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轮枝镰孢丙氨酸转氨酶FvAL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
作者 郝楠 耿珊 +3 位作者 赵雨薇 侯智涵 赵斌 刘颖超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6-263,共8页
【目的】拟轮枝镰孢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探究拟轮枝镰孢FvALT的生物学功能,为新型靶向杀菌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rotParam、ProtScale、WoLF PSORT和Clustal X等在线工具对FvALT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S... 【目的】拟轮枝镰孢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探究拟轮枝镰孢FvALT的生物学功能,为新型靶向杀菌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rotParam、ProtScale、WoLF PSORT和Clustal X等在线工具对FvALT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SOMPA和SWISS-MODEL获得其蛋白结构,并利用AutoDock分析FvALT与底物的结合能力;进而通过原核表达和亲和镍柱层析方法获得目的蛋白,通过荧光滴定技术验证FvALT与底物的结合能力。【结果】FvALT为亲水性蛋白并定位于胞浆中,其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并在镰孢菌中高度保守,具有典型的PTZ00377 superfamily结构域;FvALT的最佳诱导条件为0.4 mol/L IPTG,16℃诱导16 h;FvALT与α-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结合位点为ARG^(310)、SER^(149)、SER^(298)、SER^(300)和ASP^(258)。【结论】拟轮枝镰孢FvALT具有典型的丙氨酸转氨酶特征,与底物α-酮戊二酸特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轮枝镰孢 转氨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对瓦氏黄颡鱼幼鱼肝脏及血浆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香丽 麦康森 +2 位作者 徐玮 张彦娇 艾庆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3,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人工饲料中蛋氨酸对瓦氏黄颡鱼幼鱼肝脏及血浆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6、0.9、1.2和1.5g/100g的晶体DL-Met,以L-Glu作为等氮替代物,配制6组等氮等脂饲料(Met的实测值为0.40... 本文旨在研究人工饲料中蛋氨酸对瓦氏黄颡鱼幼鱼肝脏及血浆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6、0.9、1.2和1.5g/100g的晶体DL-Met,以L-Glu作为等氮替代物,配制6组等氮等脂饲料(Met的实测值为0.40、0.73、1.04、1.33、1.70和1.98g/100g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70d的生长实验。实验表明,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升高,并在蛋氨酸含量为1.70g/100g饲料时,活力达最大值(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力与GPT活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血浆中的GPT活力呈现先升高后平稳的变化趋势,且拐点出现在蛋氨酸含量为1.04g/100g(P<0.05)饲料组,而血浆中GOT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最大值出现在蛋氨酸含量为0.73g/100g(P<0.05)饲料组。研究表明,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不足或过量时,都会影响瓦氏黄颡鱼幼鱼转氨酶的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体的氨基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肝脏 幼鱼 谷草转氨酶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在汉族中年人群中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淑娟 孙训明 +5 位作者 李淑元 刘足云 杨亚军 袁子宇 王笑峰 金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 了解汉族中年人群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 在泰州人群健康跟踪调查的基线中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资料,对11 553名30~64岁常住居民的ALT与年龄进行横断面分析。年龄... 目的 了解汉族中年人群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 在泰州人群健康跟踪调查的基线中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资料,对11 553名30~64岁常住居民的ALT与年龄进行横断面分析。年龄按五分位数分成5组(30~41岁、42~45岁、46~51岁、52~57岁、58~64岁),多因素调整后,比较各年龄组的ALT水平。结果 男性ALT水平(25.35±13.24)IU/L高于女性ALT水平(19.80±9.94)IU/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组男性ALT水平分别是29.49、27.04、25.93、24.26和22.01 IU/L,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组女性ALT水平分别是18.35、18.23、19.86和21.60、21.00 IU/L,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中年男性中ALT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而女性ALT水平在52~57岁出现峰值。在调整了吸烟、饮酒、教育程度、体质指数等因素后,男性和女性的ALT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变。结论 在30~64岁汉族人群中,血清ALT水平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氨酶 年龄 横断面研究 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小云 温帆渊 +1 位作者 吴静黎 周华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2-89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各分为4个组,对各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各分为4个组,对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ALT正常的患者,作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程度不成正比。结论单凭血清ALT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肝病活动性是不全面的,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乙型 病毒标志物 转氨酶 肝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硝基苯酚对泥鳅肝组织结构及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雷忻 钟瑞 +2 位作者 刘利娅 王文强 薛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对泥鳅肝组织结构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对硝基苯酚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和最小不致死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对硝基苯酚设...