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6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胁迫下2,4-表油菜素内酯和丛枝菌根真菌对四季杜鹃光合特性及激素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郭嘉 熊定伟 +1 位作者 杨丽娟 程建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0-120,共11页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叶际施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epigaea)及其复合处理对四季杜鹃耐热性的影响机制,以四季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云栖烟霞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叶际施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epigaea)及其复合处理对四季杜鹃耐热性的影响机制,以四季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云栖烟霞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对照(CK,正常温度,不添加AMF、EBR)、单独高温(HS)、HS+AMF、HS+EBR、HS+EBR+AMF处理对四季杜鹃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抑制四季杜鹃生长,外观表型上表现为叶片黄化变小,大部分叶片枯死。叶片喷施EBR可以促进AMF侵染率、丛枝着生率以及泡囊数的增加,但对侵入位点数无显著影响。与HS处理相比,HS+EBR+AMF处理下四季杜鹃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84.3%、182.3%、105.8%和150.6%,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129.5%、78.9%、32.7%和28.1%,胞间CO_(2)浓度(Ci)下降11.7%;同时,HS+EBR+AMF处理增加了四季杜鹃叶片中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对四季杜鹃叶片中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_(ETo/RC))、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E_(ABS/CSm))、捕获的光能(E_(TRo/CSm))、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_(ETo/CSm))具有促进作用。高温胁迫下,四季杜鹃叶片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含量降低,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HS+EBR+AMF处理后ZT、GA_(3)、IAA含量分别增加54.2%、43.2%和29.5%,ABA含量下降26.5%。综上,EBR可以促进AMF对植物的侵染,相较于单一AMF或者EBR处理,二者复合处理下增强四季杜鹃耐热性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杜鹃 高温 2 4-表油菜素内酯 丛枝菌根真菌 叶绿素 激素代谢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宫丽丹 马静 +1 位作者 吴超 岳海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澳洲坚果生长建植提供更为有效的栽培方法。将消毒过的澳洲坚果种子播种于已灭菌基质中,测定不同处理下澳洲坚果生长状况、光合参数及根系分泌物含量。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 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澳洲坚果生长建植提供更为有效的栽培方法。将消毒过的澳洲坚果种子播种于已灭菌基质中,测定不同处理下澳洲坚果生长状况、光合参数及根系分泌物含量。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澳洲坚果的生长及叶、根的生物量积累,显著提高了澳洲坚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不同处理澳洲坚果根系分泌物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促进澳洲坚果生长,增强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的生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量 光合参数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对亚麻根系发育、汞吸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晓春 毕文龙 王仁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247,共9页
为探究重金属汞污染下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汞吸收及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在土壤汞浓度0、20 mg/kg下设置对照(CK)、接种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I)处理、添加生物炭(BC)处理以及二者复合(RI+BC)处理,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 为探究重金属汞污染下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汞吸收及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在土壤汞浓度0、20 mg/kg下设置对照(CK)、接种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I)处理、添加生物炭(BC)处理以及二者复合(RI+BC)处理,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重金属汞胁迫下,亚麻生长受到抑制,矿质元素吸收量减小,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减少,相关土壤酶活性降低,BC处理能够帮助AM真菌侵染亚麻根系,显著提高AM真菌侵染率以及土壤孢子数量(P<0.05)。20 mg/kg汞浓度下,AM真菌或生物炭处理均可以提高亚麻根系活力并改善根系形态结构,增加亚麻株高、茎粗和生物量;与CK相比,RI+BC处理亚麻叶片氮、磷、钾、钙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0.6%、40.4%、111.6%和19.4%;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5.6%和85.0%;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5.4%、35.7%、33.3%、34.5%和10.3%;土壤pH值、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7.1%、183.3%、30.6%、92.1%和54.5%。此外,AM真菌或生物炭处理能够降低汞的转运系数,而增加亚麻根系对汞的富集系数。由此可知,AM真菌或生物炭处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增加土壤相关酶活性并改善植物根系结构,进而增强亚麻根系对汞的富集能力,而降低转运系数,减少地上部的汞积累,降低毒害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且以RI+BC处理的效果最好,从而为AM真菌-生物炭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汞胁迫 土壤酶 理化性质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土壤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段海霞 罗崇亮 +3 位作者 师茜 康生萍 赵玲 熊友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91,共17页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影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流,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逆性,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MF...