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红 熊英 +2 位作者 陈光顺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 借助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ASA)共混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拉伸机研究了ASA对PVC加工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空白样相比,ASA的加入会使共混体系塑化和平衡扭矩增大,塑化时间缩短;对未老化样而言,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增加,但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较小;而对老化样来说,ASA的加入会使体系的拉伸强度、颜色、双键和羰基随紫外光老化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减小,但会使断裂伸长率衰减加剧;老化15 d后,PVC和ASA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减小,而PVC/ASA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紫外光老化性能 加工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殷勤俭 王克 +4 位作者 李天政 菅宏宇 江波 张林 李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 A series of styrene-acrylonitrile-acrylate(methyl acrylate,butyl acrylate,twelfth acrylate)ter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bulk,solution and suspension polymeriation.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terpolymers vary from 70,000 to 140,000 determined by GPC.The composition of terpolymers could be controled by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of 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聚苯乙烯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艳芳 崔玲玲 +1 位作者 徐保良 滕谋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树脂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对ASA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黏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树脂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对ASA表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黏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树脂的黏流活化能降低;其非牛顿指数n小于1,说明ASA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 毛细管流变仪 流变性能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会轩 韩业 +1 位作者 张会良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4-76,共3页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张会轩,韩业,张会良,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ASA,乳液聚合,粒子,力学性能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张会轩,韩业,张会良,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ASA,乳液聚合,粒子,力学性能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是两相结构,聚丙烯酸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力学性能 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纳米CaCO_3协同改性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宁 郭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降后升再降,PC质量分数在50%~60%,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先降后升再降再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升后降,ACR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纳米CaCO3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断裂拉伸应变急剧下降,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综合性能优异;ACR与纳米CaCO3复配使用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4%,ACR质量分数为5%时,拉伸强度可达59 MPa,冲击强度可达108 kJ/m2;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ACR改善了纳米CaCO3的界面结合与分散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纳米CACO3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混合体系相分离初期的固体NMR研究
6
作者 宋默 梁好均 +1 位作者 陈宜宜 姜炳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13-517,共5页
本文用氢谱宽线固体NMR技术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混合体系不稳相分离初期阶段,得到了在分相过程中弛豫谱的变化规律,测定了相分离增长速率。结果指出: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两相体系形成;大分子扩散方... 本文用氢谱宽线固体NMR技术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混合体系不稳相分离初期阶段,得到了在分相过程中弛豫谱的变化规律,测定了相分离增长速率。结果指出: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两相体系形成;大分子扩散方式是由浓度低的区域向浓度高的区域扩散,扩散系数为负值;相分离增长速率的数量级与用光散射研究的结果相同;分子相互作用的相关距离为46.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苯乙烯 丙烯腈 共聚物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加工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玉清 闰明涛 +1 位作者 刘迎宾 钟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8,共5页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TT/ASA)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加工条件密切相关。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PTT/ASA共混合金材料的...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TT/ASA)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加工条件密切相关。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PTT/ASA共混合金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讨论了注塑参数的变化对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升高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共混合金的结晶度,并且较高的模具温度有利于提高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保压时间延长,结晶度增大,拉伸强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模具温度 保压时间 冲击强度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4
9
作者 庄占兴 路福绥 +2 位作者 陈甜甜 刘月 罗万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2-336,共5页
利用残余质量浓度法、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和XPS法系统地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的吸附量、吸附状态、ζ电位、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层厚度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界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 利用残余质量浓度法、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和XPS法系统地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的吸附量、吸附状态、ζ电位、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层厚度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界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k、ζ电位和吸附层厚度均随MOTAS分散剂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大,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界面呈多点吸附,氢键是分散剂分子与氟铃脲界面结合的重要作用力.分析实验结果发现,MOTAS分散剂在氟铃脲颗粒界面吸附后具有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铃脲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 吸附 Ζ电位 吸附层厚度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乙酰丙酮-丙烯酸配合物及其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文 汪联辉 章文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用三异丙氧基铕与乙酰丙酮、丙烯酸合成铕 -乙酰丙酮 -丙烯酸配合物 [Eu(acac) 2 AA],将其与苯乙烯共聚制得共聚物 (Eu- CO- PS)。用元素分析、IR、UV、DMTA和荧光光谱表征其结构与性质 ,表明共聚物 (Eu- CO- PS)
