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晓惠 曹德榕 +2 位作者 陈就记 董少峰 吴建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47-51,共5页
丙烯海松酸 (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 (2 ) ,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 ,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 ,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 ,制备了主要成分为 2的丙烯... 丙烯海松酸 (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 (2 ) ,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 ,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 ,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 ,制备了主要成分为 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 (3)。研究了 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 ,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 - 4 4环氧树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 合成 结构 性能 丙烯改性松香 丙烯改性松香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海松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永红 商士斌 +1 位作者 宋湛谦 周红军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7-29,31,共4页
合成了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丙烯海松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研究丙烯海松酸与甘油的部分酯化及甘油酯与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丙烯海松酸与甘油反应温度260-270℃,用料摩尔比为1:3,反应时间5 h,催化剂ZnO用量为酸质量的0... 合成了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丙烯海松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研究丙烯海松酸与甘油的部分酯化及甘油酯与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丙烯海松酸与甘油反应温度260-270℃,用料摩尔比为1:3,反应时间5 h,催化剂ZnO用量为酸质量的0.08%;甘油酯与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催化剂为KOH,用量为酯质量的0.7%-0.8%,温度150℃。测定了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了环氧乙烷聚合度对产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海松 甘油酯 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预聚物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丙烯酸酯合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费学梅 张晓蕾 +2 位作者 周海军 刘会强 李彦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5,共3页
以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丙烯酸反应制备缩水甘油丙烯酸酯,优化了合成反应的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用四乙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用量1.1%;反应温度90~100℃;用对羟基苯甲醚作... 以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丙烯酸反应制备缩水甘油丙烯酸酯,优化了合成反应的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用四乙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用量1.1%;反应温度90~100℃;用对羟基苯甲醚作为阻聚剂,用量0.08%;投料的羧基当量与环氧基当量比为1.02∶1。该预聚物可与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制成光亮透明、高硬度的紫外光固化涂料,并通过TGA对其固化膜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化膜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四氢邻苯缩水甘油酯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海松酸-C_(-36)二聚脂肪酸混合物合成环氧树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建陵 李恒 +1 位作者 聂小安 王定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3-46,共4页
通过丙烯海松酸(APA)和二聚脂肪酸(DA)按一定比例混合,与环氧氯丙烷(ECH)进行酯化反应、闭环反应,合成了APA与DA复合环氧树脂。重点研究了酯化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影响因素;闭环阶段反应温度、碱的形态及ECH用量对闭... 通过丙烯海松酸(APA)和二聚脂肪酸(DA)按一定比例混合,与环氧氯丙烷(ECH)进行酯化反应、闭环反应,合成了APA与DA复合环氧树脂。重点研究了酯化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影响因素;闭环阶段反应温度、碱的形态及ECH用量对闭环反应的影响。在适宜的合成条件和配比下,每100g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6eq,粘度(40℃)为530mPa·s,酸值为0.3mg/g。对原料与产物环氧树脂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海松 C-36聚脂肪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的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麻文杰 夏勇 +3 位作者 杨晶 李妮 周尽花 孙汉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是一种新型的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将含有共轭三键的桐油酸基团引入到丙烯酸树脂的高分子链段中,提高丙烯酸树脂涂膜的性能。研究了桐油酸缩水甘油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反应制备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的工... 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是一种新型的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将含有共轭三键的桐油酸基团引入到丙烯酸树脂的高分子链段中,提高丙烯酸树脂涂膜的性能。研究了桐油酸缩水甘油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反应制备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于0.11 mol桐油酸缩水甘油酯,以1.4%(wt,以桐油酸缩水甘油酯计)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物料比n(桐油酸缩水甘油酯):n(丙烯酸)为1:1.1,在110℃下反应2h,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的收率为97%。产品的结构经IR、1H 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缩水甘油酯 桐油丙烯甘油酯 丙烯 四丁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氨二乙酸型复合材料IDAA-PGMA/SiO_2对重金属及稀土离子的吸附行为与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8
6
