改良前提高了7.6倍;苜蓿和黑麦草根际尾矿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较改良前提高约14倍和21倍。生石灰—AMF—草本植物组合可有效降低根际尾矿有效态Cu、Pb含量,分别降低了15.66~17.07和1.43~1.48 mg/kg,而仅有生石灰—AMF—狗尾草或黑麦草组合可有效降低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0.58~0.59 mg/kg。【结论】生石灰—AMF—草本植物协同有助于锡尾矿的改良。在生石灰—AMF组合改良下,建议推荐黑麦草、黄茅、香根草和苜蓿为酸性锡尾矿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尾矿 生石灰 丛枝菌根真菌(amf) 协同改良 草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抗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丽 伍建榕 +2 位作者 马焕成 高拓 冯泉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5,共7页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桦木科桦木属分布最南的树种之一,其在云南德宏州的人工林种植面积超过8万hm2,大面积人工林也造成西南桦溃疡(干腐)病日益严重。本研究在西南桦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德宏州盈江县选择西南桦溃疡(干腐)病不同发病...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桦木科桦木属分布最南的树种之一,其在云南德宏州的人工林种植面积超过8万hm2,大面积人工林也造成西南桦溃疡(干腐)病日益严重。本研究在西南桦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德宏州盈江县选择西南桦溃疡(干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3块样地,利用湿筛沉淀法、菌根侵染率检测法及病害调查法对3块样地根际及根围的AMF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进行调查,并用特征指数及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分别高于40.08个/g和77.5%时,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和3;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低于1.05个/g和13%时,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00%和8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孢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即:西南桦溃疡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和侵染率密切相关,AMF种类越多,菌根孢子密度越大,菌根侵染率越高,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就越小。可见,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能增强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抗病性,并能显著降低西南桦幼树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因此,建议在西南桦育苗时在营养袋中接种AMF来提高西南桦对溃疡(干腐)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西南桦溃疡(干腐)病 菌根真菌多样性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炭疽病发生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娅琳 武自强 +3 位作者 刘丽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应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防控油茶炭疽病,探究土壤AMF与油茶炭疽病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湿筛沉淀法和AMF定殖染色法探究油茶炭疽病发生样点土壤的AMF孢子密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菌根定殖率及病健... 为应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防控油茶炭疽病,探究土壤AMF与油茶炭疽病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湿筛沉淀法和AMF定殖染色法探究油茶炭疽病发生样点土壤的AMF孢子密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菌根定殖率及病健植株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健油茶根部AMF孢子密度、定殖率具有显著差别,感病油茶土壤中AMF孢子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有下降趋势(P<0.05);AMF孢子密度、丰富度、定殖率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多样性指数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AMF孢子密度、菌根定殖率、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越大,油茶炭疽病越轻,显示AMF对防治油茶炭疽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炭疽病 丛枝菌根真菌(amf) 真菌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和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丽颜 陆建增 +3 位作者 黄馨怡 孙兆智 吴凤芝 高丹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探究AMF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在番茄幼苗期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与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并以不添加摩西球囊霉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与CK相比,接种AMF后,番茄幼苗地上部鲜... 为探究AMF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在番茄幼苗期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与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并以不添加摩西球囊霉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与CK相比,接种AMF后,番茄幼苗地上部鲜、干质量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8.1%、24.8%;根结线虫病病情指数降低29.5%;植株中N、P、K含量分别增加6.9%、80.5%、63.0%;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6.8%、20.7%、8.1%、7.8%。可见,接种AMF具有促进番茄生长、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增加植株养分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丛枝菌根真菌(amf) 根结线虫病 植株生物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对土壤AMF定殖的影响
12
作者 张昕雅 熊诗源 +6 位作者 夏栋 董悦 蒋佳媛 康东 李铭怡 刘大翔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5,共10页
为探究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定殖特征、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两者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植被混凝土基材中菌根生态效应,为后续将AMF应用到边坡植被恢复中,改善植物和根系周围... 为探究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定殖特征、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两者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植被混凝土基材中菌根生态效应,为后续将AMF应用到边坡植被恢复中,改善植物和根系周围环境,达到改善边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2、3、5、15 a),以自然恢复地(N1)及次生林(N_(2))作为对照,对AMF定殖特征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的AMF总侵染率均显著高于N_(2)(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AMF总侵染率表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5 a样地较高,达到69.93%。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在0.47~1.07、3.47~16.51、14.77~77.60 mg/kg之间,但次生林微生物量碳含量、自然恢复地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P<0.05)。AMF定殖特征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和土壤蔗糖酶均与侵染率相关(P<0.05),但冗余分析和回归方程明确微生物量碳是侵染率的直接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在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AMF均能侵染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相较于自然恢复地和次生林,植被混凝土修复措施能促进AMF定殖和生长。建议使用植被混凝土技术修复边坡时通过调控基材水分和养分促进AMF定殖,在修复3~5 a时强化微生物管理以优化生态效益。研究为边坡工程中菌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 化学 丛枝菌根真菌 amf定殖特征 植被恢复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M真菌对蓝莓苔藓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杜超 陈德 +3 位作者 张园莉 刘婧 师长海 崔海龙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4期7-10,14,共5页
