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在印花上的应用
1
作者 蒲娟 黄泳斌 +3 位作者 陈任 卢杰宏 赵文爱 袁腾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35,共8页
目的使聚丙烯酸酯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印花胶浆的应用上实现优势互补,探究最佳的混合比例。方法以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己二酰肼等为原料,合成以肼基封端的聚氨酯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以... 目的使聚丙烯酸酯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印花胶浆的应用上实现优势互补,探究最佳的混合比例。方法以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己二酰肼等为原料,合成以肼基封端的聚氨酯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以苯乙烯为硬单体,功能单体选择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双丙酮丙烯酰胺,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酮羰基共聚物乳液,将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PUA),并使用含硅改性丙烯酸乳液,考察复合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经过测试发现,随着n(NH—NH_(2))/n(C=O)的上升,固化膜的拉伸强度从1.34 MPa升至2.17 MPa,残碳率从4.77%升至12.62%,水接触角从66.63°升至80.36°。在丙烯酸乳液中添加有机硅单体进行改性,能够使PUA固化膜的水接触角从80.36°增至90.21°。结论随着PUA中n(NH—NH_(2))/n(C=O)的增加,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减小,印花的综合性能变好。在丙烯酸乳液中添加有机硅单体,进一步改善了印花的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 酮肼交联 硅氧键 印花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成膜和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向荣 丁小斌 +2 位作者 郑朝晖 张文传 彭宇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通过 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 ,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 ,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 ,因... 通过 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 ,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 ,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 ,因而导致其耐水性和附着力也随基材而异。结果表明 ,亲水性的聚氨酯组分均富集于胶膜内部 ,但胶膜底层聚氨酯组分的含量却随基材的不同而不同。在憎水且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 ,共聚胶膜的耐水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 共聚 成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海燕 张晓镭 杨德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96-1199,共4页
采用丙烯酸树脂 (PA或PAr)、有机硅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 ,合成了一种有机硅丙烯酸酯聚氨酯预聚物。探讨了各种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NCO/OH值、引发剂浓度、—COOH用量。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 改性 聚氨酯 共聚 合成树脂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状聚氨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勇军 罗远芳 +2 位作者 邓湘华 刘芳 贾德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7,共5页
以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为单体、梳状水性聚氨酯(CWPU)预聚物为分散剂,制备了梳状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CWPU/PIA)共聚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粒径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丙烯酸异冰片酯含量对... 以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为单体、梳状水性聚氨酯(CWPU)预聚物为分散剂,制备了梳状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CWPU/PIA)共聚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粒径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丙烯酸异冰片酯含量对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WPU/PIA共聚乳液的粒子呈一种以CWPU为壳、PIA为核的核-壳结构;粒子的粒径随IBO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IBOA含量小于40%时,CWPU/PIA共聚乳液粒子的粒径小于150nm;IBOA含量对CWPU/PIA胶膜的表面接触角影响不大,但对吸水率影响显著,随着IBOA含量的增加,胶膜的吸水率降低,耐水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状聚合物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异冰片酯 共聚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的制备
5
作者 李雪坤 巫丹 柴延军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3,共6页
【目的】制备稳定的高固含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软单体,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通过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羟基含量... 【目的】制备稳定的高固含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软单体,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通过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着重研究了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羟基单体在核壳层中占比对凝胶率的影响。【结果】乳化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1.5%,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2∶1,油水比为2∶1时,预乳液稳定性优异,静置24 h不分层。核壳质量比为1∶1,核壳中羟基单体质量比1∶1,核壳中羟基单体质量占比均为32.1%时,聚合凝胶率可降至0.048%。【结论】成功制备了羟基含量为4.2%,固含量为45%的羟基丙烯酸乳胶,所制备的漆膜硬度为2H,20°光泽为85.7,60°光泽为92.9,干燥时间短,耐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丙烯酸 高羟基含量 聚氨酯漆膜 稳定性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颜东 邓继勇 +1 位作者 汪南方 王连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3,110,共6页
