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聚合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彦刚 黎钢 +2 位作者 杨超 张广清 陈树东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46-1049,共4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AM)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水溶液聚合制备线性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工艺方法。测定了不同反应压力下反应液的沸点,得到最佳的反应压力为133Pa;优化了引发聚合的条件:放电时间40s、放电功率60W...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AM)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水溶液聚合制备线性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工艺方法。测定了不同反应压力下反应液的沸点,得到最佳的反应压力为133Pa;优化了引发聚合的条件:放电时间40s、放电功率60W、反应溶液pH=4.5、w(AM+DMC)=30%、m(AM)∶m(DMC)=1∶1、聚合时间24h、聚合温度40℃。在优化条件下,聚合物的最高特性粘数为966cm3/g。探索了等离子体引发AM-DMC水溶液聚合的机理:AM与水溶液中H+结合形成的HAM自由基起引发作用,进而与AM或DMC单体进行反应,生成线性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阳离子聚电解质 水溶液聚合 丙烯酰胺 2-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沉淀聚合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超 黎钢 +2 位作者 何彦刚 金付强 左妍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以(NH4)2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沉淀聚合,制备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MC-AM)]。利用... 以(NH4)2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沉淀聚合,制备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MC-AM)]。利用溶解度参数原理,得知聚合物[P(DMC-AM)]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溶解量远小于单体的溶解量,同时探讨了聚合物[P(DMC-AM)]在柠檬酸钾溶液中沉淀分离的机理。通过考察单体总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柠檬酸钾质量分数57%,m((NH4)2S2O8)∶m(Na2SO3)=1∶1,引发剂总质量分数0.10%,单体总质量分数3%,单体配比m(DMC)∶m(AM)=3∶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DMC和AM的总转化率为86.4%。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所得聚合物为[P(DM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钾溶液 沉淀聚合 丙烯酰胺 2-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彦刚 黎钢 +3 位作者 杨超 杨芳 禹雪晴 白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测定了不同放电时间与放电功率时反应室温度的变化方程,发现反应室温度变化是影响聚合产物P(DMC)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应室温度低于130℃.P(DMC)为线性。最高特...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测定了不同放电时间与放电功率时反应室温度的变化方程,发现反应室温度变化是影响聚合产物P(DMC)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应室温度低于130℃.P(DMC)为线性。最高特性黏数为420.2cm^3/g,反应室温度为130℃~200℃,P(DMC)为交联性吸水树脂。吸水率为15g/g.优化了线性产物的反应条件:放电时间60s,放电功率60w,此时反应室温度为80℃。并经计算验证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DMC理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反应室温度变化 2-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放电时间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丙烯酰氧基-β-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竞聚率
4
作者 毛国梁 吴韦 +2 位作者 江洋 娄清香 黎钢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采用Yezrielev修正的Fineman -Ross微分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测算了阳离子单体 (2 -甲基丙烯酰氧基 -β -羟丙基 )三甲基氯化铵 (DMHC)与丙烯酰胺 (AM)共聚反应时的竞聚率 .该反应以 (NH4 ) 2 S2 O8与Na2 SO3为引发剂 ,于 40℃水溶液中将... 采用Yezrielev修正的Fineman -Ross微分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测算了阳离子单体 (2 -甲基丙烯酰氧基 -β -羟丙基 )三甲基氯化铵 (DMHC)与丙烯酰胺 (AM)共聚反应时的竞聚率 .该反应以 (NH4 ) 2 S2 O8与Na2 SO3为引发剂 ,于 40℃水溶液中将两种单体按不同的量配比 ,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得到的DMHC的竞聚率为 0 .17± 0 .10 ,AM的竞聚率为 1.13± 0 .16.结果表明 ,这两种单体具有较好的共聚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丙烯-β-经丙)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反应 竞聚率 阳离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光辅助引发聚合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福胜 李志文 于世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和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溶液pH值和单体配比等对聚合物特性...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和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溶液pH值和单体配比等对聚合物特性黏数和溶解性的影响。在单体质量分数30%,阳离子度10%~30%,引发剂质量分数0.0048%,pH值4,引发温度15℃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可达10dL/g以上,溶解时间低于40min。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双水相共聚临界相分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商宽祥 单国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7-652,共6页
引言 双水相体系主要用于蛋白质等高分子的分离纯化[1-5],近年来逐渐用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制备,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聚合方法,即双水相聚合[6-12]。有效的相分离是双水相聚合正常进行的前提。Kim等[13]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 引言 双水相体系主要用于蛋白质等高分子的分离纯化[1-5],近年来逐渐用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制备,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聚合方法,即双水相聚合[6-12]。有效的相分离是双水相聚合正常进行的前提。Kim等[13]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的相分离,发现随PEG分子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双水相共聚 临界转化率 临界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81-483,487,共4页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共聚合 被引量:4
8
作者 任雪梅 吴充实 《湿法冶金》 CAS 2006年第4期212-217,共6页
