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6)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昆 张明新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期56-67,共12页
通过分析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2015~2016年中美全国性民调数据,本文从世界大国观念、欧洲观念、亚太和邻国观念、国际关系观念四个方面,揭示了当前中美公众世界观念的基本面貌。研究表明,在两国公众眼中,美、中、德、俄、日、英、... 通过分析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2015~2016年中美全国性民调数据,本文从世界大国观念、欧洲观念、亚太和邻国观念、国际关系观念四个方面,揭示了当前中美公众世界观念的基本面貌。研究表明,在两国公众眼中,美、中、德、俄、日、英、法、韩、加、澳、以、印等国,是当今最主要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大国。中国公众对欧洲的英、法、德更感兴趣,但美国公众对三国的了解程度更高;美国人对英法更亲近,中国人对德国好感度更高。研究还揭示,中美两国公众对亚太及周边主要国家的了解程度都不高;同时,两国公众都对本国的好感度极高,而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很低。两国公众都认为日本、美国与中国具有最强的竞争性,并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评价当前重要的双边关系。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上述发现对我国外交策略和对外传播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念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爱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9,共7页
在18世纪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古老的中国未能藉助传教士这一特殊的媒介 ,开展东西文化交流 ,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也未能利用马夏尔尼使团来华的契机 ,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 ,推动中外贸易的发展。当西方在了解东方 ,世界在走... 在18世纪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古老的中国未能藉助传教士这一特殊的媒介 ,开展东西文化交流 ,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也未能利用马夏尔尼使团来华的契机 ,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 ,推动中外贸易的发展。当西方在了解东方 ,世界在走向中国之时 ,东方的文明古国却依然故我 ,既不屑于了解西方 ,也不愿意走向世界 ,以至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发展进步、走向世界的机遇 ,并为此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世界观念 中国 西方国家 国际交往 文化交流 贸易观 西学观 全球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 被引量:6
3
作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5,共18页
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是理解中国面向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线索。基于2017 - 2018年度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围绕大国观、美国观、邻国观、欧洲观、国际事务观和国家认同观六个维度,讨论中国公众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知感受以及对不同国家、地区... 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是理解中国面向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线索。基于2017 - 2018年度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围绕大国观、美国观、邻国观、欧洲观、国际事务观和国家认同观六个维度,讨论中国公众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知感受以及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态度与观点,描绘了中国社会"想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中已成为国人眼中最为主要的世界大国;受访者对美国的了解程度表现出较高的自我评价;美日两国被倾向视为竞争对手国;日本是国人印象评价分最低但又表示最了解和最感兴趣的邻国;对于当前欧洲发展局势,国人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态,但对中欧合作前景保持乐观;在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中国公众心态日趋开放多元,对地缘政治和重大国际议题表现出自身关切,同时,对国家当前发展情况普遍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对未来充满乐观积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 世界观念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 被引量:3
4
作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46,共21页
通过分析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2017-2018年度美国全国性民调数据,本文从大国观念、中国观念、欧洲观念和亚洲观念四个方面出发>揭示当前美国公众世界观念的基本面貌,并筛选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若干事件,调查美国公众... 通过分析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2017-2018年度美国全国性民调数据,本文从大国观念、中国观念、欧洲观念和亚洲观念四个方面出发>揭示当前美国公众世界观念的基本面貌,并筛选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若干事件,调查美国公众对于这些事件的看法。另外,本文还涉及美国公众对本国发展的总体认知以及对总统特朗普的多维度评价。研究表明,在美国公众眼中,中国崛起对美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中美应加强沟通以降低双边关系中的变数。数据显示,美国社会中的不满情绪普遍存在,公众认为特朗普执政带来的内忧外患局面使得美国处于动荡之中。受访者总体对"中美贸易战"持消极看法,认为中美两国的经贸摩擦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负面效应。仅有一成的受访者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持有乐观态度,这说明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对华政策全面转向,在极大程度上引发了美国公众对两国关系的担忧。美国受访者普遍肯定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从数据观之,美国政治两极化现象严重,不同族裔、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群体对特朗普的评分差异明显。在对美、中、俄三国领导人的评价中,美国公众对于中国领导人好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公众 世界观念 国家形象 中美关系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公众的世界观念与国家印象研究报告(2017~2018) 被引量:2
5
作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共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信息经济的发展,传播技术的进步,全球力量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G7、G8相继失去了昔日的辉煌,G20成为世界大国协商的主要平台;过去美苏、美俄两强博弈悄然让位于美中角力;长期以来一直韬光养晦的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信息经济的发展,传播技术的进步,全球力量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G7、G8相继失去了昔日的辉煌,G20成为世界大国协商的主要平台;过去美苏、美俄两强博弈悄然让位于美中角力;长期以来一直韬光养晦的中国,不经意间步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无论是在国际政治、商业贸易,还是军事力量方面,中国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大国。如果仅从经济的意义而言,按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甚至早在四年前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念 购买力平价理论 印象 国家 公众 中美 信息经济 军事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观念
6
作者 <学术前沿>编者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9期4-5,共2页
