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状和似丘状交错层理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向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5-1080,共16页
丘状交错层理多和风暴沉积相关,似丘状交错层理多和浊流沉积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早已打破了丘状(似丘状)交错层理分别只存在于浅水(深水)沉积环境中的界线,故近年来丘状(似丘状)交错层理在作为沉积环境判别标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和... 丘状交错层理多和风暴沉积相关,似丘状交错层理多和浊流沉积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早已打破了丘状(似丘状)交错层理分别只存在于浅水(深水)沉积环境中的界线,故近年来丘状(似丘状)交错层理在作为沉积环境判别标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和混淆,究其原因则在于对丘状交错层理和似丘状交错层理的成因机制缺乏明确的认识。在详细总结丘状(似丘状)交错层理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垂向序列的基础上发现:(1)丘状交错层理底界常为剥蚀面,内部削切关系发育且与洼状交错层理关系密切;垂向序列常出现层段缺失和丘状交错层理叠置。(2)似丘状交错层理纹层厚度变化多样;丘状层可镶嵌于平行层理或小型交错层理之中,且为连续沉积;垂向序列往往出现高流态沉积构造与低流态沉积构造交替叠置。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水槽实验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流体力学角度可将丘状(似丘状)交错层理的形成机制分为水动力机制和沉积机制两部分。两者的水动力机制完全相同,即为立轴漩涡形成,在自然界中一般为斜压波动引起。两者的沉积机制完全不同:丘状交错层理为剥蚀悬砂沉积机制,而似丘状交错层理则为悬砂降落沉积机制。由于2种沉积机制所形成的沉积物悬浮浓度及其对沉积流体能量的要求不同,故形成丘状和似丘状交错层理各自不同的沉积特征。这对于从流体演化方面判断沉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状交错层理 丘状交错层理 沉积机制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驻波理论解释丘状交错层理——以徐州地区贾园组风暴沉积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师庆民 冯乐 +3 位作者 窦鲁星 刘绍莉 江煜波 孙晓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丘状交错层理作为鉴别风暴沉积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最能反映风暴作用的沉积构造。本文基于驻波理论对丘状交错层理成因进行了新的解释,提出了丘状交错层理形成于驻波波节部位,形成丘状交错层理(或驻波)的动能近似恒定的观点。通过理论计... 丘状交错层理作为鉴别风暴沉积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最能反映风暴作用的沉积构造。本文基于驻波理论对丘状交错层理成因进行了新的解释,提出了丘状交错层理形成于驻波波节部位,形成丘状交错层理(或驻波)的动能近似恒定的观点。通过理论计算解释了丘状交错层理随水深变浅波长逐渐变长,波高逐渐减小,波长/波高逐渐增大的趋势,解释了徐州地区贾园组风暴沉积序列中丘状交错层理随水深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对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状交错层理 风暴沉积 驻波 波长 波高 贾园组 水深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状交错层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3
作者 项立辉 刘健 曹志敏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8期19-24,共6页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沉积物记录中发现了大量的丘状交错层理,它广泛形成于近滨——陆架之间,但在河口湾、潮坪以及三角洲等环境乃至深水浊积岩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然而,人们对于它的形成环境和影响因素以及成因仍然存在着争论。通过近年来...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沉积物记录中发现了大量的丘状交错层理,它广泛形成于近滨——陆架之间,但在河口湾、潮坪以及三角洲等环境乃至深水浊积岩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然而,人们对于它的形成环境和影响因素以及成因仍然存在着争论。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丘状交错层理是由振荡水流和单向水流联合作用所产生的观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综合Simone Dumas(2006)的波洞实验以及前人的研究观点,影响丘状交错层理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物的粒度、风暴浪强度、地形坡度和水体密度、温度、粘度等。丘状交错层理对于恢复沉积物记录中的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状交错层理 成因 古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风暴沉积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宝忠 杨坤光 夏文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9-386,共8页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风暴沉积,风暴岩由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其中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砾屑的撕裂构造及水平层理等,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风暴沉积构造类型和组合特征。根据风...