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液囊支原体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诱导表达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晓怡 胡巧 +6 位作者 张文婷 邓兰兰 郭云清 卢琴 张蓉蓉 张鹤平 罗青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05-210,共6页
为了获得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PdhD)的蛋白表达产物,分析蛋白的免疫原性,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PdhD的二级结构和主要抗原域。将PdhD基因的第593、731、1712、1833 nt处的A突变为G,使改造成... 为了获得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PdhD)的蛋白表达产物,分析蛋白的免疫原性,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PdhD的二级结构和主要抗原域。将PdhD基因的第593、731、1712、1833 nt处的A突变为G,使改造成功的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正确表达;经IPTG诱导后获得约70 ku的蛋白。对PdhD蛋白的622个氨基酸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Garnier-Robson法预测出18个α螺旋中心、12个β折叠区段和17个T转角区段,Chou-Fasman法预测出24个α螺旋中心、23个β折叠区段和37个T转角区段,Karplus-Schulz法预测出42个柔性区域。PdhD的主要抗原域为Gln27-Phe36、Vla38-Val51、Ala89-Ala99、Pro137-Asp159、Gly307-Ile336、Gly369-Gly386、Gly397-Gln416、Ala433-Val447、Ieu486-Tyr504、Ala541-Asn549。免疫原性分析发现,PdhD重组蛋白能与兔源Anti-MS血清发生强烈反应,与兔源Anti-MG血清和兔源血清Blank均不发生反应。PdhD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候选抗原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 硫辛酰胺 诱导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中高级醇形成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和醇脱氢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罗玉桥 吴正云 +2 位作者 刘恒宇 张文学 五味胜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43,共8页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s,PDCs)和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ADH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从底物、微生物来源、酶基因的表达、酶活力4个方面以关键酶的角度讨论了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结果显示,UniProt数据库中的PDCs和ADHs序列均来自真菌,以酵母菌属为主。不同微生物PDCs的理论等电点为5.51~5.80,ADHs的理论等电点为5.76~6.60。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PDCs和ADHs均为胞内酶。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减少酿酒中高级醇生成作用的中药材茯苓、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和桑叶中的多数组分与PDCs和ADHs有较低的结合能。该研究可为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高级醇 丙酮酸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庞欢瑛 陈立明 +4 位作者 蔡佳 汤菊芬 王蓓 吴灶和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DLD)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DLD(GenBank登录号AGK62253)全长1 428 bp,共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根据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DLD)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DLD(GenBank登录号AGK62253)全长1 428 bp,共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分子质量约为50.998 ku,等电点为5.51。细胞定位、SignalP 4.0、TMHMM Server 2.0和SoftBerry-Psite预测结果显示,DLD位于细胞质中,在第29至30个氨基酸之间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Asn-糖基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6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等多个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DLD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聚为一簇。用Kyte-Doolittle亲水性参数、Karplus-Schulz柔韧性参数、Emini表面可及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性参数分别预测,DLD可能的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分别是第5~10、106~110、120~125、158~163和175~180区段。利用SWISS-MODEL软件,模拟DLD亚基三维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LD蛋白有相似构型。Kegg分析发现,其涉及糖酵解和糖异生等9条信号通路。从生物信息学角度验证了DLD作为弧菌共同抗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基因克隆 硫辛酰胺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系:除草剂品种的新靶标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涛 贺红武 袁均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3-617,共5页
介绍了丙酮酸脱氢酶系 (PDH)靶酶的特性与作用机制 ,概述了有关PDH抑制剂的研究动态以及相关的重要研究结论 ,并简要介绍了本实验室的工作进展 :利用生化推理的方法设计新型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剂 ,发现了以丙酮酸脱氢酶系为靶标的先导... 介绍了丙酮酸脱氢酶系 (PDH)靶酶的特性与作用机制 ,概述了有关PDH抑制剂的研究动态以及相关的重要研究结论 ,并简要介绍了本实验室的工作进展 :利用生化推理的方法设计新型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剂 ,发现了以丙酮酸脱氢酶系为靶标的先导体———α (取代苯氧乙酰氧基 )烃基膦酸酯 ;研究证明了该类化合物为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强抑制剂 ,并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系抑制剂 靶标 除草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测活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何亚辉 姜英 +4 位作者 袁均林 贺红武 谭宏亮 杨旭 丁书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8期27-30,共4页
