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酸掺杂改性聚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宁平 夏林 +1 位作者 张英东 艾细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8,共3页
选择丙烯酸 (AA)、丙烯酸丁酯 (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三元共聚物对聚苯胺 (PAn)进行改性 ,研究了BA的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PAn导电率的影响 ,对样品进行DSC、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酸对PAn有良好的掺杂改性作... 选择丙烯酸 (AA)、丙烯酸丁酯 (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三元共聚物对聚苯胺 (PAn)进行改性 ,研究了BA的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PAn导电率的影响 ,对样品进行DSC、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酸对PAn有良好的掺杂改性作用 ,当共聚单体 (AA -BA -MMA)组成为 10∶45∶45 (质量比 ) ,引发剂浓度为0 0 5 48mol·L-1时 ,可制得电导率达 1 42 1S·cm-1的导电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酸 掺杂改性 聚苯胺 研究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细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庆华 詹晓力 陈丰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579,共5页
在低乳化剂用量和不加助乳化剂的条件下 ,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 ,合成了平均粒径在 1 1 0~ 1 5 0 nm的氟代丙烯酸酯 (F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三元共聚物乳液 .利用 GPC,FTIR及 1 H NMR谱表征了共聚物分子量和... 在低乳化剂用量和不加助乳化剂的条件下 ,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 ,合成了平均粒径在 1 1 0~ 1 5 0 nm的氟代丙烯酸酯 (F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三元共聚物乳液 .利用 GPC,FTIR及 1 H NMR谱表征了共聚物分子量和结构组成 ,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粒径变化规律 ,通过接触角方法对共聚物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油溶性引发剂 AIBN引发 FA-MMA-BMA三元细乳液共聚合的主要成核场所为单体液滴 .即每个单体液滴都是一个独立的微型反应器 ,可避免因为单体水溶性的差异而使共聚组成产生漂移 .细乳液聚合合成含氟共聚物乳液的分子量分布窄 (1 .3~ 1 .5 ) ,乳液稳定性能好 ,共聚物在低含氟量下即表现出优异的疏水疏油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丙烯酸酯 细乳液聚合 三元共聚物 低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螯合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Ⅰ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合成条件对无皂水溶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志虹 谢志明 李卓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研究了三元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丙烯酸 AA)共聚反应中的亲水单体丙烯酸 (AA)及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用量对共聚物形成的无皂水溶胶的流变性、稳定性、表面张力的影响 .比较共聚反应条件对无皂水溶胶用于... 研究了三元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丙烯酸 AA)共聚反应中的亲水单体丙烯酸 (AA)及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用量对共聚物形成的无皂水溶胶的流变性、稳定性、表面张力的影响 .比较共聚反应条件对无皂水溶胶用于水性油墨性能的综合影响 ,确定了适用于交联型水性油墨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条件为 φ(AA) =4%、BPO的质量浓度为 1 .8× 1 0 - 2 g/ m L,并通过 IR、NMR、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 无皂水溶胶 水溶胶性能 水性油墨 锆螯合物 交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新旺 潘斌林 +2 位作者 陈晓彦 朴基成 谭业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5,共6页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在临界胶束浓度处的表面张力达到33.7mN/m;溶液的表观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缔合性质和耐温耐盐性能;动态激光光散射表征结果显示,该共聚物聚集体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R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钙离子存在时,该共聚物聚集体的Rh随钙盐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水溶性三元共聚物 疏水缔合 氟碳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殷勤俭 王克 +4 位作者 李天政 菅宏宇 江波 张林 李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000 to 140,000 determined by GPC.The composition of terpolymers could be controled by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of 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三元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聚苯乙烯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纳米CaCO_3协同改性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宁 郭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降后升再降,PC质量分数在50%~60%,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先降后升再降再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升后降,ACR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纳米CaCO3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断裂拉伸应变急剧下降,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综合性能优异;ACR与纳米CaCO3复配使用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4%,ACR质量分数为5%时,拉伸强度可达59 MPa,冲击强度可达108 kJ/m2;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ACR改善了纳米CaCO3的界面结合与分散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物 纳米CACO3 聚碳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细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蔚 易玲敏 +1 位作者 徐凯 袁伟 《现代纺织技术》 2013年第2期22-25,共4页
