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治疗伴激越、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建平 任志斌 +2 位作者 马永春 唐建良 金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应用丙戊酸钠缓释剂治疗伴有激越、焦虑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伴有激越症状、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在SSRI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和对... 目的: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应用丙戊酸钠缓释剂治疗伴有激越、焦虑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伴有激越症状、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在SSRI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和对照组(仅仅使用SSRI),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2例失访脱落,治疗后1、2、4、8周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是28.9%(11/38)与7.9%(3/38)、36.8%(14/38)与13.2%(5/38)、50%(19/38)与28.9%(11/38)、89.5%(34/38)与52.6%(20/38)。对照组因副作用3例脱落、其中1例因转躁退出,治疗后1、2、4、8周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是21.6%(8/37)与5.4%(2/37)、32.4%(12/37)与8.1%(3/37)、43.2%(16/37)与18.9%(7/37)、54.1%(20/37)与32.4%(12/37)。两组治疗后1、2、4、8周末HAMD、HA-MA、YM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从治疗后第1周到第8周,各时点的3个量表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良反应总体发生数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剂联合SSRI治疗某些伴有激越、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优于单一使用SSRI,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越性抑郁 焦虑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丙戊酸钠缓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鹤秋 王乃信 +5 位作者 金卫东 陈炯 冯斌 童振华 马永春 刘兰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应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剂...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应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剂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或奎硫平之一)治疗,对照组应用碳酸锂联合对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用Beck-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观察6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BRM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的6周末BRMS评分及减分率、痊愈率分别是(5·4±2·3)vs(7·6±3·9)、(80·9±7·7)vs(73·7±13·6)、75%vs5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副作用相似,组间主要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丙戊酸钠缓释剂 躁狂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