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对泥鳅肝组织结构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对硝基苯酚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和最小不致死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对硝基苯酚设置为4.40,5.13,5.98,6.98mg/L,以对硝基苯酚未处理组为对照,分别在泥鳅染毒7,14,21,28d取样,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泥鳅在6.98mg/L对硝基苯酚中暴露14d,肝细胞发生空泡化、细胞溶解及核变形;暴露28d,肝细胞除严重空泡化、细胞溶解及核变形外,还出现核溶解等受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除6.98mg/L 28d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下降外,其他各质量浓度组在暴露各个时期泥鳅肝脏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升高,但随着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大,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同一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对硝基苯酚可造成泥鳅肝组织结构损伤,且受损程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加剧;对硝基苯酚可诱导泥鳅肝脏丙氨酸转氨酶的活性,但诱导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直至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泥鳅 肝组织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病与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的关系:附10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熊正明 陶德定 +1 位作者 董永绥 官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0-391,共2页
糖原累积病是儿童肝脏肿大中相对常见的病因之一。一般认为其主要临床特征(Ⅰ型)是肝肿大、低血糖及代谢性酸中毒,而肝功能(主要指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类患儿ALT多数不正常。因此,搞清楚糖原累积病与ALT之... 糖原累积病是儿童肝脏肿大中相对常见的病因之一。一般认为其主要临床特征(Ⅰ型)是肝肿大、低血糖及代谢性酸中毒,而肝功能(主要指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类患儿ALT多数不正常。因此,搞清楚糖原累积病与ALT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收治的lo例糖原累积病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儿童 转氨酶 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酶灵治疗抗精神病药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0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占玲 张玉花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5期319-319,共1页
目的 :观察降酶灵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丙氨酸转氨酶 ( AL T)升高的疗效。方法 :5 0例出现 AL T升高的患者 ,用降酶灵 2粒 ,po,tid,连续服 4周 ,治疗每周末复查 AL T。结果 :服用 4周后 ,AL T有明显降低 ( P<0 .0 1) ,总有效率 96.0 % ... 目的 :观察降酶灵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丙氨酸转氨酶 ( AL T)升高的疗效。方法 :5 0例出现 AL T升高的患者 ,用降酶灵 2粒 ,po,tid,连续服 4周 ,治疗每周末复查 AL T。结果 :服用 4周后 ,AL T有明显降低 ( P<0 .0 1) ,总有效率 96.0 % ,起效时间 2周。结论 :降酶灵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 AL T升高疗效显著 ,起效迅速 ,副作用小 ,停药后无反跳现象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酶灵 抗精神病药 转氨酶 治疗 alt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 乙型肝炎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例丙氨酸转氨酶大于15倍正常值上限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阮建文 杨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618-62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ALT大于15倍正常值上限(15×ULN)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ALT变化情况及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探讨ALT大于15×ULN肝损伤病因诊断。方法检测70例ALT大于15×ULN肝损伤患者肝炎血清标志物、ALT、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通过分析ALT大于15倍正常值上限(15×ULN)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ALT变化情况及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探讨ALT大于15×ULN肝损伤病因诊断。方法检测70例ALT大于15×ULN肝损伤患者肝炎血清标志物、AL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峰值,分析肝炎血清标志物构成、ALT动态变化,比较不同类型肝炎实验室指标。结果检出单一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者52例,占74.3%;2种阳性者4例,占5.7%;未检出者14例,占20.0%。不同类型肝炎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水平随入院时间延长呈对数线性下降,戊型肝炎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血清肝炎标志物结合ALT动态变化可以指导ALT大于15×ULN肝损伤病因分析,作为临床诊断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氨酶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丙氨酸转氨酶的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玉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26,24,共3页
应用细胞匀浆、硫酸铵分段盐析、DEAE 纤维素柱层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等方法 ,从家蚕后部丝腺中成功地分离制备了高纯度的丙氨酸转氨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鉴定 。
