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含量及其分布对丙烯-乙烯共聚物热输运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符明恒 高建树 +4 位作者 杨啸 邵磊山 李静静 蒋文军 刘振宇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将等规聚丙烯分子链中丙烯链段替代为乙烯链段,建立了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物理模型,利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乙烯含量及其分布对共聚物热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为50的分析模型可反映聚合物的真实性质且计算量适中;... 通过将等规聚丙烯分子链中丙烯链段替代为乙烯链段,建立了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物理模型,利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乙烯含量及其分布对共聚物热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为50的分析模型可反映聚合物的真实性质且计算量适中;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导率逐渐增加;相同乙烯含量时,共聚物中乙烯链段数越小,对其声子振动态密度的影响越小,有助于提升其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乙烯共聚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乙烯含量 热导率 振动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基弹性体及其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
2
作者 邹存英 白楠 +4 位作者 苏群峰 郝琦 王元霞 宋立新 李先亮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不同丙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简称丙烯基弹性体)按比例共混,研究不同乙烯含量Vistamaxx^(TM)系列丙烯基弹性体与Versify^(TM)3401共混物的流动性、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乙烯含量越高的Vistamaxx^(TM)系列丙...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不同丙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简称丙烯基弹性体)按比例共混,研究不同乙烯含量Vistamaxx^(TM)系列丙烯基弹性体与Versify^(TM)3401共混物的流动性、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乙烯含量越高的Vistamaxx^(TM)系列丙烯基弹性体,结晶能力越弱,与Versify^(TM)3401的相容性越好;加入Versify^(TM)3401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和结晶能力。Versify^(TM)3401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明显提高,永久变形率降低;Versify^(TM)3401质量分数大于10%时,乙烯含量低的Vistamaxx^(TM)系列丙烯基弹性体/Versify^(TM)3401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降低;乙烯质量分数为16%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断裂伸长率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 结晶行为 相容性 力学性能 熔融共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典瑞 王伟翰 +3 位作者 高亮 杜宇 吴天宇 张宝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65,共7页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的基体树脂对UHMWPE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A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25∶75的共混体系一方面可发挥EAA组分与UHMWPE纤维间亲和力强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凭借环氧树脂的刚性交联网络保持较高的耐热性能,体系的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7 MPa,在60℃下弯曲强度保持率接近80%,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醛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晓洁 李长皓 +1 位作者 朱静 邱桂学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42,共7页
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Luperox231)/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HVA-2)为硫化体系,采用反应挤出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甲醛(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结果表明,EVA/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 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Luperox231)/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HVA-2)为硫化体系,采用反应挤出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甲醛(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结果表明,EVA/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拉伸强度可达到12 MPa左右,但断裂伸长率较低;螺杆转速和挤出机加工温度对EVA/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影响,为制备性能良好的EVA/PO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螺杆转速设定为250r/min,挤出机加工温度为145~175℃;Luperox231用量的增加使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永久变形以及肖D硬度均下降,而HVA-2用量的增加使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永久变形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反应挤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和抗静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夏碧华 李家豪 +5 位作者 张枭楠 侯茗萱 瞿润怡 黄杨宇 李婷 东为富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83,共9页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 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 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改性剂,基于Ti_(3)C_(2)T_(x) MXene和聚乙烯亚胺之间的氢键作用使聚乙烯亚胺分子接枝在Ti_(3)C_(2)T_(x) MXene表面,制得改性Ti_(3)C_(2)T_(x) MXene。通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之间的加成反应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并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作为聚合物基体,以改性Ti_(3)C_(2)T_(x) MXene作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和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对制备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该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拉伸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表现出45 dB的高电磁屏蔽效率,12 MPa的高拉伸强度以及5×10^(7)Ω的高表面电阻,均高于不含Ti_(3)C_(2)T_(x) MXene的聚乙烯亚胺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片层材料MXene 乙烯亚胺 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 电磁屏蔽性能 抗静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弹性体/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对尼龙6结构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肖永聪 王文强 张爱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聚醚嵌段酰胺(PEBA)尼龙弹性体作为增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尼龙6(PA6)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机械测试、动态机械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分别研究了不同PEBA...