对目前几种丙酮酸脱氢酶测活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丙酮酸脱氢酶活性时,2,6-二氯吲哚酚法灵敏度较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好方法,铁氰化钾法不论从反应时间和现象变化上看都是最差的。但2,6-二氯吲哚酚法不能用于测定丙酮... 对目前几种丙酮酸脱氢酶测活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丙酮酸脱氢酶活性时,2,6-二氯吲哚酚法灵敏度较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好方法,铁氰化钾法不论从反应时间和现象变化上看都是最差的。但2,6-二氯吲哚酚法不能用于测定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这时用辅酶A法较好,其灵敏度也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复合体 丙酮酸 活性 测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陷与疾病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尧 杨艳玲 秦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56-958,965,共4页
关键词 丙酮酸复合物 基因缺陷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童晶涛 梁后杰 +3 位作者 陈建芳 江恒 谢赣丰 刘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肠癌细胞PDK1基因的表达情况。在PDK1抑制剂(dichloroacetate,DCA)的诱导下,通过MTT法观察结肠癌细胞活性。结果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中高;在4种人结肠癌细胞中明显表达。抑制PDK1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效应随药物浓度而递增,其中90 mmol/L DCA的活性细胞率分别为(23.90±2.79)%、(5.90±1.31)%、(32.82±4.50)%和(29.72±3.03)%。结论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抑制PDK1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PDK1可望成为结肠癌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糖原酵解 丙酮酸-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的克隆与表达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艳 谭宏亮 +5 位作者 何亚辉 袁均林 贺红武 杨旭 丁书茂 李中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0期28-31,共4页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用PCR法从大肠杆菌总DNA中克隆了pdc基因,将其插入载体pGEX-KG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在TB+M9(1∶1)培养基中,33℃下使用终浓度0.5 g.L-1...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用PCR法从大肠杆菌总DNA中克隆了pdc基因,将其插入载体pGEX-KG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在TB+M9(1∶1)培养基中,33℃下使用终浓度0.5 g.L-1的乳糖诱导4 h,重组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可占全菌蛋白的45%左右,比未优化前提高了约20%,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丙酮酸 克隆 表达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膳食-运动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调控 被引量:3
9
作者 贺杰 漆正堂 丁树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活性调节对运动时糖与脂肪的动员速率与相对比例有决定意义。PDKs/PDPs对PDC的磷酸化/脱磷酸化作用是线粒体适应不同生理环境的代谢调节方式,PDKs/PDPs上游的基因转录调控也是线粒体生长的调控机制。PDC与PDKs...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活性调节对运动时糖与脂肪的动员速率与相对比例有决定意义。PDKs/PDPs对PDC的磷酸化/脱磷酸化作用是线粒体适应不同生理环境的代谢调节方式,PDKs/PDPs上游的基因转录调控也是线粒体生长的调控机制。PDC与PDKs/ PDPs都具有组织特异性。PDK1对低氧敏感,PDK4对膳食敏感。运动对PDK4的基因调控可能有着不依赖AMPK的独立性以及时运动方式的特殊敏感性。就低氧、膳食、运动与PDC的活性调控做一综述,以期为运动训练中训练手段、训练环境与膳食调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低氧 膳食 运动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丙酮酸脱氢酶功能的家蚕Bm-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结构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更先 司马杨虎 +2 位作者 周嫣娜 季明明 徐世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765,共7页
丙酮酸脱氢酶(PDH)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中的前件酶,参与生成柠檬酸循环(TCA)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决定生物体内营养成分的分配。利用电子克隆、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了与果蝇lethal(1)G0334基因类似的具有丙酮... 丙酮酸脱氢酶(PDH)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中的前件酶,参与生成柠檬酸循环(TCA)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决定生物体内营养成分的分配。利用电子克隆、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了与果蝇lethal(1)G0334基因类似的具有丙酮酸脱氢酶功能的家蚕Bm-l(1)基因。Bm-l(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630 bp,由1 200 bp的完整ORF序列、186 bp的5'-UTR和207 bp的3'-UTR组成,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编码蛋白为39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43.93kD,pI 8.07。Bm-l(1)基因编码蛋白的69-365氨基酸残基为E1-dh结构域,该结构域为硫胺素焦磷酸依赖性脱氢酶所特有。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α螺旋占28.8%,β折叠占12.0%。采用Clustal W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Bm-l(1)基因编码蛋白与赤拟谷盗等昆虫的PDH具有63%以上的序列相似性,且保守区域高度一致。Bm-l(1)基因mRNA在家蚕整个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刚羽化的成虫中,以及5龄3 d幼虫的头部、丝腺、生殖腺、脂肪体、中肠和血液6种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转录水平,且存在较小的组织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l(1)基因 丙酮酸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调节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凤艳 刘晓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高等生物的一个重要代谢调控机制是通过对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进行的,哺乳动物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也是如此。