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状态下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1
作者 高鹏 朱陇东 +1 位作者 李俊峰 姚立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0-504,50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70例,分为ALT正常组、ALT 1~&...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70例,分为ALT正常组、ALT 1~<2正常上限(UNL)组、ALT≥2 UNL组。用干扰血清干预HSC后,采用MTT法检测HSC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实时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应蛋白表达。结果在ALT正常组中,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均无明显影响;在ALT 1~<2 UNL组和ALT≥2 UNL组中,与B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相比,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SC增殖增加,G_(0)/G_(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ALT状态下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的影响存在差异。ALT异常升高时,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星状细胞 氨基转移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细胞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丽丽 李伟 +2 位作者 平凡 马良坤 聂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白细胞(WBC)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GDM孕妇725人,糖耐量正常(NGT)孕妇935人,详细记录受试者孕前体重、身高,于孕8~12周检测... 目的探讨孕早期白细胞(WBC)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GDM孕妇725人,糖耐量正常(NGT)孕妇935人,详细记录受试者孕前体重、身高,于孕8~12周检测WBC、ALT和AST水平,孕24~28周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孕妇孕早期WBC计数、ALT和AST水平,回顾性分析孕早期WBC、ALT和AST水平与孕中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及GDM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受试者的WBC计数[9.41(8.15,10.84)×10^9/L比9.04(7.64,10.37)×10^9/L,P=1.0×10^-5]和ALT水平[18.00(12.00,30.00)U/L比16.00(11.00,26.00)U/L,P=0.004]明显高于NGT组,两组受试者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00(26.00,43.00)U/L比41.00(23.00,43.00)U/L,P=0.5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孕前BMI、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后,WBC计数升高能明显增加GDM的发病风险(OR=1.119,P=0.001),根据ROC曲线得出患GDM的WBC计数最佳临界值为7.965×10^9/L(AUC 0.566,P=1×10^-5),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3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WBC计数成正相关(B=0.051,P=0.022,R2=0.083);口服50 g糖后1 h血糖(B=0.044,P=0.001,R2=0.044)和空腹真胰岛素(B=0.214,P=0.032,R2=0.066)与孕早期WBC计数成正相关;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 h真胰岛素与孕早期AST成正相关(B=0.616,P=1.85×10^-5,R2=0.052);100 g OGTT后2 h真胰岛素与ALT(B=0.148,P=0.027)和AST(B=0.936,P=3.71×10^-8)成正相关(R2=0.077);100 g OGTT后3 h真胰岛素与孕早期ALT(B=0.189,P=0.002)和AST(B=0.688,P=7.25×10^-6)成正相关(R2=0.067)。结论孕早期WBC计数升高能明显增加GDM的发病风险,有望成为GDM发病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白细胞计数 氨基转移 天门冬氨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春萍 吴贵福 +3 位作者 李晓燕 何岚 高珊 李小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94例,其中G1组(T2DM不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154例;G2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94例,其中G1组(T2DM不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154例;G2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且ALT<40U/L)170例;G3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且ALT>40U/L)7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肝酶、糖脂代谢指标;颈动脉B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随着血清ALT水平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更轻,糖尿病病程更短,体重指数(BMI)更大,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HOMA-IR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层后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在6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最高,可高达92.2%;而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主要集中45~65岁人群中。Logistic分析发现,BMI、ALT是影响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LT水平升高与体重指数、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且使2型糖尿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氨基转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友红 王永红 +2 位作者 钟晓妮 谢微波 张明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与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体检中心通过B超诊断的17300名脂肪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与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体检中心通过B超诊断的17300名脂肪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体重指数等检测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中ALT异常组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的测定值(均数±标准差)高于ALT正常组,其中两组间血脂、体重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脂、体重指数的异常率亦有显著性差异,血糖的异常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ALT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有相关性。结论:ALT异常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肝脏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因ALT水平与脂代谢紊乱和肥胖有相关性,故可通过控制体重、降低血脂,防止脂肪肝炎症程度加重,避免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脂代谢 体重指数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或轻度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病理与临床关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马俊骥 冯丽英 +3 位作者 冯志杰 姜慧卿 孙泽明 赵丽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03-1606,共4页
