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乳型自消光丙烯酸酯共聚物涂层的制备
1
作者 王娟 马鑫磊 +2 位作者 夏宇正 陈晓农 石淑先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8-1856,共9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选择同时带长亲水链段和长疏水链段的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25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功能单体,连同BEM混合液中含有的甲基丙烯酸(MAA)通过乳液共聚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选择同时带长亲水链段和长疏水链段的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25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功能单体,连同BEM混合液中含有的甲基丙烯酸(MAA)通过乳液共聚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以此乳液制备了涂层。在BEM用量为15.0%(以3种主单体St、BA和MMA总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条件下,考察了3种乳化剂复配比例、缓冲剂(Na HCO_(3))加入方式对聚合稳定性、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固定乳化剂复配比例、Na HCO_(3)全部随引发剂溶液同时加入的条件下,考察了BEM用量(0、5.0%、10.0%、15.0%、20.0%)对涂层光泽度和透光率的影响。采用FTIR、SEM、AFM表征了涂层的结构组成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利用乳化剂与功能单体BEM长烷基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通过复配乳化剂及随引发剂共同滴加缓冲剂Na HCO_(3)的方式,可提高聚合稳定性(絮凝率为0.38%)和单体转化率(≥98%)。利用长链烷基自迁移构建粗糙表面可提高涂层自消光性能,在BEM用量为20.0%时可保持高透光率(≥89%)和低光泽度(35.4%),实现了涂层消光性能和透光性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消光 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25甲基丙烯酸 乳液聚合 光泽度 透光率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帅帅 程相林 +1 位作者 亓子怡 王小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C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当w(St)=15.0%(以核层和壳层所有单体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核层与壳层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别为–10.0和30.0℃,核层交联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壳层交联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2.0%时,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较好。与未加交联单体的均相粒子结构相比,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最大热黏温度提高90℃,吸水率降低10.77%,缓解了水墨涂层的高温回黏问题,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连接料 丙烯酸酯乳液 硅烷偶联剂 核壳结构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陶瓷减水剂的制备及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蒋冰艳 计红果 +2 位作者 廖兵 刘海露 庞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4-1009,共6页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得可用于分散陶瓷浆料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钠。探讨了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加入量、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分子量的...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得可用于分散陶瓷浆料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钠。探讨了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加入量、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分子量的产物在陶瓷料浆中的流动性进行了考察。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12%,单体占溶液总质量的24%~26%,反应温度为70~80℃。采用FTIR、GP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添加不同量聚合物的料浆Zeta电位、黏度及其复合后制得粗坯的弯曲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g/L时,Zeta电位绝对值由16.7 mV升高到54.6 mV。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25%,料浆体系的黏度从996 mPa.s降低到179 mPa.s。与添加无机陶瓷分散剂及聚合物的陶瓷粗坯样条相比,聚合物与无机电解质三聚磷酸钠以质量比1∶1复合后制得的粗坯弯曲强度可提高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分子量聚丙烯酸 陶瓷减水剂 分散性 弯曲强度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健飞 肖新颜 万彩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单体质量比m(MMA)∶m(BA)=45∶55,核壳单体质量比为6∶4,含氟...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单体质量比m(MMA)∶m(BA)=45∶55,核壳单体质量比为6∶4,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7%,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4%时,制备得到的含氟丙烯酸乳胶粒子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粒径为120 nm,乳胶膜吸水率为7%。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氟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法(TG)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10.2℃和58.4℃),且热分解温度比不含氟的聚合物提高了59℃;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当w(HFMA)≥7%时,乳胶膜正面与水的接触角为98.2°,说明所合成的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中有机氟富集于壳层,涂膜的耐热、疏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含氟乳液 多步乳液聚合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的制备及对陶瓷粉体的分散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磊 张光华 +3 位作者 付小龙 相瑞 何志琴 李元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以丙烯酸(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制备了水溶性共聚物陶瓷分散剂AA/SAS。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DSC、XRD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对... 以丙烯酸(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制备了水溶性共聚物陶瓷分散剂AA/SAS。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DSC、XRD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浆料的流变性能以及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A与SAS的质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7.3%,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25.5%;当共聚物加入量(折固掺量)为陶瓷粉体质量的0.3%时,其分散效果最好;当共聚物质量浓度为1.2 g/L时,浆料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由37.7 mV升高到62.1 mV。与进口产品PC-67相比,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相对分子质量 丙烯酸 烯丙基磺酸钠 共聚物 分散剂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细乳液的制备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战民 张少飞 +2 位作者 何玉凤 翟文中 王荣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9-653,662,共6页
