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典瑞 王伟翰 +3 位作者 高亮 杜宇 吴天宇 张宝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65,共7页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的基体树脂对UHMWPE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A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25∶75的共混体系一方面可发挥EAA组分与UHMWPE纤维间亲和力强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凭借环氧树脂的刚性交联网络保持较高的耐热性能,体系的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7 MPa,在60℃下弯曲强度保持率接近80%,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4
2
作者 庄占兴 路福绥 +2 位作者 陈甜甜 刘月 罗万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2-336,共5页
利用残余质量浓度法、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和XPS法系统地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的吸附量、吸附状态、ζ电位、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层厚度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界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 利用残余质量浓度法、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和XPS法系统地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的吸附量、吸附状态、ζ电位、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层厚度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界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k、ζ电位和吸附层厚度均随MOTAS分散剂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大,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界面呈多点吸附,氢键是分散剂分子与氟铃脲界面结合的重要作用力.分析实验结果发现,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吸附后具有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铃脲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 吸附 Ζ电位 吸附层厚度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乙烯的水树生长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党智敏 亢婕 +2 位作者 屠德民 陈刚 阮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8-21,共4页
以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对聚乙烯(PE)进行了共混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实验样品中水树的生长情况。分析了PE样品中形成水树的原因及抑制水树的机理 ,认为水树形成的条件是在结构缺陷处有水滴形成 ,而抑制的方法就是设法消除... 以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对聚乙烯(PE)进行了共混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实验样品中水树的生长情况。分析了PE样品中形成水树的原因及抑制水树的机理 ,认为水树形成的条件是在结构缺陷处有水滴形成 ,而抑制的方法就是设法消除水滴的形成。实验中找到了抑制PE中水树形成的最佳EAA含量。PE +1.0 %EAA的样品可用作电缆绝缘实用性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聚乙烯 改性 水树 电力电缆 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聚乙二醇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尚锦 贾启燕 +3 位作者 石可瑜 丽娜 杜宗杰 张保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2-745,共4页
以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VP)、丙烯酸 (AA)及聚乙二醇 60 0 0 (PEG60 0 0 )为原料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 (A IBN )为引发剂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与聚乙二醇 (pol... 以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VP)、丙烯酸 (AA)及聚乙二醇 60 0 0 (PEG60 0 0 )为原料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 (A IBN )为引发剂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与聚乙二醇 (poly[NVP-AA] /PEG)半互穿网络 (semi-IPN )水凝胶。聚合物的 DSC分析表明材料属于非均相材料 ,体系中的 poly[NVP-AA]与 PEG部分相容。溶胀性能的测定显示材料对 p H敏感。利用上述聚合物为载体对抗癌药 5 -氟脲嘧啶 (5 -F U )进行包埋 ,分别在模拟的胃液和肠液 ,即 SGF和 SIF缓冲溶液中 ,3 7℃下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样品中 PEG量的增加 ,释药曲线趋于平缓 ,释药周期变长 ,最终的平衡释药量减小 ;另外 ,聚合物交联度对释药性能的影响与释放介质有关 ,在 SIF缓冲溶液中 ,释药行为基本与交联度无关 ,而在 SGF缓冲溶液中 ,交联度越高 ,释药周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半互穿网络水凝胶 合成 药物缓释性能 药物载体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胶及其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俞洁 潘元沛 +2 位作者 陆泉芳 杨武 高锦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M-co-AA)水凝胶的结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MBA质量含量、AM质量分数以及中和度对P(AM-co-AA)水凝胶吸附孔雀石绿(MG)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引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对MG的最大吸附量为864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水凝胶 吸附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丽 王华 +3 位作者 何玉凤 刘洁 李虹 王荣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WSC)为原料,将功能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丙烯酸(AA),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对小麦秸秆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了天然高分子基吸附剂小麦秸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共聚物(WSC-PNAA),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WSC)为原料,将功能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丙烯酸(AA),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对小麦秸秆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了天然高分子基吸附剂小麦秸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共聚物(WSC-PNAA),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高分子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等温吸附行为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室温下,MB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50 mg、吸附时间10 min时,WSC-PNAA对含MB模拟废水原液的脱色率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纤维素 丙烯酸共聚物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增容PE-HD/木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如寅 万超瑛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66,共4页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作为增容剂,采用木纤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含量以及木纤维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木...