背景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以长期处于参考范围内或小于参考范围上限的2倍,但肝脏却出现了严重损伤甚至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目的分析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组织的特征,探讨... 背景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以长期处于参考范围内或小于参考范围上限的2倍,但肝脏却出现了严重损伤甚至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目的分析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组织的特征,探讨肝脏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肝脏活组织检查的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诊断依据为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分析ALT正常组(113例)和ALT轻度异常组(52例)肝脏病理表现与性别、年龄、HBV e抗原(HBeAg)及HBV 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ALT正常组和ALT轻度异常组的年龄、性别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χ2=15.92,P<0.01)。ALT正常组与ALT轻度异常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构成比和肝脏纤维化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12.72,P<0.05)。ALT正常组的年龄与纤维化分期积分呈正相关(r=0.29,P<0.01)。ALT轻度异常组的年龄与炎症分级积分(r=0.38,P<0.01)和纤维化分期积分(r=0.51,P<0.01)均呈正相关。两组的病毒载量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ALT轻度异常组病毒载量与炎症分级积分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 ALT轻度异常HBV感染者肝脏炎性损伤的易发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HBeAg阴性。高病毒载量者反而肝组织炎性损伤较轻,这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ALT正常或轻度异常的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适时的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对于鉴别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HBV感染者肝脏损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肝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高危人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永红 张云 薛元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ALT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确诊为糖代谢异常的患者62例和健康...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ALT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确诊为糖代谢异常的患者62例和健康者31例(NGT组),然后按照糖代谢状况将糖代谢异常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32例和糖耐量减低(IGT)组30例。记录并比较3组受检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及血清ALT水平,并将各指标与血清ALT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然后将所有受检者按照血清ALT水平分为4组:第一分位组(ALT<15 U/L)、第二分位组(ALT 15~20 U/L)、第三分位组(ALT 21~30 U/L)和第四分位组(ALT>30 U/L),计算各组糖尿病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ALT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1)NGT、IGT、T2DM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8±11)、(25±16)、(31±20)U/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了总胆固醇(TC),血清ALT水平与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浆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负相关(P<0.01);在控制BMI和腰围的影响后,血清ALT水平与收缩压、2 h INS、TC、LDL-C无相关性(P均>0.05),与其他指标仍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均减弱。(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BMI和腰围的影响后,第四分位组患T2DM的危险性是第一分位组的2.16倍;在进一步调整了TC、TG、LDL-C、HDL-C和HOMA-IR的影响后,第四分位组患T2DM的危险性是第一分位组的1.72倍。结论健康者、IGT患者、T2DM患者血清ALT水平逐渐升高;血清ALT水平的变化与T2DM的发生风险有关,且这种相关性可能不受肥胖、血脂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糖调节异常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小琦 刘新会 +2 位作者 张微 李长风 严亚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45-3649,3656,共6页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武汉市6个区共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5岁300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资料。根据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LT≤11 U/L,n=8116)、Q2组(11 U/L<ALT≤14 U/L,n=7008)、Q3组(14 U/L<ALT≤19 U/L,n=7438)、Q4组(ALT>19 U/L,n=7498);又根据AST/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ST/ALT≤1.06,n=7386)、q2组(1.06<AST/ALT≤1.31,n=7698)、q3组(1.31<AST/ALT≤1.62,n=7529)、q4组(AST/ALT>1.62,n=7447)。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和AST/ALT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不同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的相关性。结果30060例受试者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71.7±5.6)岁,其中男13381例,女16679例;T2DM患病率为18.26%(5488/30060),MS患病率为29.73%(8938/30060)。T2DM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G、空腹血糖(FPG)高于非T2DM受试者,吸烟、饮酒比例、AST、AST/ALT、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非T2DM受试者(P<0.01)。