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探微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27-33,共7页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探微杨耕1.某种学说创立者“形象”的变换,在思想史上并不罕见。但是,像马克思这样引起持久的、广泛的、世界性的争论,聚讼纷纭,却是罕见的,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认识的分歧也就越大。当然,我注意...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探微杨耕1.某种学说创立者“形象”的变换,在思想史上并不罕见。但是,像马克思这样引起持久的、广泛的、世界性的争论,聚讼纷纭,却是罕见的,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认识的分歧也就越大。当然,我注意到,在众说纷纭的见解中又存在着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市民社会 哲学批判 唯心主义 世界观转变 黑格尔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研究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志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一个历史文献——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札记 被引量:3
2
作者 池超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5-21,共7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标志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马克思对于人类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他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在写于1843年末至1844年1月的《〈黑格尔法...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标志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马克思对于人类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他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在写于1843年末至1844年1月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奴役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这时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青年黑格尔派 哲学批判 无产阶级 历史文献 德国 黑格尔哲学 世界观转变 共产主义理论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过程和特点
3
作者 魏知信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3期66-71,共6页
毛泽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和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以往一般评者大都依据毛泽东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认为毛泽东于1919... 毛泽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和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以往一般评者大都依据毛泽东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认为毛泽东于1919年12月第二次到北京期间,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笔者认为,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完成则应是1919年底至1921年初.第一阶段从1911年至1918年,毛泽东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世界观转变 共产主义 陈独秀 革命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思想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评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
4
作者 宫凤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7,20,共3页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理论界是公认的。但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却存在颇大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另一...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理论界是公认的。但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却存在颇大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小”。对这个问题的评价,直接关系到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动因和时间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夏出版)一书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具体地说,即认为马克思在这一著作的影响下,在1842年春以前,已经是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派 马克思 基督教 恩格斯 世界观转变 唯物主义者 本质 黑格尔哲学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之路探索
5
作者 王金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10,共7页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然而,马克思既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从他一开始哲学活动时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到...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然而,马克思既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从他一开始哲学活动时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人本学唯物主义再到实践的唯物主义(或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这是一个思想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探索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之路,可以使我们对科学巨人及其思想本身采取一种科学的态度,也可以使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去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者 费尔巴哈派 理想主义 黑格尔唯心主义 思想发展 世界观转变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兼评西方的“马克思学”
6
作者 陈良瑾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0年第1期29-35,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下子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都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下子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都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马克思世界观发生飞跃的基础和动力何在?重温这个问题,对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有理论意义的。对于西方泛起的“回到青年马克思”的思潮,也是一个针砭。这种思潮歪曲青年马克思同中年、老年马克思的关系,打着“恢复”马克思本来面目的旗号,宣扬世界观转变前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竭力否定世界观转变后的成熟的马克思的科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世界观转变 马克思学 兼评 黑格尔 无产阶级 唯物主义 青年马克思 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消除贫困的最初关注及早期探索——兼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筠淘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89,共7页
消除贫困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实践主题。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紧紧围绕表现为无产者贫困化的"物质利益"问题展开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并由此推动了自己的世界观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这一时期世界观的转变样态,... 消除贫困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实践主题。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紧紧围绕表现为无产者贫困化的"物质利益"问题展开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并由此推动了自己的世界观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这一时期世界观的转变样态,都鲜活地反映在他对贫困等时代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索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之中,这些成果也充分体现着他为贫苦大众谋福利的鲜明立场。重新思考和分析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世界观转变的发生机理,深入理解和借鉴马克思这一时期的贫困思想,在当前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时期 消除贫困 物质利益 世界观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郭沫若世界观的转变
8
作者 谷辅林 《齐鲁学刊》 1981年第3期72-76,共5页
郭沫若世界观的转变时间,究竟如何确定,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九二四年或一九二五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我则认为“郭沫若在一九二七年前后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杰出的共产主义战... 郭沫若世界观的转变时间,究竟如何确定,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九二四年或一九二五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我则认为“郭沫若在一九二七年前后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分歧从何而来?我想,重要问题之一,是对郭沫若世界观转变前的思想基础没有作出统一的科学分析和估价。我们认为,既不要把他世界观转变前的渐变阶段说成是思想质变的起点,也不要把他已经质变了的世界观,仍然当成是渐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二四 再谈 郭沫若 战士 世界观转变 中国人民 共产主义者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 革命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世界观质变的渐进形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84-90,共7页
