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婷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海宽 白丽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V三元共聚物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进行复配,比较了复配前后的降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0:1.0:2.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g/mol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可将柴油冷滤点降低3~4℃。AMV三元共聚物与宜兴EVA降凝剂复配后,对大庆5#柴油和济南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与德国DODIFLOW4744降凝剂复配后,对辽河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复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降凝剂的制备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小华 严世强 +1 位作者 王绍霞 周永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凝剂收率为64.15%,降凝剂质量分数为0.1%时,研究的3种柴油组分油的凝点分别降低了10,5,7℃,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溶液聚合 正交试验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作油煤浆燃料稳定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德荣 瞧在银 周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00-2003,共4页
以马来酸酐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为稳定剂,当共聚物中n(马来酸酐):n(丙烯酸丁酯)=1:5,用吡啶中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4%时,油煤浆(COM)燃料在3个星期后的棒惯时间仍然小于2s,碳粉的最高质量含量可达59.4%。该稳定剂用量少、原料易得,有较... 以马来酸酐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为稳定剂,当共聚物中n(马来酸酐):n(丙烯酸丁酯)=1:5,用吡啶中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4%时,油煤浆(COM)燃料在3个星期后的棒惯时间仍然小于2s,碳粉的最高质量含量可达59.4%。该稳定剂用量少、原料易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丙烯酸丁酯 COM燃料稳定剂 马来酸酐-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助洗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鲁莉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11-1714,共4页
研究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MA-Co-AA)的微波辐射合成及其助洗性能,并与常规方法制得产品的助洗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MA-Co-AA的较佳工艺条件是: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AA)的摩尔比为n(IA)∶n(AA)=1∶3.5,引发剂用... 研究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MA-Co-AA)的微波辐射合成及其助洗性能,并与常规方法制得产品的助洗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MA-Co-AA的较佳工艺条件是: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AA)的摩尔比为n(IA)∶n(AA)=1∶3.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7%,微波功率为600W,辐射时间为8min。用微波辐射法合成的MA-Co-AA的助洗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合成法所制备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微波辐射 助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阻垢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天旭 刘延卫 +1 位作者 李孟 李鸿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067-2070,共4页
将马来酸酐(MAH)与苯酚于室温下混合得到一种电荷转移配合物(简称CTC),用此配合物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按摩尔比1∶1∶1,采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 h,引发剂用量为0.3%较为缓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将马来酸酐(MAH)与苯酚于室温下混合得到一种电荷转移配合物(简称CTC),用此配合物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按摩尔比1∶1∶1,采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 h,引发剂用量为0.3%较为缓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MAH/AM/MA)阻垢剂。结果表明,该阻垢剂对碳酸钙和磷酸钙均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阻垢剂浓度为130 mg/L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达到100%;阻垢剂浓度为7 mg/L时,对磷酸钙的阻垢率可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阻垢剂 电荷转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在石灰浆液吸收SO_2废气中的应用
6
作者 韩利华 孙晓然 +1 位作者 梁英华 张学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3,106,共4页
以水作溶剂、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与丙烯酸共聚物 ,详细探讨了共聚物组成、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稳定分散 Ca( OH) 2 碱性悬浮液吸收 SO2 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生物降解性无磷、无氮型水质稳定剂对碱... 以水作溶剂、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与丙烯酸共聚物 ,详细探讨了共聚物组成、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稳定分散 Ca( OH) 2 碱性悬浮液吸收 SO2 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生物降解性无磷、无氮型水质稳定剂对碱液吸收SO2 的效率可提高 5 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悬浮剂 吸收率 SO2废气 含硫废气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络合超滤分离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光亮 李振山 包立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2-548,共7页
