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气溶胶过滤的聚(丙交酯-己内酯)纳米纤维膜
1
作者 李昊林 李袁帅 +3 位作者 罗国营 李大红 胡晓波 袁明伟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7,共8页
本文以L-丙交酯和ε-己内酯为原料,制备了绿色可生物降解的聚(丙交酯-己内酯)(PLA-PCL)共聚物,并将其作为静电纺丝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纤维过滤膜。经核磁共振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热重... 本文以L-丙交酯和ε-己内酯为原料,制备了绿色可生物降解的聚(丙交酯-己内酯)(PLA-PCL)共聚物,并将其作为静电纺丝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纤维过滤膜。经核磁共振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面电镜、口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对电纺纤维膜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了纺丝液中不同共聚物质量分数对纤维膜的结构与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LA-PCL共聚物结构与理论一致,成功合成了嵌段共聚物。随着纺丝液中共聚物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液黏度升高,纤维的直径逐步均匀,纤维膜表面呈现粗糙变化趋势,纺丝3 h后对NaCl气溶胶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9%,同时保持低压降。因此,PLA-PCL共聚物纤维膜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医用防护口罩过滤层过滤材料,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己内酯) 气溶胶过滤 生物可降解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丙交酯-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模压工艺的正交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爱臣 王勤 +3 位作者 王传栋 刘阳 杜旭 马丽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L-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为原料开环聚合合成三元共聚物PLLGC。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预热温度、模压压力、模压温度、模压时间等因素对PLLGC模压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PLLGC材料最佳的模压工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PLLGC模压材料... 以L-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为原料开环聚合合成三元共聚物PLLGC。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预热温度、模压压力、模压温度、模压时间等因素对PLLGC模压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PLLGC材料最佳的模压工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PLLGC模压材料的拉伸强度、密度、模压后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结果表明,PLLGC三元共聚物的最佳模压工艺条件:预热温度为150℃,模压压力为8 MPa,模压温度为100℃,模压时间为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丙交酯-乙交酯-ε-己内酯三元共聚物 试验 模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聪鹤 柴云 张普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37,共4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引发剂、L-丙交酯和ε-已内酯为反应单体,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系列单体配比不同的共聚物PCLA。采用红外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PCLA的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了PCLA的热性能...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引发剂、L-丙交酯和ε-已内酯为反应单体,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系列单体配比不同的共聚物PCLA。采用红外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PCLA的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了PCLA的热性能和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测量接触角观察了PCLA的亲水性。结果表明,引发剂乙二醇的使用以及改变单体配比可以调节PCLA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热性能,但对其亲水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ε-己内酯 开环聚合 共聚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氨钙催化合成乙交酯ε-己内酯AB型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1
4
作者 杜锡光 陈莉 +1 位作者 梁奇志 陈学思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以有机配体氨钙为催化剂,采用分段加入聚合单体的方法,先合成具有活性的PCL,然后用P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了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形成了一系列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AB型嵌段共聚物.用核磁、GPC、DSC及黏度法对嵌段共聚物进...  以有机配体氨钙为催化剂,采用分段加入聚合单体的方法,先合成具有活性的PCL,然后用P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了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形成了一系列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AB型嵌段共聚物.用核磁、GPC、DSC及黏度法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配体氨钙催化剂 开环聚合 乙交 ε-己内酯 活性聚合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甲基化研究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结构及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定煜 罗爱芹 +1 位作者 傅若农 王身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73-776,共4页
