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马仕鹏 余燕青 +5 位作者 邬小萍 王亮 刘丽萍 张愈靓 万欣 葛善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ETV或TAF治疗至少48周的167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ETV或TAF治疗至少48周的167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药物分为ETV组(n=117)和TAF组(n=50)。为均衡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按照2∶1比例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48周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根据患者48周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eGFR动态变化情况。结果PSM成功匹配150例CHB患者,其中ETV组100例,TAF组50例。基线时,ETV组和TAF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基线eGFR分别为(112.29±9.92)mL·min^(-1)·1.73 m^(-2)和(114.72±12.15)mL·min^(-1)·1.73 m^(-2)。48周时两组患者eGFR水平较基线均有下降,ETV组48周eGFR明显低于TAF组[(106.42±14.12)mL·min^(-1)·1.73 m^(-2)vs(112.25±13.44)mL·min^(-1)·1.73 m^(-2),t=-2.422,P=0.017],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TAF组(17.00%vs 4.00%,χ^(2)=5.092,P=0.024)。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1)与异常组(n=19)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Z=-2.039,P=0.041)、治疗药物(ETV/TAF)(χ^(2)=5.092,P=0.024)、基线eGFR水平(t=4.0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OR=0.896,95%CI:0.841~0.955,P<0.001)和治疗药物(OR=5.589,95%CI:1.136~27.492,P=0.034)是发生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基线eGFR预测CHB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cut-off值为105.24 mL·min^(-1)·1.73 m^(-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82.44%。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高于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组患者(χ^(2)=22.330,P<0.001);ETV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高于TAF组患者(χ^(2)=4.961,P=0.026)。随着抗病毒治疗启动,ETV组和TAF组患者eGFR均降低(F=5.259,P<0.001),但仅在48周时ETV组eGFR水平明显低于TAF组(t=-2.422,P=0.017);在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和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的两组患者中,eGFR亦下降(F=5.712,P<0.001),且基线及第12、24、36、48周两组患者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27、-9.780、-8.835、-9.489、-8.953,P值均<0.001)。结论对于ETV或TAF初治的CHB患者,ETV抗病毒治疗48周时的肾损伤风险高于TA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肾损伤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荣欣欣 徐缘媛 +4 位作者 杨广德 王霞 傅涓涓 李丽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13,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肾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肾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57例,所有患者接受TAF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治疗12、24和48周时病毒学、血清学、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磷及血脂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52例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12、24、48周后,实现HBV DNA阴转的比例分别为38.5%、63.5%、84.6%,ALT复常率分别为71.2%、82.7%、82.7%,Child-Pugh A级患者占比分别升至55.8%、73.1%、92.3%。治疗48周内,胱抑素-C(χ^(2)=35.163,P<0.001)、血清磷水平(F=8.600,P<0.001)显著升高。血脂分析中LDL-C水平显著升高(χ^(2)=10.064,P=0.018),TC/HDL-C比值从基线3.61(2.61~5.84)持续下降至3.27(2.70~4.36)(χ^(2)=5.000,P=0.172)。结论TAF可以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和显著改善肝功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需密切监测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酚替诺福韦用于范科尼综合征恩替卡韦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挽救治疗: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倩 常春艳 杨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生范科尼综合征等罕见不良反应,临床上多采用恩替卡韦作为挽救治疗方案。但对于恩替卡韦治疗失败的范科尼综...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生范科尼综合征等罕见不良反应,临床上多采用恩替卡韦作为挽救治疗方案。但对于恩替卡韦治疗失败的范科尼综合征患者,后续抗病毒治疗的证据尚不多见。现报道1例恩替卡韦治疗失败的范科尼综合征患者,采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有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丙酚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范科尼综合征 病毒学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青岛地区60岁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宋玉文 陈立震 +13 位作者 金文文 耿宁 张旸 杜水仙 赵本田 段建平 周永 毕春花 马磊 胡欣欣 张吉宏 孙建涛 谭杰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069,共9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60岁及以上CHB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F(25 mg/d)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期、48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以及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定(FibroScan)、骨密度测定数据。收集24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6例CHB患者完成了24周随访。TAF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83.3%(30/36),与基线期77.8%(2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24周DBil(t=-2.42,P=0.02)、Cys C(t=-4.34,P<0.001)显著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例CHB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94.4%(17/18),与基线期77.8%(14/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34);IBil(t=2.43,P=0.03)和TBA(Z=-2.24,P=0.03)均升高,腰椎(t=2.92,P=0.01)及股骨颈骨密度(t=2.42,P=0.03)T评分均升高,LSM水平降低(t=-2.31,P=0.03),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2-MG、URBP、α1-MG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AF在60岁及以上CHB患者中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使更多CHB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未发现对肾脏造成损害,能够改善骨密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2
5
作者 彭文婷 顾慧敏 +3 位作者 蒋川 刘槿晴 张暕 傅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等。新上市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以其更强效的抗病毒作用、更高的转氨酶复常率、更好的骨肾安全性及零耐药等优点,得到临床医师的极大关注。但关于TAF治疗中国HBV-ACL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较少,且缺乏药物经济学评价。本研究旨在比较TAF与ETV治疗HBV-ACLF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96例,其中前期66例、早期57例、中期43例和晚期3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TAF组80例,ETV组11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的生化及病毒学指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比较2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值,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周时,2组疗效(肝功能、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TV组相比,TAF组的血肌酐水平更低[(80.35±18.77)μmol/L vs(105.59±82.32)μmol/L,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更高[(95.65±23.21)mL/(min·1.73 m^(2))vs(82.68±26.32)mL/(min·1.73 m^(2)),P<0.05]。治疗12周时,2组的总体肝移植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低于ETV组(0 vs 13.89%,P<0.05)。在肝衰竭早期、中期、晚期,2组的肝移植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04%vs 17.65%、37.50%vs 37.04%、54.55%vs 68.42%,均P>0.05)。在12周的观察期内,2组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TAF组的成本-效果比值较低,治疗成本较低。结论:TAF与ETV在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及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二者的安全性相当。TAF对肾功能的保护更具优势,可降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TAF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面优于E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疗效 安全性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特殊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玉文 沙丽丽 +3 位作者 陈立震 李梦昆 王玉荣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我国HBV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具有强效、低耐药、骨肾安全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TAF在低病毒血症、多重耐药、妊娠期、肝衰竭及肝移植等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 我国HBV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具有强效、低耐药、骨肾安全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TAF在低病毒血症、多重耐药、妊娠期、肝衰竭及肝移植等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析表明TAF能够降低低病毒血症患者病毒载量实现病毒学应答、为耐药患者提供新方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及其代谢物替诺福韦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红 邱雯 +3 位作者 吉兴芳 王志鹏 骆平英 刘海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9-796,共8页