首先以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接枝试剂,合成了接枝聚氨酯预聚体(PU-HEMA),进一步与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PA)细乳液... 首先以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接枝试剂,合成了接枝聚氨酯预聚体(PU-HEMA),进一步与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PA)细乳液。考察了单体用量及PA/PU质量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发现DMPA、HEMA最佳用量分别为3%和6%。采用FTIR、TG、SEM对PU-PA进行了表征。然后以PU-PA为成膜物,硅藻土、膨润土等为颜填料,所制备的PU-PA调湿涂料(PU-PA-C)性能达到国家内墙涂料和建筑涂料标准,其耐洗刷性大于900次,最大吸水率达到206%。该涂料吸/放湿(水)性能强,可用于室内调湿涂料的涂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 细乳液聚合 调湿涂料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基夫 吴红 +2 位作者 林明涛 储富祥 王春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9-604,共6页
将丙烯酰氯和氢化松香醇按n(羟基)∶n(酰氯)=1∶1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分别采用FTIR、GC-MS、13CNMR和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主要由丙烯酸四氢松香酯、丙烯酸二氢松香酯、丙烯酸... 将丙烯酰氯和氢化松香醇按n(羟基)∶n(酰氯)=1∶1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分别采用FTIR、GC-MS、13CNMR和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主要由丙烯酸四氢松香酯、丙烯酸二氢松香酯、丙烯酸去氢松香酯和少量氢化松香甲酯组成,前3个组分质量分数总和为80.45%,所制备的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在引发剂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为-28.92℃,可作为共聚物的内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松香醇 丙烯酰氯 丙烯酸氢化松香醇酯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改性丙烯酸聚氨酯2K汽车修补漆的研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静 谢德龙 +1 位作者 司徒粤 黄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以聚酯树脂对丙烯酸聚氨酯体系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2K汽车修补漆。讨论了丙烯酸树脂、聚酯及其加入量、固化剂、n(—NCO)/n(—OH)值、流平剂、防沉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树脂与CARDURA E10(叔碳酸缩水甘油酯)... 以聚酯树脂对丙烯酸聚氨酯体系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2K汽车修补漆。讨论了丙烯酸树脂、聚酯及其加入量、固化剂、n(—NCO)/n(—OH)值、流平剂、防沉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树脂与CARDURA E10(叔碳酸缩水甘油酯)改性聚酯树脂的质量比在(5~3)∶1,以N3390为固化剂,且n(—NCO)/n(—OH)=1.08~1.15,丙烯酸流平剂与有机硅流平剂质量比为10∶3,防沉剂的质量分数为0.54%时,漆膜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修补漆 CARDURA E10改性聚酯树脂 流平性 光泽度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对全氟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斌 李小瑞 +2 位作者 李培枝 王晨 杨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5-1168,共4页
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和含氟乳化剂N,N-二甲基-N'-(2-三氟甲基-1-五氟乙基)(FS)的复合乳化作用下,以全氟烷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DM)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钾(KPS... 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和含氟乳化剂N,N-二甲基-N'-(2-三氟甲基-1-五氟乙基)(FS)的复合乳化作用下,以全氟烷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DM)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了全氟烷基聚丙烯酸酯乳液(FPE)。通过红外光谱(IR)、热失重分析(TG)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乳液的防水性能,表明FM成功地接枝到了聚合物上,随着含氟量的增加,分解温度达351.5℃;在含氟量达到w(FM)=12%时,水接触角达127°;采用Z粒度仪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共聚物外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的形态呈球形,呈单分散,平均乳液粒径为2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 水性 复合乳化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自交联型丙烯酸树脂-明胶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涂膜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强 强西怀 +1 位作者 张辉 王艳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9-1434,共6页
以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出侧链含活性酮羰基的丙烯酸树脂乳液(PA),加入明胶,可得到稳定性高且具有室温自交联功能的丙烯酸树脂-明胶复合乳液(PAG)。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PA-G膜中的交... 以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出侧链含活性酮羰基的丙烯酸树脂乳液(PA),加入明胶,可得到稳定性高且具有室温自交联功能的丙烯酸树脂-明胶复合乳液(PAG)。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PA-G膜中的交联结构进行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CA)、原子力显微镜(AFM)、差示量热扫描仪(DSC)等对PA-G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PA-G复合乳液的涂膜在硬度、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水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硬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到显著提高,抗张强度大幅度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均有所降低;通过AAEM-明胶之间的适度交联可赋予PA-G膜良好的抗水性,且其表面相对粗糙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明胶 复合乳液 室温自交联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乳液的制备与膜表面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文敏 李小瑞 +1 位作者 李培枝 李刚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3-917,共5页