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区域和全球性大国,需要观察、理解和融入世界的一整套观念体系和战略思维。政治学意义的世界观念与哲学认识论的世界观,名同实异,所指有别。一般而言,是指以自身为参照系,对其他主权国家或组织团体政... 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区域和全球性大国,需要观察、理解和融入世界的一整套观念体系和战略思维。政治学意义的世界观念与哲学认识论的世界观,名同实异,所指有别。一般而言,是指以自身为参照系,对其他主权国家或组织团体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认知感受和综合评价。对外部世界的观念体系,往往呈现出经验大于理性、主体色彩大于客观实际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念 中国 观念体系 全球化时代 哲学认识论 战略思维 主权国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世界观念、世界图景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7
作者 张先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9期100-115,共16页
中国式的现代长篇小说实现初步成熟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老舍、巴金、茅盾的最初长篇小说创作为标志。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从自身对主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出发,首次成功完成整体性把握与表现外部生活世界及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老舍等... 中国式的现代长篇小说实现初步成熟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老舍、巴金、茅盾的最初长篇小说创作为标志。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从自身对主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出发,首次成功完成整体性把握与表现外部生活世界及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老舍等自觉加入世界小说发展的多元实验热潮,凭借巨大艺术创新能力,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创制中大胆开拓,突破近代欧西小说既有传统,借助“整体统一性”的形态架构,搭建出多种独立自足、完备的虚拟世界图景,还对时代总体脉动及精神本质做出个人化的全局式呈现,以沉稳成熟的姿态奠定了新型中国长篇叙事文学体制的基石,开启本土长篇小说拓进的多元方向。中国式现代长篇小说的初步成熟标志新文化铸造后发国家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三重决定性要素 世界观念 世界图景 整体统一性 现代民族精神 后发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世界的教育变革——现代小说中的教育叙事研究刍议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正平 陈桃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现代小说里的教育叙事,生动地记录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片段,形象地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教育变革的时代主题。这些变革虽然只是通过现代小说体现的,但这种观念形态的呈现对于研究现代教育史有着特殊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拓宽教育... 现代小说里的教育叙事,生动地记录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片段,形象地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教育变革的时代主题。这些变革虽然只是通过现代小说体现的,但这种观念形态的呈现对于研究现代教育史有着特殊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拓宽教育史研究的视域、丰富教育史研究的资料,还可以完善教育史著作的文本写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世界 教育变革 现代小说 教育叙事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文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7,共8页
世界史观念有怎样的来历?在对思想史材料作历时性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概括和分析,结果发现,近代以来,世界史观念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以前,这个时期的世界史观念是一元的、进步的和乐观主义的,思辨多于分析,并... 世界史观念有怎样的来历?在对思想史材料作历时性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概括和分析,结果发现,近代以来,世界史观念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以前,这个时期的世界史观念是一元的、进步的和乐观主义的,思辨多于分析,并通常带有目的论指向,可称为"哥德巴赫式猜想"式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一是分析性的批判,二是思辨性的重建,实质是对普遍史观念所作的反思,可称为"哥白尼式革命"式的。20世纪下半叶以降为第三阶段,表现为全球史观,可称为"哥伦布式交流"式的。这三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表现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理论张力的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念 普遍史 全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开拓新观念而推波助澜——介绍《观念世界的变革》
10
作者 陈侠如 《探索(浙江)》 1987年第1期-,80,共2页
由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部分同志编著的《观念世界的变革》一书,最近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由二十三篇分析观念变革的文章构成,作者多数是从事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青年人,也有党政干部和报刊编辑。他们关心改革,关... 由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部分同志编著的《观念世界的变革》一书,最近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由二十三篇分析观念变革的文章构成,作者多数是从事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青年人,也有党政干部和报刊编辑。他们关心改革,关心祖国未来,力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生活实际,以中国当前的改革和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有针对性地描绘社会的进步趋势和发展前景,因此,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观念新。观念世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在它不断地变化中,交结着新与旧、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的矛盾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世界 拓新 观念变革 报刊编辑 步趋 社会科学工作者 观念 观念 生活实际 陈旧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观念课程与教学 被引量:37
11
作者 张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大观念课程与教学以发展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为目的,成为我国当前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柏拉图到康德、再到杜威,人的观念世界由确立到发展,经历漫长历程。感觉经验与理解或观念相对独立。观念是人行动的假... 大观念课程与教学以发展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为目的,成为我国当前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柏拉图到康德、再到杜威,人的观念世界由确立到发展,经历漫长历程。感觉经验与理解或观念相对独立。观念是人行动的假设与指引,人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经验。由此构成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从“学科结构”运动到“理解性教学”运动、再到“概念本位课程与教学”运动,构成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历史进程。大观念课程与教学需要以学科“核心概念”和“大观念”为核心进行设计,并将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转化为植根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及系列探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课程与教学 核心素养 观念世界 理解性教学 概念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西徂东:平等观念史的西来脉络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瑞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36,共10页