利用样品裂解后小分子产物相对量随裂解温度变化的 F- t曲线 ,分析丙交酯 -己内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变化 ,用裂解甲基化方法结合质谱对共聚物的裂解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共聚物在 350℃开始裂解 ,约在 4 50℃裂解完全 ,热稳定性比其... 利用样品裂解后小分子产物相对量随裂解温度变化的 F- t曲线 ,分析丙交酯 -己内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变化 ,用裂解甲基化方法结合质谱对共聚物的裂解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共聚物在 350℃开始裂解 ,约在 4 50℃裂解完全 ,热稳定性比其均聚体差 .在组成上以丙交酯链段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相色谱 裂解甲基化 -己内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丙交酯与ε-己内酯共聚物微观结构与热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鲁越 熊左春 +2 位作者 张胜蓝 熊成东 陈栋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催化L-丙交酯(L-LA)和ε-己内酯(ε-CL)的本体开环共聚合。通过改变聚合单体投料比,合成了不同组分的系列共聚物。根据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利用伯努利统计法计算出了共聚物理论和实验嵌段平均长... 以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催化L-丙交酯(L-LA)和ε-己内酯(ε-CL)的本体开环共聚合。通过改变聚合单体投料比,合成了不同组分的系列共聚物。根据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利用伯努利统计法计算出了共聚物理论和实验嵌段平均长度。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己内酰摩尔含量从0.1增加到0.5,共聚物中的双乳酰实验嵌段平均长度(LeLL)从20.0下降到4.2,己内酰实验嵌段平均长度(LCe)从2.4增加到4.2。根据共聚物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考察了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己内酰摩尔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熔点(Tm)从161.3℃下降到120.5℃,熔融焓(ΔHm)从31.5 J/g下降到8.0 J/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51.5℃下降到-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ε-己内酯 共聚物 微观结构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交酯-己内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琪琦 陈荣盈 +2 位作者 王昱 丁亚北 李宏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6,共9页
以L-丙交酯(L-LA)与ε-己内酯(ε-CL)为原料,制备了3种不同比例的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通过螺杆挤出将其加工成型。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PLCL结构与理论产物结构一致,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3种不同比例的PLC... 以L-丙交酯(L-LA)与ε-己内酯(ε-CL)为原料,制备了3种不同比例的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通过螺杆挤出将其加工成型。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PLCL结构与理论产物结构一致,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3种不同比例的PLCL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万以上。拉伸性能及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材料结构牢固且为亲水性,力学性能较好,并且通过与现有非降解骨科材料比较,能达到应用要求。热分析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随着L-丙交酯的含量增多,PLCL的热稳定性降低,降解速率变快。细胞毒性研究表明,3种材料的细胞存活率均超过100%,具有一定增殖作用,显示出其在骨科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ε-己内酯 聚(-己内酯) 共聚 骨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复合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邹铁梅 李昊 +2 位作者 陈雷 许戈文 黄毅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2,共7页
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羟基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再接枝不同量的丙交酯(LA),制备了HA-P(CL-LA)复合材料。采用TEM、FT-IR、1H-NMR、13C-NMR等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A在复合物中的分散较均匀,并且保持了原来... 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羟基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再接枝不同量的丙交酯(LA),制备了HA-P(CL-LA)复合材料。采用TEM、FT-IR、1H-NMR、13C-NMR等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A在复合物中的分散较均匀,并且保持了原来的针状或棒状形貌;共聚物中n(ε-CL)/n(LA)随着单体投料中n(ε-CL)/n(LA)的增加而增加;样品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丙交酯与己内酯之间的酯交换,只发生了丙交酯自身的酯交换,共聚物中丙交酯链段主要以全同序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ε-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凝性能的肝素化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的合成及电纺丝加工 被引量:4
9
作者 耿雪 叶霖 +4 位作者 陈兵 王培境 张爱英 张建 冯增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5-211,共7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出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PLCL).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肝素连接在PLCL两侧端基上.采用1HNMR技术测定了共聚酯端基的肝素化率;用XPS分析了肝...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出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PLCL).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肝素连接在PLCL两侧端基上.采用1HNMR技术测定了共聚酯端基的肝素化率;用XPS分析了肝素化后聚酯中N和S含量,利用甲苯胺蓝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表面肝素含量,并根据静态接触角测定结果讨论了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试数据表明,肝素化后PLCL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探索了该共聚酯进行电纺丝加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L- 肝素 体外抗凝血性能 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制备环状和线形嵌段共聚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娟 杜凡凡 +3 位作者 冯锐 胡倩 介素云 李伯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以空气稳定的含苯并咪唑基吡啶醇配体的氯化锌配合物为催化剂,与甲基锂相结合,在有无苄醇引发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L-丙交酯(L-LA)的均聚反应以及L-丙交酯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反应.L-丙交酯的均聚反应与ε-己内酯的均聚反应相似,具... 