为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蓝莓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3种AM真菌为试验材料,设不接种为对照(ck),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m)、刺球囊霉(Ad)、球囊霉(Ga)菌种,以及混合菌种接种(Mix)5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蓝莓根系活力... 为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蓝莓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3种AM真菌为试验材料,设不接种为对照(ck),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m)、刺球囊霉(Ad)、球囊霉(Ga)菌种,以及混合菌种接种(Mix)5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蓝莓根系活力、根冠比及地上部生长指标。接种Ad、Gm和Mix处理的基生枝长度、基生枝直径、单株叶面积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Mix处理效果最佳。接种Gm和Mix处理的蓝莓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ck。此外,Mix处理的真菌提高了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ck高50%以上。综上所述,AM真菌对蓝莓的生长具有积极影响,不同菌种的效果存在差异,单独接种一种AM真菌时,Gm处理效果最好,所有处理中,Mix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丛植菌根真菌 根系活力 衰老生理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积雪变化背景下AM真菌对荒漠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薛晖 杨榕 +3 位作者 秦文昊 董倩倩 计占权 贾阳阳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5-296,共12页
土壤胞外酶作为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直接驱动了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冬季积雪变化响应敏感,对于缺水且养分贫瘠的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影响显著。为研究暖湿趋势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积雪变化和丛... 土壤胞外酶作为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直接驱动了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冬季积雪变化响应敏感,对于缺水且养分贫瘠的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影响显著。为研究暖湿趋势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积雪变化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冬季积雪变化和原位抑制AM真菌活性的双因素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主区为对照(增水40 mm,W)和AM抑制处理(增水40 mm同时添加苯菌灵,BW),副区为积雪增加100%(+S)、自然降雪(CK)和积雪减少100%(-S)。分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分析冬季积雪变化背景下AM真菌对荒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限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AM真菌提高了植物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降低土壤中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增加有机碳含量;在积雪增加和自然降雪基础上,AM真菌降低了土壤中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酶活性;积雪减少基础上,AM真菌增加了碳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2)通过矢量分析得出,荒漠土壤微生物活性受土壤碳和磷的限制,在积雪增加和自然降雪基础上,AM真菌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碳限制,在积雪减少基础上,AM真菌对土壤微生物碳和磷限制影响无一致性规律。综上所述,冬季积雪变化背景下,AM真菌对促进荒漠土壤速效磷和铵态氮吸收,提高土壤碳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缓解土壤微生物碳限制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积雪变化 丛植菌根真菌 土壤胞外酶 酶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马坤 王彦淇 +3 位作者 杨建军 李璐 王颖 马焕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共9页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木棉(Bombax ceiba Linn.)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法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1 g土壤含100个AMF孢子)和未接菌组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木棉(Bombax ceiba Linn.)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法对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1 g土壤含100个AMF孢子)和未接菌组木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30%~35%)条件下接菌组的初始荧光(F_o)均低于未接菌组;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相比,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接菌组的F_o值分别升高了10.39%、20.93%和14.14%,未接菌组的F_o值分别升高了26.95%、48.75%和71.35%。接菌组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均高于未接菌组。与对照相比,重度干旱胁迫5、15和35 d,接菌组的F_v/Fm值分别降低了9.09%、6.85%和22.06%,未接菌组的F_v/Fm值分别降低了10.67%、16.21%和52.78%;接菌组的F_v/F_o值分别降低了28.14%、22.43%和46.01%,未接菌组的F_v/F_o值分别降低了28.38%、48.20%和75.96%。总体来看,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接菌组的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高于对照,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低于对照;未接菌组的Y(Ⅱ)、qP、qN和ETR值低于对照,而Y(NO)和Y(NPQ)值则高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AMF能够减轻干旱尤其是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木棉受伤害和光抑制的程度,并提高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从而增强木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丛枝菌根真菌(amf)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区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与吸镉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灵芝 张玉龙 +1 位作者 李培军 巩宗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9,共7页
