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浒传》与禅宗丛林制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项裕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3,共9页
从说话艺术脱胎而出的《水浒传》,保存了不少鲜活的宋元禅宗文化图景,对禅宗丛林制度有多方面的叙及,主要包括寺庙经济如何运行、丛林职事制度中的分工与等级、丛林仪式的严谨与次序等等。小说揭示了檀越布施与寺产租金对于禅寺运营的... 从说话艺术脱胎而出的《水浒传》,保存了不少鲜活的宋元禅宗文化图景,对禅宗丛林制度有多方面的叙及,主要包括寺庙经济如何运行、丛林职事制度中的分工与等级、丛林仪式的严谨与次序等等。小说揭示了檀越布施与寺产租金对于禅寺运营的重要性;介绍了禅寺内僧职的等级,透露出菜头在丛林中的殊胜地位,谈及俗僧们意图争做监寺的事实;对禅堂上的"参请"与颂圣,行脚僧人的挂褡与告香等仪式、仪轨也都有着详细而有趣的描述。细究这些仪式本身的流变,则能观察出丛林制度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水浒传》中的这些描写与宋元时代的《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五灯会元》等,相互印证也互有弥补。只是清规类书因其琐碎、枯干,宗教人士也少有翻阅,佛教语录中对丛林清规只是侧面谈及且更为零碎,反倒是通俗文艺的《水浒传》能以一种活泛、生动的民众感知方式,把看似隐秘的宗教生活场景以一种亲切的姿态呈现至古今读者眼前。禅宗文化,在本部小说中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全息文化景观",它的存在也使得《水浒传》在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与功效亟待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禅宗 丛林制度 佛教礼仪 清规 《五灯会元》 《百丈清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佛教丛林制度与佛教音乐风格区的相互关系
2
作者 杨民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6,162,共8页
中国佛教音乐的南北分野及交融问题自古代一直沿袭下来;清末民初以降,还作为一条红线或纽带,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佛乐变迁发展过程。要想正确地认识这一过程,便有必要论及佛教寺院的丛林制度及其对之产生的重要影响。由于十方丛林与子孙... 中国佛教音乐的南北分野及交融问题自古代一直沿袭下来;清末民初以降,还作为一条红线或纽带,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佛乐变迁发展过程。要想正确地认识这一过程,便有必要论及佛教寺院的丛林制度及其对之产生的重要影响。由于十方丛林与子孙丛林分别采取了跨地域性的和地域性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和交流途径,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播观念。即使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时期,二者在传播和分布的广度以及影响力的深度上,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其中的十方丛林来看,当时的南派佛教声韵已经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在北方丛林中也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各种地域性的寺院音乐风格类型,也以不同的子孙丛林为聚集地,得以不同程度的保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还值得注意的是,数百年来,在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领域,也相继出现了丛林制度的身影,其整个寺院音乐风格格局也随之而有较大的改变。对于这个在不同佛教文化区域中出现的"十方丛林"化的趋同性时代潮流特征,学术界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对之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佛教 丛林制度 佛教音乐 风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主视域下的禅宗制度
3
作者 陈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较之现代民主国家的构建理念和模式,禅宗在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的理念方面都明显缺乏权利意识。丛林制度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的,僧众却并不将集体设定为自我人生的目标,对公共事物的关注不够,参与意识不强。这两者使得僧众既... 较之现代民主国家的构建理念和模式,禅宗在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的理念方面都明显缺乏权利意识。丛林制度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的,僧众却并不将集体设定为自我人生的目标,对公共事物的关注不够,参与意识不强。这两者使得僧众既丧失了消极权利,又放弃了积极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主 权利 丛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