目的研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及其代谢物替诺福韦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给药时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在健康成年受试者中采用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试验设计... 目的研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及其代谢物替诺福韦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给药时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在健康成年受试者中采用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试验设计。空腹和餐后分别入组健康成年受试者32例和36例,每周期单次给予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5 mg,清洗期14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及其代谢物替诺福韦,并评估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平均生物等效性(ABE)评价标准,空腹试验中丙酚替诺福韦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AUC 0-t、AUC 0-∞几何均数比值90%置信区间分别为86.39%~103.42%,86.42%~103.42%;参比制剂标度的平均生物等效性(RSABE)评价标准,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峰浓度(C max)的几何均值比约为88.39%,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为-0.0104,符合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要求;替诺福韦分别为87.73%~98.58%,91.44%~101.38%,92.57%~103.29%。餐后试验中丙酚替诺福韦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 max、AUC 0-t、AUC 0-∞几何均数比值90%置信区间分别为82.98%~109.89%,91.17%~102.21%,91.46%~102.94%;替诺福韦分别为94.65%~103.19%,96.68%~103.73%,96.87%~104.11%。RSABE评价结果表明,餐后试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 max几何均值比值为95.49%,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为-0.2010,符合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要求。结论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单次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替诺福韦 生物等效性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素娜 连建奇 +1 位作者 贾战生 张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8-1833,共6页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是一种新型的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HIV 感染和慢性HBV感染。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比,TAF具有更好的血浆稳定性和更强的肝脏靶向性,并且极大的降低了肾功能损伤、骨密度降低等副作用。概述了...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是一种新型的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HIV 感染和慢性HBV感染。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比,TAF具有更好的血浆稳定性和更强的肝脏靶向性,并且极大的降低了肾功能损伤、骨密度降低等副作用。概述了TAF的药理学特点、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耐药性、肾脏安全性及其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替诺福韦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6
9
作者 程海林 胡旭东 +2 位作者 夏冰 柏涛 卢斯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 目的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换用TAF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ETV治疗,持续治疗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FIB-4值、肝硬度值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24周后,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6.25%vs 16.25%,χ^(2)=104.03,P<0.001),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4.78%vs 11.90%,χ^(2)=6.32,P<0.05)。试验组ALT、eGFR、FIB-4值及肝硬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值分别为5.77、4.21、8.45、4.58,P值均<0.05),用药期间对照组及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和8.7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TV经治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换TAF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病毒血症患者的HBV DNA及HBeAg阴转率,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治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海涛 王娴 +4 位作者 晁廷霞 王凤梅 贾文玲 梁春辉 张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49-3254,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1例,给予TAF 25 mg/d治疗24周。...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1例,给予TAF 25 mg/d治疗24周。主要疗效终点为第24周达到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例。其他疗效终点包括自基线至24周ALT、AST、TBIL、CTP评分和MELD评分的变化。安全性方面,观察自基线至24周Scr、e GFR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结果41例患者中,男30例73.2%,年龄(53.49±9.27)岁,TAF治疗24周后,90.2%的患者HBV DNA均检测不到,基线时ALT、AST和TBil中位值分别为50.70、48.70 U/L和26.40μmol/L,治疗24周后,ALT、AST和TBil显著降低,分别为31.50、37.80 U/L和23.80μmol/L(P<0.05)。58.5%(n=24)和63.4%(n=26)的患者CTP评分和MELD评分改善。基线时中位Scr和e GFR分别为58.50μmol/L和106.15 mL/(min·1.73 m^(2)),治疗期间Scr和e GFR稳定,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也未发生肝移植、肝癌或死亡。结论TAF在真实世界中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酚替诺福韦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林玲 刘寿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78-582,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预防母婴传播是其重要干预方法,丙酚替诺福韦作为一种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具有肝脏靶向性强、外周血暴露量低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而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预防母婴传播是其重要干预方法,丙酚替诺福韦作为一种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具有肝脏靶向性强、外周血暴露量低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而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仍有限。本文就丙酚替诺福韦的特点,丙酚替诺福韦对婴幼儿和孕妇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酚替诺福韦 乙型病毒性肝炎 母婴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H定量核磁共振法同时确定成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各组分的比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玉飞 马玲云 +4 位作者 刘睿 关皓月 刘倩 杨东升 牛剑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所得结果相符.该方法以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采集待测样品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丙酚替诺福韦定量峰、富马酸定量峰与内标物响应峰面积,分别计算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质量分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与内标物的质量比值在0.91~1.2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H qNMR法测得二者质量分数分别为100.06%和10.90%,与质量平衡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核磁共振定量方法不仅可准确、快速地测定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这2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和比例,还为多组分、成盐的化学原料药的比例确定、绝对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质量平衡法 原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