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变革语境谈世界教育中心建设
1
作者 叶延武 张小雪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4,共12页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充满了屈辱与抗争,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与重建,其复兴之路大致经历了从“体用之辨”到“吸纳融合”再到“创造性转化”等阶段,其变革语境自有其“历史性”与“本土性”,即不离中国之“体”。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历...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充满了屈辱与抗争,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与重建,其复兴之路大致经历了从“体用之辨”到“吸纳融合”再到“创造性转化”等阶段,其变革语境自有其“历史性”与“本土性”,即不离中国之“体”。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历程表明,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教育必须“走出去”,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中心为宏伟目标。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要遵循主体性与独立性、多元化与差异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践行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逻辑。为此,要坚守核心价值,瞄准教育强国目标;要融通人类文明,破除文化壁垒;要强化高校担当,提升世界教育话语权;要贡献教育理念,硬实力与软实力兼顾;要拓展制度路径,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要践行包容互惠,构建世界教育共同体,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世界教育中心的丰厚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中西文化交会 融合创新 世界教育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教育中心的变迁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祁占勇 桑晓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跻身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中国教育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提升全球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和未来趋势。近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曾先后成为世界教育中心。世界教育中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 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跻身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中国教育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提升全球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和未来趋势。近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曾先后成为世界教育中心。世界教育中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理论引领力、教育体制机制革新力、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教育质量效能辐射力、教育对外开放影响力等5个方面。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为建成21世纪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中国教育应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教育规模扩容增位,优化教育结构与资源布局;持续强化教育质量效益,高水平服务民族复兴伟业;全面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教育中心 教育强国 教育对外开放 教育国际化 教育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世界教育中心转移过程中的早期努力——以美国裴斯泰洛齐运动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晨 徐小雲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共18页
19世纪末以来,一个可观察和可验证的趋势是世界教育中心发生了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美国实现世界教育中心转移是一个长期积蓄并有意识完成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模仿输入、互动转化和创生输出等多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19世纪发生于美国的... 19世纪末以来,一个可观察和可验证的趋势是世界教育中心发生了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美国实现世界教育中心转移是一个长期积蓄并有意识完成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模仿输入、互动转化和创生输出等多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19世纪发生于美国的裴斯泰洛齐运动不仅是一次欧陆教育思想的跨国传播和美国对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吸收转化,更是美国在世界教育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一次早期努力,其展现的模仿、照搬、转化等典型特征和转化机制具有代表性符号意义,可为我国实现世界教育中心转移、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多方面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世界教育中心转移 裴斯泰洛齐运动 奥斯威戈运动 跨国互动 美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革命演进中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及其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贤鹏 林巧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7,共13页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每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技革命的新突破。纵观人类科技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的转移过程,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每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技革命的新突破。纵观人类科技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的转移过程,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呈现多中心的新趋势。其中,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机器替代手工为标志,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内外变革,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大学主旋律;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高等教育成为推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阵地,德国和美国相继主导世界科技的发展,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北美转移;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突破口,美国成为国际人才流动与集聚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科技与教育深度互动的政产学研战略协同机制成为新的变革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迅速崛起,多中心格局成为时代趋势,努力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教育强国战略的共同目标。从演变过程看,科技革命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经历了从单向推动到双向联动的系统深化过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呈现动态演变的历史特征,受到教育内外部系统的多重因素影响。面向新时代,世界各国竞争趋势加剧,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战略性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呈现竞合共存的局面。以中国为首的后发型国家在科技革命与高等教育的双向互动中将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科技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浊 吴雪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7,共10页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对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推动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制度变迁历经多个时期。基于多源流理论,对该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之窗”三次开启的分析表明,该省高等...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对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推动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制度变迁历经多个时期。基于多源流理论,对该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之窗”三次开启的分析表明,该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受国际教育与移民问题的影响较深,国家战略、关键报告是影响该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之窗”开启的政策源流,多元文化主义、社区中心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分别在一定时期成为促使“政策之窗”开启的政治源流。我国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时,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力;可激发企业等主体的智库潜力,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新思想,将其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技能培养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多源流理论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回眸、实践特征与时代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德新 王壮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4,共8页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和全球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历经初步探索、快速提升...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和全球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历经初步探索、快速提升和特色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从“单向借鉴学习”转向“双边共建共享”、从“政策引导推动”转向“市场需求拉动”、从“地域差异”转向“区域特色”、从“合作单一化”转向“形式多元化”的实践特征。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培养国际通用技能人才,推进海外职教品牌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全球竞争力,构建国际化质量评估体系,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努力建成世界职业教育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职业教育国际化 职业教育品牌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标、样态与路径
7
作者 王振存 张清宇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教育强国之“强”意指教育的本体之强、教育的贡献之高、教育的影响之大。具体而言,教育强国强在理念与理论、创新与引领、目标与贡献、人才队伍与国际比较、治理实效与制度保障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包... 教育强国之“强”意指教育的本体之强、教育的贡献之高、教育的影响之大。具体而言,教育强国强在理念与理论、创新与引领、目标与贡献、人才队伍与国际比较、治理实效与制度保障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窗口、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等。面向2035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研究先行,在明确关键指标与基本样态基础上,分步推进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强国 世界教育中心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洪宇 刘宝存 +2 位作者 张雷生 段世飞 彭湃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2,共2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精神,推进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关键在于运用系统思维加快建设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妥善处理好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几组关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维度,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把为“全球南方”培养工程师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 高水平对外开放 教育强国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龙头带动:高等教育的新使命(笔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应强 王建华 +2 位作者 李立国 王洪才 陈廷柱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共21页
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创业型大学理念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着力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要避免以排名论一流... 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创业型大学理念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着力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要避免以排名论一流,要凸显高等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中国建设和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对于改变西方文明主导的高等教育中心格局具有重要的文化与文明价值。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既要坚持文化主体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也要文明互鉴、融通中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承载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转型的重要使命,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面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首选和首要场域,须统筹协调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将人才培养与人才资源积极对接新兴科技产业需求,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之间跨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强国 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中心”转移与“汤浅现象”的终结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晓文 王树恩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8,共3页
科学、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在时空上具有非均衡性。上世纪60年代,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法揭示了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并成为科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从更广的时间与学科视角出发,论证了"汤浅现象"的终结,并指出了当今大国博... 科学、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在时空上具有非均衡性。上世纪60年代,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法揭示了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并成为科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从更广的时间与学科视角出发,论证了"汤浅现象"的终结,并指出了当今大国博弈格局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学中心 世界教育中心 世界经济中心 汤浅现象 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笔谈)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用军 赵丹 +4 位作者 高杨杰 王鹏炜 赵雪 李玉栋 胡万山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45,共2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擘画和行动指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擘画和行动指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伟大教育工程。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等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大学知识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等的宏观思索,也有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等的中观考察,还有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教育强国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微观研究,上述探讨有助于引发学界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教育强国 世界教育中心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知识创新 “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