PDHc的活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其E1(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的磷酸化和去... 高等生物的一个重要代谢调控机制是通过对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进行的,哺乳动物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也是如此。PDHc的活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其E1(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实现的。当机体主要靠储存的脂肪生存而所存的葡萄糖仅供大脑和神经组织等只能依靠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的器官使用的时候,即葡萄糖缺乏时,就需要抑制PDHc的活性。主要探讨了哺乳动物在特定器官中和特定的一些生理条件下,PDHc活性改变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复合体 丙酮酸 活性调节 磷酸化 去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酸酯单钠盐对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宏亮 袁均林 +1 位作者 贺红武 王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6期4-5,20,共3页
以不同浓度(10-3~10-7g·mL-1)的O-甲基α-(2,4-二氯苯氧基乙酰氧基)甲基膦酸酯单钠盐(以下简称WT)分别在体外处理水稻幼芽和从水稻线粒体中提取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果显示随着WT浓度的逐渐降低,其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升高;随... 以不同浓度(10-3~10-7g·mL-1)的O-甲基α-(2,4-二氯苯氧基乙酰氧基)甲基膦酸酯单钠盐(以下简称WT)分别在体外处理水稻幼芽和从水稻线粒体中提取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果显示随着WT浓度的逐渐降低,其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升高;随着WT浓度的逐渐增高,对丙酮酸脱氢酶的抑制活性也逐渐增强.WT对丙酮酸脱氢酶的抑制活性的I50为29.14 μmol·L-1.由此说明化合物WT是丙酮酸脱氢酶的强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酸酯 丙酮酸复合体 抑制作用 细胞相对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海韬 王力刚 +2 位作者 沈兴家 黄勇 赵巧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6-10,共5页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在糖代谢的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家蚕PDK(BmPDK)的功能,以蚁蚕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BmPDK的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BmPDK进行表达和纯化。结果显示,克隆的BmPDK全长cDNA与NCBI公布的...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在糖代谢的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家蚕PDK(BmPDK)的功能,以蚁蚕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BmPDK的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BmPDK进行表达和纯化。结果显示,克隆的BmPDK全长cDNA与NCBI公布的序列一致;Western bloting检测表明BmPDK蛋白得到了表达,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8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8 h;2,6-二氯吲哚酚法间接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BmPDK蛋白具有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丙酮酸 原核表达 蛋白质免疫印迹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才邓 李静 +2 位作者 周玲艳 李峰 庄楚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6,共3页
水稻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基因位于水稻基因组的第7条染色体上,其cDNA全长为1 498 bp,编码有36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主要在叶片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水稻PDK1的原核表达载体... 水稻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基因位于水稻基因组的第7条染色体上,其cDNA全长为1 498 bp,编码有36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主要在叶片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水稻PDK1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得到分子量大概在41 ku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水稻PDK1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DK1(丙酮酸1)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表达载体pHsaE1αβ的构建和人丙酮酸脱氢酶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永革 黄昌益 +1 位作者 李惟 Ronald Dugglby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3-537,共5页
以质粒pQE9为原型载体,将编码hPDH的α和β亚基的cDNA串联克隆到该载体上,成功地构建了hPDH基因的表达载体pHsaE1αβ.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hPDH,通过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对一些生物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关键词 丙酮酸 克隆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还原苯丙酮酸的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雪晴 袁风娇 +2 位作者 刘艳 李剑芳 邬敏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0,共6页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一种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编码基因Lcldh2;借助表达质粒pET-28a(+)将Lcldh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超声破碎液中L-LcLDH2催化苯...