关键词 家蚕 转氨酶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项同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洪敏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研究一种可以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方法。方法 :用自配的双项同测试剂同时测定血清中的ALT和AST。结果 :双项同测试剂测定ALT和AST与成品试剂比较 ,相关性好(均r =0 .999) ;精密度高 ,批内... 目的 :研究一种可以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方法。方法 :用自配的双项同测试剂同时测定血清中的ALT和AST。结果 :双项同测试剂测定ALT和AST与成品试剂比较 ,相关性好(均r =0 .999) ;精密度高 ,批内变异均低于 5 % ;抗干扰能力强 ,溶血、黄疸、脂血不影响结果 ;检测速度较传统方法快一倍。结论 :双项同测法既能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又提高了测定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项同测法 血清 转氨酶 天门冬转氨酶 alt 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陆敏 季伟 +3 位作者 黄凤 陈赢 严永东 高兰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3 979例肺炎患儿的临床和ALT及其他实验室资料。结果 3 979例肺炎患儿中548例伴ALT升高(13.78%),以轻度升高为主,以<6个月小婴儿多见。ALT升高组... 目的探讨肺炎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3 979例肺炎患儿的临床和ALT及其他实验室资料。结果 3 979例肺炎患儿中548例伴ALT升高(13.78%),以轻度升高为主,以<6个月小婴儿多见。ALT升高组的平均年龄小于AL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LT升高肺炎患儿除肺炎的临床症状外,大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部分有纳差/喂哺困难169例(30.84%),少数伴精神欠佳/乏力22例(4.01%)、哭闹/腹痛10例(1.82%)、尿黄6例(1.09%)、皮肤和(或)巩膜黄染4例(0.73%)、出血倾向2例(0.36%)。ALT轻度升高组较ALT中重度升高组恢复更快。结论肺炎伴ALT升高以轻度升高多见,更易发生在小婴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转氨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13
作者 吴一新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6-360,共5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较为广泛,呈全球性分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如得不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早已取得共识,即...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较为广泛,呈全球性分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如得不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早已取得共识,即应采取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但对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否应该常规接受抗HCV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分歧。本文对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治疗等研究进展作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氨酶 型肝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慢性损伤后血浆白蛋白mRNA和丙氨酸转氨酶及羟脯氨酸的变化
14
作者 谢斌 吴律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纤维化损伤后血浆白蛋白mRNA水平、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的活性变化用于评估早期肝损伤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不同时间分离血清,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量血浆中白蛋白的mRNA水平;生化检...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纤维化损伤后血浆白蛋白mRNA水平、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的活性变化用于评估早期肝损伤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不同时间分离血清,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量血浆中白蛋白的mRNA水平;生化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羟脯氨酸(Hyp)活性。结果:血浆中白蛋白mRNA水平在肝纤维化早期显著增加,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在肝纤维化早期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检测血浆中白蛋白mRNA比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活性更具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肝纤维化 血浆 转氨酶 羟脯 多聚酶链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宗黎霞 王献伟 +6 位作者 李子孝 赵性泉 刘丽萍 李昊 孟霞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目的探索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120 U/L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索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120 U/L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研究对象的1年全因死亡、复发性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合终点事件和不良功能结局,其中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复发性卒中和全因死亡,不良功能结局定义为m RS 3~6分。根据入组患者的血清ALT水平由低到高进行ALT五分位数分层(Q1~Q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ALT水平与1年全因死亡、卒中复发、复合终点事件和不良功能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7178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9)岁,女性6368例(3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ALT最低五分位数患者,最高五分位数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5%(OR 0.55,95%CI 0.43~0.70,P<0.01)、卒中复发风险降低39%(OR 0.61,95%CI 0.45~0.83,P<0.01)、复合终点事件风险降低38%(OR 0.62,95%CI 0.49~0.77,P<0.01),不良功能结局风险降低33%(OR 0.67,95%CI 0.56~0.80,P<0.01)。年龄、性别、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饮酒对ALT与各结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无交互作用。结论血清ALT水平与AIS或TIA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卒中复发、复合终点事件和功能不良结局的风险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转氨酶 危险因素 预后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转氨酶修饰对大肠杆菌L-色氨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帅帅 黄钦耿 +1 位作者 吴松刚 刘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探究大肠杆菌细胞内负责L-丙氨酸合成的转氨酶对菌株代谢及L-色氨酸合成的影响。运用Red重组技术分别对编码L-丙氨酸转氨酶的基因alaA、alaC和avtA进行敲除。通过摇瓶和50 L罐中探究其对L-色氨酸积累、L-丙氨酸代谢及菌体生长变化情况... 探究大肠杆菌细胞内负责L-丙氨酸合成的转氨酶对菌株代谢及L-色氨酸合成的影响。运用Red重组技术分别对编码L-丙氨酸转氨酶的基因alaA、alaC和avtA进行敲除。