MS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C、TG、FPG高于非MS受试者,男性、吸烟、饮酒比例、AST/ALT、HDL-C、LDL-C低于非MS受试者(P<0.01)。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TG升高、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升高,随AST/ALT水平升高而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增加(P<0.01);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均存在相关性,ALT的升高和AST/ALT的降低可能增加T2DM和MS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代谢综合征 氨基转移 天冬氨基转移 老年人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江军 范平 +4 位作者 陈仕祥 陈玺卿 熊志远 王德扬 王爱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常界限。方法收集100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肝穿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和常规HE染色,光... 目的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常界限。方法收集100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肝穿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26例肝脏组织学有显著改变,HBeAg状态、ALT水平这二种因素对慢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有影响。结论目前ALT正常值上限应下调为宜;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肝组织病理 氨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金英 王清涛 高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49-752,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S的组分数将351例患者分为MS1组、MS2组和MS3组;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尿病(T2DM)组,观察各组间ALT及A... 目的评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S的组分数将351例患者分为MS1组、MS2组和MS3组;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尿病(T2DM)组,观察各组间ALT及AST/ALT比值的差异及其与MS的关系,并评价ALT升高对患MS的危险性。结果随着MS的进展,从MS1到MS3组,ALT逐渐升高,AST/ALT逐渐降低(P<0.01);MS3与MS1患者的ALT及AST/ALT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3和MS2组仅AST/ALT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IGT/IFG及T2DM组的ALT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AST/ALT比值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DM组与NGT组相比A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及AST/ALT比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浆真胰岛素及腰围存在相关性(P<0.01)。根据ALT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分析,四组Oddratio(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25(0.115-0.915),1.805(1.368-2.382),1.982(1.562-2.515)和1.985(1.554-2.536),ALT水平较高的人群比ALT低的人群患MS的危险性相对较高。结论ALT升高与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MS高危人群需正确认识位于参考值范围上限附近的ALT水平。ALT水平与其他MS指标相结合有利于正确评价MS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氨基转移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富荣 张军 +3 位作者 罗云瀚 李仕萍 郑仕富 陈星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0-2623,共4页
在探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可行性过程中,首先对不同厚度(0.5,1,2和4mm)血液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了分析。发现全血样品0.5 mm厚时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更适合于进行光谱分析。进而采集了176个全血样品0.5 mm厚时的近... 在探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可行性过程中,首先对不同厚度(0.5,1,2和4mm)血液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了分析。发现全血样品0.5 mm厚时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更适合于进行光谱分析。进而采集了176个全血样品0.5 mm厚时的近红外光谱。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微分法光谱预处理后,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预测了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定标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定标相关系数、定标标准差和预测标准差的值分别为:0.98,2.42和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全血 氨基转移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心怡 李靓雯 +3 位作者 郑玉灿 张阳 阎坤龙 杨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分析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105例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年龄1~12个月)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患儿维生素D水平比较患儿保... 目的:分析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105例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年龄1~12个月)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患儿维生素D水平比较患儿保肝治疗前后ALT变化。结果: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平均水平为(63±31)nmol/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率为33.3%、41.9%、24.8%,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肝功能损害患儿多表现为轻中度ALT升高;与维生素D正常的患儿相比,保肝治疗后患儿ALT水平仍偏高(P=0.07),而且ALT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的患儿(P<0.001)。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保肝治疗后ALT水平呈负相关(r=-0.231,P=0.018),而与ALT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429,P<0.001)。结论:维生素D能促进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ALT下降;纠正患儿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将有助于患儿肝细胞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损害 维生素D 氨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春秀 涂鸣汉 +2 位作者 王燕军 尹军花 陈金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14例肝功能代偿的患者。