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添少量电子受体强化丙丁梭菌丙酮-丁醇-乙醇发酵的丁醇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方 王浩 +3 位作者 许萌 丁健 罗洪镇 史仲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0-1948,共9页
强化利用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电子载体强化NADH再生速率、通CO气体抑制氢化酶活性、外添少量丁酸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总溶剂产量低、精制成本高、辅料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向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液添... 强化利用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电子载体强化NADH再生速率、通CO气体抑制氢化酶活性、外添少量丁酸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总溶剂产量低、精制成本高、辅料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向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液添加少量电子受体(Na_2SO_4/CaSO_4,2g/L),使得梭菌胞内的电子穿梭传递系统的电子流和质子流发生改变,较多电子e~–和质子H^+走向NADH合成途径,有利于丁醇合成;电子受体添加还可以促进对梭菌生存/丁醇合成的"有益"氨基酸、特别是缬氨酸的胞内积累/分泌,进一步强化了丁醇生产。在7L罐规模的发酵条件下、添加2g/L的电子受体Na_2SO_4,ABE发酵的丁醇浓度达到12.96g/L的最高水平,丁醇/丙酮比也有提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和10%。添加Na_2SO_4等廉价电子受体提高了ABE发酵中的丁醇浓度,虽然提高幅度有限,但却可为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提高丁醇浓度和丁醇/丙酮比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丙酮丁醇梭菌 电子受体 电子/质子迁移 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丙酮酸肌酸和包被γ-氨基丁酸对热应激山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
作者 赵兴瑞 王鹏 +4 位作者 万梓波 易中华 何永 柯迪 宋小珍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92-470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丙酮酸肌酸(CrPyr)和包被γ-氨基丁酸(GABA)对热应激山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54只体况良好、体重[(22.61±0.47) kg]相近的4月龄努比亚黑山羊,随机分为3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丙酮酸肌酸(CrPyr)和包被γ-氨基丁酸(GABA)对热应激山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54只体况良好、体重[(22.61±0.47) kg]相近的4月龄努比亚黑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丙酮酸肌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0%的丙酮酸肌酸,γ-氨基丁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6%的包被γ-氨基丁酸。试验羊均饲养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丙酮酸肌酸组和γ-氨基丁酸组第31~60天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丙酮酸肌酸组和γ-氨基丁酸组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异丁酸、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γ-氨基丁酸组瘤胃液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丙酮酸肌酸组和γ-氨基丁酸组瘤胃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瘤胃微生物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丙酮酸肌酸组瘤胃微生物中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400%丙酮酸肌酸或0.016%包被γ-氨基丁酸均能提高热应激条件下山羊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提高瘤胃液中部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改变瘤胃微生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山羊 丙酮酸肌酸 Γ-氨基丁酸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研究
3
作者 俸雪 严睿萍 +2 位作者 沈峰林 王小香 庞宗文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330-338,共9页
【目的】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研究分离鉴定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3-3为生产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产物采用气相色... 【目的】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研究分离鉴定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3-3为生产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测定。【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甘薯液化液初糖浓度为100g/L,豆粕8g/L,KH_2PO_4 0.8g/L,FeSO_4·7H_2O 0.06g/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7℃,初始pH自然(pH值为5.8),种龄22h,接种量10%。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60h,溶剂产量达到最大,丙酮、乙醇和丁醇的产量分别为6.98g/L、1.16g/L和15.34g/L,总溶剂23.48g/L。【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是可行的,这为拓宽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原料来源以及甘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梭菌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丁醇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童灿灿 杨立荣 +2 位作者 吴坚平 张林 陈欢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82-1788,共7页
