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硫唑及中药材提取物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岳秀娟 王锴剑 +3 位作者 何炜 胡德贤 周倩 蒋成建 《农技服务》 2016年第3期106-106,共1页
利用丙硫唑中药材复配药剂、咪鲜胺涂抹"思州"颐红果实成熟初期的果实和果柄,丙硫唑中药材复配药剂处理的留树保鲜效果最好,又以浓度500mg/L(A2)处理的留树保鲜时间最长,硫唑中药材复配800mg/L(A3)、丙硫唑中药材复配200mg/L(... 利用丙硫唑中药材复配药剂、咪鲜胺涂抹"思州"颐红果实成熟初期的果实和果柄,丙硫唑中药材复配药剂处理的留树保鲜效果最好,又以浓度500mg/L(A2)处理的留树保鲜时间最长,硫唑中药材复配800mg/L(A3)、丙硫唑中药材复配200mg/L(A1)处理的效果次之,以清水(CK)及咪鲜胺浓度500mg/L(A4)处理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州”颐红水蜜桃 留树保鲜 丙硫唑中药材复配药剂 咪鲜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琳 邬劼 +1 位作者 黄洁雪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_(...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_(50)仅为0.036 6μg/mL,其次是四霉素,EC_(50)为0.297 5μg/mL,吡噻菌胺抑制中浓度最高,其EC_(50)为1.818 8μg/mL。在离体条件下开展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15时,EC_(50)仅为0.022 4μg/mL,增效系数(SR)值为1.73,确定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防治草莓炭疽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霉素 草莓炭疽病菌 复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琳 孙伟波 +3 位作者 李朝辉 黄洁雪 邬劼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114-119,共6页
以桃褐腐病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腈苯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丙硫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抑制中浓度最低的是丙硫菌唑,... 以桃褐腐病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腈苯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丙硫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抑制中浓度最低的是丙硫菌唑,其EC50仅为0.003 5μg/mL,其次是腈苯唑,其EC50为0.003 8μg/mL,抑制中浓度最高的为吡唑醚菌酯,其EC50为0.576 7μg/mL。在离体条件下测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0∶1时,EC50仅为0.010 4μg/mL,SR值为3.744 5;比例为1∶1和1∶5时SR次之,分别为2.875 2和2.056 4。综合离体试验结果和经济因素,确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防治桃褐腐病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 桃褐腐病病菌 复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硫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 袁伟 《河南农业》 2020年第13期30-31,共2页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暴发流行的特点,发生迅速,损失严重,防治适期短,防治农药品种较少。在当前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的情况下,药剂防治依然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但由于长...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暴发流行的特点,发生迅速,损失严重,防治适期短,防治农药品种较少。在当前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的情况下,药剂防治依然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但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多菌灵等药剂,已导致赤霉病菌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并使得抗药性菌株产毒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品种抗病性 防治适期 药剂防治 气候型 农药品种 赤霉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丙硫菌唑·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示范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辉 《河南农业》 2022年第19期40-41,共2页
一、试验目的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的兼治效果,评价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增产作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二、试验要求试验地点设在汝南县农业科技试验站。为0.47 hm^(2)... 一、试验目的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的兼治效果,评价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增产作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二、试验要求试验地点设在汝南县农业科技试验站。为0.47 hm^(2),其中每个小区药剂处理面积0.13 hm^(2),对照面积0.07 hm^(2)。试验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每年小麦赤霉病都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示范试验 试验地块 纹枯病 药剂处理 大面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氰烯菌酯·丙硫菌唑SC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凌培杰 王娟 陈素阳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8期16-17,共2页
为有效评估30%氰烯菌酯·丙硫菌唑SC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于2023年以高感小麦赤霉病品种“徐麦33”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药剂对比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氰烯菌酯·丙硫菌唑SC防治效果优于常规使用药剂,同时30%氰烯菌酯... 为有效评估30%氰烯菌酯·丙硫菌唑SC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于2023年以高感小麦赤霉病品种“徐麦33”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药剂对比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氰烯菌酯·丙硫菌唑SC防治效果优于常规使用药剂,同时30%氰烯菌酯·丙硫菌唑SC处理的小麦品种与产量极显著高于对比处理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氰稀菌酯· 病指防效 药剂对比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7
作者 张顾旭 徐润兰 +4 位作者 万玉杰 董金希 李程 唐泽庚 史善权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80-181,190,共3页