首次病毒...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14例肝功能代偿的患者。首次病毒血症消失时66.2%患者ALT正常,80%患者的ALT首次正常发生在首次病毒血症消失的前后6个月内。肝硬化、脂肪肝、男性、体质指数高是病毒血症消失时ALT水平高的独立影响因素。持续病毒学应答阶段ALT持续正常的比例为77.4%,ALT的95%界值为1.35倍正常值上限。未合并肝硬化、无脂肪肝、女性患者是ALT持续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部分患者ALT未能持续正常;合并肝硬化或脂肪肝者、男性患者较难维持ALT持续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氨基转移 核苷()类似物 持续病毒血症消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感染菌群与胆结石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永 杨连招 +2 位作者 莫新少 陈似霞 游雪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1期2867-2869,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的关系,探讨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的关系,探讨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结果]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无交互作用。[结论]胆道感染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缓慢,护士配合医生在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减少和避免应用损伤肝细胞的药物对病人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汁培养 胆道感染 氨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锋 岳静 +3 位作者 金瑞 陶丽新 郭秀花 闫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糖尿病的关系,为早期预防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006—2015年北京电力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队列数据,根据基线血清ALT水平的四分位数将体检人群分为4组(Q_1~Q_4组),Q_1组作为参照。采用门...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糖尿病的关系,为早期预防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006—2015年北京电力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队列数据,根据基线血清ALT水平的四分位数将体检人群分为4组(Q_1~Q_4组),Q_1组作为参照。采用门诊随访方式,记录随访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采用二次推断函数方法分析血清ALT水平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共入选研究对象11 601人,其中男性7 796人。随访期间共有553人发生糖尿病,发病率为4.8%。男性和女性的ALT水平不同[(30.32±22.77)U/L比(20.23±58.20)U/L,t=13.36,P<0.0001],因此分别进行分析。多变量二次推断函数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相关混杂因素后,男性ALT_Q_4的RR值为2.908(95%CI:2.236~3.783),女性ALT_Q_4的RR值为1.797(95%CI:1.121~2.882),因此血清ALT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和女性的血清ALT水平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氨基转移 二次推断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肖芷琪 周福元 +1 位作者 周彬 杨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α干扰素在不同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48周后的疗效,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CHB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及基线ALT水平分组,分析治疗48周后不同治疗方案、...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α干扰素在不同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48周后的疗效,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CHB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及基线ALT水平分组,分析治疗48周后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基线ALT水平的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sAg下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①病毒学应答情况: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基线ALT≤5倍正常值上限(ULN)(组1)、5~10×ULN(组2)、>10×ULN(组3)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3.3%、91.4%、95.5%,α干扰素组则分别为19.7%,40%,42.9%,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及不同ALT水平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BeAg转阴情况:恩替卡韦组的组1、组2、组3在治疗48周后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8.3%、16.7%、35.5%,而α干扰素组分别为1.8%、41.9%、38.1%,对比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同一ALT分组不同治疗方案,仅在组2中两种治疗方案的HBeAg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sAg下降情况:恩替卡韦组在基线ALT≤5×ULN组和>5×ULN组的HBsAg小于200 U/mL率分别为2.5%、1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干扰素组则分别为30.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ALT分组两种治疗方案的HBsAg小于200 U/mL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各个ALT组均较α干扰素组有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在基线ALT5~10×ULN组中,α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高于恩替卡韦组。对于HBsAg下降情况,α干扰素组在各个ALT组均较恩替卡韦组有更好的效果,而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组中,基线高ALT水平(ALT>5×ULN)组的疗效均优于基线低ALT水平(ALT≤5×ULN)组。因此,建议基线ALT水平在5~10×ULN的患者优先选择α干扰素治疗,而基线ALT水平≤5×ULN、>10×ULN的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Α干扰素 氨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慧珍 杨万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426例患者,均检测血清ALT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4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426例患者,均检测血清ALT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4例)和对照组(132例)。