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一种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编码基因Lcldh2;借助表达质粒pET-28a(+)将Lcldh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超声破碎液中L-LcLDH2催化苯丙酮酸的酶活性为47 U/mg总蛋白质;采用重组E.coli/Lcldh2全细胞催化苯丙酮酸还原,所获产物L-苯乳酸的对映体过量(eep)值>9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cldh2开放阅读框长906 bp,编码含301个氨基酸的L-LcLDH2,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2585和5.5;L-LcLDH2含有典型的NAD+结合位点序列(GXGXXG),属于NAD依赖型L-乳酸脱氢酶,且是一种非分泌、非跨膜、无信号肽和定位于细胞质的酶蛋白。L-LcLDH2的获得为生物法制备高光学纯L-苯乳酸提供了新的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CASEI L-乳酸 丙酮酸 不对称还原 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吡唑乙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斌 董雪 +5 位作者 王瑞颖 张娟 王濛琪 张宗群 杨婷玉 许梦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 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化合物6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为19.92μg/mL,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EC_(50)分别为76.74和40.36μg/mL).SDH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真菌体内的SDH是化合物6l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潜在作用靶标.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6l分子结构中的二苯醚单元能以多种方式与靶标口袋的关键残基结合,对分子发挥抑菌活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优化和改造有望得到可有效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先导发现 吡唑乙酰胺 植物病原真菌 琥珀酸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袁戈恒 王薇 +1 位作者 郭晓蕙 高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和丙酮酸脱氢酶1α亚单位(E1α)水平的变化和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方法: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LETO大...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和丙酮酸脱氢酶1α亚单位(E1α)水平的变化和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方法: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LETO大鼠10只为对照。治疗组每d灌胃非诺贝特20mg/kg,未治组和对照组每d灌胃等量蒸馏水。分别于第8周、17周和30周龄称体质量,行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2h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17周龄时每组随机抽取4只动物杀检,至30周龄全部杀检,取下肢骨骼肌,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PDK4和E1α的表达。结果:8周龄时3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鼠龄的增加,未治组2h血糖、PDK4和E1α的表达高于同期对照组;与未治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DK4和E1α的表达随病程增加持续增强,这可能与胰岛素在骨骼肌的作用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丙酮酸 丙酮酸1α亚单位 非诺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青温度对家蚕二化性品种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基因(BmPDK)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宋海韬 王力刚 +2 位作者 黄勇 赵巧玲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4-919,共6页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探讨家蚕(Bombyx mori)PDK基因的表达特性,用蛾区半分法将二化性家蚕品种的活化越年卵(丙2期)分别以常温(25℃)光照和低温(15℃)黑暗催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探讨家蚕(Bombyx mori)PDK基因的表达特性,用蛾区半分法将二化性家蚕品种的活化越年卵(丙2期)分别以常温(25℃)光照和低温(15℃)黑暗催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析2种温度催青处理后家蚕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BmPDK表达水平。常温光照催青区BmP-DK的表达水平表现出发育时期和组织差异:胚胎发育阶段BmPDK在己4期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戊2、己3和己5期;幼虫发育阶段BmPDK的表达水平在蚁蚕期极显著高于其它龄期,5龄期在卵巢和精巢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它组织;蛹期BmPDK的表达水平比其它发育时期低;成虫期的表达水平与胚胎发育末期相当,其中雌蛾的脂肪体和卵巢中BmPDK的表达水平较高。推测BmPDK在家蚕胚胎发育末期及产卵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催青温度影响BmPDK在家蚕各发育时期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胚胎发育阶段戊2期BmPDK的表达水平为常温催青区显著高于低温催青区,己3~己5期常温催青区BmPDK的表达呈低-高-低的趋势,而低温催青区则呈上升趋势;蚁蚕期BmPDK表达水平为低温催青区极显著低于常温催青区;蛹期和成虫期卵巢中,常温催青区BmPDK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温催青区。催青温度对二化性家蚕BmPDK的表达的影响主要出现在胚胎戊2期、胚胎己3期~蚁蚕期、蛹期、成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丙酮酸 基因表达 催青温度 荧光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X蛋白的原核表达与血清学鉴定
20
作者 舒翠莉 赵军 +3 位作者 雷历 李靖 高蓉 程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获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X蛋白(Pro-X)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淋巴细胞RNA中扩增出Pro-X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 目的获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X蛋白(Pro-X)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淋巴细胞RNA中扩增出Pro-X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Pro-X;表达产物能特异性的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识别。结论获得Pro-X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为利用原核表达的丙酮酸复合物对PBC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复合物的X蛋白 克隆表达 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