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丙烯醛-DNA加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尹瑞川
汪海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丙烯醛是一种活泼的α,β不饱和醛,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香烟烟气和厨房油烟是人体丙烯醛暴露的主要环境来源.另一方面机体内丙烯醛可以通过脂质过氧化、氨基酸氧化等多种途径自发生成.进入人体后,丙烯醛和DNA发生加合生成丙烯醛-DNA加合物...
丙烯醛是一种活泼的α,β不饱和醛,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香烟烟气和厨房油烟是人体丙烯醛暴露的主要环境来源.另一方面机体内丙烯醛可以通过脂质过氧化、氨基酸氧化等多种途径自发生成.进入人体后,丙烯醛和DNA发生加合生成丙烯醛-DNA加合物.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丙烯醛-dG加合物,包括α-OH-PdG和γ-OH-PdG,其中γ-OH-PdG是主要dG加合物,可引起基因突变(约1%),以G→T突变为主,而次要加合物α-OH-PdG的突变概率高于γ-OH-PdG(约8%),同样以G→T突变为主,并且这些加合物与一些癌症密切相关,如吸烟相关肺癌和膀胱癌等.此外,丙烯醛可以与其它碱基发生加合,生成其它类型的DNA加合物,包括丙烯醛-dA、dC和dT加合物,其中一些加合物的结构已表征,并在体外反应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气
丙烯醛-dna加合物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丙烯醛-丙氨酸加合物制备与细胞毒性
被引量:
6
2
作者
邹照佳
郑洁
+2 位作者
黄才欢
刘付
欧仕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丙烯醛是热加工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形成后易与氨基酸反应生成加合物,但目前对其加合物的毒性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不同丙烯醛与丙氨酸浓度比(2:1、1:1、1:2、1:3、1:4),于37℃和50℃下分别水浴反应0.5、3、5、6 h,发现丙烯醛与丙氨...
丙烯醛是热加工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形成后易与氨基酸反应生成加合物,但目前对其加合物的毒性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不同丙烯醛与丙氨酸浓度比(2:1、1:1、1:2、1:3、1:4),于37℃和50℃下分别水浴反应0.5、3、5、6 h,发现丙烯醛与丙氨酸浓度比1:2在50℃反应5 h所获得目标加合物产率最高。通过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经高效液相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该加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20 nm,纯度达95%以上。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结果表明,该加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3.0823,是由一分子丙氨酸与两分子丙烯醛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后,经羟醛缩合形成的含氮六元环化合物。采用加合物培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24 h和48 h后发现,加合物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286、0.869 mmol/L,显著降低了丙烯醛(IC_(50)分别为0.058、0.067 mmol/L)的细胞毒性,说明丙氨酸可作为食品中丙烯醛的潜在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
丙氨酸
加合物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梅素-丙烯醛加合物抗氧化及捕获丙烯醛活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卢永翎
章鼎敏
+1 位作者
肖留榜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共7页
目的:以杨梅素为对照,研究了杨梅素与丙烯醛的一加合物(mono-acrolein,MA)和二加合物(di-acrolein,DA-1)的抗氧化和后续清除丙烯醛的活性。方法:以VC为阳性对照,测定MA和DA-1的总还原能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
目的:以杨梅素为对照,研究了杨梅素与丙烯醛的一加合物(mono-acrolein,MA)和二加合物(di-acrolein,DA-1)的抗氧化和后续清除丙烯醛的活性。方法:以VC为阳性对照,测定MA和DA-1的总还原能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运用Rancimat法测定加合物对油脂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采用2,4-二硝基苯肼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杨梅素加合物对丙烯醛的捕获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卵白蛋白-葡萄糖模型,并进一步在菜籽油热处理和蛋糕实际体系中考察MA和DA-1对丙烯醛的抑制率。结果:MA和DA-1在0.01~0.1 mmol/L浓度范围内总还原能力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甚至高于VC,并可延长油脂氧化诱导时间,减缓酸败速率;MA和DA-1对丙烯醛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80.5%和60.7%,并可有效抑制卵白蛋白-葡萄糖模型中丙烯醛的含量。在菜籽油热处理体系中MA和DA-1最高可分别抑制43.4%和34.5%的丙烯醛,在蛋糕加工体系中MA和DA-1对丙烯醛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41.4%和31.9%。结论:杨梅素在捕获丙烯醛后形成的加合物依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丙烯醛清除能力,在食品中可共同发挥持续性和长效性的作用,降低体系中丙烯醛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丙烯醛
加合物
杨梅素
丙烯醛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兴余
朱茂祥
谢剑平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6-82,共7页
丙烯醛与DNA可形成加合物,并可形成DNA-DNA、DNA-蛋白质2种交联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致突变性。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结论不一,归因于不同研究对象、靶细胞、试验方法。最近对吸烟者肺组织细胞中丙烯醛-DNA加合物的分析,以及对P53热点突...
