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1
作者 覃忠琼 王峰 李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664-1666,1669,共4页
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为骨架、聚乙二醇(PEG)为工作物质的新型高分子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PEG和几种不同的相变材料分别进行DSC测试,对PEG分子量为4000的相变材料进行非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EG相比,相变材料的相转变温度降低12.... 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为骨架、聚乙二醇(PEG)为工作物质的新型高分子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PEG和几种不同的相变材料分别进行DSC测试,对PEG分子量为4000的相变材料进行非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EG相比,相变材料的相转变温度降低12.3℃,相变焓降低45 J/g。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由2000依次增加为4000,6000,10000,相变材料的相转变温度分别为44.8,52.9,63.8和74.3℃,相变焓分别为142.9,203.2,190.1,231.4 J/g,均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升温速率增加,PEG分子量为4000的PCM的相变温度依次升高,分别为47.4,50.0和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相变储能材料 相变温度 相变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相变大单体的制备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鸿 王倩倩 +1 位作者 相恒学 王晓磊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聚乙二醇(PEG)4000及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A)相变大单体。利用红外光谱(IR)、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分析等研究了PEGA相变大单体的结构与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获得PEGA的最佳合... 以聚乙二醇(PEG)4000及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A)相变大单体。利用红外光谱(IR)、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分析等研究了PEGA相变大单体的结构与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获得PEGA的最佳合成工艺。IR显示PEGA中出现酯键及C=C的特征峰;PLM显示PEGA晶体仍有明显的结晶消光截面,但相对纯PEG4000而言,其晶体半径明显减小;DSC分析表明PEGA在46.53℃出现结晶峰,结晶焓为163.21J/g;TG分析表明PEGA在230℃开始降解,耐热性较好。PEGA交联固化后可制得新型交联网络型固一固相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固-固相变复合材料 乙二醇 丙烯酰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的RAFT交联聚合行为
3
作者 朱永淑 李锦春 +2 位作者 吴珏 卞荣祥 俞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1-446,共6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研究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DMA)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探索了交联单体双键间链段长度和链柔性对RAFT交联聚合动力学及其交联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双键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研究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DMA)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探索了交联单体双键间链段长度和链柔性对RAFT交联聚合动力学及其交联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双键间乙二醇单元数由4增加到9,聚合速率加快,当乙二醇单元数由9增加到14,聚合速率不增反降,这种行为是交联网络密度减小后增长自由基浓度下降和悬挂双键反应活性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双键间链段柔性的增加使RAFT交联聚合速率加快;随双键间链段长度增加,交联网络密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交联网络的均匀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合动力学 交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400)单酯的合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素娟 严云 胡志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通过严格控制酸醇比、催化剂、阻聚剂、温度及50%的酯化率采用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400)单酯,用吸水剂-硅胶取代传统使用的有毒带水剂,避免了后期分离有机溶剂及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对合成的大单体的结构... 通过严格控制酸醇比、催化剂、阻聚剂、温度及50%的酯化率采用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400)单酯,用吸水剂-硅胶取代传统使用的有毒带水剂,避免了后期分离有机溶剂及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对合成的大单体的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并对不饱和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的双键变化率为3%(小于5%),认为本试验是正常的酯化过程且合成的大单体正是所需的酯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反应机理 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药用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钝感包覆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堵平 何卫东 王泽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0-73,80,共5页
为研究高分子钝感发射药改变燃烧规律的机理,研究了其涂覆层的聚合条件。通过改变聚合方式、温度、时间、引发剂、聚合界面的方法,探讨了涂覆层的聚合工艺;通过材料试验机试验和热分解试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DMA)涂覆层... 为研究高分子钝感发射药改变燃烧规律的机理,研究了其涂覆层的聚合条件。通过改变聚合方式、温度、时间、引发剂、聚合界面的方法,探讨了涂覆层的聚合工艺;通过材料试验机试验和热分解试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DMA)涂覆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及其热分解规律。研究发现,采用合适的工艺可制得钝感发射药;PEDMA在单基药表面形成钝感层且存在过渡的互穿网络结构,涂覆层和基体药的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差别较大,这一特性是高分子钝感药温度系数低的原因之一。热分解研究表明,PEDMA钝感发射药改变了传统单基药的燃烧规律,具有延迟点火和变燃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钝感发射药 涂覆层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PEDMA 力学性能 热分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带水法合成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1200)酯的研究
6
作者 曾小君 陈剑威 +1 位作者 路中培 夏方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8,共3页
采用惰性气体带水法,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以甲基丙烯酸(MA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A)。考察了单体摩尔比、阻聚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 采用惰性气体带水法,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以甲基丙烯酸(MA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A)。考察了单体摩尔比、阻聚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酯化产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n(MAA)∶n(MPEG)=2∶1,催化剂用量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基丙烯酸总质量的3%,阻聚剂用量为甲基丙烯酸质量的4%,控制反应温度在120℃,反应时间为8h时酯化率可达到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甲醚 惰性气体带水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聚乙二醇-400单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云龙 李瑞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带水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聚乙二醇-400单酯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丙烯酸)∶n(聚乙二醇)=1.2∶1,对...