作者 姜桂明 高保娇 +1 位作者 许文梅 王晓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4-1481,共8页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亚氨二乙酸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本文研究了IDAA-PGMA/S...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亚氨二乙酸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本文研究了IDAA-PGMA/SiO2对重金属及稀土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与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凭借亚氨二乙酸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与配位螯合作用的协同,复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可产生强的螯合吸附作用,尤其对Pb2+离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常温下吸附容量可达0.235g·g-1;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为一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的过程,升高温度,吸附容量降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过程则为熵驱动的过程;在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介质的pH值越高,IDAA-PGMA/SiO2的螯合吸附能力越强;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远高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螯合吸附 重金属离子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枞酸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少锋 卢传巍 +2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王基夫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脱氢枞酸(D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醇基)酯(DAGMA),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DAGMA的影响,对DAGMA的结构和性能分别采用FT-IR、~1H NMR... 以脱氢枞酸(D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醇基)酯(DAGMA),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DAGMA的影响,对DAGMA的结构和性能分别采用FT-IR、~1H NMR、^(13)C NMR、DSC、和GPC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DAGMA较适合的合成条件为n(AD)∶n(GMA)1∶1,以三乙胺作催化剂,用量为脱氢枞酸质量的2%,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120℃,酯化率约为85%。DSC分析显示,在引发剂AIBN存在下,DAGMA可发生聚合反应,得到均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23 900,数均相对分质量(M_n)12 254,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6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枞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脱氢枞(2-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醇基)酯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酸改性含环氧基团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港港 黄毅萍 +2 位作者 鲍俊杰 全晴晴 刘皓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73-2079,共7页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单体,桐油酸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性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桐油酸改性含环氧基团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FTIR表...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单体,桐油酸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性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桐油酸改性含环氧基团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FTIR表征胶膜的结构,测定了胶膜的耐水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酸碱性。结果表明,当桐油酸含量(以MMA、BA、HEA、GMA的总质量为基准)为4%时,随着GMA含量(即GMA质量占总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百分数,下同)的增加,胶膜铅笔硬度增大,耐水、耐酸碱性能增强,拉伸强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加,胶膜附着力增加。当GMA含量为12%时,胶膜铅笔硬度为4H,涂在马口铁上的胶膜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144 h无变化,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水溶液浸泡72h无变化,24 h的吸水率为3.31%,附着力为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桐油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功能性单体 丙烯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MA的亚氨乙酸型复合螯合吸附材料IDAA-PGMA-SiO_2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桂明 高保娇 张瑞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62,共7页
凭借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溶液聚合体系中,采用"接出"法将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 凭借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溶液聚合体系中,采用"接出"法将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将IDAA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IDAA-PGMA-SiO2。重点考察了接枝聚合的影响因素,并初步考察了螯合微粒IDAA-PGMA-SiO2对稀土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会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显著影响接枝度,在适宜条件下可制得接枝度为17.48 g/100 g的接枝微粒PGMA-SiO2。在配位螯合作用下,接枝微粒对稀土Eu3+呈现强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接枝聚合 螯合作用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固载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晓林 高保娇 黄建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4,共7页
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聚合物微球(GMA/MMA),然后经过几步大分子反应在微球表面合成与固载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形成固载有NHPI的功能微球GMA/MMA-NHPI。采用红外光... 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聚合物微球(GMA/MMA),然后经过几步大分子反应在微球表面合成与固载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形成固载有NHPI的功能微球GMA/MMA-NHPI。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功能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含环氧基团的GMA/MMA为载体,通过大分子反应可实现NHPI的合成与固载。GMA/MMA-NHPI与醋酸钴(Co(OAc)2)构成的共催化体系,在分子氧对环己烷和环己醇的氧化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羟基邻苯甲酰亚胺 固载化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分子氧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接枝海藻酸钠光交联协同金属配位互穿网络凝胶的释药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欣 曹波 +3 位作者 温惠云 黄赛朋 郭鹏琦 薛伟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4-1463,共10页
