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碘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在牙科树脂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芳 朱文彬 何经纬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2,共6页
合成了含碘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2,3,5-三碘苄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TIME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确认其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将TIMEC加入到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三乙二醇二甲基... 合成了含碘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2,3,5-三碘苄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TIME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确认其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将TIMEC加入到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is-GMA/TEGDMA)光固化树脂体系中制备X射线阻射性牙科树脂,研究了单体含量(质量分数)对树脂的相对X射线阻射性(RXO)、双键转化率、体积收缩率、吸水率、溶解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含TIMEC的树脂的相对X射线阻射性显著提高,吸水率、溶解率以及收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虽然某些配方的树脂的双键转化率和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含20%TIMEC的树脂的各项性能都较为优良,RXO值达113%,双键转化率为57.5%,体积收缩率为6.41%,吸水率为2.65%,溶解率为0.49%,弯曲模量为3 038 MPa,弯曲强度为123.1 MPa,除双键转化率外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含TIMEC的树脂具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树脂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物理化学性能 造影剂 X射线阻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F公司推出新型丙烯酸酯单体
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67-1067,共1页
BASF公司采用一种专有的一步酶发酵工艺生产羟丙基氨基甲酸丙烯酸酯(HPCA)——一种用于涂料的交联丙烯酸酯单体。这种HPCA是通过羟丙基氨基甲酸与丙烯酸乙酯的酶酯交换反应生成的。HPCA可以用于汽车工业的清漆系统。与传统方法生产的... BASF公司采用一种专有的一步酶发酵工艺生产羟丙基氨基甲酸丙烯酸酯(HPCA)——一种用于涂料的交联丙烯酸酯单体。这种HPCA是通过羟丙基氨基甲酸与丙烯酸乙酯的酶酯交换反应生成的。HPCA可以用于汽车工业的清漆系统。与传统方法生产的原料相比,通过生物基工艺生产HPCA在用于氨基甲酸基聚合物的生产中具有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单体 BASF公司 HPCA 发酵工艺 酯交换反应 丙烯酸乙酯 汽车工业 传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tomer公司在广东建特种丙烯酸酯单体装置
3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58-58,共1页
全球特种化学品制造商Sartomer公司2008年3月上旬宣布,在广东省广州南沙建设新的生产装置,该装置将制造特种丙烯酸酯单体和低聚体,用作如涂料、油墨、胶粘剂、电路板、铺面板、CD和DVD等产品的原材料。
关键词 丙烯酸酯单体 生产装置 广东省 特种化学品 制造商 低聚体 胶粘剂 电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夫公司推出新型交联丙烯酸酯单体
4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50-50,共1页
巴斯夫公司于2011年7月13日宣布,已推出并开始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生产新型交联丙烯酸酯单体-羟丙基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HPCA),该产品采用专有的一步法酶发酵过程制取。这种HPCA通过采用羟丙基氨基甲酸酯和丙烯酸乙酯进行酶法反酯化制取。
关键词 丙烯酸酯单体 巴斯夫公司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交联 丙烯酸乙酯 发酵过程 HPCA 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迁移量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成发 李英 +4 位作者 廖文忠 陈旭辉 孙小颖 李泳涛 白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22-330,共9页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单体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欧盟指令(EU)No.10/2011,采用水性模拟物3%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油性模拟物异辛烷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将得到的模拟物通过C18色谱柱(150 m...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单体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欧盟指令(EU)No.10/2011,采用水性模拟物3%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油性模拟物异辛烷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将得到的模拟物通过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12种单体在0.3~60.0 mg/L(水性模拟物)及0.6~120.0 mg/L(异辛烷模拟物)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3。加标回收率在88.2%~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9%~7.48%,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1~0.12 mg/L和0.03~0.24 mg/L之间。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分析灵敏度高,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单体迁移量的分析要求,并用该方法测定了6批次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迁移水平,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单体 迁移量 食品接触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胶黏剂中的丙烯酸酯类残余单体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丹 陈晓青 +2 位作者 吴名剑 李绍晔 戴云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9-1182,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胶黏剂中6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残余单体的分析方法。样品经100℃、30 min顶空加热后,通过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和质谱选择离子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残余单体能达到良好... 建立了一种测定胶黏剂中6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残余单体的分析方法。样品经100℃、30 min顶空加热后,通过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和质谱选择离子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残余单体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069~0.096 mg/kg,定量限(信噪比为10)为0.23~0.32 mg/kg,平均回收率为96.0%~104.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2%。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胶黏剂中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残余单体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丙烯酸酯类残余单体 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复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沈一丁 辛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 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含氟 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配研 制备 丙烯酸酯单体 环境污染 单体共聚 乳液聚合 溶液型 乳液型 烯类 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超 李玮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用IR、DSC和TEM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水性聚氨酯(PU)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实验条件下发生了共聚反应;考察了PVA乳液及其胶膜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结果表明具有... 