为解决目前染整行业常用抗皱整理剂2D树脂的甲醛释放,以及近年来开发的多羧酸类、缩醛类、环氧树脂类等抗皱整理剂整理效果不佳、整理后织物强力降低等问题,通过溶液共聚法将自制的聚氨酯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 为解决目前染整行业常用抗皱整理剂2D树脂的甲醛释放,以及近年来开发的多羧酸类、缩醛类、环氧树脂类等抗皱整理剂整理效果不佳、整理后织物强力降低等问题,通过溶液共聚法将自制的聚氨酯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制备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并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结果表明:当共聚乳液质量分数为5%,浸渍总时间为7 min,80℃预烘3 min,135℃烘焙5 min时,所整理棉织物的经纬向折皱回复角分别增大60.6°和39.1°,断裂强力增大43.3 N,断裂伸长率增大10.1%,同时还可赋予织物良好的拒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 有机硅改性 抗皱整理 拒水性能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7
7
作者 蔡斯让 郭宁 +1 位作者 张瑞珠 金永祥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形态。DSC和TG谱图特征 ,以及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研究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链上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形态。DSC和TG谱图特征 ,以及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研究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链上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聚氨酯 接枝共聚 核壳 改性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向荣 丁小斌 +2 位作者 郑朝辉 张文传 彭宇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7-132,共6页
概述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特别对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 复合 共聚 涂料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丙酮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崔月芝 段洪东 +2 位作者 张庆思 王世泰 赵传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作为官能单体 ,与其它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了含有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将此乳液分别与含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和肼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和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对这两种乳液进行的红外...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作为官能单体 ,与其它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了含有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将此乳液分别与含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和肼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和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对这两种乳液进行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研究 ,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 ;对其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交联反应极大地提高了聚合物的耐水、耐溶剂性及膜的强度等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丙酮丙烯酰胺 聚氨酯 性能 交联 丙烯酸 制备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与聚丙烯酸酯混合乳液(PU+PA)共聚氯乙烯复合树脂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仕沛 王会昌 +2 位作者 王强 刘栋杰 潘明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8,90,共3页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与PU共混形成(PU+PA...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与PU共混形成(PU+PA)混合乳液。在高压釜中以混合乳液为种子进行氯乙烯(VC)原位共聚,制备了(PU+PA)/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A-2000热分析仪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等手段对(PU+PA)/PVC复合树脂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耐热性较好的PA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还能有效地改善复合树脂的抗缺口冲击强度。当PA/PU为4/6,聚醚分子量为3000时,(PU+PA)/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共混 复合树脂 共聚改性P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及粒子形态 被引量:31
11
作者 董岸杰 冯士有 +2 位作者 万同 孙多先 安英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03,共3页
Core/shell type acrylic-polyurethane hybrid microemulsions in which polyurethaneas the shell and acrylic polymer as the core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Different cross-link-ing structures between core and shell can b... Core/shell type acrylic-polyurethane hybrid microemulsions in which polyurethaneas the shell and acrylic polymer as the core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Different cross-link-ing structures between core and shell can be formed by introducing hydroethyl acrylate andadipoyl dihydrazine at the ends of the polyurethane chains. The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mean particle size of the emulsions were smaller than 200nm.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results revealed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of the uncross-linkingtype microemulsions and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of the cross-linking type microemul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制备 核壳结构 水性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欣 刘治猛 +1 位作者 刘煜平 靳东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4-607,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N-210(Mn=1000)、蓖麻油、扩链剂乙二醇和二乙烯三胺、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丙酮法制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PU)。将PU与乳化剂、水混合后,滴加丙烯酸丁酯溶液,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N-210(Mn=1000)、蓖麻油、扩链剂乙二醇和二乙烯三胺、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丙酮法制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PU)。