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聚醚嵌段酰胺(PEBA)尼龙弹性体作为增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尼龙6(PA6)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机械测试、动态机械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分别研究了不同PEBA含量对复合材料韧性影响以及SMA对共混物的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BA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A6的冲击强度,当加入PEBA质量分数为20%时,PA6复合材料的常温冲击强度达到22.93 kJ/m^2——比纯PA6提高了659.27%,低温冲击强度达到为16.75 kJ/m^2——比PA6提高了902.99%。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相容剂SMA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加入PEBA质量分数为20%时PEBA可均匀分散在PA6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尼龙弹性体 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 增容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基弹性体和乙烯–辛烯共聚物增韧聚丙烯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禹廷 吴建 张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制备了聚丙烯/丙烯基弹性体共混物和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结果表明,丙烯基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好于乙烯-辛烯共聚物。加入15份丙烯基弹性体后,聚丙烯/丙烯基弹性体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从4.89 kJ/m2提...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制备了聚丙烯/丙烯基弹性体共混物和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结果表明,丙烯基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好于乙烯-辛烯共聚物。加入15份丙烯基弹性体后,聚丙烯/丙烯基弹性体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从4.89 kJ/m2提高到8.05 kJ/m2,提高了64.6%。在加入丙烯基弹性体后,聚丙烯/丙烯基弹性体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最低可降至15.0 g/(10 min)。形貌分析表明,聚丙烯/丙烯基弹性体共混物在断裂过程中产生更明显的塑性变形。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加入15份丙烯基弹性体后,共混物的结晶度可保持在40.2%。断裂有用功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加入5份丙烯基弹性体后,聚丙烯的有限单位断裂能和耗散能密度显著增大。断裂有用功模型可以为聚丙烯的增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丙烯弹性体 乙烯–辛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断裂有用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空纤维及其硬弹性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大军 秦舒浩 +2 位作者 伍剑明 李杨 高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34-538,共5页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亲水第二相聚合物制备PP/EVOH共混物,通过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改善两相相容性,并结合熔融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硬弹性的亲水PP/EVOH中空纤维。结合水接触角和EDS分别考察EVOH的引入...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亲水第二相聚合物制备PP/EVOH共混物,通过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改善两相相容性,并结合熔融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硬弹性的亲水PP/EVOH中空纤维。结合水接触角和EDS分别考察EVOH的引入对PP基体及中空纤维亲水性的影响;采用DSC研究EVOH引入后PP/EVOH中空纤维中PP相的结晶行为,进而通过测试PP/EVOH中空纤维的力学性能及弹性回复率等性能,综合研究PP/EVOH中空纤维的硬弹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EVOH比例增加,PP/EVOH中空纤维表面含氧量最高为5.65%(质量分数),纤维亲水性得到有效改善。PP-g-MAH引入使PP相结晶受阻,导致PP/EVOH中空纤维硬弹性变弱。尽管加入EVOH可以起到异相成核和促进结晶的作用,使PP/EVOH中空纤维仍然具有良好的硬弹性,但仍然弱于纯PP中空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乙烯-乙烯共聚物 中空纤维 弹性行为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乙烯的水树生长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党智敏 亢婕 +2 位作者 屠德民 陈刚 阮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8-21,共4页
以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对聚乙烯(PE)进行了共混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实验样品中水树的生长情况。分析了PE样品中形成水树的原因及抑制水树的机理 ,认为水树形成的条件是在结构缺陷处有水滴形成 ,而抑制的方法就是设法消除... 以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对聚乙烯(PE)进行了共混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实验样品中水树的生长情况。分析了PE样品中形成水树的原因及抑制水树的机理 ,认为水树形成的条件是在结构缺陷处有水滴形成 ,而抑制的方法就是设法消除水滴的形成。实验中找到了抑制PE中水树形成的最佳EAA含量。PE +1.0 %EAA的样品可用作电缆绝缘实用性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 改性 水树 电力电缆 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三元乙丙橡胶-乙烯接枝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婷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海宽 白丽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V三元共聚物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进行复配,比较了复配前后的降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0:1.0:2.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g/mol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可将柴油冷滤点降低3~4℃。AMV三元共聚物与宜兴EVA降凝剂复配后,对大庆5#柴油和济南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与德国DODIFLOW4744降凝剂复配后,对辽河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酯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 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复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聚乙二醇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尚锦 贾启燕 +3 位作者 石可瑜 丽娜 杜宗杰 张保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2-745,共4页