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用IR、DSC和TEM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水性聚氨酯(PU)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实验条件下发生了共聚反应;考察了PVA乳液及其胶膜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的各项性能均比水性聚氨酯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复合乳液 性能研究 合成 丙烯酸酯单体 核壳结构 PUA乳液 乳液聚合 产物结构 共聚反应 实验条件 耐溶剂性 自由基 TEM DSC 耐热性 PVA 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复合包装材料中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残留量及迁移量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勤军 贝荣华 +1 位作者 张泓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87-294,共8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食品复合包装材料中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残留量及向油性模拟物异辛烷迁移量的方法。胶黏剂样品经甲醇稀释,复合膜样品在25℃低温下经甲醇超声提取1 h,阳性复合膜样品经异辛烷(60℃、1 h或40℃、0.5 h)迁...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食品复合包装材料中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残留量及向油性模拟物异辛烷迁移量的方法。胶黏剂样品经甲醇稀释,复合膜样品在25℃低温下经甲醇超声提取1 h,阳性复合膜样品经异辛烷(60℃、1 h或40℃、0.5 h)迁移后,经HP-INNOWax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17种单体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2~0.1 mg/L和0.05~0.50 mg/L之间,残留量和迁移量在0.1、0.5、1.0、2.0 mg/L 4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均为70.1%~109.2%,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9.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离度较好,能在17 min内同时检测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用该方法测定6种胶黏剂和35种不同种类食品复合膜中丙烯酸酯单体的残留量及阳性复合膜样品向异辛烷的迁移量。其中,6种胶黏剂中均检测出丙烯酸酯类单体,8种复合膜样品检测出有丙烯酸酯类单体残留,但此8种复合膜中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迁移量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单体 胶黏剂 食品复合包装材料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12种丙烯酸酯类单体在水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金尧 柳阿芳 +2 位作者 万富 文明 刘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3-499,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12种丙烯酸酯类单体在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A)、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B)、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C)、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D)等4种水性食品模拟物中的特定迁移量的方法。食品模拟液经二氯甲...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12种丙烯酸酯类单体在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A)、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B)、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C)、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D)等4种水性食品模拟物中的特定迁移量的方法。食品模拟液经二氯甲烷旋涡振荡提取(A、B、C中加入氯化钠1.2 g,D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0.5 mL),用HP-VO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12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质量在2.5~50μg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2.0μg。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84.0%~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丙烯酸酯单体 迁移量 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丙烯酸酯支链的接枝田仁粉上浆性能
11
作者 王双双 陆浩杰 +2 位作者 金恩琪 李曼丽 周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0-177,共8页
为将田仁粉(SG)浆料的纱线适用品种拓展至高比例含涤纱,考察常用丙烯酸酯单体的碳链长度对接枝改性田仁粉上浆性能的影响。采用Fenton试剂为引发剂,将4种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分别接枝到天然田仁粉的分子链上,制得接枝率相近... 为将田仁粉(SG)浆料的纱线适用品种拓展至高比例含涤纱,考察常用丙烯酸酯单体的碳链长度对接枝改性田仁粉上浆性能的影响。采用Fenton试剂为引发剂,将4种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分别接枝到天然田仁粉的分子链上,制得接枝率相近而接枝支链分子结构各有不同的改性田仁粉。然后,采用此系列接枝改性田仁粉对涤/棉(65/35)混纺纱进行上浆试验并测试浆纱的常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酯单体碳链长度的减小,所得接枝田仁粉浆出的涤/棉纱的断裂强力逐渐提高,断裂伸长率及毛羽数量则有所降低;以丙烯酸乙酯为接枝单体合成出的改性田仁粉浆纱的耐磨性最优。采用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制备出的接枝改性田仁粉对高比例含涤纱上浆可满足织造工序对于浆纱不同方面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仁粉 丙烯酸酯单体 碳链长度 接枝共聚 上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交联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娄静洁 张英强 徐微 《应用技术学报》 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叔碳酸乙烯酯(VV10)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及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双重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作为对比,合成了双丙酮丙...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叔碳酸乙烯酯(VV10)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及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双重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作为对比,合成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单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对2种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两种乳胶膜的耐水性能、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涂膜的光泽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DO5-PETA)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改性的双重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相比于单交联型具有更小的粒径及更窄的粒径分布;此外,双重交联的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光泽度有明显提高,应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双重交联 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酯化丙烯酸酯接枝淀粉浆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登城 祝志峰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7,共4页
探讨接枝单体对马来酸酐酯化预处理型丙烯酸酯接枝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分别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及丙烯酸丁酯进行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出马来酸酐酯化预处理型丙烯酸酯接枝淀粉浆料,并测试了各接枝淀粉浆料的接... 探讨接枝单体对马来酸酐酯化预处理型丙烯酸酯接枝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分别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及丙烯酸丁酯进行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出马来酸酐酯化预处理型丙烯酸酯接枝淀粉浆料,并测试了各接枝淀粉浆料的接枝效率、接枝率、单体转化率、黏度、黏度热稳定性、黏附性能及浆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乙酯较适宜作为制备马来酸酐酯化预处理型丙烯酸酯接枝淀粉浆料的接枝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预处理 接枝共聚合 浆料 丙烯酸酯单体 黏附性 浆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改性剂及制法和在双酚-A聚碳酸酯的应用