采用细乳液聚合的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正十六烷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氟硅大单体(V-PMTFP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酸丁酯(BA)三元共聚物乳液。考察了温度、乳化剂、助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体系转... 采用细乳液聚合的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正十六烷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氟硅大单体(V-PMTFP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酸丁酯(BA)三元共聚物乳液。考察了温度、乳化剂、助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体系转化率的影响。利用1 H-NMR、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接触角仪对共聚物的组成、粒径及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稳定性良好,乳胶膜表面具有优良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 丙烯酸酯 细乳液聚合 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单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复鞣加脂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邹祥龙 吴骅钧 叶其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以长链脂肪醇马来酸单酯(FME)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FME-MAO-MAA三元两亲结构共聚物——PMMF复鞣加脂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MMF的结构... 以长链脂肪醇马来酸单酯(FME)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FME-MAO-MAA三元两亲结构共聚物——PMMF复鞣加脂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MMF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PMMF制备的各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佳条件(n(FME):n(MAO)=3:2、n(亲油单体):n(MAA)=1:1.5、w(过硫酸钱)=5%(基于单体总质量)、n(十二醇):n(十六醇)=1:1、反应温度85℃、活泼单体滴加时间1 5 h)下合成的PMMF复鞣加脂剂具有较好的加脂性能和防水性能。在较佳条件下合成的PMMF的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在400 nm处(25℃)的透光率为54.4%,用PMMF复鞣加脂剂处理绵羊兰湿革(削匀厚度1.0 mm)动态防水的次数为1 96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鞣加脂剂 马来单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甲基丙烯酸 马来单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基蓄能型发光涂料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庆博 赵奇 +2 位作者 刘林生 徐艺璇 皮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6-180,190,共6页
以分子设计为基础,将可在室温进行交联的功能单元双丙酮丙烯酰胺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制得了蓄能型发光涂料。该涂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可被有效激发,撤去光源后能持续发光,余辉时长可达12 h。涂料对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 以分子设计为基础,将可在室温进行交联的功能单元双丙酮丙烯酰胺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制得了蓄能型发光涂料。该涂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可被有效激发,撤去光源后能持续发光,余辉时长可达12 h。涂料对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等塑料基材有很好的附着力,可制成塑基蓄能型涂层制品,拓展了蓄能型涂料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丙酮丙烯酰胺 丙烯酸酯 蓄能型发光涂料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志虹 谢志明 李卓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9-32,共4页
研究了亲水性单体AA和引发剂K2 S2 O8用量对三元共聚物 (MMA/BA/AA)无皂乳液 (pH =8)的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当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最好时存在AA和K2 S2 O8用量最佳值 ,而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则随AA和K2 ... 研究了亲水性单体AA和引发剂K2 S2 O8用量对三元共聚物 (MMA/BA/AA)无皂乳液 (pH =8)的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当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最好时存在AA和K2 S2 O8用量最佳值 ,而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则随AA和K2 S2 O8用量增大而迅速提高。乳液中加入丙酮可以改善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稳定性 丙烯酸酯 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粉末涂料用聚丙烯酸酯树脂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庆丰 耿秀芳 潘明旺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以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通过沉淀聚合成功地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GMA—MMA—BA)三元共聚丙烯酸酯树脂。用数码照片记录了随着最终聚合物液体温度的降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与介质自动分离的过... 以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通过沉淀聚合成功地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GMA—MMA—BA)三元共聚丙烯酸酯树脂。用数码照片记录了随着最终聚合物液体温度的降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与介质自动分离的过程。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聚合物粒子的形貌及分布状况;利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合成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合成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共聚单体的转化率很高,可以通过调整MMA/BA的比值来调控合成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55—7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树脂 粉末涂料 沉淀聚合 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A/AA/AM三元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彦生 李彦威 谢克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合成了异丙烯膦酸 -丙烯酸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浓度、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 p H值等因素对硫酸...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合成了异丙烯膦酸 -丙烯酸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浓度、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 p H值等因素对硫酸钙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PA/AA/AM 三元共聚物 丙烯-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 阻垢性能 晶体形貌 工业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佳伟 毛金成 +2 位作者 周培尧 王海彬 李勇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0-924,共5页