关键词 铕配合物 苯乙烯 共聚物 乙酰丙酮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接枝共聚塑合木研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强 曹爱丽 +2 位作者 黄积涛 王友诚 孙继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2-86,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A)三元共聚单体浸入木材细胞壁与激活的纤维素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构成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SMA-WPC),经物理机械性能、吸水性、耐酸性检测,该材料硬度比素木提高了2... 本文报道了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A)三元共聚单体浸入木材细胞壁与激活的纤维素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构成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SMA-WPC),经物理机械性能、吸水性、耐酸性检测,该材料硬度比素木提高了20%~35%,抗压强度提高了35%~45%,经98%浓硫酸3天浸泡,重量损失率下降22%,而在水介质8天浸渍,吸水率下降50%,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塑化前后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三元共聚 接枝 塑合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支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卢爱青 龚海丹 +2 位作者 任强 张开勇 蒋必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仪(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特征,Mw,MALLS>3.9×105;Mw,MALLS/Mw,GPC>1,说明反应生成了St与MMA的无规支化共聚物;;当St与MMA摩尔比为3:1时,共聚物中St单元的含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支化共聚物 ATRP 乙烯基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降凝剂的研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宋照峥 张贵才 葛际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对丙烯酸烷基酯 马来酸酐 苯乙烯共聚物 (AAMAS)的合成方法及对胜利原油降凝减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降凝剂 30 0 ppm时 ,原油凝固点下降 1 5℃ ,表观粘度下降 88% ,降凝减粘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丙烯酸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共聚物 降凝剂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克勤 胡春圃 +2 位作者 王世容 吴树森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有差异,但色散力部分y_s^D的计算值却较一致,与所用参照液无关。实验证实,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几乎全被低表面能的聚丙烯酸丁酯骨架所复盖,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乙酯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月文 刘伟区 +1 位作者 罗广建 寇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研究了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苯乙烯和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及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乙烯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对共聚物表面的憎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研究了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苯乙烯和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及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乙烯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对共聚物表面的憎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延时滴加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可提高共聚物膜表面的憎水性;随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氟原子数及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共聚物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下降;共聚物薄膜的硬度则与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中α取代基、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用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浓度等相关;硅烷偶联剂和催化交联剂的加入可提高共聚物薄膜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 苯乙烯 共聚物 制备方法 表面性能 聚合工艺 憎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彬 张兆斌 +2 位作者 万小龙 胡春圃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0-1173,共4页
以 2 -溴代异丁酸乙酯 ( EBi B)为引发剂 ,Cu Br/Cu Br2 /1 ,1 0 -邻二氮菲 ( phen)为复合催化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LS)为乳化剂 ,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 ( 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 以 2 -溴代异丁酸乙酯 ( EBi B)为引发剂 ,Cu Br/Cu Br2 /1 ,1 0 -邻二氮菲 ( phen)为复合催化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LS)为乳化剂 ,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 ( 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性 .在此基础上 ,通过反应进料法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 St和 MMA的梯度共聚合 ,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 ,即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分子量分布较窄 ( Mw/Mn<1 .5 0 ) .用 1 H NMR跟踪分析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共聚物微观组成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共聚物链中 MMA链节的累积含量和瞬时含量都随着共聚物相对链长的增加而增加 ,即随着聚合物相对链长的增加共聚物的微观组成从 St链节占主导地位逐渐变化为以 MMA链节占主导地位 ,表明确实形成了 St和MMA的梯度或渐变共聚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水分散体系 梯度共聚物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春刚 张邦华 +3 位作者 宋谋道 周庆业 黎明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79-1883,共5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PS-b-PMMA).采用GPC、FTIR、NMR(1HNMR、13C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逄杰斌 金关泰 +1 位作者 侯元雪 张洪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8-431,共4页
在 10℃下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嵌段组成均可控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 ,对所得共聚物进行了IR、NMR、TG、TEM等表征 。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嵌段共聚物 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陆馨 辛忠 杨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315,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分散聚合 共聚物微球 分散聚合法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汉城 陈鲜丽 +2 位作者 李锡贤 黄锦汪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合成了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并以UV-V IS,IR,ICP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发现该共聚物具有比未以高分子负载的铁(Ⅲ)卟啉高很多的催化活性,循环使用多次后其催化活... 合成了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并以UV-V IS,IR,ICP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发现该共聚物具有比未以高分子负载的铁(Ⅲ)卟啉高很多的催化活性,循环使用多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以铁(Ⅲ)卟啉周围微环境的观点讨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Ⅲ)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合成 催化 环己烷羟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