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模型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庆荣 张秉刚 +3 位作者 钟继洪 谭军 骆伯胜 黄湘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在分析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基础上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 ,建立了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表径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区 ,4~ 9月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 在分析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基础上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 ,建立了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表径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区 ,4~ 9月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变化范围为 0 .2~ 5 1.0 4m m,径流率变化范围为 0 .5 6 %~ 47.5 8% ,10月至次年 3月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拟合关系式为 R0 =0 .0 2 5 9.Pn1 .40 34 ,径流率与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拟合关系式为 R′0 =9.8788W7.770 2 ,而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要比降雨量、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降雨-人渗-产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庆荣 钟继洪 +2 位作者 张秉刚 谭军 黄湘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跟、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基地,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资源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跟、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基地,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资源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丘陵赤红壤 可持续发展 水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庆荣 钟继洪 +1 位作者 万洪富 谭军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的种植,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本文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的种植,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本文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丘陵赤红壤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水分管理 贮水量 有效贮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秉刚 郭庆荣 +3 位作者 钟继洪 骆伯胜 谭军 黄湘兰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3-87,共5页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表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表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是产生地表径流的关键条件。由大雨而暴雨并持续10h以上的降雨过程且降雨超过50mm,将产生深层贮水。在干旱季节(1~2月和10~12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11.61%~16.46%,而蒸发量却占年总蒸发量33.22%~42.08%,尤其是每隔两年左右的1月或11月前后,常出现持续40多天未下雨的现象,0~100cm土层的蒸散量大于降水渗入量、土壤贮水减量。因此,在雨季防止或减少地表径流;在旱季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或以喷灌方式补充土壤水分,是丘陵区发展“三高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循环 地表径流 蒸散量 贮水量 丘陵赤红壤 入渗速率 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库容状况及水分问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庆荣 钟继洪 +2 位作者 张秉刚 谭军 高淑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4-257,共4页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有效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特征及差异,0cm~100cm土层的总库容为4550 4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9 53%,比东北黑土的小11 06%;0cm~100cm土层的贮水库容为3265 7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16 84%,比...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有效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特征及差异,0cm~100cm土层的总库容为4550 4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9 53%,比东北黑土的小11 06%;0cm~100cm土层的贮水库容为3265 7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16 84%,比东北黑土的小23 16%;有效水库容为1474 8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29 03%,比东北黑土的小29 77%;0cm~100cm土层通透库容,丘陵赤红壤为1284 7m3/hm2,比华北潮土大181 7m3/hm2,比东北黑土大424 7m3/hm2。阐述了其目前存在的水分问题。表5,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季节性干旱 水库容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龙眼—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力能变化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庆荣 张秉刚 +3 位作者 钟继洪 黄湘兰 骆伯胜 谭军 《生态科学》 CSCD 1997年第2期65-68,共4页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龙眼—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过程中能量和水流阻力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流在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龙眼—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过程中能量和水流阻力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流在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的90.13%~98.71%,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是决定连续体中水流速率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龙眼 大气 连续体 能量 水分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化及其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钟继洪 骆伯胜 +3 位作者 谭军 郭庆荣 黄湘兰 卓慕宁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22,35,共8页
对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丘陵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劣,表现在导水性降低,120min饱和渗水量减少,自然赤红壤比耕型赤红壤的减幅大;持水能力下降,在同样... 对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丘陵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劣,表现在导水性降低,120min饱和渗水量减少,自然赤红壤比耕型赤红壤的减幅大;持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水力下,土壤持水量较少;供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力段,表土释放的水量较少;亚表土在低吸力段释放水量较少。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贫瘠化,特别是贫有机质化,是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降低的主要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水分 导水性 自然植被 人工植被 次生植被 持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丘陵赤红壤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恬 朱照宇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395-399,404,共6页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认为丘陵赤红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养分贫瘠、表土砂质化、土壤结构退化、土壤水分性能退化、酸雨和重金属造成的污染等。指出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防治"三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农业与观光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丘陵赤红壤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继增 朱立安 +1 位作者 曾国华 李炳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以广东省五华县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为例,进行了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槽和覆盖措施对土壤的水热状况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 以广东省五华县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为例,进行了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槽和覆盖措施对土壤的水热状况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果树根系的作用。该措施在水土流失区赤红壤丘陵坡地果园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丘陵 坡地果园管理 集流槽 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