介绍了近年来采用吸附、气提、液液萃取和渗透汽化从丙酮-丁醇发酵体系中分离丙酮、丁醇、乙醇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的应用动态,评述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分离丙酮-丁醇发酵产物(丙酮、丁醇、乙醇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各类方法做了比较,最... 介绍了近年来采用吸附、气提、液液萃取和渗透汽化从丙酮-丁醇发酵体系中分离丙酮、丁醇、乙醇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的应用动态,评述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分离丙酮-丁醇发酵产物(丙酮、丁醇、乙醇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各类方法做了比较,最后对丙酮-丁醇发酵分离耦合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发酵 吸附 气提 液液萃取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在丙酮-丁醇发酵制备燃料丁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万勤 刘公平 徐南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1,52,共8页
20世纪末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对生物质发酵制备燃料丁醇的探索和研究,其中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便于和发酵过程耦合等优点,在燃料丁醇制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用于生物质发酵制备燃料丁醇过... 20世纪末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对生物质发酵制备燃料丁醇的探索和研究,其中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便于和发酵过程耦合等优点,在燃料丁醇制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用于生物质发酵制备燃料丁醇过程中的渗透汽化疏水膜和亲水膜的研究进展,对丙酮-丁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工艺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生物燃料 丁醇 丙酮-丁醇发酵 耦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根离子对丙酮-丁醇清液发酵的影响
6
作者 高丽丽 刘佳 朱文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2,共4页
研究了酸根离子对以玉米淀粉为碳源进行丙酮-丁醇清液发酵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O32-抑制作用最强,且随该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SO42-,Cl-,CO32-,Ac-,PO43-相对应的钠盐、铵盐质量浓度在0.2~1.0g/L发酵正常,其中溶剂产量最高达到22... 研究了酸根离子对以玉米淀粉为碳源进行丙酮-丁醇清液发酵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O32-抑制作用最强,且随该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SO42-,Cl-,CO32-,Ac-,PO43-相对应的钠盐、铵盐质量浓度在0.2~1.0g/L发酵正常,其中溶剂产量最高达到22.091g/L,选择合适的浓度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SO42-,Cl-对应盐质量浓度增加到2.0g/L时,溶剂产量有所下降,另外3种酸根离子的影响作用不大。几种营养盐混合,在不同质量浓度下进行发酵,未添加亚硫酸盐的发酵正常,添加亚硫酸盐的发酵出现异常,溶剂产量很低,仅为1.806g/L,同样说明SO32-对丙酮-丁醇发酵具有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根离子 丙酮-丁醇发酵 清液 玉米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法处理丙酮-丁醇发酵废水研究
7
作者 李灵巧 唐波 余晓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8,共3页
从实验室保藏的4株酵母中筛选出1株在丙酮-丁醇发酵废水中生长良好的酵母A,用来降低丙酮-丁醇发酵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pH=5.5,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40 mL,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 从实验室保藏的4株酵母中筛选出1株在丙酮-丁醇发酵废水中生长良好的酵母A,用来降低丙酮-丁醇发酵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pH=5.5,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40 mL,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48 h。在此条件下COD总去除率可达到86.4%,并可得到干重为6.452g/L的菌体。处理后的废水全回用到丙酮-丁醇发酵,回用一次溶剂产量稳定,这样就可以减少50%的发酵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丙酮-丁醇发酵废水 废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车辆排放性和经济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振斌 倪计民 +3 位作者 张惜辉 叶年业 郝汝林 麦瑞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66,共5页
为了研究乙醇-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车辆排放性和经济性,该文对分别使用乙醇-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的在用柴油轿车的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以及在用柴油客车的自由加速排气烟度排放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柴油,在用柴油... 为了研究乙醇-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车辆排放性和经济性,该文对分别使用乙醇-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的在用柴油轿车的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以及在用柴油客车的自由加速排气烟度排放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柴油,在用柴油轿车使用E10(体积比,乙醇10%、丁醇4%、柴油86%)混合燃料的NOX排放减少10.42%,HC+NOX排放减少27.43%,微粒(PM)排放减少2.13%,90和120km/h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分别减少7.66%和3.71%;然而CO排放增加31.43%,工况循环综合燃料消耗量增加4.48%。此外,在用柴油客车使用E10混合燃料的自由加速排气烟度排放减少31.11%。该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车辆排放性和经济性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燃料消耗量 尾气排放 乙醇-丁醇-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 被引量:9
9
