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意 张力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加入反应型乳化剂 ,采用复配乳化剂体系 ,制得综合性能好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
关键词 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 合成方法 间歇式聚合 半连续聚合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玉标 刘国军 +2 位作者 刘素花 于晓茹 罗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7,共5页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以MS-1/SDS/OP-10为乳化剂且质量比为0.7∶0.2∶0.5所制备微乳液性能较好,反应型乳化剂V-20S用量为0.6%,乳化剂总用量为3%时,合成出的乳液粒径为43.1 nm,乳液聚合稳定性好,涂膜附着力为1级,耐水时间超过5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聚合 化剂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聚合物加脂剂乳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嘉图 席先锋 +1 位作者 王碧清 魏德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5-287,306,共4页
研究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聚合物皮革加脂剂的乳液性质。丙烯酸酯聚合物加脂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是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或加脂液的pH降低,乳液粒度变大;随聚合物中丙烯酸组分含量增加,乳液稳定性提高... 研究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聚合物皮革加脂剂的乳液性质。丙烯酸酯聚合物加脂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是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或加脂液的pH降低,乳液粒度变大;随聚合物中丙烯酸组分含量增加,乳液稳定性提高。结果表明:聚合物加脂剂的Mw<8000、pH=6 0~8 0,加脂工艺的pH=6 0~7 0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脂剂 聚合物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臣 张力 +3 位作者 李国明 刘意 杨冠玲 何振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各聚合条件、有机硅和聚合物浓度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SDS/TMS=4∶1,反应温度65~75℃,电解质用量0 3g时有利于合成平均粒径40~80nm,分布均匀(分...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各聚合条件、有机硅和聚合物浓度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SDS/TMS=4∶1,反应温度65~75℃,电解质用量0 3g时有利于合成平均粒径40~80nm,分布均匀(分散系数<0 2),固质量分数高达35%的硅丙微乳液.TEM,BI-200SMGoniometer观察和测试了乳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FTIR谱图分析表明反应生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 半连续聚合 胶体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立军 张心亚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制备出高弹性、高稳定性、高防水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克服常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乳液弹性低和防水性差的弊端.方法采用分子设计、粒子形态的概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 目的制备出高弹性、高稳定性、高防水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克服常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乳液弹性低和防水性差的弊端.方法采用分子设计、粒子形态的概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混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引入甲基丙烯酸(MAA)功能性单体和N-羟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活性交联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结果设计低玻璃化温度(Tg)、引入功能性单体及活性交联单体可以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的弹性、稳定性和防水性.结论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1)预乳化阶段:单体滴加时间t=45 min、预乳化温度θ1=45℃、搅拌器转速为500~550r/min;(2)种子乳液聚合阶段:反应温度θ2=80℃、反应时间t=4 h、搅拌器转速为280~3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水泥 防水涂料 丙烯酸酯 半连续种子聚合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 高静 +1 位作者 张卫英 曾伟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 ,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 ,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 .讨论结果表明 ,微乳液聚合中液滴成核相当重要 ,聚合速率随体系中引发剂浓度、丙烯酸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随体系中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并得出动力学关系式 ,且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11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 聚合速率 动力学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合成及粒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1 位作者 刘金河 杨国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对其粒子形态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工艺可制备出固含量42wt%,乳化剂含量4wt%(基于单体量)、窄分布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随... 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对其粒子形态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工艺可制备出固含量42wt%,乳化剂含量4wt%(基于单体量)、窄分布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随反应进行,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随乳化剂中SDS与OP-10的摩尔比减少,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 种子半连续聚合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含氟(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苑 刘伟区 闫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0,共6页
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以及链中含硅烷偶联剂和含氟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且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将2种乳液混合反应,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有机硅改性氟代(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采用了红外... 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以及链中含硅烷偶联剂和含氟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且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将2种乳液混合反应,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有机硅改性氟代(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采用了红外光谱对聚合物乳液分子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0%、有机氟质量分数为12%的聚合物乳液涂膜综合性能最佳,较不含有机硅氟的聚合物乳液涂膜,其水表面接触角由77.5°增加到96°,24 h吸水率由5.3%下降到2.3%,耐水性大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53℃下降到-2.74℃,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有所提高;同时乳液涂膜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77~92℃,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说明此方法合成的高硅含量硅丙乳液可作为一类具有优良疏水性及低表面能的功能材料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聚硅氧烷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高硅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聚硅氧烷接枝(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赵苑 刘伟区 闫振龙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8-812,共5页
该文首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和链中含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然后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硅丙聚合物乳液。结果表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0%的聚合物乳液涂膜性能最佳,与不含... 该文首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和链中含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然后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硅丙聚合物乳液。结果表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0%的聚合物乳液涂膜性能最佳,与不含有机硅的聚合物乳液涂膜相比,其水表面接触角由77.5°增加到95°,24 h吸水率由4.9%下降到2.3%,耐水性大大增加,同时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53℃下降到-1.36℃,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有所提高,说明该法合成的高硅含量硅丙乳液涂膜可作为一类具有优良耐水性及良好的表面疏水性的功能材料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聚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高硅含量 耐水性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素莲 陈尔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80-2184,2193,共6页