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十八酯(OD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原料,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剂,制备了水性阳离子... 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十八酯(OD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原料,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剂,制备了水性阳离子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通过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分析(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进行了表征。经过w(FM)=50%的乳液整理过的纯棉布纤维对水和液体石蜡的接触角分别为138°和125°;w(FM)=50%时,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为19.01 mJ/m2;该乳胶膜表面结构呈现荷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丙烯酸 无皂乳液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荷叶效应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聚硅氧烷接枝(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苑 刘伟区 闫振龙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8-812,共5页
该文首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和链中含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然后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硅丙聚合物乳液。结果表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0%的聚合物乳液涂膜性能最佳,与不含... 该文首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和链中含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然后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硅丙聚合物乳液。结果表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0%的聚合物乳液涂膜性能最佳,与不含有机硅的聚合物乳液涂膜相比,其水表面接触角由77.5°增加到95°,24 h吸水率由4.9%下降到2.3%,耐水性大大增加,同时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53℃下降到-1.36℃,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有所提高,说明该法合成的高硅含量硅丙乳液涂膜可作为一类具有优良耐水性及良好的表面疏水性的功能材料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聚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乳液 高硅含量 耐水性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废渣/聚丙烯酸/坡缕石黏土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芳红 沈智 +4 位作者 高淑玲 魏博 王小亮 周鹏鑫 张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1067,共7页
采用马铃薯废渣(PWR,粒径<180目)作为纤维素和淀粉源,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引发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PWR-g-PAA/PGS高吸水... 采用马铃薯废渣(PWR,粒径<180目)作为纤维素和淀粉源,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引发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PWR-g-PAA/PGS高吸水树脂。借助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A)对高吸水树脂的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测试其吸液性能。结果表明,当坡缕石黏土和马铃薯废渣的用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7.5%时,WPR-g-PAA/PGS高吸水树脂对w(NaCl)=0.9%水溶液、蒸馏水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41.0、538.6 g/g,保水率为96.1%,凝胶强度达11.3 kPa。通过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溶胀过程确定了材料的吸水动力学行为符合non-Fickon扩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废渣 保水率 凝胶强度 扩散模型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在陶土中的应用-Ⅰ.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磊 刘海露 +3 位作者 李海涛 李朋娟 廖兵 庞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0-774,共5页
以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为共聚单体,通过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为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的共聚物。探讨了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及单体的加入量对陶土料浆黏度的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过硫酸铵的添加量为单体... 以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为共聚单体,通过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为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的共聚物。探讨了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及单体的加入量对陶土料浆黏度的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过硫酸铵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9%,次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3%,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4∶1。通过FTI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不同聚合物的添加量对陶土料浆的黏度,坯体强度和陶土料浆的分散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共聚物的添加量为陶土质量的0.25%时,陶土料浆的黏度从1 988 mPa·s降低到了695 mPa·s,陶土坯体的弯曲强度增加了38%;同时陶土料浆的分散性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烯丙基磺酸钠 黏度 陶瓷减水剂 弯曲强度 分散性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秀霞 陈卓 张鑫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2-948,共7页
以硝化纤维(NC)、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MA)、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A)、三乙胺(TEA)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硝化纤维乳液(WN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 以硝化纤维(NC)、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MA)、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A)、三乙胺(TEA)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硝化纤维乳液(WN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度仪、动态流变仪以及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对所制乳液及薄膜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考察了单体聚合温度、n(AA)∶n(HEMA)、含氟丙烯酸酯质量分数(占反应物AA、HEMA、NC、IPDI总质量的百分数)对乳液及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WNC乳液性能稳定,乳液胶粒呈球形,具有核-壳结构。当单体聚合温度为60℃,n(AA)∶n(HEMA)=3∶1,含氟丙烯酸酯用量为1.0%时,所得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窄,平均粒径和分散系数分别是54 nm和0.023;改性后的乳液薄膜吸水率降低至2.0%,薄膜接触角增加至120°,相比较未改性的WNC乳液,改性后的WNC乳液薄膜具有优异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硝化纤维 含氟丙烯酸 改性 耐水性 稳定性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越 肖舒 +1 位作者 戴林 何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614,620,共5页
