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开放科学会议召开
1
作者 赵宗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7,共1页
2011年10月24-28日,在美国丹佛召开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开放科学会议(Open Science Conference)。WCRP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主办。注册参会代表1990余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专... 2011年10月24-28日,在美国丹佛召开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开放科学会议(Open Science Conference)。WCRP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主办。注册参会代表1990余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专家20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学会 世界气象组织 WCRP 委员会 海洋学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GES/CLIVAR相互交叉的研究计划
2
作者 C Kull 张光威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8期13-13,16,共2页
关键词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PAGES 20世纪90年代 交叉 R相 过去全球变化 生物圈计划 PAGES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杜国云 王庆 +5 位作者 王秋贤 金秉福 仲少云 曹艳英 高光辰 毛爱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71,共6页
海岸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3个大型计划,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地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因素研究计划(HDP)中,由HDP与IGBP分... 海岸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3个大型计划,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地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因素研究计划(HDP)中,由HDP与IGBP分别以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为中心并相互结合,从系统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的观点,通过个人、地区、国家和国际合作的共同努力而进行。物质与能量流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而过渡带(即界面)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最有效地区。海岸带是最重要的过渡带。查明海岸带各地球子系统间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对各子系统的描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海岸带的新概念,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提出的关于“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计划,在近几年中成为海岸带研究的热点以及全球变化中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相互作用 海岸带 莱州湾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全球变化 生物圈计划 地球环境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C气候系统模式开展的CMIP5试验介绍 被引量:64
4
作者 辛晓歌 吴统文 张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8-382,共5页
气候系统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机理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不可替代的工具。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国际耦合模式的评估和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参与该计划的试验数据资料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相关... 气候系统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机理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不可替代的工具。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国际耦合模式的评估和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参与该计划的试验数据资料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相关机理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试验 BCC 未来气候变化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气候变化特征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国际学术大会在兰州召开
5
作者 谢爱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6期367-367,共1页
2007年10月22-26日,第二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国际学术大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WCRP/CliC)、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日本CliC国家委员会和甘肃省气象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乌兹别... 2007年10月22-26日,第二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国际学术大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WCRP/CliC)、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日本CliC国家委员会和甘肃省气象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挪成等国家的148位代表出席了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国际学术大会 冰冻圈 兰州 亚洲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学术会议在横滨召开
6
作者 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4期207-207,共1页
第一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Climate and Cryosphere,CliC)学术会议(The First Asia CliC Symposium)2006年4月20-22日在日本横滨市举行,会议由WCRP/CliC、日本CliC国家委员会、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联合举办。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 第一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Climate and Cryosphere,CliC)学术会议(The First Asia CliC Symposium)2006年4月20-22日在日本横滨市举行,会议由WCRP/CliC、日本CliC国家委员会、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联合举办。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JAMSTEC)、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本太空开发署(JAXA),日本人类与自然研究所(RIHN)为本次会议的联合资助单位。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鸟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5人,由中国CIiC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姚檀栋研究员任领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学术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冰冻圈 第一届 亚洲 中国气象局 技术研究中心 FIRST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U-ESM模式及其开展的CMIP5试验介绍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其重 冯锦明 +3 位作者 董文杰 王兰宁 纪多颖 程华琼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地球系统模式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球各个圈层之间联系及其演变规律,理解过去气候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潜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相对于气候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包含更多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未来还将考虑日地空间环境和固体... 地球系统模式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球各个圈层之间联系及其演变规律,理解过去气候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潜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相对于气候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包含更多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未来还将考虑日地空间环境和固体地球等概念。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theWorldClimateResearchProgramme,WCRP)耦合模式工作组(WorkingGrouponCoulpedModel,WGCM)于2008年9月启动的,旨在评估各耦合模式或地球系统模式在当前了解较少的碳循环和云反馈过程中的差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地球系统 试验 数值模拟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模式 日地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与海洋热容量的变化和海洋与陆地冰盖(或冰川)的融化密切相关,因此全球海平面变化是衡量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继续强调,全球变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1]。但是,由于海洋观测资料的...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与海洋热容量的变化和海洋与陆地冰盖(或冰川)的融化密切相关,因此全球海平面变化是衡量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继续强调,全球变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1]。但是,由于海洋观测资料的获取困难和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提出对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召开了海平面变化研讨会[2],给出了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的进展,由于研究涉及的领域宽泛,本文仅就近百年的全球观测再建事实、气候模式的模拟与预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综述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气候模式 全球海平面变化 海洋观测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全球变暖 WCRP 热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中的碳循环及其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0-312,共3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的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的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的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的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为了表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考虑碳循环响应于未来的气候变化和CO2的变化,经常考虑碳—浓度参数化和碳—气候反馈参数化,这是两个强的和相反的反馈.碳—浓度参数化是度量陆地和海洋碳库对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从大气的观点是负反馈.碳—气候反馈参数化是度量温度和其他气候变量变化的响应,从大气的观点一般是正反馈.碳—浓度响应决定由于CO2增加碳库的变化;碳—气候响应决定由气候变化造成碳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地球系统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海洋环流模式 CO2浓度 全球大气 检验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概念、原则、目标和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红 宋永刚 +2 位作者 宋伦 李斌 李爱 《河北渔业》 2014年第6期58-65,共8页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人类对土地、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呈指数式增长,全球规模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迫切需要一种整体的、具有前瞻性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新的管理理...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人类对土地、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呈指数式增长,全球规模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迫切需要一种整体的、具有前瞻性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新的管理理念[1-5]。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联合国和各种政府联盟(UNEP、OCECD、WM O、IPCC、U NCD、WPC 等)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WWF、FOE、HED、WRI、IUCN 等)组织实施了诸如世界气候计划(WC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生物圈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地球环境检测系统(GEMS)等一系列全球或区域规模的环境对策研究计划,并且就一些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政府间对话和政治协商,这些全球(或区域)规模的环境研究计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生态学家们的广泛响应和参与,他们积极倡导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自然环境和资源,人类的福祉依赖于健康的生态系统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co-system - based Management , EBM )也应运而生[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管理 生态系统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 非政府组织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人类社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研讨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
11
作者 徐影 赵宗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36,共1页
2012年3月5-9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CMIP5(第五阶段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持,近170位参与模式对比研究的专家受邀参加(其中中国代表13人),展示了160余篇报告和墙报,并且进行了广泛和... 2012年3月5-9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CMIP5(第五阶段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持,近170位参与模式对比研究的专家受邀参加(其中中国代表13人),展示了160余篇报告和墙报,并且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 美国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对比计划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