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添少量电子受体强化丙丁梭菌丙酮-丁醇-乙醇发酵的丁醇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方 王浩 +3 位作者 许萌 丁健 罗洪镇 史仲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0-1948,共9页
强化利用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电子载体强化NADH再生速率、通CO气体抑制氢化酶活性、外添少量丁酸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总溶剂产量低、精制成本高、辅料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向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液添... 强化利用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电子载体强化NADH再生速率、通CO气体抑制氢化酶活性、外添少量丁酸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总溶剂产量低、精制成本高、辅料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向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液添加少量电子受体(Na_2SO_4/CaSO_4,2g/L),使得梭菌胞内的电子穿梭传递系统的电子流和质子流发生改变,较多电子e~–和质子H^+走向NADH合成途径,有利于丁醇合成;电子受体添加还可以促进对梭菌生存/丁醇合成的"有益"氨基酸、特别是缬氨酸的胞内积累/分泌,进一步强化了丁醇生产。在7L罐规模的发酵条件下、添加2g/L的电子受体Na_2SO_4,ABE发酵的丁醇浓度达到12.96g/L的最高水平,丁醇/丙酮比也有提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和10%。添加Na_2SO_4等廉价电子受体提高了ABE发酵中的丁醇浓度,虽然提高幅度有限,但却可为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提高丁醇浓度和丁醇/丙酮比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丙酮丁醇梭菌 电子受体 电子/质子迁移 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研究
2
作者 俸雪 严睿萍 +2 位作者 沈峰林 王小香 庞宗文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330-338,共9页
【目的】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研究分离鉴定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3-3为生产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产物采用气相色... 【目的】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研究分离鉴定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3-3为生产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测定。【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甘薯液化液初糖浓度为100g/L,豆粕8g/L,KH_2PO_4 0.8g/L,FeSO_4·7H_2O 0.06g/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7℃,初始pH自然(pH值为5.8),种龄22h,接种量10%。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60h,溶剂产量达到最大,丙酮、乙醇和丁醇的产量分别为6.98g/L、1.16g/L和15.34g/L,总溶剂23.48g/L。【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是可行的,这为拓宽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原料来源以及甘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梭菌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乙醇对丁醇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浩力 苏仪 +1 位作者 伊守亮 万印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3-1149,共7页
考察了全硅沸石silicalite-1对丁醇-水、丙酮-水、乙醇-水、丙酮-丁醇-水、乙醇-丁醇-水5种体系中各溶剂的吸附作用。采用自制的silicalite-1/硅橡胶杂化渗透汽化透醇膜,研究了温度对丙酮、丁醇、乙醇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离温度下... 考察了全硅沸石silicalite-1对丁醇-水、丙酮-水、乙醇-水、丙酮-丁醇-水、乙醇-丁醇-水5种体系中各溶剂的吸附作用。采用自制的silicalite-1/硅橡胶杂化渗透汽化透醇膜,研究了温度对丙酮、丁醇、乙醇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离温度下丙酮、乙醇的浓度对丁醇、水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的存在会促进丁醇的透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丙酮-丁醇-乙醇 SILICALIT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的亚硝基胍和钴-60复合诱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鸿燕 李东 +4 位作者 闫志英 袁月祥 傅舒 刘晓风 廖银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40-3245,共6页