以空气稳定的含苯并咪唑基吡啶醇配体的氯化锌配合物为催化剂,与甲基锂相结合,在有无苄醇引发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L-丙交酯(L-LA)的均聚反应以及L-丙交酯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反应.L-丙交酯的均聚反应与ε-己内酯的均聚反应相似,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聚合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体系中有无苄醇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得到以线形和环状聚丙交酯(PLA)为主的聚合产物;而加入苄醇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在L-丙交酯和ε-己内酯均聚反应的基础上,对2种单体的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顺序加料法,调节ε-CL/L-LA的起始投料比,在有无苄醇存在下,分别制备了一系列不同ε-CL/L-LA比例的线形和环状嵌段共聚物,对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开环聚合 L- ε-己内酯 环状和线形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3-甲基-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共聚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正荣 马臻 +1 位作者 王尊元 朱家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44-546,共3页
报道了dl3甲基乙交酯和ε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甲基-乙交 己内酯 共聚物 医用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丙交酯/ε-己内酯配比对共聚物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勤 王传栋 +1 位作者 刘阳 马丽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4,共4页
辛酸亚锡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不同物质的量比L-丙交酯/ε-己内酯(LLA/CL)共聚物。核磁共振(1H和13C-NMR)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与投料比基本一致,聚合过程中酯交换反应导致序列结构重新分布,二级酯交换系数(TII[CLC])随CL用量增加而增大。... 辛酸亚锡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不同物质的量比L-丙交酯/ε-己内酯(LLA/CL)共聚物。核磁共振(1H和13C-NMR)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与投料比基本一致,聚合过程中酯交换反应导致序列结构重新分布,二级酯交换系数(TII[CLC])随CL用量增加而增大。共聚物组成明显影响单元序列长度,各序列长度随相应单体投料量增加而增大,CL投料比≤50%的平均序列长度(LLL和LC)与相应的无规序列长度(LRC和LRLL)较接近,共聚物趋于无规分布。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明共聚物是结晶态聚合物,结晶性与单元序列长度密切相关。共聚物组成显著影响其力学性能,随CL物质的量分数增加,且≤35%时表现出屈服形变的特点,具有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co-己内酯) 微结构 L- ε-己内酯 物质的量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巍 杨丹 +2 位作者 杨立群 孟舒 李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145,148,共3页
系统研究了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PCDLA)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37℃)中的降解性能。用失重率、分子量、热学性能等指标对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并对PCDLA8020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随着PCDLA共聚物组分... 系统研究了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PCDLA)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37℃)中的降解性能。用失重率、分子量、热学性能等指标对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并对PCDLA8020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随着PCDLA共聚物组分中DL-丙交酯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明显增快,这为PCDLA共聚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DL- 共聚物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引发L-丙交酯与ε-己内酯开环共聚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别振英 郑豪 +1 位作者 潘依雯 叶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50-653,共4页
以三(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La(OPEBS)3为引发剂引发L-丙交酯(L-LA)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可控合成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加料顺序、投料比、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M/I)及聚合温度对L-LA和ε-CL共聚的影响.由石油醚抽提纯... 以三(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La(OPEBS)3为引发剂引发L-丙交酯(L-LA)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可控合成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加料顺序、投料比、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M/I)及聚合温度对L-LA和ε-CL共聚的影响.由石油醚抽提纯化的聚合物经GPC、1 H NMR和DSC分析,表明该共聚物为L-LA和ε-CL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L- 开环共聚 三(3 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己内酯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炼 魏志勇 +2 位作者 张瑶 杨璠 齐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分别以D,L-乳酸和L-乳酸为原料制得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以辛酸亚锡为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由ε-CL与D,L-LA... 分别以D,L-乳酸和L-乳酸为原料制得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以辛酸亚锡为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由ε-CL与D,L-LA和L-LA共聚合制得聚(ε-己内酯-D,L-丙交酯)和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较高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聚(ε-己内酯-D L-) 聚(ε-己内酯-L-) 辛酸亚锡 合成 结构表征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多聚丙交酯乙交酯药膜洗脱支架结构设计和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克 夏永辉 +3 位作者 冯博 黄莹莹 齐民 杨大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设计适合外周血管的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多聚物载体药膜,明确所设计药膜的药物释放规律。