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镇洋化工公司开发的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试验装置通过鉴定
1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4-974,共1页
浙江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连续本体聚合法生产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试验装置建成,装置运行稳定,各项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要求,已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5k... 浙江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连续本体聚合法生产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试验装置建成,装置运行稳定,各项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要求,已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5kt/a的ACS树脂生产装置,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共聚物 氯化聚乙烯 试验装置 丙烯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公司 鉴定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聚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复合分散体系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昊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58-1861,共4页
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 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阐明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和稳定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PVA或HAP分散剂单独使用时,聚合都出现产物结块现象.当PVA/HAP质量比为1.0∶2.2时,共聚树脂颗粒规整,粒度适宜.随着复合分散体系用量的增加,共聚树脂的平均粒径减小,而AN-St共聚物细粒子增多.PVA/HAP复合使用时,可在分散油相表面形成双层保护膜,对分散油相起胶体保护和机械隔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 悬浮溶胀接枝共聚 活性磷酸钙 聚乙烯 复合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红 熊英 +2 位作者 陈光顺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化和平衡扭矩增大,塑化时间缩短;对未老化样而言,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增加,但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较小;而对老化样来说,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颜色、双键和羰基随紫外光老化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减小,但会使断裂伸长率衰减加剧;老化15 d后,PVC和ASA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减小,而PVC/ASA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紫外光老化性能 加工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釜连续本体法生产苯乙烯-丙烯腈-顺酐三元共聚物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正金 王荣伟 +2 位作者 王巍 夏燕敏 贾钦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借助现有工业装置及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苯乙烯-顺酐共聚物(SMA)的生产经验,建立并实施了国内独有的苯乙烯-丙烯腈-顺酐三元共聚工艺,生产出苯乙烯系树脂新品种———苯乙烯-丙烯腈-顺酐共聚物(SAM)。以SAN和SMA工艺参数关系式... 借助现有工业装置及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苯乙烯-顺酐共聚物(SMA)的生产经验,建立并实施了国内独有的苯乙烯-丙烯腈-顺酐三元共聚工艺,生产出苯乙烯系树脂新品种———苯乙烯-丙烯腈-顺酐共聚物(SAM)。以SAN和SMA工艺参数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SAM工艺参数关系式,运用试差法计算了总转化率,结果符合聚合规律。试验表明,以两套配料系统向聚合釜供料的方案是可行的;通过调节两种物料的流量,产品的组成可变;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过程中引入顺酐后,聚合体系粘壁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腈-顺酐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苯乙烯-顺酐共聚物 釜式反应器 本体法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PC/ABS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春林 段辉丽 吴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1,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来增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探讨了SA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三元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BPO),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60∶38∶2,链转移剂十二硫醇(TDM)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1%时,可获得摩尔质量为80 000 g/mol左右的三元共聚物SAM;SAM对PC/ABS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勤俭 王克 +4 位作者 李天政 菅宏宇 江波 张林 李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000 to 140,000 determined by GPC.The composition of terpolymers could be controled by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of 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聚苯乙烯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加工性能及抗紫外老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文文 陈红 +1 位作者 熊英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通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制备了PVC/SAN共混材料。利用转矩流变、色差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VC/SAN共混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AN的加入可促进PVC的塑化,改善其加... 通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制备了PVC/SAN共混材料。利用转矩流变、色差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VC/SAN共混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AN的加入可促进PVC的塑化,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时SAN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能抑制PVC脱氯化氢,显著降低紫外老化时PVC颜色变暗、变红和变黄的速率;此外SAN的引入使PVC/SAN共混材料表面平整、致密,可以有效阻止紫外光和氧气深入到材料内部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显著提高PVC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加工性能 抗紫外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纳米CaCO_3协同改性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宁 郭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降后升再降,PC质量分数在50%~60%,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先降后升再降再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升后降,ACR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纳米CaCO3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断裂拉伸应变急剧下降,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综合性能优异;ACR与纳米CaCO3复配使用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4%,ACR质量分数为5%时,拉伸强度可达59 MPa,冲击强度可达108 kJ/m2;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ACR改善了纳米CaCO3的界面结合与分散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纳米CACO3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法测定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宏雄 贝沁红 +3 位作者 朱慧红 黄金凤 杨蓓 陈谷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3,共4页
