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隆原生溪流鱼类保护
1
作者 周然 郑维川 《中国水产》 2025年第7期55-58,共4页
武隆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笔者团队考察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隆周边原生溪流鱼类,了解该喀斯特岩溶地区原生鱼类的资源及分布情况,初步掌握该地区溪流鱼类的种群资源状况,并针对该地区原... 武隆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笔者团队考察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隆周边原生溪流鱼类,了解该喀斯特岩溶地区原生鱼类的资源及分布情况,初步掌握该地区溪流鱼类的种群资源状况,并针对该地区原生鱼类保护以及水生生态保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丰富武隆区水生生物资源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溪流鱼类 武隆 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空间分布及潜力区筛选建议
2
作者 刘茂 徐雪 +4 位作者 罗娅 杨胜天 石春茂 赵爽 廖梦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5-1511,共17页
世界自然遗产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世界自然遗产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与差距仍不明晰。为此,该文分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识别了当前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分布区中的保... 世界自然遗产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世界自然遗产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与差距仍不明晰。为此,该文分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识别了当前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分布区中的保护空缺,旨在为未来筛选世界自然遗产地潜力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截至2021年7月,世界自然遗产地共257项,有189项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被列入到名录中,占总数的73.54%。(2)在189项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世界遗产地中,有80项分布在16个生物多样性超级丰富的国家;89项分布在全球30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内;134项分布在全球关键生物多样性区;170项分布在12个植被生物群落中。(3)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4)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空缺。未来可从3个方向考虑世界遗产地的申报,即列入类别上可扩展不可再生地质类遗址与生物多样性世界遗产地的名单,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对未受到保护的优先区予以重视并增强有效性保护,地理分布上加强代表性不足的遗址分布数量。以上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探寻那些具有独特生物多样价值但还尚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区域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潜力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昊杰 李传武 刘永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1,共4页
当前我国湿地面临土地权属问题导致土地利用压力尤甚,生态保护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是制约湿地发展的两大问题。基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1990、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核心通货膨胀率优化货币贬值对价值当量的影响... 当前我国湿地面临土地权属问题导致土地利用压力尤甚,生态保护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是制约湿地发展的两大问题。基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1990、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核心通货膨胀率优化货币贬值对价值当量的影响,并评估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耕地面积由9353 ha增加到26445 ha,草地面积由54283 ha减小至26732 ha,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0~2020年持续递增,由132.68亿元增加至496.27亿元;水文调节服务占比80%,年平均增长率4.27%,是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功能。研究结果对于区域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分类 服务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移民生计能力与适应策略——基于适应水平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能力 适应水平 适应策略 生态移民 世界自然遗产地 巴音布鲁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5
作者 王化秋 安娟艳 +2 位作者 周世敏 石均奎 王钦巧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六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必须密切关注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本文介绍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现状,分析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六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必须密切关注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本文介绍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现状,分析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遗产地保护管理、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加强技术指导和注重社区参与等,为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波县 喀斯特地貌 世界自然遗产地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余小林 周友兵 +3 位作者 申国珍 熊高明 徐文婷 谢宗强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分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的最佳值分别为1.74万人·d^(-1)、1.42万人·d^(-1)、2.15万人·d^(-1)、1.16万人·d^(-1);(2)由于神农架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并运输至景区外进行统一处理,所以生态环境容量暂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3)根据"木桶原理",选择最小分量作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得到日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佳值为1.16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最佳值为208.37万人。以上结果可为遗产地游客人数及分流、接待设施存量、旅游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环境容量 游客体验 资源保护 木桶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晖 赵凯 +1 位作者 朱雪 杨树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80,共6页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旅游资源 保护 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隋春花 陆宏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7-1306,共10页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自然资产、生态服务、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等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将丹霞山的能值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研究丹霞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能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的砂砾岩自然资产总能值为1.94×10^43 sej,生物多样性总能值为6.09×10^27 sej,二者合计的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31 yuan(¥)。