以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降黏剂(DMSS)。考察了降黏剂合成条件对降黏率的影响,以及DMSS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D_(18)MS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 以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降黏剂(DMSS)。考察了降黏剂合成条件对降黏率的影响,以及DMSS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D_(18)MS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马来酸双十八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4∶1∶3,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5 h,引发剂加入量1.0%(w);在D_(18)MSS加入量为0.8%(w)的条件下处理塔河稠油,降黏率可达55.8%;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过高会导致降黏效果降低;在C_(12)~C_(18)的双酯聚合物中,长链具有一定的优势,以马来酸双十八酯合成的D_(18)MSS降黏效果最佳;在50℃下,用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为表面活性剂,与D_(18)MSS进行复配处理塔河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双酯 三元共聚物 稠油 降黏 油溶性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EGMA-MA-SMAS三元共聚物高效减水剂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小君 吴瑞祥 +1 位作者 路中培 高兵兵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9,共4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经酯化制得马来酸单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和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以马来酸单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通过共聚反应制得MPEGMA-M...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经酯化制得马来酸单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和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以马来酸单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通过共聚反应制得MPEGMA-MA-SMAS三元共聚物高效减水剂。讨论了酯化反应和共聚反应中影响合成减水剂分散性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n(MPEG)∶n(MA)∶n(SMAS)=1∶4∶0.9,催化剂用量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5%,酯化反应温度为105~115℃,酯化反应时间为2h,聚合反应温度为85℃,聚合反应时间为5h,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时,合成减水剂的综合性能良好。当其掺量为0.33%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达28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类减水剂 马来单聚乙二醇单甲醚酯 三元共聚物 酯化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物阻垢分散剂中官能团对硫酸钙阻垢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亢小丽 赵彦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6,共3页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胺为引发剂,丙烯酸、异丙烯膦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分别合成了低分子量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异丙烯膦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以及不同配比的丙烯酸/异丙烯膦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胺为引发剂,丙烯酸、异丙烯膦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分别合成了低分子量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异丙烯膦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以及不同配比的丙烯酸/异丙烯膦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所含相同基团的共聚物阻垢剂与复配型阻垢剂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以及不同组成的共聚物阻垢剂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聚物阻垢剂与复配型阻垢剂对硫酸钙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分子链上的基团间具有较好的阻垢协同效应,且基团组成不同,其阻垢协同效应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分散剂 协同作用 官能团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共聚物阻垢剂 丙烯 扫描电镜观察 阻垢性能 协同效应 二元共聚物 丙烯酸 过硫 低分子量 红外光谱 结晶形态 复配型 引发剂 基团 分子链 组成 溶剂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ASP/AMPS三元共聚物合成及阻垢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7-1492,共6页
以衣康酸(IA)、天冬氨酸(AS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在过硫酸铵引发下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IA/ASP/AMPS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单体摩... 以衣康酸(IA)、天冬氨酸(AS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在过硫酸铵引发下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IA/ASP/AMPS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单体摩尔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共聚产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单体的摩尔比nIA:nASP:nAMPS为3:1:0. 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 h时,合成三元共聚物对碳酸钙、硫酸钙及磷酸钙的阻垢性能最好,阻垢率分别达91%、95%及96%以上;此共聚物的固含量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 5%、1402。静态阻垢法评价温度对IA/ASP/AMPS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A/ASP/AMPS共聚物适用于含碳酸钙、磷酸钙的高温循环冷却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 天冬氨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 三元共聚物 阻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含量对PMMA/ASA/SMA三元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林明华 郑斌 +1 位作者 郭建兵 王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3,共5页