利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及物理诱变剂钴-60对丙酮丁醇梭菌YBD(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YBD)进行复合诱变,结合多次传代培养,筛选获得一株编号为500-1的突变株。该菌株经6代培养后丁醇产量为15.40 g/L;且能耐受15 g/L的丁醇;在10%玉... 利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及物理诱变剂钴-60对丙酮丁醇梭菌YBD(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YBD)进行复合诱变,结合多次传代培养,筛选获得一株编号为500-1的突变株。该菌株经6代培养后丁醇产量为15.40 g/L;且能耐受15 g/L的丁醇;在10%玉米醪培养基中,丁醇产量为15.57 g/L,较出发菌株提高27.62%;在10 L发酵罐发酵实验中,以玉米粉为发酵原料,36 h时突变株丁醇产量可达14.24 g/L,生产速率为0.40 g/(L·h),较出发菌株的生产速率提高20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梭菌 复合诱变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稳定性 丁醇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产溶剂梭菌合成生物丁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乐永 于海瑞 +3 位作者 赵有志 王利华 袁紫乙 庄文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23-330,共8页
丁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和潜在的生物燃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化石燃料的枯竭和合成生物技术的进步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生物丁醇生产的兴趣。传统的生物丁醇可以由产溶剂梭菌发酵多种碳源生产,其途径被称为丙酮-丁醇-乙醇途... 丁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和潜在的生物燃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化石燃料的枯竭和合成生物技术的进步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生物丁醇生产的兴趣。传统的生物丁醇可以由产溶剂梭菌发酵多种碳源生产,其途径被称为丙酮-丁醇-乙醇途径。然而,其相对缓慢的生长速度、较低的丁醇耐受性和生产效率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最近,研究者们对于一些其他有前景的工业宿主作为底盘生产丁醇进行了研究,包括酿酒酵母、大肠杆菌、酪丁酸梭菌等。该文全面总结了不同非产溶剂菌株用于生产丁醇的优势和挑战,以更好地确定用于生产丁醇的理想非溶剂宿主。此外,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丁醇产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非产溶剂微生物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丁醇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蔡的 李树峰 +2 位作者 司志豪 秦培勇 谭天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1177,共17页
生物基(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替代燃料,其主要制备途径为糖质底物的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受制于发酵副产物多、溶剂浓度低、产物共沸等因素,传统的生物丁醇分离过程存在分离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其产业化制备。为解决... 生物基(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替代燃料,其主要制备途径为糖质底物的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受制于发酵副产物多、溶剂浓度低、产物共沸等因素,传统的生物丁醇分离过程存在分离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其产业化制备。为解决生物丁醇分离的技术瓶颈,近年来,应用新型分离技术实现与ABE发酵过程的耦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生物丁醇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基于汽液平衡、相转移、膜分离技术等新型分离方式的技术特点;并针对多级分离级联系统开发、面向终产物的精馏技术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剖析和讨论。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物炼制工艺开发和集成,生物丁醇的制备成本可望进一步降低,提升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丁醇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原位分离 膜分离 精馏 生物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比ABE/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与燃烧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晗 林亦律 +3 位作者 肖国炜 Lee Timothy 李佳峰 张春化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7,共7页
针对丙酮-丁醇-乙醇(ABE)/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蒸发和燃烧过程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在预燃加热式定容燃烧弹中进行,燃料为体积分数80%的ABE和20%,的柴油混合物,且ABE溶液中丙酮、丁醇、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和10%,.试验过程中... 针对丙酮-丁醇-乙醇(ABE)/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蒸发和燃烧过程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在预燃加热式定容燃烧弹中进行,燃料为体积分数80%的ABE和20%,的柴油混合物,且ABE溶液中丙酮、丁醇、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和10%,.试验过程中燃烧弹内喷雾环境温度分别控制在1,100,K和900,K以代表普通燃烧模式和低温燃烧模式,环境氧体积分数分别控制在21%,、16%,和11%,以对应发动机不同的EGR工况.由高速摄相机配合激光束的使用,拍摄喷雾及其燃烧过程中瞬时喷雾米氏散射和自然火焰发光图像,同时由压力传感器测取喷雾燃烧压力.结果表明:燃料中ABE体积分数较高时,喷雾贯穿距离较小,同时火焰强度显著下降,表明碳烟生成量有减少的巨大潜力;结合低温燃烧,高掺比ABE/柴油混合燃料几乎可实现无碳烟燃烧.因此,高掺比ABE/柴油混合燃料被认为是可直接应用于柴油机并降低碳烟排放的一种潜在替代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乙醇(ABE) 喷雾特性 燃烧特性 定容燃烧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