丙烯醛与DNA可形成加合物,并可形成DNA-DNA、DNA-蛋白质2种交联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致突变性。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结论不一,归因于不同研究对象、靶细胞、试验方法。最近对吸烟者肺组织细胞中丙烯醛-DNA加合物的分析,以及对P53热点突变谱的研究,为丙烯醛致突变性提出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
致突变性
DNA
加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醛类-DNA加合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5
作者
刘鲁娟
陈欢
+1 位作者
侯宏卫
胡清源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8,共9页
甲醛、乙醛、丙烯醛和巴豆醛广泛存在于环境污染物中,卷烟烟气中也有微量存在,它们不需要经过机体代谢就能够直接进攻亲核基团,可与DNA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DNA加合物是DNA损伤的一种形式,在DNA复制过程中可使所携带的遗传...
甲醛、乙醛、丙烯醛和巴豆醛广泛存在于环境污染物中,卷烟烟气中也有微量存在,它们不需要经过机体代谢就能够直接进攻亲核基团,可与DNA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DNA加合物是DNA损伤的一种形式,在DNA复制过程中可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有可能造成机体的损伤。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常见的6种醛类-DNA加合物的检测技术以及醛类-DNA加合物作为卷烟烟气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同时检测多种DNA加合物的研究方向及醛类-DNA加合物作为DNA损伤标志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甲醛
乙醛
丙烯醛
巴豆醛
DNA
加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乙醛-DNA加合物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鲁娟
李翔宇
+2 位作者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DNA样品中Ethylidene-dG和Propano-dG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方法的精密度较好(RSD<6%),检出限分别为0.010ng/mL和0.005ng/mL,回收率在97.2%~101.6%之间。同时,以体外小牛胸腺DNA为模型,选取...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DNA样品中Ethylidene-dG和Propano-dG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方法的精密度较好(RSD<6%),检出限分别为0.010ng/mL和0.005ng/mL,回收率在97.2%~101.6%之间。同时,以体外小牛胸腺DNA为模型,选取不同乙醛暴露剂量(0、0.001、0.01、0.05、0.1、0.5和1.0mmol/L)和不同的暴露时间(0、2、4、10、12、20和24h),结果显示在体外Propano-dG加合物的生成需有氨基酸作为催化剂,且小牛胸腺DNA中乙醛-DNA加合物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
-dna
加合物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丙烯醛-DNA加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尹瑞川
汪海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基金
973计划项目(2007CB407305
2009CB421605)
+2 种基金
863计划项目(2007AA06A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7091
20737003)资助
文摘
丙烯醛是一种活泼的α,β不饱和醛,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香烟烟气和厨房油烟是人体丙烯醛暴露的主要环境来源.另一方面机体内丙烯醛可以通过脂质过氧化、氨基酸氧化等多种途径自发生成.进入人体后,丙烯醛和DNA发生加合生成丙烯醛-DNA加合物.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丙烯醛-dG加合物,包括α-OH-PdG和γ-OH-PdG,其中γ-OH-PdG是主要dG加合物,可引起基因突变(约1%),以G→T突变为主,而次要加合物α-OH-PdG的突变概率高于γ-OH-PdG(约8%),同样以G→T突变为主,并且这些加合物与一些癌症密切相关,如吸烟相关肺癌和膀胱癌等.此外,丙烯醛可以与其它碱基发生加合,生成其它类型的DNA加合物,包括丙烯醛-dA、dC和dT加合物,其中一些加合物的结构已表征,并在体外反应中存在.