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双支病变组(91例)和多支病变组(114例);分析血清AL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18.7)U/L和(17.8±13.2)U/L,P<0.01〕;冠心病3个亚组及对照组ALT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P=0.002),其中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P=0.00;q=2.85,P=0.04;q=3.00,P=0.03),其他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ALT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0.966,95%CI(0.944,0.98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高血清ALT水平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的表达、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翠 鲜阳凌 +4 位作者 廖红梅 鲍勇刚 叶祥忠 李益民 夏焕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32-1234,1237,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纯化重组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动物获得针对ALT2的单克隆抗体(mAb)株,用于ALT的免疫诊断。方法:通过RT-PCR从肝癌细胞中扩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中,带有组... 目的:克隆、表达、纯化重组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动物获得针对ALT2的单克隆抗体(mAb)株,用于ALT的免疫诊断。方法:通过RT-PCR从肝癌细胞中扩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中,带有组氨酸标签的ALT2蛋白经镍亲和层析纯化,纯化的ALT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mAb,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测定mAb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结果: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ALT2蛋白,以镍亲和层析纯化获得ALT活性超过10 000 U/L的ALT2目的蛋白,以此蛋白免疫小鼠后得到5株mAb。结论:经过初步筛选获得2株高特异性的mAb,为研制ALT2蛋白定量检测试剂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表达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8
作者 白培贤 王丽鸳 +4 位作者 韦康 阮丽 成浩 张芬 张成才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413,共9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 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 Ala AT1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 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 Ala AT1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4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82。同源比对结果表明,Cs Ala AT1含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亚家族保守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Ala AT1蛋白的相似性为84%。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α-螺旋(40.67%)、无规则卷曲(29.57%)、β-折叠(13.68%)和延伸链(16.08%)组成,定位于线粒体,不含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发现Cs Ala AT1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Cs Ala AT1基因表达对氮素的响应研究表明,成熟叶中Cs Ala AT1受氮素诱导上调表达,高浓度(1 mmol·L-1 NH4NO3)氮素的诱导效应比低浓度(0.1 mmol·L-1 NH4NO3)氮素诱导效应更强烈;在根中,处理24 h后,高氮诱导Cs Ala AT1上调表达,低氮诱导Cs Ala AT1下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氨基转移 克隆 表达 氮素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点 被引量:17
19
作者 朱海超 高国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了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改变,并分析其与血清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 目的:了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改变,并分析其与血清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138例患者中,仅5.1%的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31.9%的患者肝脏炎症≥G2和(或)纤维化≥S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无差异,P>0.05。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10 000 IU/mL组炎症≥G2、纤维化≥S2比例达60%、73.3%,显著高于HBV-DNA<10 000 IU/mL组患者,P<0.05。结论:绝大部分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仍有潜在肝炎活动;1/3的患者有显著肝组织病变,需抗病毒治疗;HBeAg阴性患者,若HBV-DNA≥10 000 IU/mL,应当行肝组织活检明确病情,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活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成员鉴定及初步分析
20
作者 赵琪 李松硕 +4 位作者 王娇 郭鹏 吕爱枝 周硕 焦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AT)是植物氮代谢中的重要转氨酶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小麦中鉴定出73个AlaAT基因,只有15个与其他物种中已报道的Ala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且分为12个AlaAT和3个GGAT基因,分布在1、2和5号染色群组上。亚细胞定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AT)是植物氮代谢中的重要转氨酶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小麦中鉴定出73个AlaAT基因,只有15个与其他物种中已报道的Ala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且分为12个AlaAT和3个GGAT基因,分布在1、2和5号染色群组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发现TaAlaATs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而TaGGATs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质中。启动子分析发现含有多个激素、胁迫响应元件及生长发育调控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TaAlaATs基因主要在叶和旗叶中表达量较高,并且对缺氮胁迫均有响应。研究对小麦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成员结构特征及相关功能进行了初步解析,可为进一步研究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并为小麦氮高效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氨基转移 组织表达 缺氮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