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诺贝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袁戈恒 王薇 +1 位作者 郭晓蕙 高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和丙酮酸脱氢酶1α亚单位(E1α)水平的变化和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方法: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LETO大...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和丙酮酸脱氢酶1α亚单位(E1α)水平的变化和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方法: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LETO大鼠10只为对照。治疗组每d灌胃非诺贝特20mg/kg,未治组和对照组每d灌胃等量蒸馏水。分别于第8周、17周和30周龄称体质量,行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2h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17周龄时每组随机抽取4只动物杀检,至30周龄全部杀检,取下肢骨骼肌,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PDK4和E1α的表达。结果:8周龄时3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鼠龄的增加,未治组2h血糖、PDK4和E1α的表达高于同期对照组;与未治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DK4和E1α的表达随病程增加持续增强,这可能与胰岛素在骨骼肌的作用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丙酮酸 丙酮酸单位 非诺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化PDC-E2内硫辛酰区及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抗线粒体抗体检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陈蕾 李海燕 +1 位作者 张亚琴 帅宗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PDC-E2)内硫辛酰区域(ILD)环化后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中的抗原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质粒pTWIN1提供的内含肽自我剪切技术,构建、表达和纯化环状ILD(cILD),采用W...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PDC-E2)内硫辛酰区域(ILD)环化后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中的抗原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质粒pTWIN1提供的内含肽自我剪切技术,构建、表达和纯化环状ILD(cILD),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线状ILD和cILD的抗原性;选择PBC患者3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34例及健康对照36例,分别以PDC-E2、线状ILD及cILD为包被抗原,ELISA法比较检测受试者血清中AMA的阳性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获得的线状ILD和cILD蛋白均具有与AMA结合的免疫原性;分别用PDC-E2、线状ILD及cILD为包被抗原,ELISA法检测AMA阳性率分别为93.04%(294/316)、91.46%(289/316)和85.76%(271/316),其中,cILD为包被抗原检测AMA阳性率低于PDC-E2检测阳性率(85.76%vs 93.04%,P=0.003)和线状ILD检测阳性率(85.76%vs 91.46%,P=0.024);PDC-E2和线状ILD检测AM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4%vs 91.46%,P=0.744)。PDC-E2和线状ILD检测AMA均呈阴性的21例PBC患者中,cILD检测出38.10%(8/21)的AMA阳性率。结论cILD对AMA的抗原性虽有所下降,但在传统检测AMA呈阴性的PBC患者临床诊断中,可能潜在新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丙酮酸脱氢酶e2亚单位 抗线粒体抗体 蛋白环化 诊断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igh综合征患儿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尧 孙芳 +10 位作者 孔庆鹏 魏晓琼 戚豫 张英 马祎楠 Sayami Sujan 王朝霞 袁云 杨艳玲 姜玉武 秦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儿的发病机制,并对已知的部分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6年收集的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45例Leigh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在排除SURF1基因和线粒体基因T8993G、T8993... 目的探讨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儿的发病机制,并对已知的部分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6年收集的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45例Leigh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在排除SURF1基因和线粒体基因T8993G、T8993C、A8344G、A3243G四个位点突变后,对80例患儿的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基因(PDHA1)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G13513A、A13084T、T10158C、C11777A、T10191C、T14487C、T12706C、9537insC和T9176G)进行突变筛查。另对23例A3243G线粒体DNA突变阳性的患儿进行SURF1基因的分析。结果80例患儿中仅1例携带PDHA1基因突变,为214位点C>T转换,导致PDHA1蛋白第27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而64例患儿其他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筛查均为阴性。在23例携带线粒体DNAA3243G突变的患儿中,6例携带SURF1基因G604C杂合性变异。结论由于Leigh综合征病因复杂多样,使突变分析难于获得阳性结果。为缩小突变筛查的范围,明确Leigh综合征患儿的病因,亟待建立适用于临床检测应用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学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GH综合征 丙酮酸e单位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ha基因敲低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李欣 曹焕玲 +2 位作者 赵亚伟 郭银汉 王庆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dha m RNA和SDH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无相关sh RNA对照组和sdha sh RNA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均>80%。与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相比,感染sdha sh RNA慢病毒载体的BNL CL.2细胞sdha m RNA水平降低20倍左右(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0倍左右(P<0.0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70%左右(P<0.05);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是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1.17倍(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为1.37倍(P<0.01),S期细胞百分率为73.8%(P<0.01);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降低SDHA表达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与细胞凋亡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复合物单位A BNL CL.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NDUFB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吴刚 苏建彬 +2 位作者 徐峰 王晓华 王雪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通过对线粒体基因NDUFB6[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beta subcomplex]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检测,对高频率SNP进行基因分型,研究NDUFB6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CR+测序方法... 目的:通过对线粒体基因NDUFB6[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beta subcomplex]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检测,对高频率SNP进行基因分型,研究NDUFB6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CR+测序方法,以15个2型糖尿病患者和9个正常人为样本,对NDUFB6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以及临近的内含子进行测序以确定该基因的SNP;对高频率的SNP,仍使用PCR+测序方法分别在192个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总共发现NDUFB6基因的6个SNP,其中3个SNP出现频率较高。NDUFB6基因启动子的1个SNP(-1211C>T)在2型糖尿病人群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DUFB6基因启动子的-1211C>T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H泛素1单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静 曾宪旭 +2 位作者 雷冬梅 班振英 张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观察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肺鳞状细胞癌细胞株LC-42和肺腺癌细胞株SELS分别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培养6 d,每天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两种细胞分别... 目的:观察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肺鳞状细胞癌细胞株LC-42和肺腺癌细胞株SELS分别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培养6 d,每天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两种细胞分别在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培养72 h,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DHA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低氧条件下两种细胞PDHA1蛋白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及克隆形成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两种细胞株均出现生长缓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体外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DHA1蛋白表达降低(P<0.05)。LC-42、SELS缺氧组细胞中PDHA1蛋白的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及克隆形成率均呈负相关(LC-42:r=-0.951、-0.758,SELS:r=-0.803、-0.791,P均<0.05)。结论:低氧导致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细胞PDHA1蛋白表达下降,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丙酮酸e单位 侵袭 非小细胞肺癌 LC-42细胞 SeL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