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海藻酸钠(Na-Alg)进行接枝改性得到了产物Alg-GMA,利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协同二价阳离子(M^(2+),M代表Ca和Ba)配位交联作用,可调节海藻酸盐水凝胶(M-Alg-GMA)的结构与性能。采用FTIR、1HNMR、XPS、ICP和SE... 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海藻酸钠(Na-Alg)进行接枝改性得到了产物Alg-GMA,利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协同二价阳离子(M^(2+),M代表Ca和Ba)配位交联作用,可调节海藻酸盐水凝胶(M-Alg-GMA)的结构与性能。采用FTIR、1HNMR、XPS、ICP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溶胀性能、降解性能、体外释放、血液相容性及细胞毒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lg-GMA中出现了与GMA相关的氢信号。在光引发剂Irgacure 2959存在下,Alg-GMA经波长365 nm紫外光照射90 s即可快速形成Na-Alg-GMA水凝胶。Ca^(2+)和Ba^(2+)具有调节海藻酸盐水凝胶结构与性能的作用,这可能与Ca^(2+)的平面四方形构型dsp2轨道杂化方式和Ba^(2+)的正八面体构型d2sp3轨道杂化方式有关。Ca-Alg-GMA和Ba-Alg-GMA均具有肠道靶向释放药物能力,且均具有血液相容性好、细胞毒性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海藻 光交联 金属离子交换 互穿凝胶网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存在下GMA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银春 郭秋月 +2 位作者 林永男 沈帆 徐建平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8,共4页
在熔融状态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上,考察了共单体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DAP/GMA物质的量比、混合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密炼机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DAP,... 在熔融状态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上,考察了共单体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DAP/GMA物质的量比、混合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密炼机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DAP,有利于提高GMA相对接枝率,同时能有效抑制接枝过程中PP的降解;当DAP/GMA物质的量比大于0.4时,GMA相对接枝率提高不明显;最佳接枝条件为PP 100g,DCP 0.2g,混合单体(DAP/GMA物质的量比为0.4)10g,温度180℃,转速120r/min,混炼时间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邻苯烯丙酯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酸改性的羽毛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新华 储兆洋 +1 位作者 李永 杨旭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59,共6页
以含环氧基的羽毛接枝共聚物(Feather-g-PGMA)为原料、植酸(PA)为改性剂,利用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将PA中的磷酸根基团引入到Feather-g-PGMA表面,制得含有高密度磷酸根的羽毛吸附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X衍射图谱(XRD)... 以含环氧基的羽毛接枝共聚物(Feather-g-PGMA)为原料、植酸(PA)为改性剂,利用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将PA中的磷酸根基团引入到Feather-g-PGMA表面,制得含有高密度磷酸根的羽毛吸附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X衍射图谱(XRD)对改性前后的羽毛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羽毛吸附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吸附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A成功改性了Feather-g-PGMA。当PA体积分数为25%、温度为70℃、时间为4h时,改性条件最佳。制备的羽毛吸附材料与Pb^(2+)之间可产生配位作用,对Pb^(2+)有强吸附力,吸附容量可达54.4mg/g。与羽毛相比,热稳定性下降;与Feather-g-PGMA相比,热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螯合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水性防锈涂料的交联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兴 张宪康 +1 位作者 郭江 张新宇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2-16,共5页
合成了含有缩水甘油基、羧基和氨基的三层核壳结构的交联苯丙乳液,研究了中间层厚度、官能团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当中间层投料量为核壳层的50%,官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 合成了含有缩水甘油基、羧基和氨基的三层核壳结构的交联苯丙乳液,研究了中间层厚度、官能团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当中间层投料量为核壳层的50%,官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EMA)分别为各层投料量的3%、1.5%和3%时,乳液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用该乳液制备的水性防锈涂料与普通苯丙乳液相比具有更好的防锈性能,涂膜耐3%盐水浸泡时间达6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防锈涂料 苯丙乳液 交联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甲基丙烯甲氨基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单体对聚合物原位处理木材冲击韧性的改善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晓英 李永峰 +2 位作者 马立军 符韵林 李秀荣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8-1032,共5页
针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单体原位聚合处理木材存在脆性较大的缺点,选择具有柔性链段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对之进行增韧改性.采用GMA和EGDMA混合单体溶液浸注木材,再通过加热聚合方式制备木材-GMA-EGDMA复合材料.利用扫... 针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单体原位聚合处理木材存在脆性较大的缺点,选择具有柔性链段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对之进行增韧改性.采用GMA和EGDMA混合单体溶液浸注木材,再通过加热聚合方式制备木材-GMA-EGDMA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与分析木材-GMA-EGDM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组分特征和聚合物的聚集态;借助冲击韧性试验机测试分析木材-GMA-EGDMA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结果表明:GMA+EGDMA单体在木材细胞腔中原位聚合成聚合物,并以无定形态均匀填充木材细胞腔;聚合物与木材基质间存在相对较强的黏结力;聚合物的冲击断面呈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木材-GMA-EGDMA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较木材素材和GMA单体原位聚合处理木材分别提高了98%和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冲击韧性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甲基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PET与PC熔融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星慧 杜素果 +1 位作者 乔冰 李迎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瓶片为主要原材料,以聚碳酸酯(PC)为改性材料,通过加入酯交换催化剂单丁基氧化锡(MBTO)和反应性增韧剂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TW),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R-PET/PC共... 