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喀斯特石漠化人工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苗苗 胡益然 +1 位作者 柴接君 黎千秋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7,146,共11页
[目的]阐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接种对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不足的削减机制,支撑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恢复。[方法]基于湖南省邵阳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人工林样地的原位接种试验,分别采集上、中、下坡... [目的]阐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接种对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不足的削减机制,支撑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恢复。[方法]基于湖南省邵阳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人工林样地的原位接种试验,分别采集上、中、下坡0~15、15~30 cm土层细根和0~15、15~30、30~5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AMF侵染状况、群落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明确关键微生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等特性的影响。[结果]接种提升根系AMF侵染强度和侵染率;在属水平上,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和双型囊霉属是AMF群落的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在接种后变化较大,且在不同坡位和土层间存在差异。接种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0~15 cm土层各坡位、15~30 cm土层中坡、30~50 cm土层中下坡皆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Chao1丰富度指数皆呈增加变化,但仅在0~15 cm土层上坡差异显著;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15 cm土层上中坡、15~30 cm土层中坡、30~50 cm土层各坡位皆呈增加变化,差异皆不显著。各土层碱解氮质量分数皆呈减少变化,速效磷质量分数仅在15~30 cm土层有所下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5、15~30 cm土层均呈减少变化,但差异皆不显著;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在各土层皆极显著增加,毛管孔隙在0~15、30~50 cm土层有所增加,pH和交换性Ca^(2+)在各土层皆有所降低,但差异皆不显著。速效养分氮磷比在0~15、15~30 cm土层呈降低趋势,表明接种AMF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养分对磷的限制。土壤特性间相关性和冗余性分析表明,接种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养分和水分等理化性状。[结论]研究结果厘清了石漠化人工林土壤特性对AMF接种的响应特征,明确了养分水分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突破土壤生态功能恢复滞后瓶颈,提升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喀斯特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