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影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流,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逆性,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MF与植物共生抑制植物产量积累,不利于维持土壤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AMF在调控植物⁃土壤系统中表现出的作用不一致,这可能与环境条件有关。因此,需总结现有研究,系统的阐明AMF对植物⁃土壤系统生产力、抗逆性和养分循环的作用及其机理。总结了AMF与植物⁃土壤系统共生关系和共生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AMF对植物⁃土壤系统生产力和抗逆性的作用机制;探讨了AMF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的作用过程。提出AMF⁃植物⁃土壤系统共生领域中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共生 抗逆性 养分循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缓解微塑料对玉米生物量和抗氧化酶的毒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鑫 谢晓燕 +3 位作者 李元 湛方栋 李祖然 王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2-1042,共11页
为了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处理下对玉米的毒性,本研究设置接种和未接种AMF两种情况,PE、PVC和PLA三种微塑料占土壤质量比0.1%、1%和10%三个浓度,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的侵染率在微... 为了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处理下对玉米的毒性,本研究设置接种和未接种AMF两种情况,PE、PVC和PLA三种微塑料占土壤质量比0.1%、1%和10%三个浓度,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的侵染率在微塑料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9.31%~84.83%。微塑料处理下玉米根直径降低了13.46%~34.62%,根体积降低了16.30%~44.02%,接种AMF后玉米根直径和根体积显著增加了26.69%~88.23%和19.31%~29.52%。玉米地上干质量在微塑料处理下显著降低了17.49%~48.13%,接种AMF后显著增加了77.62%~166.67%;玉米丙二醛(MDA)含量在微塑料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7.99%~149.03%,接种AMF后显著降低了29.00%~60.47%。PE只有在高浓度(10%)下才会对玉米产生毒害,而PVC和PLA在中高浓度(1%和10%)下就抑制玉米根系生长;由于微塑料促进了AMF对玉米的侵染,接种AMF后有效提高了玉米对微塑料的耐性,而降低了玉米的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生物量。研究表明,AMF能缓解微塑料对玉米的毒性效应,但这与微塑料的类型和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微塑料 根系 抗氧化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对黑麦草抗氧化代谢路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鑫 孙萍 +1 位作者 赵新月 陈友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9,共9页
为了解决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抗氧化代谢影响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NaCl浓度(0‰、10‰、20‰)的盐胁迫下,生物炭和AMF对黑麦草抗氧化代谢,尤其是... 为了解决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抗氧化代谢影响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NaCl浓度(0‰、10‰、20‰)的盐胁迫下,生物炭和AMF对黑麦草抗氧化代谢,尤其是针对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的联合作用可以在盐胁迫下增加植物生物量、提升光合作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升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加抗氧化剂含量。在NaCl浓度为10‰时,这种联合作用对黑麦草的抗氧化代谢调节能力最显著。具体表现为,两者共同施用使得株高和根长分别增长了39.77%和95.63%,而AMF单独作用则使黑麦草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了21.79%和42.46%。在NaCl浓度为10‰时,生物炭单独作用使得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活性分别增加了39.53%和43.41%,AMF单独作用使得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升了69.28%。通过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PLS-PM),揭示并量化了生物炭和AMF在调节植物抗氧化代谢过程中的不同路径:生物炭主要通过提升抗坏血酸相关酶的活性来增加抗坏血酸的含量,进而促进黑麦草生长;AMF主要通过促进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来增加谷胱甘肽含量,进而增强光合作用,最终促进黑麦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抗氧化代谢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及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凡高 王幼珊 +1 位作者 张颖 李红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 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r)、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2种接种方式(菌剂、砂子与蛭石混匀的D接种方式和蛭石装至穴盘穴位2/3处,接种菌剂、砂子,再覆蛭石的H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接种柳叶马鞭草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及丛枝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菌种。Ce在H接种方式下的株高、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光化学反射率指数显著高于D接种方式。相关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和丛枝丰度与柳叶马鞭草的株高、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AMF菌种及接种方式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以H接种方式下的Ce效果较好。其研究结果能为AMF在柳叶马鞭草育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柳叶马鞭草 幼苗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天龙 李慧奇 +2 位作者 宁瑞渊 刘博文 张满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90,共8页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未接种菌剂为对照,研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N、P、K)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嘎啦和富士的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后富士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较嘎啦根系显著提高25.49%。