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QC催化剂的丙烯本体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江波 杜亚锋 +1 位作者 于鲁强 杨芝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9-923,共5页
利用自建的动力学评价装置,采用单体补充法对DQC催化剂的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温度、外给电子体种类及加氢量对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70℃时,聚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在70-80℃时,聚合... 利用自建的动力学评价装置,采用单体补充法对DQC催化剂的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温度、外给电子体种类及加氢量对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70℃时,聚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在70-80℃时,聚合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外给电子体对DQC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差别不大,但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聚合初始阶段对DQC催化剂的激活作用更大。使用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时,DQC催化剂的聚合活性较高。DQC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随加氢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加氢量为77.2 mg时,聚合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补充法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聚合动力学 DQC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法环管式丙烯聚合过程建模和MFR预报 被引量:6
2
作者 蒋京波 徐用懋 范顺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21-23,共4页
以Spheripol工艺环管聚丙烯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汽液平衡和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丙烯聚合机理模型。采用了BWR状态方程结合亨利定律,计算环管内的汽液平衡,合理简化模型,提高了计算速度。利用现场工况数据,基于模型计算的聚丙烯... 以Spheripol工艺环管聚丙烯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汽液平衡和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丙烯聚合机理模型。采用了BWR状态方程结合亨利定律,计算环管内的汽液平衡,合理简化模型,提高了计算速度。利用现场工况数据,基于模型计算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较好地符合现场实测数据,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模型 环管反应器 丙烯本体聚合 MFR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管反应器中稳态操作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正鸿 郑屹 +1 位作者 曹志凯 徐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1,共7页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研究了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本体聚合过程。基于流体全混流流动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数学模型,模拟了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以采...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研究了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本体聚合过程。基于流体全混流流动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数学模型,模拟了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以采集到的工业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考核。从反应器内反应物料密度和聚合物熔融指数来看,模拟结果与工业现场采集数据相吻合。采用模型考察了稳态下,主要工艺条件对丙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转化率和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均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随丙烯进料量的增加,转化率下降,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先增加后减小;随催化剂量的增加,转化率与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增加;而H2进料量对转化率没有影响,但增加H2进料量将导致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环管反应器 稳态模拟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的稳态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炜 苏培林 罗正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7,共6页
采用Polymers Plus软件对HYPOL聚丙烯工艺进行了模拟。建立了与现场流程及Polymers Plus软件均相匹配的模拟流程;采用PC-SAFT状态方程,并根据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丙烯聚合机理,确定了丙烯聚合动力学。此外,通过文献提供的现场数据... 采用Polymers Plus软件对HYPOL聚丙烯工艺进行了模拟。建立了与现场流程及Polymers Plus软件均相匹配的模拟流程;采用PC-SAFT状态方程,并根据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丙烯聚合机理,确定了丙烯聚合动力学。此外,通过文献提供的现场数据分析并确定了丙烯聚合动力学参数。最终建立了完整的HYPOL工艺流程模型。以采集的工业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模型考察了工业稳态操作下的主要工艺条件对丙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工业现场采集数据比较吻合。随着H2进料量增加,聚合产品的熔融指数(MI)增大,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及其多分散分布指数(PDI)下降;催化剂及丙烯进料量的增加都将使各反应釜的聚合物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POLYMERS PLUS 稳态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料阶跃变化下的本体法环管式丙烯聚合过程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正鸿 郑屹 温少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对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建立了环管反应器内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动态模型。采用该微观动态模型,考察了非稳态操作条件下物料阶跃变化时,环管反应器的主要物料进料量对丙烯聚合过程的...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对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建立了环管反应器内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动态模型。采用该微观动态模型,考察了非稳态操作条件下物料阶跃变化时,环管反应器的主要物料进料量对丙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丙烯进料量增加,体系转化率降低,聚合物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熔融指数变化不大;对催化剂进料量的阶跃变化而言,随着催化剂进料量增加,体系转化率增加,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熔融指数的变化较小;H2进料量的改变不会使体系转化率发生变化,但是随着H2进料量的增加,产品质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环管反应器 动态模型 物料阶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接触时间对聚丙烯DQC球形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天一 夏先知 刘月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8-1474,共7页
以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donor)、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donor)、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DIP)和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DIB)4种外给电子体,对聚丙烯DQC球形催化剂进行了预接触时间液相本体聚合研究。采用GPC,DSC,13C NMR等方法对聚... 以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donor)、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donor)、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DIP)和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DIB)4种外给电子体,对聚丙烯DQC球形催化剂进行了预接触时间液相本体聚合研究。采用GPC,DSC,13C NMR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热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分子序列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时延长DQC催化剂与助催化剂三乙基铝和外给电子体的预接触时间,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降低;得到聚合物的等规指数升高,熔体流动指数下降,细粉含量增加。表征结果显示,聚合时延长DQC催化剂的预接触时间,得到的聚合物的Mn和Mw均下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聚合物的熔融温度、熔融焓,结晶温度、结晶焓等热性能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聚合物的全同立构三单元组mm和五单元组mmmm均增加,说明预接触时间延长可提高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接触时间 外给电子体 DQC球形催化剂 丙烯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法合成ABS树脂 Ⅱ.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晓旭 于志省 +3 位作者 李杨 李永田 黄立本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引发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橡胶上接枝共聚合。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规律,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引发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橡胶上接枝共聚合。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规律,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一级线性关系;镍系高顺式橡胶BR9004体系的预聚合反应速率最快;增加引发剂DP275B浓度、提高引发温度、降低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700A用量和聚合搅拌速率均可加快ABS预聚合反应速率;当w(700A)为5.0%,w(DP275B)为0.021%时,共聚单体的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为10.84 kJ/mol,频率因子为0.12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本体聚合 聚合反应动力学 聚丁二烯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球形HA-R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瑾 夏先知 刘月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2,共6页
采用聚丙烯球形HA-R催化剂进行了丙烯本体聚合,考核了HA-R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立构定向性和氢调敏感性,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A-R催化剂具有超高的聚合活性,约为现有商业化催化剂的3.4倍。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会降低HA-... 采用聚丙烯球形HA-R催化剂进行了丙烯本体聚合,考核了HA-R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立构定向性和氢调敏感性,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A-R催化剂具有超高的聚合活性,约为现有商业化催化剂的3.4倍。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会降低HA-R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随加氢量的增大,聚合活性增大。HA-R催化剂具有高的立构定向性和氢调敏感性,制备的聚丙烯在具有高MFR的同时还具有高的等规指数,其产品有望在流动性、刚性和耐冲击性能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生产相同熔体流动指数的聚丙烯时,采用HA-R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催化剂 丙烯 丙烯本体聚合 立构定向性 氢调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