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普遍交往语境下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周边安全、区域发展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6
1
作者 程中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3,共10页
新时代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民族史”走向“世界史”的世界普遍交往大势下展开,并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推进。互联互通意味着边地已从“末梢”变为“前沿”,境外、境内与跨境融为一体,边地安全、发展与认同格局也随之重构。... 新时代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民族史”走向“世界史”的世界普遍交往大势下展开,并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推进。互联互通意味着边地已从“末梢”变为“前沿”,境外、境内与跨境融为一体,边地安全、发展与认同格局也随之重构。其间,“境外”敌对势力渗透边地的反分裂斗争(周边安全)、因“境内”边民流失而致的边地空心化(区域发展)以及“跨境”民族认同游移带来的中华民族共同性认知弱化问题(国家认同),是新时代边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3大现实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理念上需要坚持3个“共同”——周边安全以共同安全为基础、区域发展以共同富裕为指针、国家认同以增进共同性认知为方向,在实践上则需顺应交往媒介,特别是大交通与全媒体的时代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普遍交往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周边安全 区域发展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普遍交往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
作者 张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0,共8页
世界普遍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现阶段分析世界普遍交往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促进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普遍交往过程中,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论、中心... 世界普遍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现阶段分析世界普遍交往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促进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普遍交往过程中,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论、中心-边缘理论以及文明层级论是阻碍世界普遍交往向纵深发展的主要文化障碍。面对这些文化障碍,顺应世情发展趋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就极其有必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哲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同时为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普遍交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交往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包庚 耿可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3,156,共11页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世界交往朝着非正义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范围内挥动制裁大棒,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人类前途命运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以“全人类”为主体视域,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总体框架,以谋求世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目标任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汇聚各方力量向着交往正义的正确方向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世界普遍交往 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其洪 方立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36,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类哲学理论、世界普遍交往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类哲学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类哲学理论、世界普遍交往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类哲学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更多关照对人本身的解放和发展;世界普遍交往打破了地域之间和文明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动力来源;世界历史的发展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形态必将向更高级发展,从而决定了作为从“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出场;“自然—虚幻—真正”的共同体形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范式,同时,“真正共同体”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导向。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体的形式出场,但任何将之与“真正共同体”混淆或等同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际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有本质的区别,必须通过理论梳理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清晰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哲学 世界普遍交往 世界历史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创立中的四个坐标转换——兼论马克思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4-57,共4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历史观的变革。关于这个变革,过去人们已谈论了许多,似乎再也没有可言说之处。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在今天的哲学历史观研究中,恰恰是值得重新探讨的举足轻重的课题。通常认为,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就是从唯心...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历史观的变革。关于这个变革,过去人们已谈论了许多,似乎再也没有可言说之处。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在今天的哲学历史观研究中,恰恰是值得重新探讨的举足轻重的课题。通常认为,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就是从唯心史观转到唯物史观,这当然不错。但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坐标转换 马克思历史观 价值观 人的发展 价值坐标 世界普遍交往 社会历史 时间因素 经济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观变革的实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奔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6期5-11,共7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历史观的变革。这个变革实际上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彻底贯彻唯物主义原则的最光辉的范例。通过对这个变革的剖析,可以使我们懂得,彻底地反对唯心史观,同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不是互相外在的两件事...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历史观的变革。这个变革实际上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彻底贯彻唯物主义原则的最光辉的范例。通过对这个变革的剖析,可以使我们懂得,彻底地反对唯心史观,同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不是互相外在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互为前提的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历史观 坐标转换 世界普遍交往 人的发展 社会历史 价值坐标 物质实践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