1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4-224,共1页
一种丙烯酸酯类改性剂是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锌,纳米硫化锌,纳米氧化钛或纳米硫化镉干燥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及二甲苯,反应温度控制在二甲苯的回流温度,将产物静置,干燥下层物质,得到烷基化纳米粒子。烷基化纳米... 一种丙烯酸酯类改性剂是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锌,纳米硫化锌,纳米氧化钛或纳米硫化镉干燥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及二甲苯,反应温度控制在二甲苯的回流温度,将产物静置,干燥下层物质,得到烷基化纳米粒子。烷基化纳米粒子和乳化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通氮气保护,当温度升到70℃时分步滴加引发剂、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完全后,冷却,喷雾干燥,得烷基化纳米粒子:丙烯酸酯类单体的重量比例为2—10:98—90的改性剂。本发明具有对聚合物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工艺过程比较简单,该改性粒子不影响聚碳酸酯的光学性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单体 聚碳酸酯 改性剂 双酚-A 纳米粒子 应用 制法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造纸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祖瑞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3,共1页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是含氟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制得。由于氟原子核对电子及成键电子云的束缚作用较强,C-F键的可极化性低,含有C—F键的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较低,因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膜不但保持了丙烯酸酯乳...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是含氟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制得。由于氟原子核对电子及成键电子云的束缚作用较强,C-F键的可极化性低,含有C—F键的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较低,因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膜不但保持了丙烯酸酯乳胶膜原来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有机氟 丙烯酸酯聚合物 丙烯酸酯单体 应用 造纸 分子间作用力 含氟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丙烯酸酯涂料染色黏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16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0-60,共1页
试验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E-1310)为复合乳化剂,合成聚丙烯酸酯乳液。测定了乳液的力学性能、粒径、Zeta电位及稳定性,以及染色织物... 试验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E-1310)为复合乳化剂,合成聚丙烯酸酯乳液。测定了乳液的力学性能、粒径、Zeta电位及稳定性,以及染色织物的柔软性和色牢度。结果表明:硬段8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g,丙烯酸羟乙酯2g,复合乳化剂4%时,染色织物的柔软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水性聚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涂料染色 合成 种子乳液聚合法 黏合剂 丙烯酸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单体结构对温敏水凝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诗雯 陈小婷 +5 位作者 任豪 徐伟成 潘建军 闵洁 何瑾馨 周奥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3,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性主单体,大分子双烯化合物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温敏性水凝胶。加入疏水性丙烯酸酯类第三单体以调节温敏性水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用不...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性主单体,大分子双烯化合物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温敏性水凝胶。加入疏水性丙烯酸酯类第三单体以调节温敏性水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用不同温度下温敏性水凝胶的粒径变化表征其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加入疏水性丙烯酸酯类单体能够有效调节温敏性水凝胶的LCST,且质量分数越高则温敏性水凝胶的LCST越低;丙烯酸酯上的α甲基存在与否对温敏性水凝胶体系的LCST无显著影响;丙烯酸酯类结构上的R基对体系的LCST有显著影响,且R基上碳链越长,LCST降低越多;同时,R基的异构化对降低LCST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直链烷基可更有效地降低LSCT,而仲碳结构、叔碳结构对降低LCST的作用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敏性水凝胶 丙烯酸酯单体 相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纺织品数码印花的蓝光固化聚合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邵建中 黄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针对当前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的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等瓶颈问题,提出将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与蓝光固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安全、高效、环保以及具有广泛织物承印适应性的纺织品印花新技术。从单体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复配体系入手,研... 针对当前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的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等瓶颈问题,提出将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与蓝光固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安全、高效、环保以及具有广泛织物承印适应性的纺织品印花新技术。从单体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复配体系入手,研究了单体对聚合体系的流变性能、蓝光聚合性能以及固化膜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优化出适用于数码印花加工的蓝光固化聚合体系构成。模拟印花实验表明,印花织物具有良好的花纹清晰度以及耐摩擦色牢度和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数码印花 蓝光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丙烯酸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radiation curable hyperbranched polyurethane acrylate from palm oil oleic acid
19
作者 Mek Zah Salleh Khairiah Badri +4 位作者 Sahrim Haji Ahmd Mohd Hilmi Mahmood Rida Tajau Nik Ghazali Nik Salleh Mohamad Lokman Lati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B12期23-28,共6页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辐射固化 超支化 棕榈油 油酸 性质 丙烯酸酯单体 凝胶渗透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1-1241,共1页
阳极电泳用消光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阳极电泳用消光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混合丙烯酸酯单体;(2)将水、链转移剂、部分混合丙烯酸酯单体、阴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与封闭异... 阳极电泳用消光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阳极电泳用消光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混合丙烯酸酯单体;(2)将水、链转移剂、部分混合丙烯酸酯单体、阴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与封闭异氰酸酯交联剂充分混合,升温至7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丙烯酸酯单体 异氰酸酯交联剂 丙烯酸树脂 制备方法 阳极电泳 表面活性剂 链转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