利用复合引发体系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讨论了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聚合单体浓度、引发温度等影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试验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溶解性良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水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脲基-α-三氟甲基丙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9
作者 王相承 李建 朱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3-314,共2页
先以3,3,3-三氟甲基丙烯腈与溴化氢为原料,在乙醇中制备β-溴-α-三氟甲基丙酰胺,后用尿素和醋酐反应合成乙酰脲(AU),再将β-溴-α-三氟甲基丙酰胺与乙酰脲在甲苯中缩合,得到N-乙酰脲基-α-三氟甲基丙酰胺。总收率30%以上。
关键词 3 3 3-甲基丙烯 5-甲基脲嘧啶 N--α-甲基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阳离子型丙烯酰胺双水相共聚合过程的影响
10
作者 王刚 单国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6-430,共5页
以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采用双水相聚合法进行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三元共聚合,与AM/DMC共聚进行对比,系统研究了疏水单体MM... 以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采用双水相聚合法进行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三元共聚合,与AM/DMC共聚进行对比,系统研究了疏水单体MMA在双水相聚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线检测双水相聚合的相分离过程,发现当MMA浓度增大时,分相时的临界转化率和临界分子量均减小,说明MMA具有促进相分离的功能。通过改进溴化法确定单体转化率,发现MMA能加速双水相聚合反应速率。通过旋转黏度计测试聚合体系的表观黏度,发现MMA的引入会增大体系的表观黏度。通过激光粒度仪检测聚合体系的液滴尺寸及分布,发现MMA能加快聚合物液滴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双水相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乙烯支链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粒的合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晓宏 盘思伟 +1 位作者 佘娜 沈家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9,15,共4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共聚合法合成了粒径 4 0~ 90nm、多分散系数 0 .5 6~ 0 .6 5的含聚氧乙烯支链交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该微粒具有球状结构 .FTIR谱和13 CNMR谱的测试结果证明所合成的微粒是由丙烯酰胺、... 采用反相微乳液共聚合法合成了粒径 4 0~ 90nm、多分散系数 0 .5 6~ 0 .6 5的含聚氧乙烯支链交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该微粒具有球状结构 .FTIR谱和13 CNMR谱的测试结果证明所合成的微粒是由丙烯酰胺、聚氧乙烯大单体、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4种链节所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大单体 丙烯甲基氯化铵 反相微乳液聚合 交联 丙烯酰胺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引发制备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玉 刘福胜 于世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58-1862,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考察了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溶...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考察了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溶液pH值、EDTA·2Na用量、m(DMAEMA)∶m(NaHSO3)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体系VA-044/(NH4)2S2O8/NaHSO3/DMAEMA,引发剂质量分数0.018 0%,引发温度40℃,单体质量分数40%,pH值6.0,络合剂EDTA·2Na质量分数0.002 0%,m(DMAEMA)∶m(NaHSO3)=3∶5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特性黏数为9.81 dL/g,溶解时间9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光辅助引发 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婷婷 张跃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5-1036,共12页
对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基于阳离子单体的基本类型,给出了应用最广的几种季铵盐单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聚合反应活性比较;针对用量最大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 对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基于阳离子单体的基本类型,给出了应用最广的几种季铵盐单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聚合反应活性比较;针对用量最大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单体及其共聚物P(DAC-AM)的结构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指出了合成工艺可调控其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原理和技术关键,以及由该类聚合物国内外产品的现状、存在的差距所体现的工艺研究缺陷。其次,以P(DAC-AM)的特征黏度和单体转化率为评价指标,按聚合反应方式的分类,分析探讨了制备聚合物的水溶液、反相(微)乳液和分散聚合等聚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同步,按引发方式和引发剂的分类,分析探讨了自由基引发、光引发、热引发和超声引发方式下的过氧化物、偶氮和复合等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系列化窄分布聚合物P(DAC-AM)合成工艺、原料纯度和产物中残余单体的控制等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共聚物 聚合方式 引发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阳离子树状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赵建青 林裕卫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6-989,共4页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 0.5~4.0)树状聚合物.通过Micheal加成反应,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对4.0代聚酰胺-胺(PAMAM 4.0G)树状聚合物分子外围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一种PAMAM 4...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 0.5~4.0)树状聚合物.通过Micheal加成反应,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对4.0代聚酰胺-胺(PAMAM 4.0G)树状聚合物分子外围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一种PAMAM 4.0G-DMC新型阳离子树状聚合物.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FTIR和NMR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改性的阳离子树状聚合物.