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在蚕体中表达人丙型肝炎病毒C区及E1区基因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广力 华刚 +4 位作者 贡成良 朱江 张志芳 张耀洲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0-236,共7页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通过针刺和注射方法感染蚕蛹及 5龄期家蚕 ,肽抑制试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多肽活性。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得到表达 ,表达量较高 ,为每蛹体约 60~ 60 0 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 C E1 rBmNPV BE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与NS 5b区酶切分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青田 李新月 +2 位作者 熊飞升 杜绍财 陶其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探讨北京与河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HCV 5’-NCR和HCV NS5b两区域分型结果之间的差异。对56例慢性丙型肝炎和80例有偿供血员的HCV RNA阳性血清。同时进行HCV 5’-NCR和HCV NS5b酶切分型研究。HCV 5’-NCR和HCV NS5... 探讨北京与河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HCV 5’-NCR和HCV NS5b两区域分型结果之间的差异。对56例慢性丙型肝炎和80例有偿供血员的HCV RNA阳性血清。同时进行HCV 5’-NCR和HCV NS5b酶切分型研究。HCV 5’-NCR和HCV NS5b两区域的Ⅱ/1b型感染率北京地区分别占85.7%和87.5%,河南地区分别占68.8%和70.0%。HCV Ⅱ/lb型为北京和河南地区HCV感染的优势株,同时HCV 5’-NCR和HCV NS5b区酶切分型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互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基因型 5’-NCR NS5b HCVⅡ/1b型 酶切分型 北京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高变区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军 李靖 +6 位作者 陈昊 舒翠莉 高蓉 李伯安 何卫平 迟淑萍 程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高变区 1(HVR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在BALB c小鼠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特点。方法 针对中国人群HCVHVR1位中 6个较保守的AA位点设计并合成多肽表位 ,从中筛选活性最好的肽 1、5、6、7构建含 4条多肽编码基...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高变区 1(HVR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在BALB c小鼠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特点。方法 针对中国人群HCVHVR1位中 6个较保守的AA位点设计并合成多肽表位 ,从中筛选活性最好的肽 1、5、6、7构建含 4条多肽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将HCVHVR1串联模拟表位表达载体对小鼠股四头肌直接免疫 ,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抗体的产生 ,并将免疫血清与一系列基于本室对HVR1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合成的多肽进行反应 ,分析免疫血清对这些多肽的交叉反应性。结果 免疫血清同编码的各合成肽都有较好的反应性 ,其中对肽 1反应最好。免疫血清同合成的 4条HVR1全序列多肽及其他非编码HVR1多肽有较好的反应性。结论 基因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引起表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此串联表位设计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对HCVHVR1合成肽有较好的交叉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 模拟表位 基因免疫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1985年~2008年IBV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和N基因的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磨美兰 李孟 +6 位作者 韦正吉 陈秋英 范文胜 郎亚辉 黄柏成 韦平 韦天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1-765,799,共6页
为了解广西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纤突蛋白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和核(N)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及S1和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广西1985年~2008年的21株IBV的S1基因HVRⅠ和N基因,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 为了解广西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纤突蛋白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和核(N)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及S1和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广西1985年~2008年的21株IBV的S1基因HVRⅠ和N基因,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存在着多种基因型IBV流行;广西IBV分离株S1基因存在广泛的点突变和插入现象;N基因序列存在氨基酸替代现象。21株IBV中12株在S1基因HVRⅠ和N基因遗传进化树中均归属相同群,其余毒株却归属不同的群。