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跃动的感觉世界和激越的理性世界——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
1
作者 邵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是近年来广东青年学者中最先出的第一本文艺学术方面的论文集。文章大多写于1983—1986年间。其中有对文艺理论的重新思考,有对创作心理学的研究,还有独具风格的文艺批评。这些文章不仅仅是理性思考的果实,同...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是近年来广东青年学者中最先出的第一本文艺学术方面的论文集。文章大多写于1983—1986年间。其中有对文艺理论的重新思考,有对创作心理学的研究,还有独具风格的文艺批评。这些文章不仅仅是理性思考的果实,同时也是生命力的冲动与爆发,是生命意识和对文学虔诚献身的结晶。作者殷国明是我校中文系的青年副教授,不修边幅,貌不惊人,个性倔强孤傲,但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这种气质与他从事的文学事业融为一体,使得他的理论探索也富有个人特色。例如,在探索艺术魁力的时候,他注重艺术世界中的未知领域,把艺术家对生活本质的理性认识当作已知世界,而且“仅仅是一些非均匀分布的质点”,有如星光“吸引了周围大量的感性的模糊的东西,并照亮了它们,由此共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审美星空”。(《艺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在艺术美中,还存在“一种来自生活的‘原生’的美”(《“原生美”和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式 理性思考 理性世界 感觉世界 理论探索 重新思考 艺术美 文艺批评 生命意识 创作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形而上学抑或理性与自身的区分——从宗教批判出发的费尔巴哈、马克思和尼采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7,共7页
超越形而上学的运动与近代哲学的自由原则及其内在矛盾有着必然联系。现代对历史的反抗完成了哲学传统中的自然理性与现代的世界理性的区分。在现代对世界的省思中,特别是在将来的人与自身的区分上,世界理性获得自身尺度的当下现实。
关键词 自然理性 世界理性 宗教和信仰 现代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正义的悖论——西方古代自然法观念中的普遍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3
作者 马德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67,共5页
西方古代的自然法思想,是在城邦解体的形势下,为适应过更大共同体生活的需要而兴起的。自然法的普适性和永恒性带有强烈的普遍主义色彩。这种普遍主义体现了世界理性,它既为法治秩序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又为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提供了... 西方古代的自然法思想,是在城邦解体的形势下,为适应过更大共同体生活的需要而兴起的。自然法的普适性和永恒性带有强烈的普遍主义色彩。这种普遍主义体现了世界理性,它既为法治秩序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又为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提供了根据,事实上形成了理性和正义的悖论,对现今反思全球化进程富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普遍主义 世界理性 世界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理性视阈中的价值共识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育林 陈水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0,159,共7页
哈贝马斯设计的交往理性具有非先验性、包容性、相互理解取向性三大特征,它用交互主体理论框架取代主客体二元对立理论框架,展示了反思现代性的独特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中所阐发的生活世界合理性、交往主体的平等相关性和交往行动的和谐... 哈贝马斯设计的交往理性具有非先验性、包容性、相互理解取向性三大特征,它用交互主体理论框架取代主客体二元对立理论框架,展示了反思现代性的独特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中所阐发的生活世界合理性、交往主体的平等相关性和交往行动的和谐互动性等理念和思想,为达致中国当代社会多元分化态势中的价值共识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性 价值共识 生活世界理性 平等相关性 和谐互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活世界的内涵与生活质量测量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汉文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9-114,共6页
传统中国社会将个人生活世界横向压缩为聚焦社会秩序的一维伦理世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则将个人生活世界纵向抽象化成注重客观性的一元理性世界。生活质量研究的兴起代表了重构人类生活世界的一种自觉,其测量与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生活世... 传统中国社会将个人生活世界横向压缩为聚焦社会秩序的一维伦理世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则将个人生活世界纵向抽象化成注重客观性的一元理性世界。生活质量研究的兴起代表了重构人类生活世界的一种自觉,其测量与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生活世界完整内涵的把握之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生活质量 发展观 指标体系 生活世界 质量测量 内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秩序 中国社会 质量研究 理性世界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世界与两个世界——中西天人关系再思考
6
作者 万绍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6-69,共4页
传统中西方文化价值模式分别为天人合一的价值模式和天人相分的价值模式。人类本应有两个世界:感性生命世界和道德理性世界。中国传统儒家否定了人的感性生命世界,因此天人合一的价值模式只剩下一个纯道德的理性世界。西方传统文化肯定... 传统中西方文化价值模式分别为天人合一的价值模式和天人相分的价值模式。人类本应有两个世界:感性生命世界和道德理性世界。中国传统儒家否定了人的感性生命世界,因此天人合一的价值模式只剩下一个纯道德的理性世界。西方传统文化肯定人的感性生命的合理性,因此天人相分的价值模式含有感性生命的世界和道德理性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文化 天人关系 感性生命世界 道德理性世界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由来和解决 被引量:2
7
作者 温纯如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8,共6页