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风暴沉积,风暴岩由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其中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砾屑的撕裂构造及水平层理等,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风暴沉积构造类型和组合特征。根据风暴沉积的岩石特征、构造类型、规模、组合特点,并结合沉积背景分析,风暴沉积序列可进一步分为深水远源型、过渡型和浅水近源型。大冶组一段风暴沉积具有深水远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的外陆棚;大冶组二段风暴沉积具有过渡型特点,沉积环境为向上变浅的内陆棚;大冶组三、四段风暴沉积具有浅水近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至滨岸。大冶组沉积序列具有向上变浅的特点,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滨岸转变。风暴沉积的识别对重建鄂东黄石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黄石地区 下三叠统 大冶组 风暴沉积 沉积序列 丘状交错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黄山街组湖相风暴沉积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4 位作者 袁文芳 李华 张雷 孙希家 郑贵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79-4186,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塔北地区黄山街组湖相风暴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风暴岩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缺乏粗粒的砂砾岩体,局部见泥砾,发育冲刷面、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浪成沙纹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变形构造以及... 通过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塔北地区黄山街组湖相风暴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风暴岩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缺乏粗粒的砂砾岩体,局部见泥砾,发育冲刷面、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浪成沙纹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变形构造以及生物逃逸迹等沉积构造;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以跳跃总体为主;本区理想风暴沉积垂向序列可归纳为"似鲍马序列",自下而上为递变层理段(Sa)、平行层理段(Sb)、丘状层理段(Sc)、浪成沙纹或波状层理段(Sd)、泥页岩段(Se),其中Sabde,Sace,Scde及Sde 4种沉积序列常见。风暴沉积物源来自于西北部的柯坪隆起以及东北部的库鲁克塔格隆起,按照其沉积特征以及与物源的关系,判定本区发育的风暴岩为过渡型和远源型风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风暴岩 丘状交错层理 黄山街组 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震旦系贾园组的风暴沉积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壮福 郭英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27,共9页
徐州地区震旦系下部的贾园组具有丰富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 ,包括各种冲刷 -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碎屑流沉积、粒序层理及卷曲层理等。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 ,根据风暴沉积标志的组合可划分出 6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其中 ,类... 徐州地区震旦系下部的贾园组具有丰富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 ,包括各种冲刷 -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碎屑流沉积、粒序层理及卷曲层理等。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 ,根据风暴沉积标志的组合可划分出 6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其中 ,类型Ⅰ为具粒序层理的薄层含粉砂灰岩 ,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以下的远源风暴浊流的末梢 ;类型Ⅱ以渠模与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为特征 ,出现在风暴浪基面与晴天浪基面之间 ;类型Ⅲ为风暴流成因的碎屑流沉积内碎屑灰岩与底面的冲刷沟槽、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 ,是形成于晴天浪基面附近的槽道碎屑流型风暴沉积 ;类型Ⅳ为具颗粒流沉积特征的内碎屑灰岩与冲刷面构造及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 ,丘状纹层段中常见卷曲层理 ,形成于滩前陆棚斜坡的上部 ;类型Ⅴ为夹于湖相薄层灰岩中的鲕粒砾屑灰岩 ,为风暴水流冲越鲕滩 ,在滩后湖近滩一侧的风暴沉积 ;类型Ⅵ为湖相风暴岩 ,由冲刷面构造、薄层内碎屑灰岩及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 ,顶部具晴天沉积。各种序列在垂向上叠置 ,构成向上变浅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地区 震旦系 风暴沉积 贾园组 丘状交错层理 风暴流内碎屑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北部全新世风暴沉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宝国 邓伟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8-32,共5页
