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陈广美
汪志坤
+1 位作者
吴立霞
黄毅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2-538,共7页
利用原位聚合伴随溶胶-凝胶进行的过程,合成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纳米Si O2(PUAS)复合乳液。通过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复合乳液及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 O2能够...
利用原位聚合伴随溶胶-凝胶进行的过程,合成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纳米Si O2(PUAS)复合乳液。通过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复合乳液及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 O2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复合材料中,随着原料中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乳液粒径有所增大,胶膜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当TEOS质量分数为8%,胶膜拉伸强度达到16. 8 MPa,邵氏硬度A达到94,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提高到416℃,且胶膜耐水性明显改善,吸水率降低到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
原位聚合
正硅酸乙酯
纳米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分子量对PUA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广美
陈炜
+1 位作者
张明月
黄毅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090-2095,共6页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合成端羟基共聚物,两者共聚并在水中分散,得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PUA乳液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酸酯数均分子量达到...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合成端羟基共聚物,两者共聚并在水中分散,得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PUA乳液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酸酯数均分子量达到9 041时,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变差;复合乳液平均粒径随聚丙烯酸酯(PA)分子量增大而增加,但都小于150 nm,并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FTIR测试表明,随着PA链段分子量增大,其氢键相互作用相对减弱。DSC测试显示在PA分子量较低时,PA和PU链段是相容的。TG和拉伸测试结果显示,PUA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
丙烯酸酯
改性
水性
聚氨酯
核壳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陈广美
汪志坤
吴立霞
黄毅萍
机构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2-538,共7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18A0514)资助~~
文摘
利用原位聚合伴随溶胶-凝胶进行的过程,合成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纳米Si O2(PUAS)复合乳液。通过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复合乳液及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 O2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复合材料中,随着原料中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乳液粒径有所增大,胶膜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当TEOS质量分数为8%,胶膜拉伸强度达到16. 8 MPa,邵氏硬度A达到94,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提高到416℃,且胶膜耐水性明显改善,吸水率降低到2. 1%。
关键词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
原位聚合
正硅酸乙酯
纳米
SIO2
Keywords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in situ polymerization
ethyl orthosilicate
SiO2 nanoparticles
分类号
O631.5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分子量对PUA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广美
陈炜
张明月
黄毅萍
机构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090-2095,共6页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KJ2009A024Z)
文摘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合成端羟基共聚物,两者共聚并在水中分散,得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PUA乳液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酸酯数均分子量达到9 041时,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变差;复合乳液平均粒径随聚丙烯酸酯(PA)分子量增大而增加,但都小于150 nm,并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FTIR测试表明,随着PA链段分子量增大,其氢键相互作用相对减弱。DSC测试显示在PA分子量较低时,PA和PU链段是相容的。TG和拉伸测试结果显示,PUA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端羟基
丙烯酸酯
改性
水性
聚氨酯
核壳结构
力学性能
Keywords
hydroxyl-terminat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odified by acrylate
core-shell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Q630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O631.2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陈广美
汪志坤
吴立霞
黄毅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分子量对PUA性能的影响
陈广美
陈炜
张明月
黄毅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