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雯 何玉凤 +2 位作者 王荣民 王俊峰 刘发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2-1417,共6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混合单体,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进行乳液接枝共聚,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CMC-g-AE)。采用IR和TG方法对CMC-g-AE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CMC与混合单体发生了...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混合单体,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进行乳液接枝共聚,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CMC-g-AE)。采用IR和TG方法对CMC-g-AE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CMC与混合单体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原料配比对接枝聚合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原料配比为m(MMA+AA+BA):m(CMC)=7:1。将CMC-g-AE与颜填料进行混合制备调湿涂料(CMC-g-AE-C),当颜调料与CMC-g-AE的质量比为10:(5~6)时,所制备的CMC-g-AE-C符合合成乳液内墙涂料国家标准。多孔结构使CMC-g-AE-C具有良好的调湿性能,吸水率可达173%。CMC-g-AE-C是一种安全、无毒和绿色环保的调湿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湿涂料 共聚 丙烯酸酯共聚物 羧甲基纤维素 多孔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共混/接枝淀粉的研究———改性用丙烯酸酯的预共聚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力 张力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63-67,共5页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共聚物 淀粉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植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1-256,共6页
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和输送技术,具有不同于其他稠油降黏技术的独特性及其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研究在石油领域非常活跃。根据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针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和输送技术,具有不同于其他稠油降黏技术的独特性及其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研究在石油领域非常活跃。根据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针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通过固定其他反应条件用TDI(甲苯二异腈酸酯)、氯化石蜡、平平加、硬脂酸对其进行了接枝改性处理,探讨了接枝改性物的品种和用量对降黏率的影响。所合成的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率最高可达94%左右。采用红外光谱仪器分析手段,对部分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表征数据分析表明,已合成的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符合所设计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稠油降黏 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改性炭黑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玮 谢志明 李卓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8-71,共4页
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共聚改性炭黑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 通过 T E M 和 S E M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分散形态, 利用透光率和 Zeta 电位法考察了未接枝炭黑和不同接枝率的接枝炭黑的分散稳定性.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物 炭黑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作为相容剂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新 谢国舒 +5 位作者 徐慧 陆安红 姚小桐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相容剂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制备及对纸张增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沈一丁 李刚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3-207,共5页
使用丙烯腈、丙烯酸、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以及淀粉和阳离子淀粉,通过引发剂过硫酸铵的引发,用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和保护剂,在80℃进行乳液共聚,反应时间为2h,制得多元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和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接枝淀粉乳液增... 使用丙烯腈、丙烯酸、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以及淀粉和阳离子淀粉,通过引发剂过硫酸铵的引发,用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和保护剂,在80℃进行乳液共聚,反应时间为2h,制得多元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和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接枝淀粉乳液增干强剂。这两类共聚物具有自乳化性,乳液pH值2.0~5.0,粘度700mPa.s~1500mPa.s,Zeta电位20mV~40mV。可用作造纸增干强剂。用IR、DSC等手段对增干强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应用试验表明,制备的两种增干强剂对提高纸的干强度、环压指数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制备 增强性能 丙烯 丙烯酸 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 聚乙烯醇 共聚物 环压指数 增干强剂 造纸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悦 周静 +2 位作者 施和平 陈强 吴石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共4页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聚丙烯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共聚物(PAA-g-MPEG)组成比与投料比较接近。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MPEGAA)的热分解主要在320℃-45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出现在417.5℃。PAA-g-MPEO中的支链热降解和主链脱羧分别发生在330℃-425℃和425℃-46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分别出现在393℃和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 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共聚物 组成比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光固化水性体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建文 曾兆华 +1 位作者 王志明 陈用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1-635,共5页