采用手动法和计时法测定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熔体密度,研究了自动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自动法测定PS、ABS的熔体流动速率方便快捷,与手动法比较,其误差小于2%。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件超低温处理后的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红梅 王建军 +3 位作者 倪红军 米乐 姚尧 李欢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为了应对3D打印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BS)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机械性能破坏的情况,尝试对ABS试样进行超低温恒温冷藏处理。室温下,将试样分4批放置在深冷箱内冷却至-190℃,并分别保持恒温3、6、9和12h,然后回至室... 为了应对3D打印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BS)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机械性能破坏的情况,尝试对ABS试样进行超低温恒温冷藏处理。室温下,将试样分4批放置在深冷箱内冷却至-190℃,并分别保持恒温3、6、9和12h,然后回至室温,对各组试样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与未处理试件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有效提升试样的抗拉强度;超过6h的处理会降低试样的延展性;深冷处理时间超过9h后,可以提高ABS试样的耐磨性;深冷处理能改变ABS试样的结晶度,使试样中高分子链排列得更加致密、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深冷处理 抗拉强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AlCl_3催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就地相容化
16
作者 徐建平 董银春 +2 位作者 郜志刚 龚方红 刘春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127,共5页
采用扭矩分析、凝胶含量和力学性能测定、共混物热分析、界面形态观察等方法考察了无水Al Cl3催化剂用量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大分子间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与不同量过氧化物催化进行比较。结... 采用扭矩分析、凝胶含量和力学性能测定、共混物热分析、界面形态观察等方法考察了无水Al Cl3催化剂用量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大分子间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与不同量过氧化物催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m(SAN)/m(EPDM)为60.0∶40.0共混物中加入0.4%无水Al Cl3有利于生成较多的EPDMg-SAN接枝共聚物,SAN接枝率为2.1%,与简单共混物相比,增容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拉伸强度从17.5 MPa提高至23.5 MPa,断裂伸长率从2.1%提高至6.7%;进一步提高Al Cl3用量,SAN中侧链氰基和铝离子络合作用增强,导致共混物的MFR、SAN接枝率、力学性能下降,SAN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SAN相对分子质量随着Al Cl3用量增加略有下降。以无水Al Cl3为催化剂,SAN接枝率及共混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过氧化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三元乙丙橡胶 原位增容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李学锋 彭少贤 官文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7,共5页
通过紫外光辐照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脓纳米管(ABS/CNTs)复合材料。在CNTs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ρv)比基体树脂下降了10^7Ω·cm。在20~100℃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的ρv受温度影响不大。... 通过紫外光辐照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脓纳米管(ABS/CNTs)复合材料。在CNTs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ρv)比基体树脂下降了10^7Ω·cm。在20~100℃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的ρv受温度影响不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紫外光辐照下的CNTs在ABS基体中均匀分布,容易形成导电网络。复合材料在2~10GHz的微波频段内,具有较宽的介电损耗(约为2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碳纳米管 导电性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在TATB炸药上的吸附行为
18
作者 雷延茹 罗顺火 刘永刚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在TATB(三氨基三硝基苯)炸药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考察了温度、溶剂种类、吸附剂TATB的比表面积及其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在TATB炸药颗粒上达到吸附平衡约需35h,其... 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在TATB(三氨基三硝基苯)炸药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考察了温度、溶剂种类、吸附剂TATB的比表面积及其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在TATB炸药颗粒上达到吸附平衡约需35h,其吸附等温线呈"S"形。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和吸附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溶剂本性和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因素,AS在不良溶剂中的吸附量大于好的溶剂;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B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丙烯腈-苯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跃平 钱程 +1 位作者 邓勇宏 殷小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最显著,保压压力显著影响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根据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塑化温度为250℃、注射速度为50%、保压压力为75MPa与模具温度为65℃,此时,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143.4MPa,弯曲强度为199.9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9.2kJ/m^(2),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了复合材料(GFAS)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长玻纤 注塑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又嘉 朱雯雯 +5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杨 游峰 江学良 刘仿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39,99,共6页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土/PVC复合材料的吸声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在PVC基体中的ABS起弹性体的作用,并增加体系的阻尼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当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1.0%时,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最佳。并且这种体系具有最佳吸声效果,在6300 Hz处吸声系数可达0.86,平均吸声系数为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声学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