为了提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综合性能并拓宽其在抗冲击和高温环境下的应用范围,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PMMA/ASA/SMA三元合金材料。在SMA和AS... 为了提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综合性能并拓宽其在抗冲击和高温环境下的应用范围,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PMMA/ASA/SMA三元合金材料。在SMA和ASA总质量分数固定为30%的情况下,研究了SMA含量变化对合金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组分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MA和ASA可显著提升PMMA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随着SMA含量的增加,合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提升,断裂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当SMA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高,较未添加SMA的材料提高32.1%,缺口冲击强度下降,但仍远高于纯PMMA。此外,合金材料的热变形温度与SMA含量成正相关关系,每增加质量分数1%的SMA,热变形温度约提高0.36℃,在SMA质量分数为20%时,热变形温度可提升至103.9℃。SMA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合金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未添加SMA的材料相比,添加质量分数20%SMA的合金材料的Tg从122.50℃提升至133.01℃,增幅达10.51℃。此外,合金材料的损耗因子呈现出单一峰值,表明PMMA/ASA/SMA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共聚物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 合金材料 耐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处理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阻燃PC/ABS合金 被引量:17
18
作者 冉诗雅 许远远 +1 位作者 郭正虹 方征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7-473,共7页
采用酸碱处理法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再将酸碱处理的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作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体系,并表征了酸碱处理蒙脱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双(二苯... 采用酸碱处理法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再将酸碱处理的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作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体系,并表征了酸碱处理蒙脱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改性的蒙脱土(BDP-MMT)使阻燃PC/ABS合金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而酸碱处理蒙脱土却使合金的起始分解温度有所提高;BDP-MMT的加入会恶化碳层的阻隔性能,而酸碱处理蒙脱土却可以增加碳层的稳定性,使第二热释放峰值出现的时间延迟,且适合的酸浓度处理蒙脱土可以使合金通过UL-94 V-0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蒙脱土 碱处理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ASA合金材料改性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辉 郑富颢 +4 位作者 谷召辉 覃清钰 杨柳 李建亭 曹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共7页
为了满足薄壁化注塑需求,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方法来对塑件进行改性及优化。首先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合金改性材料,并分析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为了满足薄壁化注塑需求,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方法来对塑件进行改性及优化。首先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合金改性材料,并分析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流动改性剂(ST-PA210)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对PMMA/ASA合金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协同优化材料组分范围,再进行材料与工艺协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MA-GMA可以改善PMMA/ASA合金的冲击强度,但会导致其他力学性能的下降,ST-PA210对PMMA/ASA合金的流动性能有显著提升且对力学性能无较大影响,添加2%~4%的nano-CaCO_(3)可以使PMMA/ASA合金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有小幅度提升,当其添加量超过6%时会使合金力学性能和流动性下降;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可增加满足塑件性能需求的组合,降低了塑件对材料性能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EMA-GMA、ST-PA210和nano-CaCO_(3)改性PMMA/ASA合金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合金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的合成及降粘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本芳 杨允明 +1 位作者 沈本贤 陆文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宽分子量分布共聚物SL;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SL 5;SL的3个分级产物,按分子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SL(Ⅰ),SL(Ⅱ)和SL(Ⅲ)。确定实验条件时考虑到该特稠油中胶质的溶解温区为33~55℃,原油热处理、加剂在80℃下进行,降粘效果评价在50℃左右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0mg/LSL的冷东1号油(SL溶解于甲苯中,甲苯量为原油的1%),50℃时粘度9.5Pa·s,降粘率39.9%,55℃时粘度6.1Pa·s,降粘率37.8%;加入SL,SL(Ⅰ),SL(Ⅱ),SL(Ⅲ)的冷东2号油,50℃时粘度分别为19.0,18.3,19.0,15.6Pa·s,降粘率分别为23.4%,26.2%,23.4%,37.1%,60℃时分别为6.8,6.1,5.4,5.1Pa·s和15.8%,24.5%,33.3%,36.9%;对冷东1号油,30~60℃时的降粘率按大小排列顺序为SL 5>SL(Ⅲ)>EVA。作出的结论是:对于辽河高胶质特稠油的降粘,分子量分布适当的优选共聚物SL可在50℃使用,配合一些热处理措施后可在管道输油中获得实际应用(要求粘度≤1.5Pa·s)。图3表7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 油溶性降粘剂 流动性改进剂 合成 特稠油 高胶质原油 降粘 结构 性能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