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带水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聚乙二醇-400单酯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丙烯酸)∶n(聚乙二醇)=1.2∶1,对甲苯磺酸质量分数为1%(以醇酸总质量计),对苯二酚质量分数为0.5%(以醇酸总质量计),反应温度为115℃,反应时间为6 h,酯化率可达到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乙二醇 丙烯酸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乙氧基化合成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勇 黄振 +2 位作者 舒鑫 杨勇 冉千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6,共5页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环氧乙烷(EO)的一步乙氧基化开环聚合,制备了含末端双键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大分子单体(PEGMA)。研究了各种反应参数对反应的影响,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采用1%的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环氧乙烷(EO)的一步乙氧基化开环聚合,制备了含末端双键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大分子单体(PEGMA)。研究了各种反应参数对反应的影响,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采用1%的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作为阻聚剂,采用1.25%的三氟化硼乙醚-四氯化锡(摩尔比为4∶1~6∶1)作为复合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05~115℃,压力为0.3~0.4 MPa。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预期设计一致。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和混凝土实验显示采用该大分子单体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达到工业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乙氧基化 一步法 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双酯的合成研究
9
作者 任秀云 张丽华 代淑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9-182,共4页
针对发射药在低温下力学性能不佳,易破碎,对身管武器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减压蒸馏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双酯,作为一种增韧剂来改善发射药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酸与醇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 针对发射药在低温下力学性能不佳,易破碎,对身管武器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减压蒸馏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双酯,作为一种增韧剂来改善发射药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酸与醇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到酯化反应较佳条件。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酸醇摩尔比2.5∶1,温度110℃,催化剂用量1.5%,阻聚剂用量0.5%,酯化率为86.99%。DSC分析表明:酯化产物没有出现熔融温度;傅里叶红外、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合成产物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化反应 减压蒸馏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梳形聚羧酸系减水剂大分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小博 刘海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17-1119,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混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活性大单体,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2,催化剂的用量为4%(以聚乙二醇的质量计),阻... 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混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活性大单体,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2,催化剂的用量为4%(以聚乙二醇的质量计),阻聚剂对苯二酚的用量为0.3%(以甲基丙烯酸的质量计),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8 h,酯化率达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乙二醇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交联亲水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海燕 马文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以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在甲苯溶剂中进行硅氢加成反应,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产物分析表明,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交联的、亲水性有机硅材料。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摩尔比对含氢硅油... 以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在甲苯溶剂中进行硅氢加成反应,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产物分析表明,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交联的、亲水性有机硅材料。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摩尔比对含氢硅油活性氢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分数的0.004%时,含氢硅油活性氢(PHMS)、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摩尔比为1∶1.125∶0.1,在85℃下反应8h,含氢硅油活性氢的转化率达到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硅油 硅氢加成反应 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系减水剂大单体PEGMAA的制备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小平 周忠群 +1 位作者 申迎华 马玉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2-1496,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活性大单体。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酸醇物质的量比为3.5∶1.0,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的用量为3%(... 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活性大单体。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酸醇物质的量比为3.5∶1.0,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的用量为3%(以聚乙二醇的质量计),阻聚剂对苯二酚的用量为1%(以甲基丙烯酸的质量计),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 h,合成出活性大单体的酯化率可高达99.1%。产品经酯化率的测定和IR结构表征,证明是目标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乙二醇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技术制备三嵌段聚合物POEGMA-b-PVBC-b-PS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景红 王文清 +1 位作者 李海英 雷良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41,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小分子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对氯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为单体,通过连续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聚...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小分子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对氯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为单体,通过连续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b-聚对氯甲基苯乙烯-b-聚苯乙烯(POEGMA20-b-PVBC73-b-PS106,下标表示聚合度),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3。借助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结果表明,该新型三嵌段聚合物有望成为一种具有良好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基体或聚合离子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合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 对氯甲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磁性纳米微球Dy_xFe_(3-x)O_4@PEGMA-Tb的制备、表征及其载药性研究