为了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减少赤霉病造成的损失、降低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带来的威胁,特选用5种不同药剂,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施药1次,每667 m^(2)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 为了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减少赤霉病造成的损失、降低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带来的威胁,特选用5种不同药剂,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施药1次,每667 m^(2)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或35%丙硫菌唑·肟菌酯悬浮剂4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在第1次施药后10d再施药1次,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小麦赤霉病 防效 200 g/L氟菌酰羟胺悬浮剂 35%·肟菌酯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效果评价
8
作者 陈礼威 何晓婵 +2 位作者 刘圣孟 于鹏君 朱丽燕 《湖北植保》 2025年第5期45-46,50,共3页
为探究不同配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影响,筛选出高效防控药剂组合,本研究系统评价了40%丙硫菌唑SC、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SC、40%甲硫戊菌唑SC、20%叶菌唑·噻霉酮SC、20%戊菌唑EW、250 g/L粉唑醇SC等6种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的... 为探究不同配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影响,筛选出高效防控药剂组合,本研究系统评价了40%丙硫菌唑SC、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SC、40%甲硫戊菌唑SC、20%叶菌唑·噻霉酮SC、20%戊菌唑EW、250 g/L粉唑醇SC等6种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SC(20+20)复配剂750倍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最好,一次药后防效达81.5%;其次是40%丙硫菌唑SC 1000倍单剂,防效达80.5%。建议生产中可在小麦初花期(田间开花约5%)喷施一次40%丙硫菌唑SC 1000倍单剂或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SC(20+20)750倍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 小麦 赤霉病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唑醇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冠龙 张胜 +6 位作者 李剑冰 乔甜甜 涂广巍 田岐震 李卫国 刘润强 周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223-2229,共7页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前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因尚未选育出能够有效抵抗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抗小麦品种,当前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粉唑醇和丙硫菌唑是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杀菌剂,...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前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因尚未选育出能够有效抵抗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抗小麦品种,当前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粉唑醇和丙硫菌唑是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杀菌剂,因其抑菌效果优异而广受好评。明确粉唑醇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对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及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使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开展了粉唑醇与丙硫菌唑的二元复配及其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粉唑醇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且当质量比为1∶9和4∶6时,其共毒系数最大并对假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同时,温室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粉唑醇和丙硫菌唑复配后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其中质量比1∶9时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为86.53%,优于氟环唑(65.21%)、氟啶胺(42.28%)、粉唑醇(52.38%)、戊唑醇(31.54%)和丙硫菌唑(63.64%)单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复配 盆栽试验 小麦茎基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飞 韩自行 +6 位作者 宋玉立 刘伟 周益林 李丽娟 王俊美 秦志英 程燕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6-302,共7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25 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为63.6%~100%。药剂拌种对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地点的影响。2018年开封和2020年内黄的25%氰烯菌酯SC、2019年温县和2020年内黄的30 g/L苯醚甲环唑FS和2020年内黄的30%丙硫菌唑OD拌种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灌浆期的病情指数;在2019年温县的25%氰烯菌酯SC和2018年开封的30 g/L苯醚甲环唑FS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病情指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25%氰烯菌酯SC、30 g/L苯醚甲环唑FS和30%丙硫菌唑OD拌种处理的灌浆期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12.8%~85.1%,增产1.2%~13.1%。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30%多·酮SC、30%丙硫菌唑OD和50%多菌灵WP在小麦拔节期喷雾防治能够显著降低灌浆期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防效为49.5%~59.2%;白穗率防治效果为9.5%~17.9%;病茎率防治效果为46.7%~61.4%;除30%丙硫菌唑OD外,其他2种药剂处理可使小麦增产5.0%~6.1%。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药种比5∶1000)单独拌种处理或30 g/L苯醚甲环唑FS(药种比3∶1000)拌种结合拔节期30%多·酮SC(1200 mL/hm^(2))喷雾能够有效降低病情指数24.1%~26.0%,并提高产量10.0%~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药剂防治 杀菌剂 氰烯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