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施Cd水平(0、20、50 mg 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根系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及Cd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Cd胁迫下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随着施Cd... 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施Cd水平(0、20、50 mg 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根系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及Cd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Cd胁迫下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随着施Cd水平提高,各处理植株Cd浓度和Cd吸收量显著增加。各施Cd水平下万寿菊地上部Cd吸收量远远高于根系Cd吸收量,尤其在20 mg kg-1施Cd水平下,接种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是根系的3.90倍,对照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是根系的2.33倍;同一施Cd水平下接种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要显著高于对照。总体上,试验条件下污染土壤中分离的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万寿菊对土壤中Cd的吸收,并增加了Cd向地上部分的运转,表现出植物提取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CD胁迫 万寿菊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绿洲区苜蓿地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任爱天 鲁为华 +1 位作者 杨洁晶 马春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6-1672,共7页
以石河子绿洲区苜蓿(Medicago sativa)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类采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苜蓿根际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采样地植被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3属24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 以石河子绿洲区苜蓿(Medicago sativa)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类采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苜蓿根际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采样地植被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3属24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aspora)4种,各采样地球霉囊属均为优势种群,并且在各类采样地均出现。通过对土壤因子和孢子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速效钾、pH和有机质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植菌根真菌 孢子密度 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和续断菊间作镉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鑫 胡文友 +5 位作者 黄标 李元 祖艳群 湛方栋 邝荣禧 何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分室隔网培养方法,模拟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间作体系Cd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Cd添加到A室还是B室,玉米的侵染率都要比续断菊高出6.3%~38.35%。接种AMF之后,都不...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分室隔网培养方法,模拟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间作体系Cd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Cd添加到A室还是B室,玉米的侵染率都要比续断菊高出6.3%~38.35%。接种AMF之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和续断菊的生物量,但对玉米和续断菊吸收Cd的影响有所不同。2Cd添加到A或者B室,AMF均会促进该侧植物对Cd的吸收,降低另一侧植物对Cd的吸收。3接种AMF后,续断菊对Cd的转运系数降低,玉米对Cd的转运系数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总之,AMF改变了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续断菊对Cd的吸收,菌丝在两者之间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玉米 续断菊 间作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最新分类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宇涛 辛国荣 李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4-843,共10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植物共生真菌,能够与大部分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由于它们在农林、环境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国内外关于AMF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然而...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植物共生真菌,能够与大部分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由于它们在农林、环境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国内外关于AMF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然而,AMF专性共生的特征以及研究方法不够理想等因素长期阻碍了AMF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方法的改进与新技术的应用为AMF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简述了AMF的最新分类系统及全球物种数量、AMF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以及AMF物种多样性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在AMF物种多样性相关领域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物种多样性 寄主植物 环境因子 454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柳洁 肖斌 +1 位作者 王丽霞 周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0-225,234,共7页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茶树根系侵染率、生长、耐盐性及茶树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索AMF提高茶树植株耐盐性的生理机理。【方法】以1年生茶树品种‘乌牛早’扦插幼苗为...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茶树根系侵染率、生长、耐盐性及茶树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索AMF提高茶树植株耐盐性的生理机理。【方法】以1年生茶树品种‘乌牛早’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向盆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以接种灭菌接种物为对照,在幼苗移栽后2个月进行5,10,15,20,25,30mmol/kg 6个盐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后50和100d测定茶树株高、根系菌根侵染率及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100d时测定地径、主根长度、生物量、茶树叶片膜透性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处理的茶树生长质量进行鉴评。【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AMF对茶树根系的侵染率逐渐降低,茶树株高、地径、生物量显著降低,生长质量下降,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在6个盐浓度下接种AMF后,茶树的生长量均有所增加,生长质量明显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均有所降低,茶树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提高,但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盐胁迫能抑制茶树的生长,而AMF可通过显著促进茶树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有效降低植株体内膜脂的过氧化水平,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茶树的伤害,促进茶树在盐胁迫环境中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丛枝菌根真菌(amf) 盐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