关于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他的世界观转变的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定“五四”时期有之,一九二五年有之,一九二七年有之,一九二八年、一九二九年乃至一九三○年亦有之。我以为,这种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理解鲁迅世界... 关于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他的世界观转变的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定“五四”时期有之,一九二五年有之,一九二七年有之,一九二八年、一九二九年乃至一九三○年亦有之。我以为,这种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理解鲁迅世界观的质变,并非取爆发(突变)形式,而是呈现出渐进状态。它绝非在某一个具体、准确的时间完成的,而是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都深刻地阐发了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出,事物往往是通过“爆发式飞跃”以实现自己的质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转变 质变 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根本原因 新质 社会革命 经典作家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转变的典型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齐卫平 王效贤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3期64-70,共7页
关键词 陈独秀 思想转变 五四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毛泽东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先进知识分子 世界观转变 俄国十月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转换”期的郭沫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保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7-92,共6页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四年是郭沫若思想发生质变的“转换”时期;这一阶段在郭沫若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此时期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表现得比较复杂;但是,其总的倾向却是很分明的:他已经开始初步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变。 这可...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四年是郭沫若思想发生质变的“转换”时期;这一阶段在郭沫若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此时期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表现得比较复杂;但是,其总的倾向却是很分明的:他已经开始初步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变。 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观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九二四 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转变 作品 发展过程 创造社 质变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
12
作者 陶富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20-24,共5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发表,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离开黑格尔唯心主义,而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研究这本书的写作与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的关系,对于正确说明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问题上,...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发表,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离开黑格尔唯心主义,而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研究这本书的写作与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的关系,对于正确说明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的启迪,作为一个原因,从而开始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并逐渐走上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以前,就从鲍威尔那里接受了颠倒方法,并在《博士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哲学批判 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自我意识 博士论文 世界观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党及党人
13
作者 单演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6-41,共6页
(一) 在历史辩证法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一个徘徊于欧洲上空的“幽灵”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经济、政治、思想运动,并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逐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必然造就出无数为这一美好社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伟人与战士。这... (一) 在历史辩证法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一个徘徊于欧洲上空的“幽灵”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经济、政治、思想运动,并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逐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必然造就出无数为这一美好社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伟人与战士。这些杰出的人物感应着时代的脉搏,身披着新世纪的曙光,代表了新兴的阶级力量,昭示出新的历史发展的方向。鲁迅,正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中为这一理想社会大厦英勇献身的无数伟人与战士中不朽的一员。在鲁迅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中,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共产主义 世界观转变 共产党人 新型关系 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 北伐战争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银行三铁”归来──银行开展“三讲”随想
14
作者 石雷 《南方金融》 1999年第5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转变世界观 事后监督 政治任务 准确性 教育与管理 思想教育 政治工作 群众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問題在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15
作者 張文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7-32,共6页
人的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六十年代以来,在批所谓资产阶级“人性论”中,由于“左”的倾向的影响,人性、人道一概被归结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因而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马克思主义只能讲阶级、阶级斗争,不能讲人性、人道。这些... 人的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六十年代以来,在批所谓资产阶级“人性论”中,由于“左”的倾向的影响,人性、人道一概被归结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因而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马克思主义只能讲阶级、阶级斗争,不能讲人性、人道。这些年来,西方资产阶级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法,也是抓住人的问题大做文章。因此,有必要研究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 西方资产阶级 历史唯物论 人本主义 形成过程 黑格尔 世界观转变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故乡之说不符合历史实际
16
作者 谭钧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96-101,共6页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乡”这一提法,起源于廿世纪廿年代的苏联,并被当作经典式的结论流传到现在。我国理论界和史学界也接受了这一提法。但是这一提法既未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马克思...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乡”这一提法,起源于廿世纪廿年代的苏联,并被当作经典式的结论流传到现在。我国理论界和史学界也接受了这一提法。但是这一提法既未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世界观转变 历史实际 资产阶级 共产主义者 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 历史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正确分析和估计我国知识分子现状——彻底批判“四人邦”歪曲、反对毛主席对我国知识分子状况的科学分析
17
作者 范景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8-15,共8页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贯重视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贯重视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我国知识分子的状况作了正确的科学的分析,为我们党制订了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革命知识分子 毛主席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世界观转变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无产阶级专政 知识分子政策 学习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