论康德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由来和解决温纯如“二律背反”作为康德哲学的辩证法对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曾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说康德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了人类理性本身产生矛盾的必然性,把辩证法引入认识领域;而实践理性的... 论康德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由来和解决温纯如“二律背反”作为康德哲学的辩证法对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曾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说康德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了人类理性本身产生矛盾的必然性,把辩证法引入认识领域;而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出道德与幸福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 “二律背反” 康德 道德法则 资产阶级 “至善” 资本主义经济 理性世界 感性世界 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世界里的三种人生境界——关于马秋芬的两篇近作
8
作者 王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2-95,共4页
《远去的冰排》和《阴阳角》使我感到马秋芬有一种当今女作家少见的表现大自然伟力的才能。她在黑龙江令人惊心动魄的冰裂声中构筑的故事,将一个老知青的命运交付给了大自然,显示出几分宿命的坦然与从容;她展示出幽深的原始大森林对生... 《远去的冰排》和《阴阳角》使我感到马秋芬有一种当今女作家少见的表现大自然伟力的才能。她在黑龙江令人惊心动魄的冰裂声中构筑的故事,将一个老知青的命运交付给了大自然,显示出几分宿命的坦然与从容;她展示出幽深的原始大森林对生命的接纳、滋养和包容,在自然与生命的融合中推出素朴的人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秋芬这两篇作品所显示的关系世界并不是单一的,在相当的程度上超出一般女性作者对心灵世界或理性世界的偏好,表现出她对与大自然相关联的人生,与人相关联的人生,以及与精神实体相关联的人生富有个性的理解。马秋芬以东北女性特有的淳厚和力度所描绘的这些关系世界的人生境界亦不那么清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女性作者 黑龙江 心灵世界 理性世界 女作家 苏白 作品 近作 关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世界的诗眼——谈九叶诗派的创作视野
9
作者 吴芸茜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4期48-49,13,共3页
九叶诗派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以九叶诗人在上海创办的两份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将中国的白话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关键词 九叶诗派 创作视野 四十年代 艺术世界 九叶诗人 诗歌创作 现实世界 理性世界 现实主义 感性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滚乐:禁忌舆时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鑫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28,共2页
摇滚乐:禁忌舆时尚刘鑫摇滚乐呼啦一下子在京城热了起来。还是原来那些歌手,还是原来那些音乐,一时间都换上了摇滚的面孔。电台和报纸上充斥着摇滚的名字。书摊上出现了摇滚手册,校园里有了摇滚训练班。摇、摇、摇,各种摇滚音乐纷... 摇滚乐:禁忌舆时尚刘鑫摇滚乐呼啦一下子在京城热了起来。还是原来那些歌手,还是原来那些音乐,一时间都换上了摇滚的面孔。电台和报纸上充斥着摇滚的名字。书摊上出现了摇滚手册,校园里有了摇滚训练班。摇、摇、摇,各种摇滚音乐纷纷出台。阳春三月,当大地换上绿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滚乐 摇滚音乐 禁忌 资本主义 世界理性 文化研究 现代文化 大学思想 表现形式 传统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法对话维度的当代复兴——从伽达默尔解释学与辩证法的深层结合看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1,共8页
“对话”本来是辩证法的原初含义,但在辩证法的演化过程中,这一重要维度在形而上学的阴影下被深深地遮蔽了。在当代哲学中,辩证法的对话维度又重新获得了重视,这集中地体现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通过“对话逻辑”,把辩证法与解释... “对话”本来是辩证法的原初含义,但在辩证法的演化过程中,这一重要维度在形而上学的阴影下被深深地遮蔽了。在当代哲学中,辩证法的对话维度又重新获得了重视,这集中地体现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通过“对话逻辑”,把辩证法与解释学在深层次上结合起来,使得辩证法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纠缠,并返回到了现实生活实践和生活世界。由此,“对话辩证法”成为生活世界的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辩证法 对话逻辑 生活世界理性 哲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叛与回归——余华小说读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8-64,共7页
余华的前期先锋作品通过对人的质疑,对历史的拷问,对常识的反动及对文本的颠覆,实现了对理性世界的反叛;而在他的《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坍塌的父法重新确立,萎缩的自我昂扬振作,故事中积累了深厚的情感与意义。他的后期... 余华的前期先锋作品通过对人的质疑,对历史的拷问,对常识的反动及对文本的颠覆,实现了对理性世界的反叛;而在他的《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坍塌的父法重新确立,萎缩的自我昂扬振作,故事中积累了深厚的情感与意义。他的后期作品确立了绝对信仰与终极价值,回归真情,回归到理性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理性世界 反叛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模式的利弊反思全球危机的实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刁志萍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模式 全球危机 实质 表现形态 理性良知世界 精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中求真理——论电影《美丽心灵》的美国文化透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阳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5期48-49,共2页