通过二羟甲基丙酸、聚乙二醇、甲苯 -二异氰酸酯及甲基丙烯酸 -β-羟乙酯合成了可在水中自乳化分散的侧链带羧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 PUA) .将 PUA接枝到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上 ,经胺中和后得自乳化丙烯酸树脂接... 通过二羟甲基丙酸、聚乙二醇、甲苯 -二异氰酸酯及甲基丙烯酸 -β-羟乙酯合成了可在水中自乳化分散的侧链带羧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 PUA) .将 PUA接枝到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上 ,经胺中和后得自乳化丙烯酸树脂接枝聚氨酯体系 ( g-PUA) .两类预聚物水分散系的表面张力均远小于纯水 . DSC研究显示 ,接枝体系具有较高的光聚合转化率 .考察了聚乙二醇分子量等因素对固化膜玻璃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水性涂料 聚氨酯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共聚物 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L-肌肽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谦 田玉平 +1 位作者 石澍晨 许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聚琥珀酰亚胺(PSI),再以L-肌肽为开环介质在碱性条件下对PSI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新型绿色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L-肌肽。利用~1H NMR,^(13)C NMR,SEM,XRD等方法分析了PASP/L-肌肽和垢晶体的结构,采用...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聚琥珀酰亚胺(PSI),再以L-肌肽为开环介质在碱性条件下对PSI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新型绿色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L-肌肽。利用~1H NMR,^(13)C NMR,SEM,XRD等方法分析了PASP/L-肌肽和垢晶体的结构,采用静态阻垢法考察了PASP/L-肌肽的阻Ca CO_3垢和阻Ca_3(PO_4)_2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阻垢剂用量为1.25 mg/L时,PASP/L-肌肽的阻Ca CO_3垢效率可达100%;用量为8 mg/L时,PASP/L-肌肽的阻Ca_3(PO_4)_2垢效率可达90%以上,优于PASP。PASP/L-肌肽对高温和高磷酸根浓度拥有较强的耐受性。加入的PASP/L-肌肽吸附在垢晶体的活性生长位点上导致晶型转变或晶格畸变,从而破坏了垢晶体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L-肌肽共聚物 阻垢剂 顺丁烯二酸酐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志荣 邱召明 +4 位作者 侯万国 尹立刚 刘晓丽 柳婵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8-382,共5页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有不同分子量(200、600、1 000、2 000和6 000)聚氧乙烯的硬脂酸聚氧乙烯酯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0.19、32.22、35.30、38.39和43.37 mN/m;相应的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109.30、109.08、110.18、109.74和109.74℃,水接触角分别为81.06°、70.10°、72.25°、76.40°和95.55°。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Tc=104.95℃),且其亲水性得到改善(纯聚乙烯的水接触角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DSC 表面张力 聚乙烯共聚物 反应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g-VC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温绍国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0,共4页
由两步乳液聚合合成了核 -壳结构型ACR胶乳 ,并进一步通过ACR胶乳存在下的VC悬浮聚合合成ACR-g -VC共聚物 ,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ACR胶乳的存在影响VC悬浮聚合的稳定性 ,增加分散剂用量能得到颗粒特性较好的共... 由两步乳液聚合合成了核 -壳结构型ACR胶乳 ,并进一步通过ACR胶乳存在下的VC悬浮聚合合成ACR-g -VC共聚物 ,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ACR胶乳的存在影响VC悬浮聚合的稳定性 ,增加分散剂用量能得到颗粒特性较好的共聚树脂 ;ACR -g -VC共聚物的溶胶聚合度略低于相同聚合温度的均聚PVC ,凝胶含量随共聚组成中A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ACR -g -VC共聚物的塑化时间小于聚合度接近的均聚PVC ,而加工转矩大于均聚PVC ;ACR -g -VC共聚物的冲击强度随AC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氯乙烯共聚物 共聚 聚氯乙烯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g-MAH增韧PA1012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学进 许彦冰 +1 位作者 白钰 吴广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26,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ACR—g—MAH),经熔融挤出、注塑制备尼龙1012(PA1012)/ACR—g—MAH共混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和冲击实验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壳相中MA...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ACR—g—MAH),经熔融挤出、注塑制备尼龙1012(PA1012)/ACR—g—MAH共混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和冲击实验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壳相中MAH比例和ACR—g—MAH添加量对PA1012/ACR—g—MAH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H占壳相比例为3%,ACR—g—MAH增韧剂的添加量在15~20phr时,PA1012/ACR—g—MAH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随着壳相中MAH比例的增加,ACR壳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区移动,核相tan8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丙烯酸酯共聚物接枝顺丁烯二酸酐 尼龙1012 增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和SMAH增容PP/PA11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应学 胡国胜 李迎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分别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无规共聚物(SMAH)作增容剂,对聚丙烯(PP)/尼龙11(PA11)共混体系的拉伸性能、缺口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表明,SMAH的增容机理与PP-g-MAH不同。比较了两种增... 分别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无规共聚物(SMAH)作增容剂,对聚丙烯(PP)/尼龙11(PA11)共混体系的拉伸性能、缺口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表明,SMAH的增容机理与PP-g-MAH不同。比较了两种增容体系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PP-g-MAH增容体系中PP的熔融温度向更高温度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丙烯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 无规共聚物 增容剂 丙烯 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二酸锌钙皂-纳米氧化铈/氧化镧对PVC/ASA的热稳定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永刚 王昕 +2 位作者 文卓奇 赵旭辉 高俊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合成了己二酸锌钙皂,并将纳米氧化铈和氧化镧分别作为共稳定剂制备了新型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热失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等考查了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PVC/AS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效果... 