2005年分离的GX-NN5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了广西IBV毒株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S1和N基因的变异不完全平行,有些毒株间的S1和N基因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N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突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永山 周宗安 +5 位作者 高健 刁振宇 邓小昭 赵新泰 李锦军 罗函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VP2基因cDNA序列 ,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 ,用RT_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 98% ,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VP2基因cDNA序列 ,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 ,用RT_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 98% ,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株、IBDV经典株及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 92 %~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 97% ,与上述其它病毒的同源性在 91 %~ 97%之间 ;七肽区的氨基酸序列 ,在强毒株完全相同 ,而在弱毒株有一个丝氨酸突变成了其它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毒 VP2基因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河南分离株HeYD VP2基因高变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鄂巍 张改平 +3 位作者 罗俊 滕蔓 王兴涛 王爱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为初步确定新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河南株HeYD的毒力,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VP2基因高变区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河南省某发病鸡场的IBDV野毒株HeYD的VP2基因高变区进行了基... 为初步确定新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河南株HeYD的毒力,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VP2基因高变区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河南省某发病鸡场的IBDV野毒株HeYD的VP2基因高变区进行了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并与其他参考毒株高变区进行了序列比对。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eYD株的VP2基因高变区具有IBDV超强毒株典型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即222位(A)、256位(I)、294位(I)和299位(S),表明HeYD为超强毒株。利用VP2基因高变区序列构建基因进化树,发现HeYD株与国内超强毒株如xin-1、GX8-99以及国外超强毒株如日本的OKYM和欧洲的DV86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鉴定及其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侯宏艳 潘孝成 +4 位作者 赵瑞宏 张丹俊 戴银 胡晓苗 朱传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利用SPF鸡胚培养法,自安徽两个不同鸡场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AH01和AH02。为了解其致病特性,进行了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动物回归实验、VP2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结果显示,AH01和AH02第一代尿囊膜悬液... 利用SPF鸡胚培养法,自安徽两个不同鸡场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AH01和AH02。为了解其致病特性,进行了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动物回归实验、VP2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结果显示,AH01和AH02第一代尿囊膜悬液病毒的ELD50值分别为104.7/0.2 mL和105.3/0.2mL,人工感染致死率分别为60%和73.3%;两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与国内外参考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7.2%和96.7%~98.6%,提示其VP2高变区序列符合IBDV超强毒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超强毒株 分离鉴定 V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新疆南疆野毒株E_2基因高变区扩增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孟庆玲 陈创夫 +1 位作者 高丰 贾桂珍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12-16,共5页
参考已发表在GenBank中CSFVAlfort毒株的E2 蛋白基因序列 ,选择其抗原编码高变区作为扩增的靶区域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一步法提取猪瘟病料细胞总RNA ,对其进行了RT -PCR扩增。结果得到了与设计大小 2 72bp... 参考已发表在GenBank中CSFVAlfort毒株的E2 蛋白基因序列 ,选择其抗原编码高变区作为扩增的靶区域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一步法提取猪瘟病料细胞总RNA ,对其进行了RT -PCR扩增。结果得到了与设计大小 2 72bp完全相符的核酸带 ,并对PCR产物直接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与中国C株同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与中国C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均为 82 .8% ;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88.3% ;两野毒株均有 33个碱基发生改变。并用此病料对 4 0日龄易感仔猪成功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发现能引起比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新疆南疆野毒株 E2基因 PCR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地方野毒株(XX株)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席俊 张改平 +6 位作者 王选年 张红 乔松林 赵绪永 张利娜 李清州 冯丽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参考GenBank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高变区的引物。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新乡地区典型发病鸡群的IBDV(XX株)进行了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 参考GenBank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高变区的引物。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新乡地区典型发病鸡群的IBDV(XX株)进行了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XX株与超强毒株UK661,OKYM高度相似,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73%,99.15%,氨基酸同源性都为100%,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 B抗原区并非中和抗原区