方法将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Rapamycin)加入可降解聚乳酸类多聚物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中制成雷帕霉素PLGA复合物,再将该复合物采用浸涂法均匀... 目的设计适合外周血管的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多聚物载体药膜,明确所设计药膜的药物释放规律。方法将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Rapamycin)加入可降解聚乳酸类多聚物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中制成雷帕霉素PLGA复合物,再将该复合物采用浸涂法均匀涂至镍钛合金外周血管支架表面,制成药物洗脱支架7枚,分为1枚及6枚两组置入人体血液环境模拟系统中进行腐蚀,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第1、2、3、4、5、6、7、8、9、10天药物释放量(以百分比表示),描记药物释放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总结药膜体外药代动力学释放曲线方程,明确药物释放时间和药物累计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枚支架药物随时间累计释放量(百分比):第1、2、3、4、5、6、7、8、9、10天分别为14.09,16.71,22.39,29.72,32.98,34.93,37.01,39.55,41.60,43.74,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Mt/M∞(%)=2.9605×t1/2(h)-1.315(r=0.9906,n=10);6枚支架组药物随时间累积释放量(百分比):第1、3、5、7、9天分别为11.02,19.01,29.62,35.66,41.23,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Mt/M∞(%)=3.1722×t1/2(h)-5.682(r=0.9944,n=5)。结论聚乳酸类多聚物PLGA可以承载和控释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PLGA-雷帕霉素复合物可以用来涂敷镍钛合金外周血管支架,药物释放可持续50天以上,药物的释放规律能够和血管内膜增生的时间窗相适应。因此,聚乳酸类多聚物PLGA是外周血管药物洗脱支架较为理想的药物载体,PLGA-雷帕霉素药膜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多聚-乙交 雷帕霉素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鲁越 熊左春 +2 位作者 李庆 熊成东 陈栋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4-38,共5页
对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LCA)系列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PLCA共聚物组分中己内酯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从61.80MPa下降到16.10MPa,断裂伸长率从21.83%增加到695.69%,且PLCA样品表现出不... 对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LCA)系列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PLCA共聚物组分中己内酯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从61.80MPa下降到16.10MPa,断裂伸长率从21.83%增加到695.69%,且PLCA样品表现出不同的拉伸应变行为。PLCA共聚物组分中己内酯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快。在体外降解过程中,样品自身缺陷、摩尔质量降低、结晶度变化等因素造成PLCA样品的拉伸强度产生了变化。断裂伸长率的减小表明PLCA样品在降解过程中是逐渐变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co-己内酯) 力学行为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丙交酯-co-ε-己内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志勇 刘炼 +4 位作者 于凤云 王沛 齐民 陈广义 张万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5,129,共4页
以辛酸镁为催化剂催化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本体开环共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物1。3CNMR分析了共聚物微观结构,计算各单元平均序列长度,表明两类酯交换反应存在使得单元序列结构重新分布,并趋向于无规化分布;共聚物组成... 以辛酸镁为催化剂催化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本体开环共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物1。3CNMR分析了共聚物微观结构,计算各单元平均序列长度,表明两类酯交换反应存在使得单元序列结构重新分布,并趋向于无规化分布;共聚物组成显著影响单元序列长度,各序列长度随相应单体加入量增加而增长。DSC和XRD分析了共聚物热性能和结晶性,表明共聚物结晶性与单元序列长度密切相关。共聚物只观察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符合无规共聚物的Fox方程,说明所得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或者说包含有相容性嵌段成分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co-己内酯) 辛酸镁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乙酰丙酮盐催化聚合ε-己内酯和丙交酯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建飞 沈之茎 孙俊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9-61,共3页
稀土乙酰丙酮盐催化聚合ε-己内酯和丙交酯刘建飞,沈之茎,孙俊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杭州310027)关键词ε-己内酯,丙交酯,稀土乙酰丙酮盐,开环聚合聚己内酯和聚丙交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 稀土乙酰丙酮盐催化聚合ε-己内酯和丙交酯刘建飞,沈之茎,孙俊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杭州310027)关键词ε-己内酯,丙交酯,稀土乙酰丙酮盐,开环聚合聚己内酯和聚丙交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用途,因而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催化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稀土乙酰酮盐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聚丙交脂、l-聚丙交酯与ε-聚已内酯之间的酯交换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建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79-288,共10页
本文采用的两种共混方式即熔融辗压共混与去溶剂共混,在添加与不添加催化剂Ti(OBu)_4·BF_3·OEt_2两种情况下于150℃都观察到两种均聚物的明显降解。共混d,l-聚丙交酯(d,l-PLA)/ε-聚已内酯(ε-PCL)时,d,l-PLA降解速率大于ε-P... 本文采用的两种共混方式即熔融辗压共混与去溶剂共混,在添加与不添加催化剂Ti(OBu)_4·BF_3·OEt_2两种情况下于150℃都观察到两种均聚物的明显降解。共混d,l-聚丙交酯(d,l-PLA)/ε-聚已内酯(ε-PCL)时,d,l-PLA降解速率大于ε-PCL^(13)C-NMRDSC谱图证明它们间无明显的酯交换发生;在与上述相同条件下,共混l-PLA/ε-PCL时,^(13)C-NMR及DSC谱图都证实了发生明显酯交接,生成了共聚物。共聚物的摩尔组成由~1H-NMR加以测定,由精细^(13)C-NMR谱图计算出共聚物中l-LA与ε-CL平均链段长度。DSC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晶情况。其结果与上述二者的分析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ε-聚已内酯 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