同时,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服务总能值为2.61×10^20 sej·a^-1,社会教育总能值为4.27×10^21 sej·a^-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社会经济投入强度较低,其能值自给率和能值经济效益分别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45倍和4倍。以餐饮和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人力投入是景区旅游的3倍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的81倍。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景区旅游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可持续ESI指数分别为10.83、4.05和0.02,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最后从遗产地、景区、乡村和政府4个方面提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议,如遗产地方面,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景区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方面,规范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政府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开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世界自然遗产地 景区旅游 乡村旅游 能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森林生态美学特征与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1 位作者 文正红 陈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施秉喀斯特森林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其与地貌、气候、水文等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亚热带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森林生态的美学画卷,是得天独厚的美学资源。具有植被宏观分布美、植被外貌美、生物外部形态美、群落垂直结构美、植物... 施秉喀斯特森林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其与地貌、气候、水文等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亚热带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森林生态的美学画卷,是得天独厚的美学资源。具有植被宏观分布美、植被外貌美、生物外部形态美、群落垂直结构美、植物适应景观美和森林动态美等美学特征。该区森林生态美学资源在满足人们生态美感受,激发艺术灵感与创作,提供生态资源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加快建设和谐社会行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美学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 施秉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组合”特征与管理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琳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6,共6页
日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均为本国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组合。首先从日本早期自然保护制度的建立历程与世界遗产要求2个角度,剖析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组合"特征的形成原因,然后针对"组合"特征所产生的... 日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均为本国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组合。首先从日本早期自然保护制度的建立历程与世界遗产要求2个角度,剖析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组合"特征的形成原因,然后针对"组合"特征所产生的难以协调统筹本国各保护地这一问题,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与资金、管理规划3个层面,阐述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在本国保护地管理体系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并将遗产地管理特点总结为"软性为主、硬性为辅"。为我国具有"组合"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日本 世界自然遗产地 “组合”特征 管理 管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锋 郭晓彤 杨晨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89-94,共6页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局限,从价值认知、规划制定和多方共治3个层面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框架。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识别乡村景观在生态、农业、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乡村景观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策略,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的“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乡村景观 乡村规划 遗产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红霞 容丽 +1 位作者 陈浒 向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2-15,共4页
调查统计显示,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种子植物171科692属171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3种,被子植物164科680属1702种。分析表明赤水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区系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和非单种单属科较多... 调查统计显示,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种子植物171科692属171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3种,被子植物164科680属1702种。分析表明赤水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区系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和非单种单属科较多,反映区系科分化明显;2~5种少型属和单种属分别占统计属数的40.03%and52.17%,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系小生境的多样性;(2)区系起源古老。中生代孑遗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广泛分布于深山峡谷区;该区域分布的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被认为是山茶属中在系统发育上较原始的种群。(3)区系成分复杂,除缺少中亚分布外,其它成分均有分布。热带、温带成分分别占区系统计成分的53.13%和43.60%,区系热带性质更明显。(4)与较低纬度的施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相比,区系热带性质也更明显,且两区系科相似性较高,达81.52%,种相似性较低,仅为26.91%,反映小生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世界自然遗产地 赤水丹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荔波县与独山县为例
13
作者 徐燕 韦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372-14375,14482,共5页
