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丙酮酸磷酸双激酶调节蛋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1
作者 王超莉 张智俊 +1 位作者 屈亚平 王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9-755,共7页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调节蛋白(pyruvate,orthophosphate dikinase regulatory proteins,RP)是通过调控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orthophosphate dikinase,PPDK)参与C4途径光合碳循环途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竹...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调节蛋白(pyruvate,orthophosphate dikinase regulatory proteins,RP)是通过调控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orthophosphate dikinase,PPDK)参与C4途径光合碳循环途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竹种,分析克隆RP基因对于竹类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应用价值。通过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成功克隆得到毛竹Pe RP1,该基因c DNA全长1 275 bp,编码425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预测,该蛋白属于kinase-PPPase超家族,主要含有UDF 299保守结构域;经多序列比对发现毛竹Pe RP1蛋白与C3植物中RP1亲缘关系较近,而与C4植物亲缘关系较远。为了研究Pe RP1的蛋白质结构,我们将Pe RP1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利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结合分子筛(SEC)层析的方法纯化得到了Pe RP1重组蛋白。SEC纯化的结果表明:Pe RP1蛋白在溶液中主要以多聚体形式存在,二聚体及单体含量较少,推测Pe RP1蛋白可能以多聚体形式参与调控PPDK蛋白。这为今后研究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毛竹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调节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桂芳 王金明 +1 位作者 赵明 丁在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21,共4页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是C4光合途径中的专一性酶,在C4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植物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结构、基因进化、表达调控机理,概述了植物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工程在植物光合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丙酮酸磷酸激酶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与荧光素酶偶联催化ATP-AMP循环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秉杰 陈颖 +1 位作者 马寅姣 周国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EC 2.7.9.1)能够可逆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焦磷酸盐(pyrophosphate,PPi)生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EC 2.7.9.1)能够可逆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焦磷酸盐(pyrophosphate,PPi)生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无机磷酸盐(orthophosphate,Pi)和丙酮酸(pyruvate).以热玫瑰小双孢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了编码PPDK的基因,将此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4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端融合His-Tag的重组PPDK.与我们先前表达的N端融合His-Tag的PPDK相比,酶的活性提高了20倍,提示该酶的N端对活性十分重要.重组PPDK单体分子量为98 kD.经过镍亲和层析和超滤后,重组PPDK基本达到电泳纯.重组PPDK与荧光素酶偶联能够形成1个ATP-AMP循环反应,在该循环反应中,荧光素酶催化ATP生成的AMP和PPi能够被PPDK重新转化成ATP,产生一个持续稳定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磷酸激酶 热玫瑰小孢菌 ATP-AMP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B73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的克隆及低氮对PPD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付全 李平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4期326-333,共8页
以玉米B73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玉米B73叶片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即C4PPDK基因的c DNA全长并测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典型C4作物玉米PPD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73玉米C4PPDK基因有19个外显子,18个内含子。无论在高氮还... 以玉米B73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玉米B73叶片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即C4PPDK基因的c DNA全长并测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典型C4作物玉米PPD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73玉米C4PPDK基因有19个外显子,18个内含子。无论在高氮还是低氮条件下,玉米野生型与ppdk突变杂合子在表型上均无显著差异。野生型植株中PPDK表达量约为杂合子的2倍;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PPDK野生型和杂合子中PPD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PPDK蛋白可能参与了对低氮胁迫的响应。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PPDK与氮代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丙酮酸磷酸激酶 低氮 蛋白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正华 黄文晋 +4 位作者 王百忍 宋乐 王曦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2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脱臼处死的正常小鼠全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亦见于个别白质内的胶质细胞,脑膜及室管膜细胞也有表达。强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岛皮质、视听皮质、边缘前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垂直部、弓状核、蓝斑和小脑Purkinje细胞;中等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感觉运动皮质、外侧隔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外侧杏仁核、丘脑室旁核前部、视交叉上核、穹隆下器、终板血管器、前腹侧视前核和下丘脑背内侧核;弱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A5区、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本文结果观察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存在,提示pERK1/2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能参与许多脑区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揭示其分布特点为了解其在脑内的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小鼠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之间相互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兴娟 张熙东 +2 位作者 张璇 杲海霞 张海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97-1499,共3页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包含多种同工酶,分布广泛且功能复杂,在许多信号转导通路发挥重要作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是分布在细胞膜中的磷脂类信号分子,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处于动态变化中。