絮凝脱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阳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树状聚合物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絮凝 聚合 阳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怀礼 王薇 +4 位作者 蒋绍阶 沈烈翔 刘澜 张会琴 范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101,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阳离子度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及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体积比为1∶1.6、乳化剂用量为30%、单体用量为30%、阳离子度为60%即n(AM)∶n(DAC)为2∶3,引发剂用量为0.15%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合产物粘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对产物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污泥脱水性能,获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反相乳液聚合 丙烯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卢红霞 刘福胜 +1 位作者 于世涛 王志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pH6.0、(NH4)2S2O8和CH3NaO3S.2H2O总质量分数0.0125%、(NH4)2S2O8与CH3NaO3S.2H2O质量比1.0、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 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pH6.0、(NH4)2S2O8和CH3NaO3S.2H2O总质量分数0.0125%、(NH4)2S2O8与CH3NaO3S.2H2O质量比1.0、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AM和阳离子单体总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35%、阳离子度(阳离子单体占AM和阳离子单体之和的质量分数)30%、反应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特性黏数为13.8535dl/g,在其加入量为0.027%的条件下处理污泥,上层清液透光率达99.6%,污泥脱水率达90.5%。并用红外光谱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丙烯甲基氯化铵 特性黏数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15
17
作者 段文猛 邓清月 +1 位作者 李爽 马中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8-973,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P(AM-DAC);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乳化剂、引发剂、AM和阳离子单体DAC用量,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P(...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P(AM-DAC);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乳化剂、引发剂、AM和阳离子单体DAC用量,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P(AM-DAC)的特性黏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脂肪醇聚氧乙烯醚(MOA)-3/MOA-9复合乳化剂的乳液体系稳定性最好,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的引发效果最好。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MOA-3/MOA-9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基于反应体系的总质量)和HLB值分别为4.8%和8.6、AM和DAC的总质量分数为40%(基于反应体系的总质量)、V-50质量分数为0.09%(基于单体的总质量)、DAC摩尔分数55%(基于单体总的物质的量)。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合成的P(AM-DAC)的特性黏数最大(1378.7 mL/g),对含聚污水的絮凝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甲基氯化铵 反相乳液聚合 高阳离子度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制备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红霞 刘福胜 +1 位作者 于世涛 王庆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剂和偶氮类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共聚物。研究了氧化还原剂总质量分数、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偶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质量分数、引发温度、p... 采用氧化还原剂和偶氮类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共聚物。研究了氧化还原剂总质量分数、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偶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质量分数、引发温度、pH值、单体质量分数等对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氧化还原剂总质量分数0.015%、氧化剂与还原剂质量比0.7、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0.012 5%、引发温度25℃、pH值6.0、单体质量分数45%,在上述条件下,产物特性粘数为12.370 8 dL/g。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特性粘数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分散聚合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傅智健 彭晓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0-1145,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以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在硫酸铵溶液中,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水包水乳液;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硫酸...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以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在硫酸铵溶液中,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水包水乳液;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硫酸铵含量、单体总含量及其配比、引发剂含量、反应温度对分散聚合的影响,得到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CPAM水包水乳液的最佳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基于反应体系)13%~17%、分散剂质量分数(綦于反应体系)3.2%~3.5%、硫酸铵质量分数(基于反应体系)25%~27%、引发剂质量分数(基于两种单体)0.015%、n(AM):n(DMC)=85:15、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CPAM水包水乳液的颗粒分散性和流动性较好,稳定性较高,特性黏数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达到10.14~11.49dL/g和(5.23~6.32)×10^6g/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乳液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表征及絮凝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宝庆 钱锦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7,共5页
以过硫酸铵和季戊四醇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自由基共聚合,采用FTIR和1H-NMR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浓度对星形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特性粘数及阳离子度的影响... 以过硫酸铵和季戊四醇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自由基共聚合,采用FTIR和1H-NMR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浓度对星形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特性粘数及阳离子度的影响,并用于处理高岭土废水,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相应的均聚物及线形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共聚物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甲基氯化铵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