作者 汪琨 沈情佳 +2 位作者 魏秀燕 朱廷恒 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通过补糖方式逐步添加葡萄糖有利于提高2-苯乙醇的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2-苯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4.1 g/L,已是目前报道的酿酒酵母能够耐受的最大浓度,摩尔转化率为7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乙醇 培养工艺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虹 梅建凤 陈蔚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2-苯乙醇含量的方法。用正庚烷萃取待测样品中的2-苯乙醇,然后直接测定正庚烷溶液258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直接计算出发酵样品中2-苯乙醇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9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2-苯乙醇含量的方法。用正庚烷萃取待测样品中的2-苯乙醇,然后直接测定正庚烷溶液258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直接计算出发酵样品中2-苯乙醇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9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变异系数为1.66%。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醇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芝发酵产2-苯乙醇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薇 白岩岩 +2 位作者 冯杰 张劲松 贾新成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药用真菌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之一2-苯乙醇的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樟芝发酵产2-苯乙醇的最优条件:培养基(g/L)为50葡萄糖,5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5硫酸镁,0.1... 以药用真菌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之一2-苯乙醇的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樟芝发酵产2-苯乙醇的最优条件:培养基(g/L)为50葡萄糖,5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5硫酸镁,0.1 VB1,pH为5;装液量为12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20%;转速150r/min;26℃恒温培养7d;在此条件下樟芝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达到1.2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发酵 2-乙醇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丙酮-乙醇-水物系的隔壁塔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洪海 边娟娟 +1 位作者 梁建成 李春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了分离丙酮-乙醇-水物系的隔壁塔工艺流程。在保证丙酮产品纯度不低于99.2%的前提下,使用响应面法分析了隔壁塔的结构参数对能耗的影响,拟合出塔结构参数与再沸器热负荷的二次方程,对隔壁塔的结构参数进行... 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了分离丙酮-乙醇-水物系的隔壁塔工艺流程。在保证丙酮产品纯度不低于99.2%的前提下,使用响应面法分析了隔壁塔的结构参数对能耗的影响,拟合出塔结构参数与再沸器热负荷的二次方程,对隔壁塔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预分离段、公共精馏段、公共提馏段和侧线采出段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22,20,19,18;预分离段的进料位置为第16塔板,公共提馏段的再沸器热负荷为405.63 k W。验证结果显示,优化结果与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65%,说明流程模拟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用于隔壁塔结构参数的优化可行。与传统工艺相比,隔壁塔分离工艺的设备费用降低26.86%、年度总费用降低4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壁塔 AspenPlus软件 丙酮-乙醇-水物系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发酵液中的L-苯丙氨酸和β-苯乙醇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东亚 金征宇 +2 位作者 陈尚卫 袁信华 戴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苯丙氨酸 Β-乙醇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高温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翠谊 许敬亮 +4 位作者 袁振宏 张宇 徐惠娟 庄新姝 冯胜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6,共5页
利用Trichoderma sp.W2所产的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及耐高温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 NCYC 587,以气爆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同步糖化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接种体积分数10%,底物质量分数15%,发酵pH值为4.8,β-葡萄糖苷... 利用Trichoderma sp.W2所产的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及耐高温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 NCYC 587,以气爆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同步糖化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接种体积分数10%,底物质量分数15%,发酵pH值为4.8,β-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30 U/g底物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NCYC 587能迅速利用预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发酵并积累乙醇,同时能利用部分木糖,但在发酵后期,葡萄糖利用完全后会代谢利用一定量的乙醇,致使发酵过程中乙醇质量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乙醇最高质量浓度达到20.56 g/L,乙醇产率达80.64%。添加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于高温同步糖化发酵能有效解决纤维素酶解发酵过程终端产物抑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耐高温酵母 同步糖化发酵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罐水平的气提-萃取-发酵生产丁醇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鑫昕 张延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3-826,共4页