以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VP)、丙烯酸 (AA)及聚乙二醇 60 0 0 (PEG60 0 0 )为原料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 (A IBN )为引发剂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与聚乙二醇 (pol... 以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VP)、丙烯酸 (AA)及聚乙二醇 60 0 0 (PEG60 0 0 )为原料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 (A IBN )为引发剂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与聚乙二醇 (poly[NVP-AA] /PEG)半互穿网络 (semi-IPN )水凝胶。聚合物的 DSC分析表明材料属于非均相材料 ,体系中的 poly[NVP-AA]与 PEG部分相容。溶胀性能的测定显示材料对 p H敏感。利用上述聚合物为载体对抗癌药 5 -氟脲嘧啶 (5 -F U )进行包埋 ,分别在模拟的胃液和肠液 ,即 SGF和 SIF缓冲溶液中 ,3 7℃下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样品中 PEG量的增加 ,释药曲线趋于平缓 ,释药周期变长 ,最终的平衡释药量减小 ;另外 ,聚合物交联度对释药性能的影响与释放介质有关 ,在 SIF缓冲溶液中 ,释药行为基本与交联度无关 ,而在 SGF缓冲溶液中 ,交联度越高 ,释药周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2-吡咯烷酮-丙烯共聚物 聚乙二醇 半互穿网络水凝胶 合成 药物缓释性能 药物载体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红 熊英 +2 位作者 陈光顺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化和平衡扭矩增大,塑化时间缩短;对未老化样而言,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增加,但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较小;而对老化样来说,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颜色、双键和羰基随紫外光老化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减小,但会使断裂伸长率衰减加剧;老化15 d后,PVC和ASA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减小,而PVC/ASA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乙烯-丙烯共聚物 紫外光老化性能 加工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增容PE-HD/木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如寅 万超瑛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66,共4页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作为增容剂,采用木纤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含量以及木纤维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木...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作为增容剂,采用木纤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含量以及木纤维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木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而冲击性能则明显降低;与未添加增容剂的复合材料相比,增容剂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和拉伸性能;当木纤维用量达到50%(质量含量,下同)时,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可达26 MPa、40 MPa和1807 MPa。当EMAA酸值相同时,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乙烯-甲基丙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的结构特征及力学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全大萍 范新刚 王海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133-137,共5页
用DSC、XRD、DMA研究了采用新型高活性催化剂合成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结果显示:随着共聚物中丁烯含量的增加,其结晶熔融温度、结晶度降低,微晶尺寸变小,聚丁烯链段主要出现在乙-丁共聚物的非晶区域.因此,新型... 用DSC、XRD、DMA研究了采用新型高活性催化剂合成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结果显示:随着共聚物中丁烯含量的增加,其结晶熔融温度、结晶度降低,微晶尺寸变小,聚丁烯链段主要出现在乙-丁共聚物的非晶区域.因此,新型乙-丁共聚弹性体具有非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其应力-应变表现为初始模量低、应力小、形变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烯共聚物 弹性体 结晶性能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力学与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年华 张勇辉 +2 位作者 张强 熊奇 李治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8,共4页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引入能恶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可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 ATH 的添加量为60%时,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33.1%。ATH 提高了 EBA 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降低了 EBA 的热降解速率,扩大了热失重温度范围。ATH 以吸热方式在凝缩相和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此外,ATH 分解形成的活性Al_2O_3对 EBA 还具有成炭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 ATH 的凝缩相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氯氧化铝 阻燃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士财 李宝霞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VC/EA)作为聚氯乙烯(PVC)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增容剂,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进而研究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适配... 以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VC/EA)作为聚氯乙烯(PVC)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增容剂,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进而研究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适配比的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和良好的流动性能,明显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并在保持PVC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具有较高保持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材料抗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测定丙烯-乙烯共聚物中丙烯单元含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俞雄飞 张伟 莫卫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0-1052,共3页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根据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红外特征性,寻找较好的峰位,使用通用型制膜机制得厚度均匀一致的膜片,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快速检测丙烯-乙烯共聚物中丙烯单元含量的方法。将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与核磁共振法分析结果进行比...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根据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红外特征性,寻找较好的峰位,使用通用型制膜机制得厚度均匀一致的膜片,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快速检测丙烯-乙烯共聚物中丙烯单元含量的方法。将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与核磁共振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相对误差在2%以内,测得不同丙烯单元含量的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4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 丙烯-乙烯共聚物 丙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