PIP2的...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包含多种同工酶,分布广泛且功能复杂,在许多信号转导通路发挥重要作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是分布在细胞膜中的磷脂类信号分子,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处于动态变化中。PIP2的水解后生成DAG和IP3。DAG可以直接激活PKC,而IP3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从而改变钙依赖型PKCs的活性。同时,PKC通过激活PI4K或PIP5K可以调节细胞膜PIP2水平。PKCs使离子通道蛋白发生磷酸化,改变通道蛋白与PIP2的亲和力,从而影响PIP2对离子通道的调节。该文对PKCs和PIP2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相互调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磷脂酰肌醇(4 5)二磷酸(PIP2) 钙离子 磷脂酶C(PLC) 信号转导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蛋白激酶B/鼠双微体基因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联 被引量:5
7
作者 沙鑫 刘彬 +1 位作者 郦芸芬 张存喜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究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基因2(MDM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G... 目的探究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基因2(MDM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PTEN、p-AKT、p-MD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癌旁组织、胃癌组织PTEN、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随访至2022年6月,按照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胃癌组织PTEN、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胃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GEPIA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项目来源的数据发现,胃癌组织的PTEN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AKT、p-MDM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对1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31±8.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其中复发转移患者59例,无复发转移患者71例。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Ⅲ-Ⅳ期、中低分化、浸润深度T 3-T 4构成比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2.125,95%CI:1.101~3.150)、分化程度(OR=2.659,95%CI:1.365~3.953)、浸润深度(OR=3.037,95%CI:1.254~4.821)、p-AKT(OR=3.142,95%CI:2.379~3.906)、p-MDM2(OR=6.666,95%CI:3.241~10.091)均是胃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TEN是胃癌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394,95%CI:0.014~0.774,P<0.05)。结论胃癌中PTEN/AKT/MDM2信号通路PTEN表达下调,p-AKT、p-MDM2表达上调,与胃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候选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复发转移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蛋白激酶B 微体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1蛋白激酶、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 石燕 +2 位作者 蒋成英 孙琼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8,481,共6页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与肝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Raf-1、pMEK1和pERK1/2在肝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38.3%、46.7%和38.3%,三者过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Raf-1、pMEK1和pERK1/2过表达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状态、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Raf-1过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P<0.05)。结论 Raf-1的过表达是肝癌预后不良的显著标记,可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Raf-1蛋白激酶 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与采食量调节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萍 陈代文 张克英 《饲料工业》 2007年第4期40-43,共4页
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88年。近几年的研究表明,AMPK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作细胞内的“燃料开关”,在动物抵御和适应环境应激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AMPK通过一些激素... 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88年。近几年的研究表明,AMPK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作细胞内的“燃料开关”,在动物抵御和适应环境应激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AMPK通过一些激素和养分等途径参与采食量的调节。本文总结了AMPK在采食量调节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揭示研究其与动物营养代谢的重要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采食量 调节 激活 磷酸 腺苷 AMPK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风仙 王晓 +5 位作者 刘雯 高彦丽 马金龙 徐兴欣 陈世明 杨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性表达情况。结果 P-ERK1/2和MMP-9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0、28.9%和24.4%及77.6%和65.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3,P=0.003;χ2=40.968,P=0.005)。宫颈鳞癌患者中,P-ERK1/2和MMP-9在临床Ⅱ~Ⅲ期组、G3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肿瘤直径>4 cm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组(P=0.015,P=0.002)、G1~G2组(P=0.013,P=0.017)、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P=0.021)和肿瘤直径≤4cm组(P=0.008,P=0.004)。P-ERK1/2与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χ2=8.955,P=0.006)。结论 P-ERK1/2和MMP-9的阳性率随宫颈病理改变的程度加深而增加。P-ERK1/2和MMP-9在宫颈鳞癌中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宫颈鳞癌的浸润及其淋巴结转移,二者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宫颈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宰后初期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在不同部位肉中的差异表达及与牛肉品质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一敏 朱立贤 +5 位作者 曹丽 毛衍伟 梁荣蓉 牛乐宝 韩明山 罗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9,共7页