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作为增容剂,采用木纤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含量以及木纤维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木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而冲击性能则明显降低;与未添加增容剂的复合材料相比,增容剂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和拉伸性能;当木纤维用量达到50%(质量含量,下同)时,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可达26 MPa、40 MPa和1807 MPa。当EMAA酸值相同时,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光敏抗菌型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权 李深 +1 位作者 王清清 魏取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针对全球范围内细菌感染疾病加重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单体比例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MMA-co-MAA)),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并利用表面的羧酸基团吸附阳离子光敏药... 针对全球范围内细菌感染疾病加重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单体比例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MMA-co-MAA)),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并利用表面的羧酸基团吸附阳离子光敏药物制备出一种光敏抗菌型静电纺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P(MAA-co-MAA)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及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抗菌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系数增大,纤维直径均匀性呈下降趋势;随着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增多,纳米纤维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光敏剂的吸附量、抗菌效果都有所提高。所制备的光敏抗菌纳米纤维膜对S.aureus和E.coli抗菌效果可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单体比例 乳液聚合 静电纺丝 光动力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温绍国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从单体、引发剂。聚合实施方法、水化方法、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等方面,对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推动我国水溶性丙烯酸涂料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水溶性 丙烯酸共聚物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助洗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林生 杨晶巍 +1 位作者 鲁莉华 陶梅香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研究了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IA-Co-AA)的助洗性能,并与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Co-AA)和三聚磷酸钠(STP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A-Co-AA的钙皂分散力和pH缓冲能力高于STPP和MA-Co-AA。MA-Co-AA的表面活性比IA-Co-AA和STPP的高,但它们... 研究了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IA-Co-AA)的助洗性能,并与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Co-AA)和三聚磷酸钠(STP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A-Co-AA的钙皂分散力和pH缓冲能力高于STPP和MA-Co-AA。MA-Co-AA的表面活性比IA-Co-AA和STPP的高,但它们都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以至它们的存在能显著降低LAS溶液的表面张力。IA-Co-AA取代STPP制得的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和抗污垢再沉积能力比用MA-Co-AA取代STPP制得的洗衣粉的强。IA-Co-AA较易生物降解,而MA-Co-AA难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剂助剂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 助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苯乙烯磺酸/丙烯酸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跃芹 武玉民 +1 位作者 董爱想 李忠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20,共3页
以衣康酸(IA)、苯乙烯磺酸(SSA)和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在水相中合成了IA/SSA/AA共聚物阻垢剂。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单体质量比m(IA)∶m(SSA)∶m(AA)=21∶4∶,引发剂与总单体的质量比为... 以衣康酸(IA)、苯乙烯磺酸(SSA)和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在水相中合成了IA/SSA/AA共聚物阻垢剂。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单体质量比m(IA)∶m(SSA)∶m(AA)=21∶4∶,引发剂与总单体的质量比为4.5%,链转移剂与总单体质量比为9.5%,在95℃下反应2h。当IA/SSA/AA共聚物的极限黏数为5.5~6.0 mL/g,实验水中Ca2+的质量浓度为1.6g/L,阻垢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共聚物阻CaCO3垢的阻垢率高达91.9%,特别适用于高矿化度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和油田回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苯乙烯磺酸/丙烯酸共聚物 阻垢剂 循环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和吸湿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春晓 张万喜 +1 位作者 潘振远 白福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1925,共4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P(AA-MAA)。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等各项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吸湿性能的影响。在T=20℃、RH=90...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P(AA-MAA)。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等各项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吸湿性能的影响。在T=20℃、RH=90%条件下,与传统的硅胶、分子筛等吸湿材料的吸湿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在10h内已经逼近吸湿平衡点,而P(AA-MAA)的吸湿率明显>80%且仍未达到其最大吸湿容量。在吸湿性能测试的各个阶段,P(AA-MAA)的吸湿率是它们的5倍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硅胶和分子筛。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P(AA-MAA)共聚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吸湿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助洗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梅香 张振 +1 位作者 杨晴 唐林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8-301,共4页
以衣康酸(I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的工艺路线,合成了AA—IA共聚物钠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A—IA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助洗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IA占总单体的摩... 以衣康酸(I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的工艺路线,合成了AA—IA共聚物钠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A—IA共聚物钠盐的合成及助洗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IA占总单体的摩尔分数为22%,过硫酸铵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6.67%,反应温度80℃~85℃,丙烯酸和过硫酸铵的滴加时间为2.5h,保温时间为3.5h,总反应时间为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剂助剂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穿刺增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泡沫塑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善来 张广成 +2 位作者 陈挺 李洪春 龙永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0,35,共4页