以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瓶片为主要原材料,以聚碳酸酯(PC)为改性材料,通过加入酯交换催化剂单丁基氧化锡(MBTO)和反应性增韧剂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TW),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R-PET/PC共混改性材料。研究了MBTO和PTW对共混改性材料力学性能、特性黏度的影响,并观察了其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酯交换催化剂MBTO可以催化R-PET与PC的酯交换反应,改善R-PET与PC间的相容性和R-PET/PC共混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特性黏度;PTW可以有效提高R-PET/PC共混改性材料的冲击强度和特性黏度;同时加入MBTO与PTW时,能够提高R-PET/PC共混改性材料韧性和特性黏度。SEM观察表明,只加入PTW的R-PET/PC共混改性材料的相容性最好,同时加入MBTO和PTW的R-PET/PC共混改性材料的相容性比未加PTW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 聚碳 共混 单丁基氧化锡 乙烯 丙烯丁酯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PE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17
作者 陶友季 麦堪成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3,77,共6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N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r-PET/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和r-PE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PP-g-GMA)共混物,并研究了共混物组成、熔融温度与时间以及降温速率对共混物非等温结晶与熔融...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N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r-PET/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和r-PE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PP-g-GMA)共混物,并研究了共混物组成、熔融温度与时间以及降温速率对共混物非等温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r-PET与PP共混,结晶温度均提高,这与组分间起到异相成核诱导结晶作用有关。r-PET结晶温度随PP-g-MAH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受PP-g-GMA用量影响较小;r-PET可提高PP-g-MAH结晶温度,但降低PP-g-GMA结晶温度。熔融温度提高,共混物中PP结晶温度和熔点均降低,r-PET熔融峰形和熔点取决于共混物的熔融温度及界面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 丙烯 马来 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非等温结晶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PP/PET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易新 王玉领 +2 位作者 钟淦基 李忠明 吉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5,共5页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可显著提高两相相容...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可显著提高两相相容性,改善界面效果,明显降低拉伸前初始粒子的尺寸,但会造成拉伸过程中形成的微纤长径比降低。增容剂可以明显改善微纤化共混物力学性能,当其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比未增容试样提高了11.0%,弯曲强度均提高了11.3%;当其含量为6%时冲击强度也比未增容共混物提高了34.5%。此外,PET微纤对PP有很好的异相成核作用,使其结晶温度提高了16.3℃,结晶时间为纯PP的32%左右,而增容剂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P的结晶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对苯 原位微纤化共混物 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法 丙烯接枝甲基丙 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GMA对PC/PET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若澜 李澜鹏 +1 位作者 尹波 杨鸣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3,5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容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的含量及共混时间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与PC和PET反应生成的接枝产...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容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的含量及共混时间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与PC和PET反应生成的接枝产物可改善两者的相界面作用,并产生一种特殊的发散丝状连接物,达到一定的增容效果;加入E-MA-GMA可提高PET的熔点和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当混合时间为20 min时,增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 聚对苯 乙烯-丙烯-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 增容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亲和有机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池翠杰 王伟 季一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1-797,共7页
以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毛细管整体柱,对整体柱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柱内部结构均匀、渗透性好;整体柱能... 以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毛细管整体柱,对整体柱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柱内部结构均匀、渗透性好;整体柱能够实现苯等中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具有反相色谱特征,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利用整体柱环氧基团的活性,采用间接法,以戊二醛为连接臂制备胃蛋白酶亲和手性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进行了柱分离性能研究,并对缓冲液pH值和运行电压等分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亲和整体柱对4种碱性手性药物(奈福泮、氨氯地平、西酞普兰、扑尔敏)有拆分效果,奈福泮、氨氯地平、西酞普兰能达到基线分离。本文为蛋白质亲和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聚(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乙甲基丙烯酯)整体柱 胃蛋白酶亲和手性整体柱 碱性药物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