以2-溴异丁酰溴为溴化剂,在离子液体([Amim]Cl)中与纤维素反应制备溴化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纤维素/CuBr/N,N',N',N″,N″-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PMDETA)为引发体系,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 以2-溴异丁酰溴为溴化剂,在离子液体([Amim]Cl)中与纤维素反应制备溴化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纤维素/CuBr/N,N',N',N″,N″-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PMDETA)为引发体系,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纤维素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Cellulose-g-PBMA。通过FTIR、1HNMR和GPC分别对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聚合物进行了分析。考察了聚合反应的活性特征,反应时间、催化体系、溶剂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转换率随时间呈线性增加,反应过程是活性可控聚合,催化剂和溶剂分别选用PMDETA/CuBr和DMF使反应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离子液体 ATRP 接枝共聚 甲基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制备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守发 刘爱英 +2 位作者 庞浩 计红果 廖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陶瓷用分散剂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并用在线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过硫酸铵用量、次亚磷酸钠用...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陶瓷用分散剂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并用在线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过硫酸铵用量、次亚磷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考察其对陶瓷浆料流动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在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为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钠盐,最佳合成条件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9 mL、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0.17 g、链转移剂2 g、丙烯酸质量分数28%、反应时间3.5 h。分散剂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ζ电位最低,为-66.7 mV,增大分散剂质量,有利于降低体系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分散剂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FT过程的丙烯酸可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晓亮 马建中 +1 位作者 周建华 廉晓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4-910,共7页
以2-{[(十二烷基硫基)硫代甲酰基]硫烷基}琥珀酸(DCTSS)为链转移剂(CTA)在水溶液中调控丙烯酸(AA)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考察了引发剂种类、聚合温度、n(引发剂)/n(CTA)、n(AA)/n(CTA)、时间对丙烯酸聚合的影响。... 以2-{[(十二烷基硫基)硫代甲酰基]硫烷基}琥珀酸(DCTSS)为链转移剂(CTA)在水溶液中调控丙烯酸(AA)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考察了引发剂种类、聚合温度、n(引发剂)/n(CTA)、n(AA)/n(CTA)、时间对丙烯酸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酸)(V501)为引发剂,聚合反应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聚合动力学呈线性关系,聚合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黏均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得到分子量可控、分布为1.50左右的聚合物;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黏均分子量分布降低,反应更加可控;降低n(V501)/n(CTA)值可以使聚合产物的黏均分子量升高,但聚合速率也会降低;随着n(AA)/n(CTA)值的增加,聚合产物的黏均分子量也增加,并且基本呈线性关系;最佳反应时间为2h;用所得聚合物作为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进行扩链反应,得到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正丁酯;用核磁共振氢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均相聚合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舒 曹辉波 +2 位作者 戴林 申越 何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2-716,共5页
在离子液体介质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接枝共聚物,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合成纤维素聚合物,并对聚合物进行结构测定与性质分析。通过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 在离子液体介质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接枝共聚物,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合成纤维素聚合物,并对聚合物进行结构测定与性质分析。通过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溶剂对聚合条件、接枝效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溶剂中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布、热稳定性及形态有何变化。结果表明,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的反应聚合速率及终止速率均高于在丁酮中进行的反应。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约为1.81,该聚合物热稳定性较强;在DMF中呈球状颗粒,平均直径50 nm;在选择性溶剂丙酮中颗粒直径10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离子液体 ATRP 均相聚合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自交联水性含氟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巧丽 李培枝 +1 位作者 王晨 赵志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4-1028,共5页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工艺,以丙烯酸单体为溶剂,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酰肼(ADH)为交联体系得到室温自交联水性含氟聚氨酯聚丙烯酸酯(WFPUA)。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工艺,以丙烯酸单体为溶剂,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酰肼(ADH)为交联体系得到室温自交联水性含氟聚氨酯聚丙烯酸酯(WFPUA)。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含氟量、酮肼交联比例对WFPUA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含氟量为8%、酮肼摩尔比为1∶1时,接触角能达到110.5°,吸水率下降至8.8%,抗拉强度从18.12 MPa提高至28.55 MPa。热重分析表明,酮肼交联的引入有效提高了乳胶膜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 含氟 聚氨酯聚丙烯酸 自交联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