与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62%和8.12%,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提高5.13%,8.27%,16.9%和5.36%,5.11%,16.7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2.12%,7.69%,17.3%和16.67%,15.62%,31.14%,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色饱和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12%,6.17%,16.24%,5.92%和9.10%,6.18%,6.20%,7.48%,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7.89%和11.76%。【结论】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可以形成共生体,促进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苹果树 果实品质 果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生态网络的影响
9
作者 施启欢 张艳杰 +5 位作者 周桂香 张佳宝 张丛志 鲁顺保 贾春花 刘明凤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1534,共12页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80%左右的植物可形成共生结构,是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揭示华北平原潮土区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80%左右的植物可形成共生结构,是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揭示华北平原潮土区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网络互作关系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具体为:T1,秸秆移除+PK肥;T2,秸秆覆盖+PK肥;T3,秸秆移除+NPK肥;T4,秸秆覆盖+NPK肥;T5,秸秆掩埋+NPK肥。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配施NPK肥处理降低土壤pH,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P<0.05)。秸秆掩埋配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处理显著影响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而群落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是潮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主要优势属。(3)共现网络分析得到7个生态网络模块,其中模块Ⅵ中物种丰度与土壤养分指标(包括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调节丛枝菌根真菌网络互作关联等方式调控土壤肥力。研究结果对加强土壤健康管理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肥力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中磷供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吉波 程红光 +7 位作者 韩世明 邢丹 吴志兵 张金莲 刘芳 朱艺 邓丽蓉 张晓松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12-1826,共15页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有效磷匮乏已限制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传统补磷措施利用率低且易引发环境风险。近年研究表明,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均可提升土壤磷有效性,但协同机理仍缺乏系统阐释。该文从3个角度探讨其协同解锁土...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有效磷匮乏已限制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传统补磷措施利用率低且易引发环境风险。近年研究表明,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均可提升土壤磷有效性,但协同机理仍缺乏系统阐释。该文从3个角度探讨其协同解锁土壤磷库的机理。生物炭多级孔结构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为AMF菌丝延伸提供通道;AMF以胞外聚合物加固孔壁,扩大磷捕获范围并提高外源磷利用率。生物炭碱性组分提高土壤pH,削弱铁/铝/钙对磷的固定,促进磷向可溶态转化;AMF分泌有机酸与磷酸酶络合金属离子,释放磷位点,并氧化生物炭表面,增强其亲水性及阳离子交换能力,促进磷的解吸循环,实现磷活化。生物炭释放的信号分子诱导AMF的分枝与侵染;共生后AMF调控高亲和力磷转运蛋白及SPX-PHR模块、分泌酶矿化有机磷,并重塑根际微生物群落,富集溶磷菌和有机磷矿化真菌,构建“生物炭-AMF-植物-微生物”闭环磷循环。尽管机制日趋明晰,但其环境适应性、材料-微生物匹配度及长期效应仍有待探索。未来需基于系统框架,结合光谱显微与多组学研究,解析网络互作与动态反馈,为精准磷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农业向循环养分经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限制 生物炭 侵染 磷形态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年宿根蔗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王晟 徐欣婷 +5 位作者 杨春华 覃晓娟 康贻豪 张金莲 招礼军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9,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水平下第2年宿根蔗根围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多样性,为AM真菌在甘蔗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桂糖29号(GT29)和桂糖58号(GT58)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肥水平:0.0 kg/hm^(2)(A...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水平下第2年宿根蔗根围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多样性,为AM真菌在甘蔗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桂糖29号(GT29)和桂糖58号(GT58)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肥水平:0.0 kg/hm^(2)(A)、562.5 kg/hm^(2)(B)、1125.0 kg/hm^(2)(C)、2250.0 kg/hm^(2)(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GT29的根系菌根侵染率有显著影响,而对GT58影响不显著。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AM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下降。不同施肥水平的GT29根围土壤中共获得185个OTUs,GT58根围土壤中共获得175个OTUs。不同施肥水平下2个甘蔗品种根围土壤的优势AM真菌均为球囊霉属(Glomus)。