文中主要探讨了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在宰后早期(3、5.5、7和10 h)不同部位牛肉中的差异性表达以及对最终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牛柳(psoas major,PM)与西冷(longissimus dorsi... 文中主要探讨了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在宰后早期(3、5.5、7和10 h)不同部位牛肉中的差异性表达以及对最终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牛柳(psoas major,PM)与西冷(longissimus dorsi,LD)2个部位,分别测定p H值、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AMPK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且PM中的AMPK活性显著高于LD(P<0.05);AMPK活性与p H值与肌糖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乳酸含量及(AMP+IMP)/ATP[AMP:adenosine monophosphate,一磷酶腺苷;IMP:inosine monophosphate,肌苷酶;ATP:adeh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酶腺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丙酮酸激酶随宰后时间先升高后降低(P<0.05),而且PM中丙酮酸激酶达到最大活性值的时间以及最大值要早于且高于LD(P<0.05);同时,PM在成熟期间表现出较高的嫩度以及较低的蒸煮损失(P<0.05)。上述结果表明,AMPK能够通过调节糖酵解进程而影响牛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牛肉 糖酵解 丙酮酸激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国焰 林荣 +3 位作者 吴兵 洪美满 陈乘波 黄雪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38-1444,共7页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方法: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LY294002组(LY294002为PI3K抑制剂);LY294002组;BNP+PD98059组(PD98059为ERK1/2抑制剂);PD98059组。除了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6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心脏做左室梗死面积测定,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Akt/Akt、P-ERK1/2/ERK1/2的表达。结果: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在基线水平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HR和MABP在缺血以及再灌注时期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再灌注时期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 12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03 12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3 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BNP组相比,BNP+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及BNP+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分别明显降低(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该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酸鸟苷 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 磷酸酰肌醇-3-激酶 蛋白 酶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璇 耿仙 +3 位作者 陈兴娟 杨冀杰 杜肖娜 张海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6-960,共5页
内向整流钾离子(Kir)通道是在很多组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钾离子通道,在维持钾离子平衡电位、调节细胞兴奋性和胰岛素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ir通道是众多调节因素作用的靶点,这些因素包括:K+、Mg2+、pH、ATP、G蛋白偶联受体(GPCR)... 内向整流钾离子(Kir)通道是在很多组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钾离子通道,在维持钾离子平衡电位、调节细胞兴奋性和胰岛素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ir通道是众多调节因素作用的靶点,这些因素包括:K+、Mg2+、pH、ATP、G蛋白偶联受体(GPCR),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花生四烯酸(AA)等。由于很多细胞外信号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Kir通道的,多年来为了更好地界定PKC在调控Kir通道功能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机制,人们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PKC调节Kir通道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目前提出的一些新观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内向整流钾通道 磷脂酰肌醇4 5二磷酸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蛋白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莉花 李晟 +6 位作者 成邵武 刘林 刘洋 黄娟 龚胜强 程诚 葛金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卵巢术后11 d,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分别予雌激素和加味脑泰方灌胃3 d;术后14 d,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取脑组织,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蛋白活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和雌激素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ERK1/2蛋白活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p-JNK蛋白活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提高p-ERK1/2蛋白活化,降低p-JNK蛋白活化,降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加味脑泰方 中药 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调节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凤艳 刘晓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高等生物的一个重要代谢调控机制是通过对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进行的,哺乳动物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也是如此。