采用工业煤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Span80(山梨糖醇酐油酸脂)-Tween6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共聚物结构、形态、黏... 采用工业煤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Span80(山梨糖醇酐油酸脂)-Tween6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共聚物结构、形态、黏均分子量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40℃下,乳液稳定的最佳HLB值为9时,单体占水相总质量的40%,(NH)4S2O8-NaHSO3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7‰,得均一稳定透明的微乳液。产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黏均分子量为5.0×105g/mol,粒子分布均匀,呈规则球形,达到纳米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粒子 丙烯酰胺 反相 凝胶渗透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用丙烯酸酯-苯乙烯超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正汤 候有军 +2 位作者 宁平 黄涛 曾繁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比较了一次加料法、两段滴加法、单体预乳化法等操作方式 ,论述了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关键词 共聚 苯丙 涂料 丙烯酸酯 苯乙烯 涂膜性能 单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宝莲 张日新 +2 位作者 魏冬青 刘忠义 姚康德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193-197,共5页
针对传统乳液在耐水性和附着力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研究了十一烯酸钠为表面活性共聚单体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当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在聚合过程和贮存过程中都很稳定.与丙烯酸酯乳液... 针对传统乳液在耐水性和附着力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研究了十一烯酸钠为表面活性共聚单体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当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在聚合过程和贮存过程中都很稳定.与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比较,用有机硅开环体改性丙烯酸酯孔液的合成较困难,这是由于有机硅在较高的温度下易水解,生成凝胶.加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并将保温温度降至60℃后,成功制得稳定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乳胶粒都是均一的核-壳球形结构,粒径大小为0.04~0.4μm.无皂乳液的耐水性要远优于普通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聚合 有机硅聚合物 丙烯酸酯 表面活性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臣 张力 李国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采用K2 S2 O8热引发体系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 ,实现了硅丙乳液乳胶粒子的超微细化。讨论了聚合方法、乳化剂配比、有机硅含量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位种子半连续法是制备硅丙微乳液的合适方法 :在复... 采用K2 S2 O8热引发体系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 ,实现了硅丙乳液乳胶粒子的超微细化。讨论了聚合方法、乳化剂配比、有机硅含量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位种子半连续法是制备硅丙微乳液的合适方法 :在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 2 5 % ,聚合物质量分数为 3 0 %左右时 ,微乳液平均粒径为 46 1nm。利用TEM、广角光散射仪观察和测试了乳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硅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黎永津 黄洪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1-15,62,共6页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烷有助于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并且控制硅氧烷用量和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后交联技术有助于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丙烯酸酯 有机硅氧烷 稳定性分析 聚合过程 聚合体系 聚合合成 加入方式 聚合温度 异丙氧基 交联技术 pH值 取代基 用量 硅烷 用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0%~50%)的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为40~60nm。与常规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相比,其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有所降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 固含量 成膜温度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方式对丙烯酸酯微乳液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跃焕 刘述梅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乳化剂含量为1.5%、聚合物含量为50%、粒径为35.6 nm、多分散性指标为0.133的丙烯酸酯微乳液.重点考察了种子乳液制备过程中单体、乳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加料方式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全滴加法...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乳化剂含量为1.5%、聚合物含量为50%、粒径为35.6 nm、多分散性指标为0.133的丙烯酸酯微乳液.重点考察了种子乳液制备过程中单体、乳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加料方式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全滴加法制备种子乳液形成的胶束数目多,成核率高,乳液粒径小;底料中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增大,乳液粒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胶粒径 加料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维 齐暑华 黄莉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0,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70)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单...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70)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电镜照片显示,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在100 nm左右;差示量热扫描(DSC)结果表明,聚合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其耐水性比常规乳液聚合物有明显的提高,综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酯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杰 张小燕 黄世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用高温乳化种子单体滴加法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微乳液。对合成条件及微乳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粒度仪(PCS)对微乳液的结构和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 采用高温乳化种子单体滴加法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微乳液。对合成条件及微乳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粒度仪(PCS)对微乳液的结构和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生成的微乳液粒子大致为球形结构,粒子大小比较均一,粒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丙烯酸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水反相无皂微乳液体系的聚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 夏声平 +3 位作者 张卫英 肖娴华 任文成 董声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82-1587,共6页
采用滴定法描绘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H2O无皂微乳液体系的三元相图,用电导率法对单相微乳液区域进行了类型划分.在相图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引发剂(AIBN)用量、体系AA含量和水含量对MMA/AA/H2O反相无皂微乳液体系聚合速率... 采用滴定法描绘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H2O无皂微乳液体系的三元相图,用电导率法对单相微乳液区域进行了类型划分.在相图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引发剂(AIBN)用量、体系AA含量和水含量对MMA/AA/H2O反相无皂微乳液体系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引发剂用量和AA含量的增加逐步加快,随体系水含量的提高出现极大值.得到动力学关系,表明AA的乳化促进作用显著,聚合在连续相进行的同时亦在分散相液滴内进行.此外,环境扫描电镜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聚合产物具有明显的孔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 反相聚合 聚合动力学 多孔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交联丙烯酸酯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静 涂伟萍 夏正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微交联丙烯酸酯纳米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官能性单体、聚合温度及交联改性剂等因素对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本工艺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N 羟甲基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低于0 4%,聚... 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微交联丙烯酸酯纳米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官能性单体、聚合温度及交联改性剂等因素对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本工艺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N 羟甲基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低于0 4%,聚合温度为75~85℃时,可得到平均粒径为49 6nm,多分散性指数为0 149的单峰宽分布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将其用于皮革的填充,可显著改善皮革的柔软性、弹性以及革面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交联 纳米 皮革填充剂 N-羟甲基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