将PU与乳化剂、水混合后,滴加丙烯酸丁酯溶液,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进行PU/PBA(聚丙烯酸丁酯)种子乳液聚合,合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均一稳定,成膜性能良好。运用TEM、DSC等手段对PUA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 聚氨酯丙烯酸 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平华 伍胜利 +3 位作者 刘春华 黄璐 王文平 尤业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溶剂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辉 沈慧芳 +2 位作者 张心亚 黄洪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是当前涂料工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并通过傅... 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是当前涂料工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粒径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NCO/OH比值、二羟甲基丙酸(DMPA)含量、MMA含量及三乙胺与DMPA的摩尔比值对PUA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发现当NCO/OH=1.3~1.4,—COOH含量为2.6%左右,MMA含量为20%~30%,三乙胺与DMPA的摩尔比值为90%~100%时,所得PUA乳液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乳液交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崔月芝 张庆思 +2 位作者 段洪东 王世泰 盖永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将由双丙酮丙烯酰胺 (DAAM )参与共聚的丙烯酸酯乳液与含有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技术证实了酮羰基与肼基之间的交联反应的发生。对乳液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交... 将由双丙酮丙烯酰胺 (DAAM )参与共聚的丙烯酸酯乳液与含有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技术证实了酮羰基与肼基之间的交联反应的发生。对乳液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交联反应极大地提高了乳液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断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丙酮丙烯酰胺 丙烯酸 水性聚氨酯 酮羰基 肼基 交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郭明 孙建中 周其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动力学、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部分预乳化单体滴加法(工艺A)和部分纯单体滴加法(工艺B)两种工艺,聚硅氧烷采用高速预乳化...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动力学、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部分预乳化单体滴加法(工艺A)和部分纯单体滴加法(工艺B)两种工艺,聚硅氧烷采用高速预乳化滴加进料方式.用COULTER LS 粒径仪和Nicolet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B两种工艺均能得到平均粒径为0.101~0.103(m的单峰窄分布共聚乳液,并能有效地将含氢聚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含氢聚硅氧烷的引入量为3%(质量)时,共聚物涂膜具有柔软、滑爽和强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聚硅氧烷 丙烯酸 共聚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相凌 张志成 +1 位作者 葛学武 张曼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分别以 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苯乙烯 ( St) /丙烯酸甲酯 ( MA) ,St/丙烯酸丁酯 ( 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 ,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 ,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 ,BPO引... 分别以 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苯乙烯 ( St) /丙烯酸甲酯 ( MA) ,St/丙烯酸丁酯 ( 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 ,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 ,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 ,BPO引发时 ,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 ;而 γ射线引发时 ,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 共聚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包覆的RDX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陆铭 孙杰 +2 位作者 陈煜 罗运军 谭惠民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氧化丙烯二醇DL-400(Mn=34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制得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以WPU、水、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分别以AIBN、(NH4)2S2O8-NaHSO3作引发剂,采用种...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氧化丙烯二醇DL-400(Mn=34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制得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以WPU、水、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分别以AIBN、(NH4)2S2O8-NaHSO3作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运用TEM表征了PUA乳液的粒子形态。结果表明:以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壳层为黑色的聚氨酯胶粒,核层为白色的聚丙烯酸酯胶粒;而(NH4)2S2O8-NaHSO3引发的乳液不具有核-壳结构,黑白粒子相间分布。采用加入10%明矾水溶液使核-壳乳液破乳的方法包覆RDX,并用SEM观察RDX的表面变化,证实包覆后的RDX表面有均匀的包覆层,且颗粒间流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RDX 水性聚氨酯 聚氨酯-丙烯酸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建军 吴云庆 +2 位作者 张建安 吴明元 王辉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8,共3页
讨论了有机硅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工艺条件 ,以及影响聚合过程及乳液性能的工艺参数。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检测表明两者发生了共聚。研究表明 ,有机硅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耐水性、拉伸强度等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 共聚 研究 配合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祖顺 路国红 +1 位作者 程时远 李建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共聚 形态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