在OTU水平对不同施肥水平甘蔗根围土壤AM真菌群落进行差异物种分析,发现GT29的2个差异物种均为球囊霉属,而GT58中的3个差异物种均为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经Mantel检验,发现土壤中的Ca、Mg含量与4个AM真菌属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3个AM真菌属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过量施肥会使增产效果大幅降低,且造成土壤酸化及磷元素过剩,同时使甘蔗根围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改变,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但品种间有差异;适量施肥有助于丰富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促进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蔗 根围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陈书羽 杨淑雅 +1 位作者 伊力塔 刘美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目的】探究根系共生真菌对杉木响应氮沉降的调节作用,为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盆栽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加氮(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 【目的】探究根系共生真菌对杉木响应氮沉降的调节作用,为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盆栽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加氮(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a^(-1))、高氮(N60,60 kg·hm^(-2)·a^(-1))3个模拟氮沉降水平和不接种、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dices)、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3个接种处理的交互试验,研究模拟氮沉降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的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模拟氮沉降条件下,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根系的侵染率均较高。模拟低氮沉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模拟高氮沉降使得杉木地下生物量降低,而接种摩西球囊霉显著增加了高氮下杉木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P<0.05)。植株根冠比在模拟氮沉降下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接种降低了高氮对杉木根系的影响,其交互组根冠比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模拟氮沉降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电子传递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其中,低氮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共同处理使杉木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结论】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侵染杉木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氮沉降下杉木幼苗的生长,其中,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缓解高氮沉降对植株的影响,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 光合作用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烤烟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特征及其群落结构
13
作者 胡静雯 周东波 +5 位作者 张金莲 陈廷速 韩洋 张康 卓丛莹 穰中文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背景和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生和改土等方面效果显著。通过分析湖南烟区烤烟根系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特征、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菌根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背景和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生和改土等方面效果显著。通过分析湖南烟区烤烟根系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特征、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菌根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K326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于长沙(CS)、衡阳(HY)、湘西(XX)和永州(YZ)开展品比试验,于成熟期取样,进行根系压片及扩增子MiseqPE300高通量测序。【结果】K326和云烟87的菌根侵染程度在不同地区间分别表现为HY>YZ>XX>CS和YZ>HY>XX>CS,品种间表现为K326>云烟87;根系AMF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区间分别表现为XX显著高于CS和HY显著高于CS。球囊霉属(Glomus)在所有样本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YZ地区高度富集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烤烟品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XX地区高度富集无梗球囊霉属(Acaulospora),CS地区高度富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均于烤烟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Mantel检验表明,烤烟根系菌根侵染指标与AN、TK、OM、TP极显著正相关(P<0.01);无梗球囊霉属(Acaulospora)的相对丰度与海拔(EL)极显著正相关(P<0.01);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的相对丰度在K326中与速效磷(AP)显著正相关(P<0.05),在云烟87中与全钾(TK)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湖南烤烟根系共生AMF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菌根侵染特征均存在地域特异性和品种差异性,其中全钾、碱解氮、全磷、有机质是除品种因素外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后期于烤烟种植上应用菌根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品种及地域环境情况;球囊霉属为湖南植烟区烤烟共生AMF的土著优势属,可充分挖掘其共生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烤烟品种 根系 群落结构 菌根侵染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土壤氮损失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翔 何莹莹 +5 位作者 张萍 田佳 姜姜 陈信力 柳思博 虎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267-8284,共18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互惠共生菌,吸收土壤中的氮(N)提供给宿主植物以交换碳,在调控土壤N流失(氧化亚氮排放和N淋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在植物营养获取和环境胁迫中的作用相比,人们关于AMF调控土壤N流失的认识还十分...