本文采用预浸树脂的碳纤维束对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泡沫塑料进行穿刺增强,探讨不同穿刺角度的碳纤维束对泡沫塑料压缩性能和剪切性能的影响,不同直径碳纤维束对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影响,对比穿刺前后泡沫塑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变化,初... 本文采用预浸树脂的碳纤维束对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泡沫塑料进行穿刺增强,探讨不同穿刺角度的碳纤维束对泡沫塑料压缩性能和剪切性能的影响,不同直径碳纤维束对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影响,对比穿刺前后泡沫塑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变化,初步对穿刺后泡沫塑料的压缩和剪切破坏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90°穿刺后压缩强度比同密度未增强的泡沫塑料提高了182%,压缩模量提高了620%,45°穿刺后剪切模量提高了444%,已经达到同密度Nom ex蜂窝芯的水平,说明纤维穿刺增强可有效提高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增强 力学性能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泡沫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膨润土-丙烯酸共聚物复合保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宏科 薛锋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299,共3页
以有机膨润土(OMMT)、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醋酸乙烯酯(VAc)为原料,用水溶液法合成了有机膨润土-丙烯酸共聚物复合保水剂。有机膨润土的添加量为5%时,复合保水剂对纯净水和0.9%氯化钠溶液的吸收倍率分别为695 g/g和113 g/g。复合... 以有机膨润土(OMMT)、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醋酸乙烯酯(VAc)为原料,用水溶液法合成了有机膨润土-丙烯酸共聚物复合保水剂。有机膨润土的添加量为5%时,复合保水剂对纯净水和0.9%氯化钠溶液的吸收倍率分别为695 g/g和113 g/g。复合保水剂不仅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膨润土 丙烯酸共聚物 复合保水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的微波辐射合成及其助洗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鲁莉华 曲宝涵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研究了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IA-Co-AA)的微波辐射合成及其助洗性能,并与常规方法制得产品的助洗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IA-Co-AA的较佳工艺条件是:衣康酸(IA)与丙烯酸(AA)的摩尔比为1∶3.5;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其用... 研究了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IA-Co-AA)的微波辐射合成及其助洗性能,并与常规方法制得产品的助洗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IA-Co-AA的较佳工艺条件是:衣康酸(IA)与丙烯酸(AA)的摩尔比为1∶3.5;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其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7.0%;微波辐射功率为600 W,辐射时间为6 m in。用微波辐射法合成的IA-Co-AA的助洗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合成法所制备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 微波辐射 助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膜着色用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绍国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3期40-45,共6页
本文对磷化膜着色用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应用研究进展,从单体、引发剂、聚合实施方法、水化方法、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论述,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拟期推动我国水溶性丙烯酸涂料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磷化膜 水溶性 丙烯酸共聚物 金属复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丁氰酯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忠松 黄正松 齐铁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2-354,T001,共4页
目的 评价两种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udragit)和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的栓塞效果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eudragit混合液和NBCA栓塞 2 4只家兔右侧颈外动脉分支血管 ,观察栓塞术后家兔全身一般状态、血管造影... 目的 评价两种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udragit)和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的栓塞效果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eudragit混合液和NBCA栓塞 2 4只家兔右侧颈外动脉分支血管 ,观察栓塞术后家兔全身一般状态、血管造影影像学变化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Eudragit混合液栓塞动物血管时易通过微导管 ,不产生堵塞、粘连微导管现象 ,可诱发血栓形成 ,能产生有效的血管栓塞作用 ,无毒、副作用 ,无血管再通现象。栓塞后急性期无炎症反应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生轻、中度管腔内和血管周围的炎症反应。Eudragit和NBCA的对比研究可见NBCA栓塞的血管异物反应明显 ,血管内膜广泛受损 ,管壁坏死严重 ,这可能表明NBCA的毒性重于eudragit。结论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作为一种非粘性液体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材料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丁氰酯胶 对比研究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在碳酸钙/PP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德荣 谯在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4,共3页
采用自行合成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体分散剂对填充聚丙烯(PP)的碳酸钙填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碳酸钙在PP树脂基体的分散形貌,考察了共聚物添加量及共聚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碳酸钙/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采用自行合成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体分散剂对填充聚丙烯(PP)的碳酸钙填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碳酸钙在PP树脂基体的分散形貌,考察了共聚物添加量及共聚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碳酸钙/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的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可使20%碳酸钙填充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原来的18.20MPa增加到25.2MPa,缺口冲击强度由3.7kJ/m2增加到4.8kJ/m2,断裂伸长率由8.7%增加到12.2%,性能优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处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 分散剂 碳酸钙 丙烯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