合成了己二酸锌钙皂,并将纳米氧化铈和氧化镧分别作为共稳定剂制备了新型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热失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等考查了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PVC/AS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效果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作为共稳定剂可以提高己二酸锌钙皂对PVC/AS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效果,氧化镧与己二酸锌钙皂的协同效果优于纳米氧化铈,而纳米氧化铈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热变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共聚物 热稳定剂 氧化铈 氧化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g-VC冲击改性剂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冰 刘晓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丙烯酸酯接枝氯乙烯共聚物(ACR-g-VC)增韧聚氯乙烯(PVC)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丙烯酸酯核-壳接枝共聚物(ACR)、氯化聚乙烯(CPE)增韧 PVC 体系的加工性能进行对比,发现其加工性能与 ACR 增韧 PVC 体系的加工性能... 对丙烯酸酯接枝氯乙烯共聚物(ACR-g-VC)增韧聚氯乙烯(PVC)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丙烯酸酯核-壳接枝共聚物(ACR)、氯化聚乙烯(CPE)增韧 PVC 体系的加工性能进行对比,发现其加工性能与 ACR 增韧 PVC 体系的加工性能接近。通过对 PVC/ACR-g-VC 与 PVC/ACR 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对比,分析了两种体系增韧效果差异的原因。实际应用研究表明,ACR-g-VC 与 CPE 共同使用时有协同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氯乙烯共聚物 聚氯乙烯 共混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超轻EVA/Fusabond材料的交联发泡动力学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灿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注射硫化交联发泡成型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丙烯酸酯的共聚物(Fusabond)超轻发泡材料,其力学性能符合adidas鞋材标准,可用于生产注射adidas运动鞋中底;利用流变仪测定转矩和发泡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其... 注射硫化交联发泡成型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丙烯酸酯的共聚物(Fusabond)超轻发泡材料,其力学性能符合adidas鞋材标准,可用于生产注射adidas运动鞋中底;利用流变仪测定转矩和发泡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其硫化交联反应和发泡作用的动力学,在转矩上升阶段为一级反应,给出了硫化交联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1.74×10-2s-1,表观活化能E为108kJ/mol,频率因子A为6.81×1010;发泡作用的速率常数kb为1.32×10-2s-1,表观活化能Eb为58.2kJ/mol,频率因子Ab为8.10×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马来酸酐的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 注射超轻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香豆素功能基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传智 蒋春霞 +2 位作者 王旭 陈德本 钟安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共4页
以邻羟基苯甲醛、邻氨基巯酚、丙二腈为原料合成了有机光致发光材料6-氯甲基-3-(2-苯并噻唑基)-香豆素,将这种新型香豆素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的共聚物(CPA)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侧基上带有不同配比香豆素... 以邻羟基苯甲醛、邻氨基巯酚、丙二腈为原料合成了有机光致发光材料6-氯甲基-3-(2-苯并噻唑基)-香豆素,将这种新型香豆素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的共聚物(CPA)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侧基上带有不同配比香豆素的新型发光高分子化合物(C-CPA)。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凝胶色谱法(GPC)、FT-IR和UV-Vis证明了接枝反应是成功的。同时研究发现接枝香豆素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这为合成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接枝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共聚物 丙烯酸酯 高分子化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IPN结构的无溶剂阴/非离子型PUA的合成及其在单组分水性金属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育波 秦中海 +3 位作者 刘冬立 周其运 陈容爱 冯兆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5-70,共6页
合成了具有互穿网络聚合物结构(IPN)的无溶剂的阴/非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PUA),并用该树脂制备了汽车用单组分水性金属闪光漆。研究了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和邻环己二酸-1-[1-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酯(ACRY... 合成了具有互穿网络聚合物结构(IPN)的无溶剂的阴/非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PUA),并用该树脂制备了汽车用单组分水性金属闪光漆。研究了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和邻环己二酸-1-[1-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酯(ACRYESTERHH)的用量、带亲水醚链的丙烯酸酯单体类型、三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TNA)的用量、含交联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类型对PUA性能和水性金属闪光漆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PUA和金属闪光漆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 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 水性金属漆 单组分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4A改性PP/PL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涛 曹明 +4 位作者 苗继斌 杨斌 黎欣 钱家盛 夏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选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接枝改性聚丙烯,再与聚乳酸(PLA)共混,基于两步法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得到改性聚丙烯/PLA(m-PP/PLA)复合材料。考察了m-PP/PLA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选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接枝改性聚丙烯,再与聚乳酸(PLA)共混,基于两步法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得到改性聚丙烯/PLA(m-PP/PLA)复合材料。考察了m-PP/PLA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有接枝改性后的PP与PLA共混后能够明显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结晶度,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PET4A添加质量为2%,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质量含量为0.05%时,复合材料结晶度达42.0%,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比纯PP/PLA分别提升了25.96%和2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丙烯 聚乳酸 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