研究了苏北潮滩 SMK孔中的全新世风暴沉积 ,对其沉积相序、沉积构造及保存特性作了分析 ,重点剖析了全新世各沉积亚旋回的风暴沉积特征 ,建立了苏北潮滩全新世的风暴沉积模式。 SMK中风暴沉积保存较好 ,相对厚度在 40%以上 ,其沉积相序... 研究了苏北潮滩 SMK孔中的全新世风暴沉积 ,对其沉积相序、沉积构造及保存特性作了分析 ,重点剖析了全新世各沉积亚旋回的风暴沉积特征 ,建立了苏北潮滩全新世的风暴沉积模式。 SMK中风暴沉积保存较好 ,相对厚度在 40%以上 ,其沉积相序表现为从块状层到平行纹层 ,再到丘状交错层理 ,并表现出正韵律的沉积特征 ,是典型的风暴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潮滩 丘状交错层理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相互作用机制与复合流的沉积构造鉴别标志
8
作者 李向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60,共16页
波—流相互作用是复杂水动力条件下流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波—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流沉积是目前沉积学在流体相互作用这一领域研究较多的一种沉积类型。以已有的文献为基础,对波—流相互作用下细砂级颗粒的运动机制进行了综述... 波—流相互作用是复杂水动力条件下流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波—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流沉积是目前沉积学在流体相互作用这一领域研究较多的一种沉积类型。以已有的文献为基础,对波—流相互作用下细砂级颗粒的运动机制进行了综述,预测了波—流相互作用的沉积特征,总结了复合流的沉积构造鉴别标志。取得的主要认识有:(1)波—流相互作用总体上属于衰弱流(waning flow)悬浮沉积,其微观的沉积机制可分为5种:越过崩落点的喷射沉积(S1)、残余涡动沉积(S2)、未到崩落点的喷射沉积(S3)、背流面的崩落沉积(S4)、垂直降落沉积(S5);(2)波—流相互作用的沉积过程总体上受悬砂量和沉积时间的控制,5种微观沉积机制在不同的悬砂量和沉积时间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沉积机制组合,从而导致不同的底床形态;(3)复合流沉积构造鉴别标志主要有:复合流波痕、复合流层理、爬升型复合流层理、不对称丘状交错层理、准平行层理和频繁交替的不能充分发育的浪成波纹层理与流水层理等6类。上述认识对于复杂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学研究及对深水、浅水沉积环境的识别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 流相互作用 复合流沉积 丘状交错层理 沉积构造 沉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周口店雾迷山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序列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冉宗媛 肖倩 +1 位作者 佘振兵 王国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4-648,共15页
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为主,发育不规则硅质砾屑。这些硅质砾屑形态各异,具有强烈扰动的迹象,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如泄水构造、冲刷构造、震积岩、风暴岩等。文中选择北京周口店地区黄山店村恒... 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为主,发育不规则硅质砾屑。这些硅质砾屑形态各异,具有强烈扰动的迹象,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如泄水构造、冲刷构造、震积岩、风暴岩等。文中选择北京周口店地区黄山店村恒顺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精细的沉积学分析,系统描述了岩性及沉积构造特征,确定了该套沉积地层发育典型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序列。该风暴沉积序列自下往上可分为5段:A段,为风暴前正常沉积的中厚层状泥晶白云岩;B段,具口袋构造的侵蚀冲刷面及硅质砾屑,为风暴高潮期产物;C段,灰色硅质条带白云岩,普遍发育平行层理和波状、丘状、洼状交错层理,是风暴衰减期产物;D段,灰白色薄层状泥晶白云岩,代表了风暴间歇期的正常沉积;E段,含硅质团块白云岩,为正常天气下海水局部扰动形成。该剖面上递变层理几乎不发育,结合侵蚀冲刷面特征、砾屑高含量以及杂乱堆积方式,认为该套沉积为典型的近原地风暴沉积。结合古地理资料,推测研究区在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可能处于热带海洋环境,热带气旋引发的频繁风暴潮导致了近原地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形成。上述研究成果不仅补充了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的风暴沉积记录,而且为该时期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组 原地风暴沉积 口袋构造 丘状交错层理 周口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意义——以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小平 唐颖 +6 位作者 周小英 薄小松 王昊 夏春明 张建亭 谭世豪 陈开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2,67,共8页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等。岩性与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具有牵引流与密度流的双重属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建立的延长组风暴岩沉积模式,建立了更加贴合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的风暴岩纵向沉积模式,形成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与风暴沉积共同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 长8油层组 环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