10
作者 Leng C L 刘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139,共1页
2006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在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一直威胁养猪业。PRRSV经典株GP5的B抗原区(AR)(37)SHL/FQLIYNL(45)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线性中和抗原区。然而最近研究结果发现,抗AR的多肽纯化抗体并不... 2006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在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一直威胁养猪业。PRRSV经典株GP5的B抗原区(AR)(37)SHL/FQLIYNL(45)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线性中和抗原区。然而最近研究结果发现,抗AR的多肽纯化抗体并不能中和PRRSV。与经典PRRSV相比,HP-PRRSV的B AR发生了一个氨基酸突变(L/F(39)→I(39))。为了研究HP-PRRSV的B AR在体外和体内诱导中和抗体(NA)的能力,本试验制备了抗有突变、无突变B AR的兔抗血清和具有高滴度NAs的猪高免血清。免疫荧光检测(IFA)结果显示,两种兔抗血清均能与经典PRRSV CH-1a株和HP-PRRSV HuN4株发生反应,且在IFA滴度上没有差异。而抗血清对经典PRRSV CH-1a株和HP-PRRSV HuN4没有中和活性。间接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抗B AR多肽抗体水平和猪高免血清中NAs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B AR肽特异性血清抗体没有中和活性,GST-B融合蛋白不能抑制猪高免血清NAs的中和能力。基于这些发现,HP-PRRSVGP5的B AR不是中和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中和抗体 致病性 抗原 GP5 PRRSV CH-1A株 病毒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庞晓奡 张瑶 +4 位作者 魏恒 张晶 罗清双 黄成琳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5-1077,108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蛋白在60例宫颈癌、5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蛋白在60例宫颈癌、5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放射测定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SCC-A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MGB1的相关性。结果 HMGB1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3.3%(50/60),在CIN中阳性表达率为54.9%(28/5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2.5%(2/16)。HMGB1的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并且HMGB1的表达与血清中SCC-Ag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MGB1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递增呈升高趋势,且与临床相关参数密切联系。HMGB1可能作为宫颈癌诊断、预测及评估治疗效果的判定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率族蛋白1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NN1107广西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 陶立 +5 位作者 兰美益 陈泽祥 韦志锋 秦若甫 彭昊 杨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7,共5页
为研究从广西南宁市某鸡场疑似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分离鉴定出的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NN1107株的分子特征,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扩增后进行克隆、序列分析。NN1107株VP2基因高变区(vVP2)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序... 为研究从广西南宁市某鸡场疑似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分离鉴定出的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NN1107株的分子特征,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扩增后进行克隆、序列分析。NN1107株VP2基因高变区(vVP2)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序列符合超强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vIBDV)的分子特征;其与广西vvIBDV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6%~99.6%之间。根据vVP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绘制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NN1107株属于vvIBDV毒株群,与2004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流行毒株BH09、NNTZ(3)、NN07122、HP1001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疫苗株B87(in)、Bursine-2、FW2512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超强毒株 VP2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四川分离株VP2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专强 刘迪 +5 位作者 刘佳佳 覃健萍 鲁俊鹏 谢青梅 毕英佐 陈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23,共6页