通过摇瓶和50 L罐中探究其对L-色氨酸积累、L-丙氨酸代谢及菌体生长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除3种L-丙氨酸转氨酶全部缺失的工程菌L-丙氨酸合成受阻、菌体生长受到较强抑制外,其它各任意一种或两种丙氨酸转氨酶缺失菌株的生长并未有较大差异,但色氨酸的合成变化显著。其中alaA和alaC双基因缺失的E.coli FS-T4工程菌,摇瓶发酵L-色氨酸产量达6.08 g/L,L-丙氨酸含量仅0.16 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6.7%和降低了91.0%。在50 L罐中E.coli FS-T4工程菌L-色氨酸产量最高可达41.9 g/L,糖酸转化率达20.5%,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3.8%和5.1%。转氨酶AlaA和AlaC的同时缺失,既可以满足细胞整体氨基酸池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减少杂酸的积累,使得更多的碳源流向L-色氨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 L- L-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游仆虫和红色伪角毛虫丙氨酸转氨酶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17
作者 刘书兴 洪雅真 +1 位作者 林晓凤 李继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1265,共5页
原生动物是低等的真核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生物学特征,是一类复杂的、生理学功能高度集中的单细胞动物^([1])。原生动物在地球上分布极广,是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枢纽作用,因... 原生动物是低等的真核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生物学特征,是一类复杂的、生理学功能高度集中的单细胞动物^([1])。原生动物在地球上分布极广,是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枢纽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和地位^([2])。再者,许多种类对栖息地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常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用于水环境监测中[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游仆虫 红色伪角毛虫 转氨酶 RACE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双艳 普惠婕 +6 位作者 毛勇 陈洁 李梦启 张梅 周佳 王松梅 叶爱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析年龄≥60岁老年人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云南省安宁市76个自然村的年龄≥60岁老年人11794例,其中血清ALT>40 U/L老年人1080例,血清ALT≤40 U/L老年人10... 目的探析年龄≥60岁老年人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云南省安宁市76个自然村的年龄≥60岁老年人11794例,其中血清ALT>40 U/L老年人1080例,血清ALT≤40 U/L老年人10714例,依据基线血清ALT的四分位数将受试对象分为Q_(1)组3386例、Q_(2)组2632例、Q_(3)组2933例、Q4组28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LT水平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结果基线ALT>40 U/L的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LT≤40 U/L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Q_(1)组和Q_(2)组比较,Q4组的BMI、腰围、舒张压、收缩压、尿酸、TG、TC、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年龄、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T升高是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OR=1.302,95%CI:1.019~1.662,P=0.035)。结论年龄≥60岁老年人血清ALT增高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呈正相关关系,血清ALT水平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年龄≥60岁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清ALT水平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转氨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胆酸和肝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羊水粪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平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血清胆酸 (BA)和肝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和羊水粪染的关系。方法 对 1995年 8月~ 1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15 0例ICP患者的血清胆酸和肝丙氨酸转氨酶值以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出生时的羊...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血清胆酸 (BA)和肝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和羊水粪染的关系。方法 对 1995年 8月~ 1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15 0例ICP患者的血清胆酸和肝丙氨酸转氨酶值以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出生时的羊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患者中BA≥ 70 0 μmol/L、ALT≥90U组 ,新生儿出生时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与BA <70 0 μmol/L、ALT <90U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结论 ICP患者的BA和ALT水平是能较早预测羊水混浊、胎儿宫内是否缺氧的两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血胆 转氨酶 羊水粪染 ICP 妊娠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刘欢 吴旭日 陈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0-495,共6页
本研究以来源自Vibrio fluvialis JS17的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VfTA为研究对象,偶联丙酮酸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应液颜色变化的转氨酶活性测定新方法,反应条件优化后,考察了VfTA活力单位数与反应液400 nm处吸收度的线... 本研究以来源自Vibrio fluvialis JS17的丙氨酸依赖型转氨酶VfTA为研究对象,偶联丙酮酸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应液颜色变化的转氨酶活性测定新方法,反应条件优化后,考察了VfTA活力单位数与反应液400 nm处吸收度的线性关系,并将此法用于商业化转氨酶ATA117活力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法对转氨酶Vf TA的活力检测限可达0.45 U/mL,对ATA117的活力检测限可达0.5 U/mL,并且可根据反应液颜色深浅初步判断酶活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型转氨酶 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颜色反应 转氨酶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