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互惠共生菌,吸收土壤中的氮(N)提供给宿主植物以交换碳,在调控土壤N流失(氧化亚氮排放和N淋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在植物营养获取和环境胁迫中的作用相比,人们关于AMF调控土壤N流失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研究综述了AMF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N淋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研究表明AMF可以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少量研究发现AMF增加或不影响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总的来说,AMF平均降低了25%的土壤N_(2)O排放,21%的无机氮淋溶。AMF在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过程中主要有三种途径。AMF通过促进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氮固定,从而减少土壤无机氮,进而降低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AMF通过改变非生物土壤环境(降低土壤水分和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在减少土壤N_(2)O排放中,AMF会抑制参与硝化(AOA和AOB)和反硝化(nirS和nirK)生产N_(2)O的相关微生物,和/或促进消耗N_(2)O(nosZ)相关微生物。在降低N淋溶过程中,AMF增加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渗滤液体积。土壤养分、土壤质地和植物多样性是AMF调控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的影响因子。过量施肥会破坏AMF与宿主植物的共生关系,进一步增加土壤N流失的风险。在全球N沉降增加背景下,促进AMF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可以作为减少生态系统土壤养分流失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N_(2)O排放 N淋溶 氮固定 植物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降解大豆根部土壤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15
作者 林玉莹 乔巍 +1 位作者 接伟光 杨昊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共7页
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可降解的大豆农药残留类型、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机制,如酶促反应、生理学和生态学作用、共代谢作用,以及影响丛枝菌根真菌降解大豆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豆产量,降低大豆中的农药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 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可降解的大豆农药残留类型、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机制,如酶促反应、生理学和生态学作用、共代谢作用,以及影响丛枝菌根真菌降解大豆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豆产量,降低大豆中的农药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丛枝菌根真菌 农药残留 降解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下减氮配施丛枝菌根真菌对旱地灌区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及氮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蒋长明 冉新民 +1 位作者 叶万玉 陈云香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为了解节水灌溉下减氮配施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春小麦品系兰大211为材料,通过裂裂区试验,在两个灌溉量(常规灌溉400 mm和节水灌溉280 mm)和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250 kg·hm^(... 为了解节水灌溉下减氮配施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春小麦品系兰大211为材料,通过裂裂区试验,在两个灌溉量(常规灌溉400 mm和节水灌溉280 mm)和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250 kg·hm^(-2))、减施氮肥20%(200 kg·hm^(-2))和减施氮肥40%(150 kg·hm^(-2))]下设置AMF接种[菌种为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接种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灌浆期生长特性、光合生理、氮代谢过程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FM能够侵染小麦根系,并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下FM的菌根侵染率、丛枝着生率、侵入点位数和泡囊数均降低。与常规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相比,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接种FM处理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株高和群体总茎数均下降;小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气体交换参数与正常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节水灌溉下减氮40%和减氮40%并接种FM处理。与常规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相比,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接种FM处理的小麦旗叶全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代谢过程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配施FM处理小麦产量达7786.0 kg·hm^(-2),与常规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配施FM能维持小麦灌浆期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保持小麦氮代谢酶活性以及代谢产物含量,是旱地灌区节水、省肥、保持高产的绿色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丛枝菌根真菌 节水 减氮 光合作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山黧豆毛状根共生体系对NaCl胁迫条件下毛状根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刘逸凡 张雪萍 +5 位作者 郭慧莹 尚天雪 曹宁 刘晓宁 连荣芳 徐全乐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2-1168,共7页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山黧豆耐盐性及β-ODAP含量的影响,为山黧豆在盐碱地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山黧豆毛状根与AMF的共培养体系,利用HPLC法分析NaCl胁迫条件下AMF共生对山黧豆毛状根中β-ODAP含量的调控作...