为了解四川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对2011年分离自四川的10个毒株进行了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0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3%~99.9%之间,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2%~100%之间... 为了解四川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对2011年分离自四川的10个毒株进行了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0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3%~99.9%之间,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2%~100%之间;所有分离株与国内外IBDV超强毒株(HK46、OKYM、UK661)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4%~98.5%之间,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8.6%~1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与超强毒株属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并且与超强毒株VP2高变区内的特征性氨基酸相符合,据此推测四川省目前流行的毒株仍以超强毒株为主。本研究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四川省IBDV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之间的进化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玉山 宋敏训 +2 位作者 黄兵 程克鑫 褚福告 《山东畜牧兽医》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致病性禽流感 H5N1 发生 病毒 流行 亚洲 感染 恐慌 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流行强毒HQ-b株与其细胞适应毒生物学特性比较及VP2、VP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霞 周欣 +3 位作者 赵军 姚惠霞 王川庆 王泽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8-936,共9页
为了解IBDV流行强毒HQ-b株囊毒与其细胞适应毒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2毒株毒力变化与VP2、VP5基因变异的关系,对2毒株的细胞适应性、致病性等进行比较,同时对其VP2、VP5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Q-b株囊毒对CEF、CEK、CELi、DF-1和Ver... 为了解IBDV流行强毒HQ-b株囊毒与其细胞适应毒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2毒株毒力变化与VP2、VP5基因变异的关系,对2毒株的细胞适应性、致病性等进行比较,同时对其VP2、VP5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Q-b株囊毒对CEF、CEK、CELi、DF-1和Vero均不适应,而细胞适应毒HQ株仅不能适应Vero细胞、且批内及批间毒价稳定。致病性结果显示HQ-b株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高达80%,是真正的超强毒,而细胞适应毒致死率已降为0%。对VP2基因高变区研究表明,HQ-b株具备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A、256I、294I和299S;其细胞适应毒HQ株除222A→P、256I→V、294I→L和299S→N外,在VP2公认的毒力位点253(Q→H)、279(D→N)、284(A→T)位氨基酸也发生改变,导致细胞适应毒具备经典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P、256V、279N、284T、294L和299N。对VP5基因研究表明:流行强毒HQ-b株也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其细胞适应毒VP5基因有12个位点碱基突变并导致9处氨基酸变异,尤其是ORF区第2个碱基由"T"突变为"C"后,导致细胞适应毒VP5的N端丢失了4个氨基酸,这种突变与现有的疫苗毒完全一致。本研究提供了超强毒HQ-b培育、驯化后致病性和细胞适应性转变的分子机理,也丰富了IBDV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培养特性 致病性 VP2基因 V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毒IBDV GX8/99株4株克隆化毒F20代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新建 朱瑞良 +5 位作者 谭燕玲 魏凯 王慧 王尊民 赵庆友 赵昌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本研究将以vvIBDV GX8/99株4株克隆化细胞毒为研究对象,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连传至20代,得到4株克隆化毒F20代:GX-IBDVE10C25CL1-20、GX-IBDVE10C25CL2-20、GX-IBDVE10C25CL4-20、GX-IBDVE10C25CL5-20。分别提取RNA,通过Nested-PCR、基... 本研究将以vvIBDV GX8/99株4株克隆化细胞毒为研究对象,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连传至20代,得到4株克隆化毒F20代:GX-IBDVE10C25CL1-20、GX-IBDVE10C25CL2-20、GX-IBDVE10C25CL4-20、GX-IBDVE10C25CL5-20。分别提取RNA,通过Nested-PCR、基因克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从而摸索出了vvIBDV GX8/99株四株克隆株在细胞传代过程中VP2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原始囊毒和D78疫苗毒相比,4个细胞适应毒克隆株F20 VP2高变区的约145个氨基酸中,有12个位点发生了相同的变异,变得与适应细胞的疫苗毒D78株基本一致。实验表明VP2高变区大多数氨基酸的变异与对细胞培养或组织的亲和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将4株克隆毒株的20代细胞毒免疫SPF鸡,40日龄进行攻毒实验,免疫效果明显,保护率几乎达到100%,二免后第14 d左右抗体浓度达到高峰。从抗体水平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看,4株克隆化毒F20代中GX-IBDVE10C25CL4-20株免疫效果稳定,病理变化不明显,有望成为理想的疫苗株,为控制vvIBDV的感染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毒法氏囊病病毒 细胞适应毒 克隆 VP2基因 氨基酸序列 免疫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嵌套式PCR试验检测IBDV
17
作者 孙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3期6-7,共2页
建立了检测和扩增法氏囊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RNA的快速、敏感设计(草案)。用蛋白酶K消化和随后用酚及氯仿浸出,IBDV RNA从单个囊中得到有效地释放。与传统方法的24小时比较,IBDV RNA浸出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而且仅需要一个囊而不... 建立了检测和扩增法氏囊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RNA的快速、敏感设计(草案)。用蛋白酶K消化和随后用酚及氯仿浸出,IBDV RNA从单个囊中得到有效地释放。与传统方法的24小时比较,IBDV RNA浸出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而且仅需要一个囊而不需要5个囊。这个较简化的程序由于较少的劳动和少用昂贵的化学药品及试剂导致经费支出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式PCR 试验检测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蛋白酶K消化 限制片段长度 浸出 化学药品 VP2基因 基因 传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