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A)为络合剂,研究络合超滤技术对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分离效果、竞争络合效应以及外加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两种金属离子截留率之差表示分离率,以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离子截留率与混合溶液中该离子的截留... 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A)为络合剂,研究络合超滤技术对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分离效果、竞争络合效应以及外加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两种金属离子截留率之差表示分离率,以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离子截留率与混合溶液中该离子的截留率之差表示金属离子间的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PMA浓度增加,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率先增大后减小,当PMA浓度为200 mg/L时,分离率达到最大值,为54.47%。pH从2增加到6时,分离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4时达到最大,为71.34%。两种金属离子的竞争效应随pH及PMA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在pH=5,PMA浓度为200 mg/L时,混合溶液中两种离子竞争效应最强。外加Na2SO4对分离率有较大影响,随着n(Na2SO4)增大分离率增加,随后基本保持不变,在n(Na2SO4)=0.06mol/L时,分离率达到最大值,为97.677%。加入Na2SO4减弱了Zn2+的竞争络合能力,有利于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Zn2+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 超滤 选择性分离 竞争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絮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建平 赵京波 张兴英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8-342,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絮凝剂,共聚单体丙烯酰胺与丙烯酸投料的摩尔比为1∶1,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油水体积比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量对共聚物特性粘数([η])的...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絮凝剂,共聚单体丙烯酰胺与丙烯酸投料的摩尔比为1∶1,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油水体积比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量对共聚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用量为52g/mL(以每毫升水中单体的克数计)、油水体积比为1.5时,体系最稳定;氧化剂的浓度为3.3mmol/L时,共聚物特性粘数最大;在HLB值为5.30、乳化剂质量浓度为4.5g/mL时,絮凝效果最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量(占单体的质量)的最佳值为0.24%,共聚物特性粘数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丙烯酰胺 丙烯酸 特性粘数 絮凝剂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胶及其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俞洁 潘元沛 +2 位作者 陆泉芳 杨武 高锦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M-co-AA)水凝胶的结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MBA质量含量、AM质量分数以及中和度对P(AM-co-AA)水凝胶吸附孔雀石绿(MG)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引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对MG的最大吸附量为864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水凝胶 吸附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明 李鸿洲 +2 位作者 张鹏云 李岩 王荣民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铵(AA)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含量、复合乳化剂Span-80与Tween-80...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铵(AA)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含量、复合乳化剂Span-80与Tween-80的配比、聚合体系pH、聚合温度、油水比等对AM-AA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0.7%,AM占丙烯酸质量的40%~45%,m(油)∶m(水)=1.1,m(Span-80)∶m(Tween-80)=92∶8(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5.2),聚合温度60~70℃,聚合体系pH约为9.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AM-AA共聚物的黏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丙烯酰胺 丙烯酸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复合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新旺 潘斌林 +2 位作者 陈晓彦 朴基成 谭业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5,共6页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在临界胶束浓度处的表面张力达到33.7mN/m;溶液的表观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缔合性质和耐温耐盐性能;动态激光光散射表征结果显示,该共聚物聚集体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R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钙离子存在时,该共聚物聚集体的Rh随钙盐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 水溶性三元共聚物 疏水缔合 氟碳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凤敏 张志彬 +2 位作者 门明燃 陈雪芳 曹春雷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0,共6页
采用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4种不同碱皂化的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 采用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4种不同碱皂化的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分布、黏度、乳胶稳定性及乳胶膜的吸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碱皂化SMA作为乳化剂均可以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最佳用量为单体的8%(质量分数,下同)。乳胶性能及乳胶膜的吸水率受皂化SMA所用碱的类型的影响较大。其中,NaOH皂化SMA作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乳胶的综合性能最好,乳胶的粒径较小为142.4 nm,呈单分散,黏度为14.68 mPa·s,综合稳定性良好,乳胶膜吸水率较低,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乳化剂 丙烯酸酯乳液 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 被引量:5
14
作者 郜国英 韦玉青 邱运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PMA-100)为络合剂,研究聚合物络合金属离子的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研究聚合物与金属离子质量比(mP/mM)、溶液pH、盐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对镍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对金属离子截留率影响... 以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PMA-100)为络合剂,研究聚合物络合金属离子的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研究聚合物与金属离子质量比(mP/mM)、溶液pH、盐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对镍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对金属离子截留率影响很大,在一定mP/mM下,pH在3~7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溶液pH有利于镍离子的截留;在一定pH下,镍离子的截留率R随mP/mM的增加而增加;溶液pH=6.0,mP/mM=7时,镍离子的截留率可达到99%以上;NaCl和Na2SO4的存在使镍离子的截留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 超滤 丙烯酸-马来共聚物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在皂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敏 蒋禹旭 +2 位作者 伍燕 成煦 杜宗良 《针织工业》 2011年第4期36-38,74,共3页