14
作者 孟繁宗 肖蓓蕾 翟玉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3,共7页
采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镝掺杂铁氧体磁流体DyxFe3-xO4,然后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光化学方法在DyxFe3-xO4磁流体中制备了磁性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微球,进而合成了含有... 采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镝掺杂铁氧体磁流体DyxFe3-xO4,然后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光化学方法在DyxFe3-xO4磁流体中制备了磁性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微球,进而合成了含有稀土元素Tb的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FMPMs)。用VSM、PCS、FTIR、TGA、SEM、FS等技术对FMPMs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为药物模型,初步考察了FMPMs对MMC的载释性能。结果表明,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粒径较小,呈圆球形,具有超顺磁性和荧光性,分散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受pH值影响较大,是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 DyxFe3-xO4磁性液体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光化学合成 载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支链型超分散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浩东 陈久存 +3 位作者 金华峰 陈芳 蔡正旺 黄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23,共4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进行共聚,制备了一种水性支链型超分散剂。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分散剂对颜料的分散性能、稳定性能均优于传统聚合物分散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分散剂。
关键词 超分散剂 水性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支链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单体接枝PP-g-(NVP-co-PEGMA)改性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艳平 陈慧蓉 +2 位作者 陶圣熹 曹峥 陶国良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以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NVP-co-PEGMA)。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蛋白质吸附实验、水接... 以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NVP-co-PEGMA)。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蛋白质吸附实验、水接触角测试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出现了PEGMA和吡咯烷酮单体单元上羰基(C=O)的振动吸收峰;少量PEGMA的加入提高了NVP的接枝率,比单一的NVP单体提高了5.66%;制得的亲水改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PEGMA的接枝率分别为21.36%、3.82%;PP-g-(NVP-coPEGMA)具有很好的亲水性,接触角由原来的105°下降至53°;接枝改性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蛋白质的吸附,制得的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乙烯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接枝率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膜亲水改性及其对高浓度乳化油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文 裴刘军 +2 位作者 刘蜻 张红娟 王际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5,80,共6页
采用紫外接枝法增加PVDF膜的亲水性,以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OEGMA)为主要改性材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引发和聚合,使pOEGMA接枝到PVDF膜上。从红外谱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以看出pOEGMA接枝在PVDF滤膜上。改性之后的PVDF膜对乳化油的... 采用紫外接枝法增加PVDF膜的亲水性,以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OEGMA)为主要改性材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引发和聚合,使pOEGMA接枝到PVDF膜上。从红外谱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以看出pOEGMA接枝在PVDF滤膜上。改性之后的PVDF膜对乳化油的分离效率增加,通量有所降低。随着油含量(D5)的增加,分离效率变差。在重复使用性测试过程中,发现使用D5/水乳液行测试时,膜的抗污染性优异,分离效率和通量略微上升,分离效率第五次高达99.9%。对实际的染色废水分离时,由于膜膜的表面沾污污染物,容易堵塞孔道,通量下降非常快,但没有对油的截留产生影响,对油的过滤效率依旧高达99%,明显降低了化学需氧量(COD)和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偏氟乙烯膜 D5 抗污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艳平 纪波印 +2 位作者 陈慧蓉 陶圣熹 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接枝单体,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聚合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考察了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剂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 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接枝单体,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聚合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考察了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剂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接触角测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在1 730cm-1处出现吸收峰,说明PEGMA成功地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当单体用量在15份,引发剂质量分数在0.3%时,接枝效果最佳;接枝聚合物PP-g-PEGMA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当PP-g-PEGMA的接枝率为3.21%时,接触角可降低至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接枝率 接触角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含两种紫外线吸收剂的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袁舒畅 康园园 +1 位作者 余林林 鲁希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21-25,共5页
采用界面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DMA)为壁材,紫外光吸收剂3,3,5-三甲基环己基水杨酸酯(胡莫柳酯,HMS)与1-[4-(1,1-二甲基乙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1,3-丙二酮(阿伏苯宗,AVB)2∶1的混合物为芯材的微胶囊,... 采用界面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DMA)为壁材,紫外光吸收剂3,3,5-三甲基环己基水杨酸酯(胡莫柳酯,HMS)与1-[4-(1,1-二甲基乙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1,3-丙二酮(阿伏苯宗,AVB)2∶1的混合物为芯材的微胶囊,探究了乳化剂类型、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通过UV-2000S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并测试其SPF值。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醇(Mowiol-88)为乳化剂,用量1.1%,在80℃下固化3 h,制备出的微胶囊为饱满的球形状,表面光滑,测得该体系中芯材的包覆率为89.42%。与未包覆的HMS与AVB混合物SPF值相比,防晒微胶囊防晒系数(SPF)显著提高,且能同时抵抗UVA和UVB,降低了HMS和AVB对皮肤的刺激性,在防晒用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防晒微胶囊 胡莫柳 阿伏苯宗 乳化剂 防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