一、电影《美丽心灵》简介《美丽心灵》改编自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的同名传记。传记于1998年出版,电影则于2001年上映。这部电影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向人们展示美国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透视着美国的文化。该片描写了人的力量和脆... 一、电影《美丽心灵》简介《美丽心灵》改编自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的同名传记。传记于1998年出版,电影则于2001年上映。这部电影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向人们展示美国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透视着美国的文化。该片描写了人的力量和脆弱,体现了抽象数字和真实人性之间的矛盾;在技巧上,它有效地将主人公大脑中的魔鬼和挣扎加以外在化,增加了故事的曲折程度,但没有将它庸俗化。本片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维 文化透视 外在化 理性世界 超级英雄 现实生活 女性生命 最佳影片 英雄情结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多葛派社会政治观试探
15
作者 沈坚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斯多葛派社会政治观试探沈坚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哲学影响深广,流行达五百余年之久,地域范围广及大半个地中海世界。该派学说流变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公元前4世纪末~前2世纪)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西... 斯多葛派社会政治观试探沈坚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哲学影响深广,流行达五百余年之久,地域范围广及大半个地中海世界。该派学说流变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公元前4世纪末~前2世纪)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西提昂的芝诺、阿索斯的克利安提斯、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葛派 社会政治观 世界主义 希腊化时代 马帝国 爱比克泰德 斯多葛主义 城邦 世界理性 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人”
16
作者 徐耀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34-39,共6页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论是从哲学还是从历史学来说,都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恩格斯曾说过,黑格尔的“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关于“人”的论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论是从哲学还是从历史学来说,都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恩格斯曾说过,黑格尔的“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关于“人”的论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材料。研究这份遗产,对于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历史 世界理性 历史观 理论渊源 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正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6,111,共6页
审美意象(审美观念)是康德艺术理论中的中心问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曾多次论及,他说:“我所了解的审美观念就是想象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 审美意象(审美观念)是康德艺术理论中的中心问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曾多次论及,他说:“我所了解的审美观念就是想象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批判力批判》上卷160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这里的表述与另外的表述也不尽完全吻合,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审美意象是从属某一概念并趋向理性理念的感性表象。长期以来,一些美学著作论及康德审美意象时,只强调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 而忽视概念以及概念完满性这一中间层次。本文试图对康德审美意象的结构和创造加以阐释,并探讨其理论意义,以求对康德审美意象有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感性 康德 理性世界 想象力 艺术形象 理念 人的概念 必然和自由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尼采的“反道德”
18
作者 贾海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27,共4页
浅谈尼采的“反道德”贾海涛对于尼采来说,反道德和反基督教实际上是一回事。在他那里,反基督教就意味着反道德,道德是基督教的主要内容,他要反的就是基督教的道德观,而不是仅仅否定上帝的存在。他认为,只有抛弃基督教的道德观,... 浅谈尼采的“反道德”贾海涛对于尼采来说,反道德和反基督教实际上是一回事。在他那里,反基督教就意味着反道德,道德是基督教的主要内容,他要反的就是基督教的道德观,而不是仅仅否定上帝的存在。他认为,只有抛弃基督教的道德观,解放人的本能,人类生命才能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价值体系 反基督教 道德观念 形而上学 价值判断 基督教道德 理性世界 道德化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洛维夫人》中的两个自我
19
作者 陈剑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80-84,共5页
弗吉尼亚·沃尔芙在《黛洛维夫人》中安排了两个平行发展的故事。一个是柯勒莉莎的故事,一个是赛波迪寞斯的故事。对沃尔芙来说,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理性世界,一个是非理性的世界。柯勒莉莎代表着理性世界,而赛波迪寞... 弗吉尼亚·沃尔芙在《黛洛维夫人》中安排了两个平行发展的故事。一个是柯勒莉莎的故事,一个是赛波迪寞斯的故事。对沃尔芙来说,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理性世界,一个是非理性的世界。柯勒莉莎代表着理性世界,而赛波迪寞斯则代表着非理性的世界。实际上,这两个主人公是沃尔芙的两个不同理性的自我。最后,这两个自我在死亡中达到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莎 理性与非理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性世界 弗吉尼亚 皮特 自然属性 小说 自我意识 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算卦在大学校园
20
作者 胡守钧 《社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8,共4页
对未知事物感到神秘,乃人皆有之的天性。神秘感既是迷信之母,又是科学之母。因神秘而敬畏,因敬畏而盲目相信,便会通向神秘主义的迷信王国。因神秘而疑问,因疑问而探究,就可能迈进科学的理性世界。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 神秘主义 八卦 王国 大学校园 大学生 神秘感 理性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