PDHc的活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其E1(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的磷酸化和去... 高等生物的一个重要代谢调控机制是通过对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进行的,哺乳动物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也是如此。PDHc的活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其E1(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实现的。当机体主要靠储存的脂肪生存而所存的葡萄糖仅供大脑和神经组织等只能依靠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的器官使用的时候,即葡萄糖缺乏时,就需要抑制PDHc的活性。主要探讨了哺乳动物在特定器官中和特定的一些生理条件下,PDHc活性改变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活性调节 磷酸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杜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32-83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脂质代谢、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出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脂质代谢、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出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中药复方水煎剂浓度:2kg/L生药,中药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20.30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6周。检测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微量白蛋白(uALB)、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方法(W estern B lot)检测肾皮质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GLu、TC、TG、LDL、uALB、MDA的水平比模型组均降低,肾组织中SOD水平比模型组升高。肾皮质中pERK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调,肾组织病理变化相应减轻。结论:①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②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化与糖尿病肾病高血脂和氧自由基有关;③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降低高血脂有关;并对肾内活性氧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糖尿病肾病大鼠 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后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小璠 袁容娣 +1 位作者 叶剑 陈春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背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诱导下CRMP-2会发生过度磷酸化修饰,从而导致生长锥塌陷,阻碍神经系统的修复.视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组织... 背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诱导下CRMP-2会发生过度磷酸化修饰,从而导致生长锥塌陷,阻碍神经系统的修复.视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组织,其损伤后是否发生CRMP-2表达的变化和磷酸化修饰鲜见研究报道. 目的 探讨视神经钳夹伤小鼠模型视神经组织中CRMP-2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8~9周龄健康BALB/c小鼠48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后3、7、14 d组,每组12只.各损伤组小鼠右眼术中暴露视神经,用小号动脉夹于球后2 mm处夹持视神经10s,假手术组小鼠手术操作同各损伤组,但不钳夹视神经.分别于术后3、7、14 d获取小鼠视神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蛋白、磷酸化CRMP-2(p-CRMP-2)及CDK5的表达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MP-2 mRNA:F=2.971,P=0.097;CRMP4蛋白:F=1.202,P=0.370).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0.000、0.064±0.003、0.136±0.005和0.346±0.012,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009、0.723±0.011、0.874±0.015和0.952±0.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MP-2:F=445.600,P<0.001;CDK5:F=186.600,P<0.001),其中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和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组织中CRMP-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视神经组织中CDK5和p-CR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上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 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 中枢神经系统 视神经损伤 生长锥 蛋白磷酸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41-3843,共3页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模型 动物 中药复方 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参与调控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
20
作者 周家国 丘钦英 +5 位作者 贺华 庞瑞萍 朱邦豪 黎小妍 周圆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在胚胎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A10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①在A10细胞 ,低渗溶液激活一外向整流电流 ,该电流在正电位 (≥ 6 0mV)时缓慢失活。其反转电位为...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在胚胎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A10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①在A10细胞 ,低渗溶液激活一外向整流电流 ,该电流在正电位 (≥ 6 0mV)时缓慢失活。其反转电位为 (- 1 5± 3 4 )mV ,接近Cl-平衡电位 (Ecl=0mV)。降低胞外Cl-浓度其反转电位随之变化。高渗溶液可抑制该电流。②DIDS(10 0 μmol·L-1)电压依赖性抑制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 ,在 +80mV和 - 80mV的抑制率分别为 5 3 7%± 6 2 %和 2 9 8%± 4 9%。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 (30 μmol·L-1)抑制该电流 ,在 +80mV和 - 80mV对其抑制率分别为6 2 3%± 11 3%和 6 6 9%± 10 5 % ,其抑制作用无电压依赖性。④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sodiumorthovanadate(Na3 VO4,5 0 0 μmol·L-1)增强该电流 ,其作用无电压依赖性 ,在 +80mV和 - 80mV电流幅度分别增加了 4 4 8%±14 5 %和 4 7 1%± 13 6 %。结论 A10细胞上存在有容积调节性氯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 膜片 钳全细胞记录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