采用特性黏度为51mL/g,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AA)的质量比为1∶9的共聚物[P(MA-AA)]作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皂洗剂,研究了P(MA-AA)的用量、皂洗温度和时间对活性红RES、黄3RS、蓝B-2GLN和翠蓝BES等4只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皂洗和防沾色效果... 采用特性黏度为51mL/g,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AA)的质量比为1∶9的共聚物[P(MA-AA)]作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皂洗剂,研究了P(MA-AA)的用量、皂洗温度和时间对活性红RES、黄3RS、蓝B-2GLN和翠蓝BES等4只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皂洗和防沾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虽对不同结构染料染色织物的皂洗效果不同,但当P(MA-AA)的用量为2 g/L时,都能获得最佳的洗涤效果;当染料结构不同时,皂洗温度的影响规律不同;当皂洗时间超过15 min后,继续皂洗,皂洗效果几乎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丙烯酸 共聚物 皂洗 防沾色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降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聚源 戚朝荣 +2 位作者 张耀君 刘春地 梁利平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5-67,共3页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 ,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 .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 ,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 .实验表明 ,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 0 .1 %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 ,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 .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 ,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 .实验表明 ,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 0 .1 %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 1 3℃ ;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 4∶ 1 ,BPO的用量为 0 .9% ,在 85℃反应 1 0 h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合成 降凝性能 降凝剂 二元共聚物 含蜡原油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书香 王振华 +1 位作者 康海彦 张贺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6-359,共4页
利用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具有可逆溶解 -沉淀性能的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载体 ,并测定了其临界 pH值 (2 .4 7~ 3.5 1) .利用载体上的酸酐基团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得到了具有液相酶和固相酶两者... 利用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具有可逆溶解 -沉淀性能的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载体 ,并测定了其临界 pH值 (2 .4 7~ 3.5 1) .利用载体上的酸酐基团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得到了具有液相酶和固相酶两者优点的固定化酶 .考察了单体组成、固定化反应时间对固定化酶酶活的影响和可回收利用性 .固定化酶 (湿 )酶活可达 2 347u/ g ,经溶解 -沉淀循环 3次回收后的固定化酶酶活可保留 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 三元共聚物 固定化酶 葡萄糖淀粉酶 可逆沉淀-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军民 金志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OS)为交联剂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顺丁烯二酸酐(MAH)和四乙氧基硅 (TEOS)为原料 ,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得了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 MMA- MAH共聚物 / Si 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OS)为交联剂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顺丁烯二酸酐(MAH)和四乙氧基硅 (TEOS)为原料 ,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得了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 MMA- MAH共聚物 / Si 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通过 FT- IR分析证实了材料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随着无机相含量的增加 ,材料热性能呈明显上升趋势。复合材料可见光透过率在 75 %左右 ,当 Si O2 含量超过一定值后 ,可见光透过率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SIO2 杂化材料 制备 性能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瑞英 赵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5,共3页
以水为溶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自由基聚合(RAFT)方法,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共聚物(PAA-PAMPS),考察了PAA-PAMPS对碳酸钙、磷酸钙垢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用RAFT法合成的PAA-PAMPS共聚... 以水为溶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自由基聚合(RAFT)方法,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共聚物(PAA-PAMPS),考察了PAA-PAMPS对碳酸钙、磷酸钙垢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用RAFT法合成的PAA-PAMPS共聚物对碳酸钙垢、磷酸钙垢的阻垢效果明显优于不可控自由基聚合合成的PAA-PAMPS样对2者的阻垢效果,尤其是对磷酸钙具有明显的阻垢效果,当Mn≈5 000、n(AA):n(AMPS)=9:1的PAA-PAMPS,其用量为8 mg.L-1时对磷酸钙的阻垢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阻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