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职务过失犯罪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长生 蒋兰香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3-40,共8页
职务过失犯罪是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 ,失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应当预见到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致使... 职务过失犯罪是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 ,失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应当预见到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职务过失犯罪共有 1 1个罪名。本文对职务过失犯罪的概念、注意义务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对职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进行了立法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过失犯罪 业务过失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 中国 刑法 界定 注意义务 处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 被引量:34
2
作者 黄祥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62,共3页
新刑法施行后,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司法实务界存在一些分歧意见,概括说来,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以肇事者负有主要或全部责任为前提;二是对于肇事以后逃逸的犯罪分子,是否一律适... 新刑法施行后,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司法实务界存在一些分歧意见,概括说来,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以肇事者负有主要或全部责任为前提;二是对于肇事以后逃逸的犯罪分子,是否一律适用情节加重犯的量刑档次;三是“因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行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 新刑法 被害人 严重社会危害性 量刑档次 认定标准 故意杀人罪 业务过失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医疗事故罪法定刑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将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56,共3页
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其他业务过失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可达十五年。较之后者,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明显偏低。显然,现行刑法对医疗事故罪采取了减轻处罚的刑事政策。减轻处罚的立法政策,在理论上缺... 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其他业务过失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可达十五年。较之后者,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明显偏低。显然,现行刑法对医疗事故罪采取了减轻处罚的刑事政策。减轻处罚的立法政策,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立法依据,在实践中难收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事故罪 法定刑 业务过失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交通肇事罪主体——实然与应然的差距、弥合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3-118,共6页
在实然上,现行刑法将交通肇事罪规定为一般主体的犯罪。但是,将业务过失犯罪由普通过失犯罪中分解出来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因此,从应然上讲,交通肇事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这样理解,既有利于贯彻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重于普通过失犯... 在实然上,现行刑法将交通肇事罪规定为一般主体的犯罪。但是,将业务过失犯罪由普通过失犯罪中分解出来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因此,从应然上讲,交通肇事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这样理解,既有利于贯彻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重于普通过失犯罪的原则,也准确地区分了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为了弥合交通肇事罪主体在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一方面,要舍弃通说的解释,将交通肇事罪主体限制为“能够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人员”,另一方面,应合理扩张交通肇事罪中的“业务”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行人和乘车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非机动车驾驶者有可能成为本罪主体;偷开机动车辆者以及驾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者属于本罪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交通肇事罪 主体 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业务过失犯罪 普通过失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修改刑法的意见综述(上)
5
作者 林荫茂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自1979年7月6日公布,1980年1月1日施行以来已整整10年。10年来,它在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自1979年7月6日公布,1980年1月1日施行以来已整整10年。10年来,它在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亟需刑法适应这种变化。诸如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和客体,犯罪手段、方式,及其社会危害性等,都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刑罚要适应这些变化了的情况,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因此,如何完善刑事立法已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共同关心的问口,88、89两届全国刑法学年会都将此题列为会议中心议题,国家有关立法起草机关也正着手进行修改邢法的准备工作。为推动这一研讨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刑法修改得更适应我国的社会实际,发挥刑法在维护和保障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现将刑法学界讨论中的主要意见分总则和分则两个部分,基本上按照现行刑法的顺序,整理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规定 刑法修改 我国刑法 罚金刑 业务过失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行为 犯罪主体 刑法学 有期徒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