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山黧豆耐盐性及β-ODAP含量的影响,为山黧豆在盐碱地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山黧豆毛状根与AMF的共培养体系,利用HPLC法分析NaCl胁迫条件下AMF共生对山黧豆毛状根中β-ODAP含量的调控作用,检测β-ODAP生物合成关键酶丝氨酸乙酰基转移酶(SAT)及β-腈基丙氨酸合成酶(CAS)活性。【结果】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浸染山黧豆幼苗诱导毛状根的产生。使用湿筛法获得AMF孢子,其在山黧豆毛状根中的接种可产生新生菌丝及新生孢子。醋酸墨水染色和巢式PCR分析表明,AMF在山黧豆毛状根中成功定殖。在盐胁迫条件下,50 mmol/L NaCl处理对于山黧豆毛状根的萌发和生长影响不显著,100 mmol/L和150 mmol/L NaCl处理显著降低毛状根的诱导率、根长和发根数目。AMF共生则显著促进NaCl胁迫条件下山黧豆毛状根的诱导率。此外,AMF与毛状根共生上调山黧豆β-ODAP生物合成关键酶SAT活性、下调CAS活性,减缓NaCl胁迫条件下山黧豆毛状根中β-ODAP的进一步积累。【结论】AMF共生显著改善山黧豆毛状根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增强山黧豆毛状根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黧豆 毛状根 丛枝菌根真菌 NACL胁迫 β-OD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及枯萎病的影响
18
作者 汪靓 张金莲 +4 位作者 康贻豪 黄海思 覃晓娟 蒋金平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0-1490,共11页
由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枯萎病是目前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为筛选到对香蕉组培苗具有显著促生和抗病作用的优势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株,本研究... 由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枯萎病是目前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为筛选到对香蕉组培苗具有显著促生和抗病作用的优势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株,本研究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对比了从广西香蕉主产区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的5种AM真菌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香蕉组培苗根系菌根侵染率为15.00%~95.00%,依次为BNMJ-1(C.etunicatum)>BNTJ-6(G.mosseae)>HTJ2-60(C.lamellosum)>BDQJ-2(G.fulvum)>GZXJ-10(Paraglomus sp.);除GZXJ-10处理外,其他接种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香蕉组培苗生长,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BNMJ-1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其株高、茎径、叶片数、最大根长、总生物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8.60%、44.54%、40.67%、12.05%和65.15%,BNTJ-6处理的促生效果次之;BNMJ-1处理的枯萎病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NTJ-6处理,较对照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93.37%和89.03%,防效分别达93.64%和88.85%。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AM真菌中对香蕉组培苗促生、抗病效果较好的菌株为BNMJ-1和BNTJ-6。因此,本研究筛选获得香蕉组培苗的促生抗病优势AM真菌菌株,为后期开发香蕉菌根种苗以及专用菌根真菌菌剂、菌肥等产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促生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和接种方式对烤烟幼苗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张玉银 杨杰 +5 位作者 葛子儇 李莹莹 官琨皓 张铜津 张雨洁 代晓燕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为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作用,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接菌方式和5种AMF(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Funneliformis mosseae,Fm;Claroideog... 为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作用,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接菌方式和5种AMF(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Funneliformis mosseae,Fm;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Glomus versiforme,Gv)对烤烟K326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接菌方式下5种菌株均能与烟草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接种AMF烟株的根投影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均显著增加,其中接菌方式三(菌剂与烤烟根系间隔约0.5 cm)条件下,接种细凹无梗囊霉(As)烟株的总根长、根投影表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菌种。As在接菌方式三条件下的根直径、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地下部氮含量,显著高于接菌方式二(菌剂与烤烟根系直接接触)。接种AMF可以有效促进烤烟幼苗根系、叶片发育和烟株对养分的吸收,接菌方式三条件下的As菌株与烟株更易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烤烟 接菌方式 生长 生理特性 矿质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助力间作作物抵御土传病害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英超 戴利利 万山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1,112,共8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重要的土壤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诱导植物增强抗病性,间作可有效缓解土传病害的发生。目前,对AMF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宿主植物病原物的抑制效应。本文综述了间作对土传...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重要的土壤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诱导植物增强抗病性,间作可有效缓解土传病害的发生。目前,对AMF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宿主植物病原物的抑制效应。本文综述了间作对土传病害的控制作用,系统总结了间作种植对AMF的影响,全面梳理了AMF增强间作缓解土传病害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和展望了研究的局限性和面临问题,旨在为AMF和间作种植缓解土传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土传病害 抑制效应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