在优化的萃取-发酵工艺基础上,研究补料、连续气提(氮气流速0.3L·min-1)对丁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L发酵罐中,于传统丙酮丁醇发酵24h时,将油醇和癸醇按4∶1(v/v)混匀组成有机溶剂,按有机溶剂和培养基1∶5(v/v)加入到发酵液上... 在优化的萃取-发酵工艺基础上,研究补料、连续气提(氮气流速0.3L·min-1)对丁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L发酵罐中,于传统丙酮丁醇发酵24h时,将油醇和癸醇按4∶1(v/v)混匀组成有机溶剂,按有机溶剂和培养基1∶5(v/v)加入到发酵液上方,并于24h从发酵罐底部持续通入惰性气体氮气,进行连续气提直至静置培养72h停止,有利于丁醇发酵,该气提-萃取-发酵工艺条件下,丁醇产量达16.39g·L-1,总溶剂产量达24.40g·L-1,比传统发酵分别提高了51.5%和35.7%;丁醇和总溶剂生产强度比传统发酵分别提高51.5%和35.7%,对丁醇的基质转化率提高了1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总溶剂 气提-萃取-发酵 发酵 丙酮丁醇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β-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东亚 金征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8-200,共3页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液中的β-苯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RP-HPLC测定发酵液中β-苯乙醇的含量的方法。色谱柱:Dikma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Waters,流动相∶甲醇∶水=40∶60(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液中的β-苯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RP-HPLC测定发酵液中β-苯乙醇的含量的方法。色谱柱:Dikma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Waters,流动相∶甲醇∶水=40∶60(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外标法定量。结果RP-HPLC法测定浓度在4~20μL/10m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1%,RSD为1.04%(n=5)。此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重现性好,适合于发酵液这种复杂体系中β-苯乙醇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乙醇 发酵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乙醇-丙酮不同比例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提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小慧 邹宁 +1 位作者 孙东红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7-8,12,共3页
[目的]探究了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效果。[方法]在乙醇和丙酮的不同比例下(1∶0、1∶1、1∶2、2∶1、0∶1,V/V),比较雨生红球藻提取得到虾青素的含量,并且用分光度计法检测OD值,计算出虾青素的含量。[结... [目的]探究了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效果。[方法]在乙醇和丙酮的不同比例下(1∶0、1∶1、1∶2、2∶1、0∶1,V/V),比较雨生红球藻提取得到虾青素的含量,并且用分光度计法检测OD值,计算出虾青素的含量。[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乙醇/丙酮为1∶2(V/V)时虾青素的的提取率为15.59 mg/g,丙酮的提取率为15.06 mg/g,乙醇/丙酮为1∶1(V/V)时提取率为12.72mg/g,乙醇/丙酮为2∶1(V/V)时提取率为12.47 mg/g,乙醇的提取率为10.11 mg/g。[结论]乙醇/丙酮为1∶2(V/V)时提取率最高,其次是丙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乙醇-丙酮不同比例 提取虾青素 有机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乙醇-异丁醇三元系汽液平衡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健红 钱仁渊 +1 位作者 崔志芹 史美仁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76-79,共4页
用鼓泡平衡釜测定了环己烷 乙醇 异丁醇体系在35℃、45℃、60℃、75℃时的等温汽液平衡,用NRTL方程关联实验数据,计算值与测定值符合较好,气相组成平均偏差为0 0069(摩尔分数)。此外,还考察了环己烷浓度对乙醇和异丁醇间相对挥发度的影响。
关键词 环己烷-乙醇-丁醇 汽液平衡 鼓泡平衡釜 浓度 挥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正丙醇和丙酮-正丁醇二元混合物的密度和超额体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望生 赵传钧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6-39,共4页
使用DMA-55型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丙酮-正丙酮和丙酮-正丁醇两个二元混合物在25℃,30℃和35℃三个温度下的密度数据,关联得出密度与组成和温度的关系式。还计算了三个温度下混合物的超额体积,并用六参数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关联。
关键词 丙酮-丙酮 丁醇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多糖对2型糖尿病人粪便菌群介导的色氨酸-吲哚丙酮酸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
20
作者 周兰荠 严淘 +2 位作者 代晓霜 孙晓敏 施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109,共9页
肠道菌群介导的色氨酸-吲哚丙酮酸代谢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当前饮食营养防治代谢疾病的关键调控靶点。大豆多糖(soybean polysaccharides, SP)是肠道菌群导向型益生元,可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健康... 肠道菌群介导的色氨酸-吲哚丙酮酸代谢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当前饮食营养防治代谢疾病的关键调控靶点。大豆多糖(soybean polysaccharides, SP)是肠道菌群导向型益生元,可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健康。该研究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微生物体外发酵模型,测定发酵液中pH值、总糖含量、产气量以及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组。结果表明,在体外静态粪便菌群发酵24 h后SP添加组发酵液pH值和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且发酵过程中CO_(2)产气量显著升高、H_(2)S产气量降低。SP显著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氨基酸代谢途径,显著激活色氨酸-吲哚丙酮酸代谢途径,促产吲哚丙烯酸、吲哚乙酸、吲哚乙醛和吲哚丙酸等吲哚类代谢物,这些吲哚类代谢物的增加伴随着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上调,尤其是在未用药的新发病患者粪菌发酵过程中体现更明显。研究结果揭示了SP通过激活肠道菌群介导色氨酸-吲哚丙酮酸代谢,促产有利于肠道健康和血糖调节的吲哚类代谢物,为SP防治代谢疾病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糖 肠道菌群 色氨酸-吲哚丙酮酸代谢 2型糖尿病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