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模法古地貌恢复在岩溶丘滩相有利区评价中的应用: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为例
1
作者 徐敏 巫芙蓉 +6 位作者 彭才 臧殿光 杨晋蓉 罗伟 孙甫 董同武 崔青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90-6198,共9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裂陷槽东侧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复杂,成为制约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维连片地震数据,基于最新探井钻井、测井等资料,创新思路,提出用灯...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裂陷槽东侧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复杂,成为制约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维连片地震数据,基于最新探井钻井、测井等资料,创新思路,提出用灯影组沉积后期的岩溶地貌来刻画滩相储层有利区,把上覆地层沧浪铺底作为基准层,采用印模法进行微幅古地貌分析,刻画了灯二岩溶期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精细研究了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地震相分类模式,利用波形分类方法进行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预测。成果揭示灯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规律呈与侵蚀槽展布方向相同的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实际钻井和地质认识一致。相较之常规用的残厚法,该方法更加考虑了沉积特征和地质规律,减少了地震预测的多解性,且可达到半定量预测效果,为古隆起北斜坡单斜构造背景下研究岩溶滩相储层有利区提供了有利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古隆起 岩溶丘滩相储层 古地貌恢复术 印模法 地震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I相分析的岩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以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2
作者 朱传勇 高达 +3 位作者 胡明毅 谢武仁 戴逸晨 赵玉茹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1,共14页
【目的】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经历多期次的岩溶作用,明确灯影组四段岩溶作用的溶蚀机理、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岩溶储层的发育机制,并可为区内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 【目的】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经历多期次的岩溶作用,明确灯影组四段岩溶作用的溶蚀机理、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岩溶储层的发育机制,并可为区内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岩心、薄片以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划分岩溶相,对比分析岩溶储层的岩溶相类型、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根据FMI图像特征等资料将灯四段划分为缝洞相(F1)、充填洞穴相(F2)、角砾岩相(F3)、顺层孔洞相(F4)、分散孔洞相(F5)等7种岩溶相。岩溶相及有利储层的分布与高频层序结构密切相关,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型储层(F4、F5)主要发育于高频层序上部的丘滩相沉积中,在灯四段顶部三级层序界面附近的厚层丘滩体中发育厚层缝洞型储层(F1~F4),为表生岩溶叠加早期岩溶作用的结果。【结论】沉积相和层序控制岩溶作用类型和岩溶作用强度,控制着不同岩溶储层的发育。丘滩相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高频海平面下降有利于早成岩期岩溶的发育,影响岩溶储层的发育规模;灯四段顶部三级层序界面附近表生岩溶作用强烈,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岩溶古地貌带的水动力条件差异影响表生岩溶作用强度,岩溶斜坡区在储层总厚度、储层类型、储能系数等方面均优于岩溶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相 岩溶作用 灯影组 高频层序 古地貌 成像测井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1
3
作者 段金宝 代林呈 +2 位作者 李毕松 朱祥 李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0,共12页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研究了该区灯四段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并与川中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藻屑云岩与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格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类型包括丘核相孔洞型储层、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浅滩相孔隙型储层;②储层主要发育在灯四段各亚段的中上部,一亚段以浅滩相孔隙型储层为主,二亚段以丘核相孔洞型储层和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③灯四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丘核、颗粒滩和丘坪微相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岩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丘滩相储层孔隙大规模增加的关键因素;④灯四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可划分为沉积—同生—准同生期原生孔隙形成、浅埋藏期原始孔隙减少、早成岩期次生孔隙大规模形成、中—深埋藏期次生孔隙调整等4个阶段;⑤对比川北地区与川中地区的灯四段储层,二者具有相似性但控制因素不同,前者为相控储层,而后者则受控于沉积相与岩溶作用。结论认为,阆中—元坝—广元—胡家坝一带为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南江—巴中一带为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震旦世 灯影期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丘滩相 岩溶作用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6
4
作者 金民东 李毕松 +5 位作者 朱祥 代林呈 姜智利 吴浩 李辉 杨佩芸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0-1099,共10页
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及周缘地区野外露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储集层基本特征、主控因素和发育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与微生物丘建造相关的微生物白云岩和与颗粒滩建造相关的... 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及周缘地区野外露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储集层基本特征、主控因素和发育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与微生物丘建造相关的微生物白云岩和与颗粒滩建造相关的砂屑白云岩中,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格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集层整体呈现大规模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的特征。储集层成因机理分析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为丘滩相叠加桐湾Ⅱ幕岩溶作用改造而成,岩溶作用具有花斑状岩溶系统和半离解带等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标志。储集层受到沉积相带控制,丘滩相是有利储集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元坝地区具有台缘丘滩发育的地质背景,丘滩体可作为有利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丘滩相 岩溶作用 震旦系 灯四段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