关键词
香烟烟气
丙烯醛-dna加合物
基因突变
Keywords
cigarette smoking
Acrolein
-dna
adducts
gene mutation
分类号
Q355 [生物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丙烯醛-丙氨酸加合物制备与细胞毒性
被引量:
6
2
作者
邹照佳
郑洁
黄才欢
刘付
欧仕益
机构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902)
中山火炬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创新中心项目(2019CYY01002)。
文摘
丙烯醛是热加工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形成后易与氨基酸反应生成加合物,但目前对其加合物的毒性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不同丙烯醛与丙氨酸浓度比(2:1、1:1、1:2、1:3、1:4),于37℃和50℃下分别水浴反应0.5、3、5、6 h,发现丙烯醛与丙氨酸浓度比1:2在50℃反应5 h所获得目标加合物产率最高。通过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经高效液相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该加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20 nm,纯度达95%以上。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结果表明,该加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3.0823,是由一分子丙氨酸与两分子丙烯醛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后,经羟醛缩合形成的含氮六元环化合物。采用加合物培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24 h和48 h后发现,加合物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286、0.869 mmol/L,显著降低了丙烯醛(IC_(50)分别为0.058、0.067 mmol/L)的细胞毒性,说明丙氨酸可作为食品中丙烯醛的潜在清除剂。
关键词
丙烯醛
丙氨酸
加合物
细胞毒性
Keywords
acrolein
alanine
adduct
cytotoxicity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梅素-丙烯醛加合物抗氧化及捕获丙烯醛活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卢永翎
章鼎敏
肖留榜
吕丽爽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共青团南京晓庄学院委员会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783)。
文摘
目的:以杨梅素为对照,研究了杨梅素与丙烯醛的一加合物(mono-acrolein,MA)和二加合物(di-acrolein,DA-1)的抗氧化和后续清除丙烯醛的活性。方法:以VC为阳性对照,测定MA和DA-1的总还原能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运用Rancimat法测定加合物对油脂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采用2,4-二硝基苯肼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杨梅素加合物对丙烯醛的捕获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卵白蛋白-葡萄糖模型,并进一步在菜籽油热处理和蛋糕实际体系中考察MA和DA-1对丙烯醛的抑制率。结果:MA和DA-1在0.01~0.1 mmol/L浓度范围内总还原能力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甚至高于VC,并可延长油脂氧化诱导时间,减缓酸败速率;MA和DA-1对丙烯醛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80.5%和60.7%,并可有效抑制卵白蛋白-葡萄糖模型中丙烯醛的含量。在菜籽油热处理体系中MA和DA-1最高可分别抑制43.4%和34.5%的丙烯醛,在蛋糕加工体系中MA和DA-1对丙烯醛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41.4%和31.9%。结论:杨梅素在捕获丙烯醛后形成的加合物依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丙烯醛清除能力,在食品中可共同发挥持续性和长效性的作用,降低体系中丙烯醛的含量。
关键词
杨梅素-
丙烯醛
加合物
杨梅素
丙烯醛
抗氧化活性
Keywords
myricetin-acrolein adduct
myricetin
acrolein
antioxidant capacity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兴余
朱茂祥
谢剑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出处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6-82,共7页
文摘
丙烯醛与DNA可形成加合物,并可形成DNA-DNA、DNA-蛋白质2种交联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致突变性。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结论不一,归因于不同研究对象、靶细胞、试验方法。最近对吸烟者肺组织细胞中丙烯醛-DNA加合物的分析,以及对P53热点突变谱的研究,为丙烯醛致突变性提出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丙烯醛
致突变性
DNA
加合物
Keywords
acrolein
mutagenicity
DNA
adduct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醛类-DNA加合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5
作者
刘鲁娟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机构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出处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8,共9页
文摘
甲醛、乙醛、丙烯醛和巴豆醛广泛存在于环境污染物中,卷烟烟气中也有微量存在,它们不需要经过机体代谢就能够直接进攻亲核基团,可与DNA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DNA加合物是DNA损伤的一种形式,在DNA复制过程中可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有可能造成机体的损伤。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常见的6种醛类-DNA加合物的检测技术以及醛类-DNA加合物作为卷烟烟气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同时检测多种DNA加合物的研究方向及醛类-DNA加合物作为DNA损伤标志物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卷烟烟气
甲醛
乙醛
丙烯醛
巴豆醛
DNA
加合物
Keywords
cigarette smoke
formaldehyde
acetaldehyde
acrolein
DNA adducts
分类号
Q503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乙醛-DNA加合物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鲁娟
李翔宇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机构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出处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文摘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DNA样品中Ethylidene-dG和Propano-dG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方法的精密度较好(RSD<6%),检出限分别为0.010ng/mL和0.005ng/mL,回收率在97.2%~101.6%之间。同时,以体外小牛胸腺DNA为模型,选取不同乙醛暴露剂量(0、0.001、0.01、0.05、0.1、0.5和1.0mmol/L)和不同的暴露时间(0、2、4、10、12、20和24h),结果显示在体外Propano-dG加合物的生成需有氨基酸作为催化剂,且小牛胸腺DNA中乙醛-DNA加合物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关键词
乙醛
-dna
加合物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效应关系
Keywords
Acetaldehyde
-dna
adducts
LC-MS/MS
Effect relationship
分类号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丙烯醛-DNA加合物的研究进展
尹瑞川
汪海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丙烯醛-丙氨酸加合物制备与细胞毒性
邹照佳
郑洁
黄才欢
刘付
欧仕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杨梅素-丙烯醛加合物抗氧化及捕获丙烯醛活性
卢永翎
章鼎敏
肖留榜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进展
刘兴余
朱茂祥
谢剑平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醛类-DNA加合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鲁娟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乙醛-DNA加合物
刘鲁娟
李翔宇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