通过对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和其他发展条件等的分析,对比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并从合作意识、政府主导、旅游设施、旅游市场,旅游品牌、旅游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和其他发展条件等的分析,对比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并从合作意识、政府主导、旅游设施、旅游市场,旅游品牌、旅游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区域旅游合作 荔波县 独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以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熊长江 姚娟 +1 位作者 赵向豪 陈海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377份游客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游客是否愿意为旅游生态补偿买单受其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自然环境认知和人文... 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377份游客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游客是否愿意为旅游生态补偿买单受其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自然环境认知和人文环境认知等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重要因素,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是有效因素,对人文环境的认知是关键因素;不同价格的补偿标准对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具有不同影响。提出构建奖惩并施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旅游生态补偿体系、创新游客旅游生态补偿的支付方式、完善旅游生态补偿财政保障制度、营造绿色文明的旅游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补偿 支付意愿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全球尺度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亚亚 刘传胜 +1 位作者 杨瑞霞 王心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6,共10页
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全球自然遗产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空间及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自然遗产地火山爆... 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全球自然遗产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空间及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自然遗产地火山爆发、滑坡、地震3种类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全球尺度危险性定量评估的方法,划分出全球239个自然遗产地的灾害危险等级,并从空间和数量两个方面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49个自然遗产地至少显著暴露于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北美洲的自然遗产地具有较高的火山爆发危险,亚洲的具有较高的滑坡和地震危险,而大洋洲的自然遗产地在3种灾害中危险性都相对较低;滑坡相比火山爆发和地震,对于自然遗产地更具有普遍性且危险程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摸清自然遗产地灾害风险情况、优化保护资金投入、完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1.4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突发性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全球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飞 李江风 +8 位作者 舒多友 石磊 葛风建 潘文 吴桂武 石春光 李海波 李核良 谢兴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个元古宙时期的裂谷盆地。历经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以及太平洋-印度洋俯冲汇聚的影响,是多期次、复杂的地块拼合和造山带演化产物。区域上以喀斯特地貌包围浅变质岩山脉地貌为特征。研究区内地质... 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个元古宙时期的裂谷盆地。历经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以及太平洋-印度洋俯冲汇聚的影响,是多期次、复杂的地块拼合和造山带演化产物。区域上以喀斯特地貌包围浅变质岩山脉地貌为特征。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其中达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共计4处。区内自白垩纪末期开始了间歇性的隆升,由于受梵净山穹窿构造及多个滑脱层影响,造成了剥蚀速率的差异,奠定了如今的地貌雏形;通过构造解析及物质组成分析,认为梵净山特有的层状浅变质岩侵蚀地貌是在以构造为主导的应力塑造之下,经由风化、剥蚀以及冰川作用共同雕琢而成。并就研究区内主要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演化进行了论述。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内不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而且多处代表性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价性,有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 地质遗迹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秉谦 周明忠 +1 位作者 肖时珍 谯文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 喀斯特地貌 地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禀赋、政策感知与牧民减畜意愿——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付鹏飞 姚娟 +1 位作者 胡继然 郭晓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0-787,共8页
牧民的减畜行为是遏制草原生态环境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基于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187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牧民的资本禀赋与政策感知对减畜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牧民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 牧民的减畜行为是遏制草原生态环境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基于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187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牧民的资本禀赋与政策感知对减畜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牧民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减畜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文化资本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政策监督力度通过影响牧民对“违规成本”的心理预期来抑制超载放牧行为,补助金额能否弥补减畜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影响牧民减畜意愿的关键所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并结合当地牧民的风俗习惯与生活特点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超载放牧行为的约束作用;积极推动牧民的生计转型,减小对草原和畜牧业的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畜意愿 资本禀赋 政策感知 有序PROBIT模型 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小雪 唐丽丽 +3 位作者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从1900年左右至2020年,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沉积物粒径偏大,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九寨沟 湖泊沉积速率 地灾影响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藓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美西 彭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45,共15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藓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35科99属201种(包括亚种、变种);优势科有凤尾藓科、丛藓科、提灯藓科、蔓藓科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真藓属、...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藓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35科99属201种(包括亚种、变种);优势科有凤尾藓科、丛藓科、提灯藓科、蔓藓科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真藓属、匐灯藓属等;生境复杂多样,以石壁为主;生态群落有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以土生群落为主;生活型有丛集型、倾斜型、交织型、悬垂型4种类型,以交织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多样性 世界自然遗产地 施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