"平等"观念之在中国有过一个"古今之变",其中,在基督教传播的形式下,从西方宗教到"西学"的平等观念之"自西徂东",构成了整个观念变迁历史脉络中值得考察的一支。晚明传统纲常危机下,西方基督... "平等"观念之在中国有过一个"古今之变",其中,在基督教传播的形式下,从西方宗教到"西学"的平等观念之"自西徂东",构成了整个观念变迁历史脉络中值得考察的一支。晚明传统纲常危机下,西方基督教的观念与中国儒家"友道"的结合,使得"平等"在极少数士大夫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先性,但其影响极为有限。太平天国的平等乌托邦包含了基督教和中国某些传统资源的粗糙结合。19世纪晚期自由派传教士将平等与自由、民主等现代性价值作为整体介绍进中国,在汉语文献中初步地却是比较全面地提出现代平等诉求。不过它之所以发生实际作用,不但是由于中国思想家们将基督教—西学的平等观念与儒释道等传统的资源做了一种直观上的综合,而且由于19世纪后期中国社会变革已经提供了现代平等的若干现实条件和社会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基督教 中国人的观念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9,共5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真正的、世俗性的生活理论、生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世俗生活 生活世界 生活哲学 马克思唯物史观 生活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 马克思哲学 观念世界 物质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人的结构世界发展和提升
14
作者 陈婷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2,共3页
就体育与人的结构世界发展和提升作了系统全方位的阐述,明确提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有其独特结构世界;对体育与人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观念世界有基础性、本质性、能力性的关系,作了明确系统的研究阐述,对社会生活主体人独特结构世界... 就体育与人的结构世界发展和提升作了系统全方位的阐述,明确提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有其独特结构世界;对体育与人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观念世界有基础性、本质性、能力性的关系,作了明确系统的研究阐述,对社会生活主体人独特结构世界作用作了全新的阐述,强化社会生活主体的能动性,对人的世界发展和提升的具有特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主体 自然世界 社会世界 观念世界 发展与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而不同”的世界如何可能?——评酒井直树《现代性与其批判: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问题》
15
作者 江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3期127-129,共3页
本文通过对酒井直树的“世界历史”观的评论,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之下,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多元文明史观”具有怎样的内在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在新的“世界历史”观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又将怎样面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性 多元文明史观 后现代主义 世界历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历史”到“世界体系论”——沃勒斯坦“核心-边陲”理论的启示
16
作者 王晓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84-87,77,共5页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的“世界历史”观念并结合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认为,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的“世界历史”观念并结合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认为,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没有被历史进程所改变”.因而人类历史首先在几个古老的民族那里取得独立的起源后,各自在征服地上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发展着各自的狭隘地域民族史.然而资本主义打破了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所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冲破自然分工和狭隘地域限制的强大的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世界历史”观念 沃勒斯坦 世界体系论 马克思恩格斯 当代社会主义 世界经济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 国际体系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诗经》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沛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1993年至2001年连续五次举行的《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学者提交了127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海外《诗经》研究的新动向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海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海外《诗经》研究对我们的... 1993年至2001年连续五次举行的《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学者提交了127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海外《诗经》研究的新动向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海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海外《诗经》研究对我们的启示有:一、建立《诗经》研究的世界观念;二、重视《诗经》学的传统,包括历代对《诗序》和诗教的阐释;三、发掘《诗经》在当代精神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四、重视学术观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研究 海外 世界观念 伦理道德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生与升华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玉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世界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使独立的封建制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便在多重压迫下和艰难曲折、饱含酸辛中过活。是一些有识...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世界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使独立的封建制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便在多重压迫下和艰难曲折、饱含酸辛中过活。是一些有识之士最先感受到个人生存和民族生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忧患意识 中国近代 洋务派 鸦片战争后 十月革命 民族危机 五四运动 帝国主义时代 世界观念 文化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开放问题
19
作者 林德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5-23,共9页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夷夏之辨 世界观念 “师夷”思想 近代民族主义 全盘反传统主义 孙中山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平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的认识维度——兼与徐爱国教授、钱继磊教授商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炳安 《法治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法是"一"与"多"的统一,认识过程中,既要把握它的统一性的"一",也要体现它的丰富性的"多"。法的"形成之理"侧重法的形而上的内容,有助于科学地阐述法的深层本质;法的"实现之理&q... 法是"一"与"多"的统一,认识过程中,既要把握它的统一性的"一",也要体现它的丰富性的"多"。法的"形成之理"侧重法的形而上的内容,有助于科学地阐述法的深层本质;法的"实现之理"侧重于法的"形而下",有助于通过实践途径来确认法的运行规律和实施效果。法的现实世界与概念世界是法的不同存在形式;概念世界中的法学学科与法学学派也处于不同的认识维度。法的逻辑起点与法学学科的基石范畴属于不同的世界。正义是法的主观价值而不是法学的基石范畴。法律秩序是法的历史逻辑起点,也是法学的基石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现实世界 法的观念世界 法律秩序 基石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