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我轮回”说到“神不灭”论——印度佛教业报轮回说与中国六朝时期佛教因果报应论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林 《学海》 CSSCI 2004年第5期75-80,共6页
在“无我”说前提下如何安立“轮回主体”的问题和业报轮回之有无问题 ,乃是印度和中国佛教构建自身业报轮回理论不同的问题视域 ,而此一差异 ,蕴含了相当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关键词 佛教 业报轮回 因果报应论 问题意识 “神不灭”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与汉地儒教生死观之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丽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人们往往对生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因为生代表生机、温暖、活力,而死则意味着消沉、冰冷、黑暗,所以人们都乐生怕死,对死都持否定的态度。死亡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有了死... 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人们往往对生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因为生代表生机、温暖、活力,而死则意味着消沉、冰冷、黑暗,所以人们都乐生怕死,对死都持否定的态度。死亡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使生命显得可贵。藏传佛教和儒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生死问题上都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人生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藏传佛教 儒家 业报轮回 中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佛受九罪报”壁画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霍旭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3,共10页
龟兹石窟存有多幅“佛受九罪报”题材壁画,表现的是佛前世的“恶行”和所得的果报。本文从“佛受九罪报”内容入手,结合龟兹壁画进行考释,并对与“佛受九罪报”相关的几个佛教思想理论问题作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九罪报 业报轮回 龟兹石窟壁画 说一切有部 大乘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甘地思想中的宗教与政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桔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圣雄甘地是一位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真理的象征,是贯彻非暴力精神的典范,甚至还是毗湿奴神的第十个化身。甘地正是自十九世纪继罗姆·摩罕·罗易和提拉克以来、借改革印度教来... 圣雄甘地是一位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真理的象征,是贯彻非暴力精神的典范,甚至还是毗湿奴神的第十个化身。甘地正是自十九世纪继罗姆·摩罕·罗易和提拉克以来、借改革印度教来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的政治家之一。甘地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通过革新印度教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甘地的学说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政治斗争、社会改造的思想武器。本文试图从甘地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来看它包含的宗教与政治成份,并探求甘地把革新后的宗教(或称作新印度教)运用于政治斗争的合理性及其失败的必然性,以求教于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徒 宗教思想 民族意识 追求真理 毗湿奴 印度人 宗教哲学 业报轮回 象征 非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